毛主席持甲字001号持枪证,为何从未领过枪?蒋介石曾说出真相

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的故居展览中,有一张写着毛泽东名字的持枪证,枪证的编号为“甲字第一号”。

但令人疑惑的是,持枪证上面都是空白的,并没有写枪号和子弹。实际上,保卫部门给毛主席发了持枪证之后,并没有给毛主席配枪。

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在解放之前,蒋介石就曾一语道破其中的缘由。

毛泽东合理运用枪支收服小弟

在毛主席身上,有一个现象让史学家非常费解,毛主席曾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但疑惑的是,毛主席却几乎很少用枪。仅仅只能看到一张毛主席握着手枪的照片,而这张照片还是建国后的。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毛主席唯一拿枪的照片

其实,在很早之前,毛主席就意识到了枪支的重要性。

秋收起义之后,毛主席就已经有了目标,他决定要带领起义部队到农村去开辟革命根据地,去上山结交绿林好汉。

毛泽东

因为,在他的意识里,他认为深受压迫的富有正义感的农民旧式武装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武装力量,是可以把他们改造成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的。

于是他告别在城市的瞿秋白,准备率领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挺进。

有了大致的方向,却并没有想好落脚的地方,他们该何去何从呢?就在这时,毛泽东收到了一封来自江西省委的信件,信中说明在宁冈地区有一支党的武装袁文才部。

袁文才这个人还要仔细说一说,他早年间曾参加过反抗地主的斗争,最后参加了当地的“马刀队”。1926年秋季,该队被编为宁冈县保卫团,袁文才被任命为团总长。

这年9月,在湖南农民运动的影响下,保卫团在宁冈举行了暴动,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大革命失败之后,袁文才仍旧率领自卫军坚持斗争。

袁文才

对于此人,毛主席也有着些许的印象,所以在江西省委的指示下,毛主席决定向宁冈一带进发,同时在路上还提前给袁文才写了一封信件,表达来意。

袁文才对于这股外来的力量,也非常排斥,当他和部下商量之后认为,毛泽东也算是党内同志,也是自己人,既然已经来信,那就应该去接头。于是派去三个人拿着他的亲笔信去见毛泽东,希望他能够另择坦途。

对此,毛主席也非常理解,他知道袁文才对他是不信任的。但他还是向三位代表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不会伤害他们,临走前还送给了他们每人一支枪,希望能将他团结的想法明确告知袁文才。

在这之前,毛主席来到了古城,还邀请其中的一位代表参加了“古城会议”。此人也知道毛泽东的想法,也竭尽所能在两人之间奔走。终于,通过不懈地努力,袁文才这才同意和毛泽东会面。

毛泽东(左一)和警卫员在江西瑞金

10月6日,毛泽东一行人来到袁文才部赴约,当时的他并未对毛泽东放下完全的戒备,于是便在林家祠堂里进行了埋伏,一旦谈判失败就对毛泽东动手。

毛泽东也知道此行就是“鸿门宴”,所以他来到这里第一个目的就是打消笑袁文才的戒备,让他相信自己是没有恶意的。

当毛泽东出现在袁文才的眼前时,淡定从容,没有丝毫的慌张,这让袁文才有些诧异。毛泽东首先向袁文才谈到了自己斗争主张,谈论过程中流露出的学识和大将气度让袁文才深深折服。

他认为毛泽东是个大人物,以后定能成就一番大事。经过一番长谈之后,袁文才这才放下了戒备,考虑毛泽东提出的主张。临走时,毛泽东为了感谢他们,还给袁文才送了100条枪。

毛泽东在延安和1927年秋收暴动的部分同志合影

在那个有枪就是王的年代,枪是比钱财还要珍贵的东西。毛主席送枪不仅仅代表着他对袁文才武装队伍的支持,也表明了他真心交友的想法。

为此,袁文才非常感动,立即回赠了1000银元,同意工农革命军在这里设立医院和留守处,让他们进驻井冈山。

与此同时,袁文才还将自己的好友王佐引荐给了毛泽东,当时的王佐也掌握了一支武装部队,毛主席再次用增强的方式获得了对方的信任。

为了和他搞好关系,毛主席还指示他们端掉了当地的一窝土匪,并将他的死对头的脑袋割下来送给了王佐。王佐得知后感动不已,毫不犹豫地决定跟随共产党。

王佐

而毛主席也凭借着他出色的社交能力和交往智慧,与王佐和袁文才成为了兄弟。

在他们的帮助下,毛泽东顺利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这之后,毛主席也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

“枪”的重要与不重要

1928年4月,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这年5月4日,隆重地召开了井冈山会师暨红四军成立大会,在这次会场上,毛主席却一反常态背上了一把匣子枪。

据上将陈士榘回忆,毛泽东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从未看过和他背枪,而这次就是他第一次背枪。

毛主席

这天,毛泽东看上去非常开心,他背上匣子枪,走到朱老总面前像个孩子一样开着玩笑:“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咯。”大会一结束,毛主席便把枪支交给了警卫员。从那以后,再也没见他背过枪。

对于毛泽东来说,枪支并不是那么重要,所以也就有了后来把枪支送人的故事

红军转战陕北的时候,陈赓问起中央警卫团手枪连连长高富,部队里有多少武器。高富支支吾吾地回答,他们只有4挺机关枪和24支冲锋枪,一人一支破短枪,除此之外一人还有一把大刀。

听到这样的情况,陈赓的眉头皱了起来,他知道战士们有枪还带刀意味着什么,那只有一种可能,他们的枪支不怎么样。

高富也只能和盘托出,说道:战士们的手枪有时候会卡壳,有时还因为没有子弹而无法联系。对此,陈赓决定将缴获的150支美式卡宾枪送给他们。

陈赓

高富自然十分高兴,但他想到这件事自己是没办法做主的,只有司令部的首长同意才可以。陈赓暗暗记下,此事一定要向毛主席汇报。

这天,毛主席、周恩来和任弼时正在谈论着什么,陈赓走进来对毛主席说,想要给手枪连一人一支枪。

毛主席看了一眼身旁的高富,知道他一定是把连里的情况告诉了陈赓,他看了一眼高富问道:“他给你枪你要吗?”高富不敢说话,因为他知道此事毛主席定是不会同意的。

毛主席知道大家需要枪支,但他还是告诉高富咱们这里打不了大仗,没必要用那么好的武器。

毛主席就是这样,最好的东西从来都是留给别人,而他自然也知道陈赓的担忧,但他相信自己总能逢凶化吉,所以这些好武器要用到有用场的地方。

陈赓

陈赓固执地说道:“我已经发电报让部队送来了。”毛主席生气地说道:“你敢。”紧接着对高富说道:“你敢要一支,我撤了你!”

后来,此事也只能不了了之。后来随着部队战斗力的增强,警卫连的武器装备的水平也逐渐提高。

但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当年也佩戴过一支枪,作为长征中防身使用,后来红军到达吴起镇之后,便把这支手枪和剩余的40发子弹送给了游击队队长张明科,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佩戴过枪支。

虽然毛主席很少佩戴枪支,但他知道枪支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重要性。

长征结束之后,毛主席曾在延安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就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只有这样的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

毛主席

毛主席把拿枪的军队称为“枪杆子,”将从事文化宣传的队伍称为“笔杆子”。在总结经验时,毛主席就说,我们革命成功靠的是两杆子,一个是枪杆子,一个是笔杆子。由此,毛主席也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

在这之前,毛主席对“枪杆子”的认识并没有那么深刻,知道这只是一个防御的武器。但当蒋介石背叛革命之后,无数革命志士和群众被杀害,大革命失败。

通过此事,毛主席对“枪杆子”有了新的认识。

1927年6月,他召集湖南来武汉请愿的二百多名党员和骨干积极分子开会,要他们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

后来,毛主席还亲自到湖南各地进行督导,并强调,各县的工农武装一定要集中,要用武力对付反动军队,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不要再徘徊观望。


八七会议会址

在后来的“八七会议”上,毛主席在会议上表示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

而在1938年11月,毛主席也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写道,每个共产党人都应该懂得这个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那之后,“枪杆子里出政权”逐渐成为了全党的共识。

毛主席能有如此深刻的意识,也是从实践中得知的,事实和经验告诉他,工人和劳动群众,只有用枪杆子的力量,才能战胜武装的资产阶级和地主,虽然我们是反对战争的,但只有用战争去消灭战争才是最有效地反对战争的办法,因此,他认为只有“枪杆子”才能改造。

基于这样的认识,毛主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开始注重党的领导。

三湾改编

1927年9月,毛主席领导了三湾改编,提出了支部要建在连上的原则,为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组织基础。

192年9月,毛主席在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指出“枪杆子”必须服从党的领导和指挥,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来指挥党。既然枪如此重要,为何却从未领过枪?

毛主席有持枪证,为何却从未领过枪?

1949年,北平解放,解放军进驻城内,在这之后,由于当时的社会治安尚未稳定,于是中央决定给每位中央首长配发一支枪,与此同时还给他们发了持枪证。

而他们给毛主席发的持枪证则是“甲字第一号”,证件注意这一栏写着:“本区门卫,检验放行。机密证件,随身携带,如有遗失,绝不补发。”

毛主席持枪证

但令人疑惑的是,毛主席的持枪证上“枪证”、“枪号”和“子弹”这些都是空白的。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保卫部门只给毛追发了持枪证,并没有给毛主席配枪。所以有关枪支的具体情况没有填写。

为何没有配枪,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过往的经历中我们也能看出,毛主席并不需要那支枪。

井冈山时期,林彪缴获了一把非常漂亮的手枪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拿起来仔细端详着,夸赞这把枪真漂亮,但他却拒绝了林彪的好意,把枪还给了林彪,并说道:“等我用上它的时候,红军早就完了。”

毛主席和蒋介石

毛主席心中自有百万雄兵,哪会用得着枪。就连蒋介石都曾感叹:毛主席的一支笔就是百万雄师。由此我们也能够得知,毛主席的笔杆子或许比枪杆子的威力还要大。

拿破仑说过,一支笔可以当得过三千支毛瑟枪。因此,在抗战之初,毛主席就曾主张要文武结合,知识分子和八路军、新四军结合起来,那就相当与笔杆子和枪杆子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了。

我们有了笔杆子,再加上一支毛瑟枪,我们就有三千零一支毛瑟枪了,有了这个,什么都不用怕。

1942年,毛主席在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时,约见了许多文艺家,他对文艺家们说道:对于文艺我们是外行,你们是拿笔杆子的,要与拿枪杆子的结合起来,就有力量了。

在会上,他说道,我们有两个司令,两支队伍,一支是由朱德总司令领导的拿枪的人民军队,一直是由鲁迅总司令领导的拿笔杆子的文化大军,这两只大军应该结合起来。而这两只被毛主席称为“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

毛主席撤离延安

1947年3月,毛主席离开延安,随行带了两支队伍,一支是军委作战部,一支是新华社。毛主席一边指挥打仗,一边指挥新华社对敌方展开舆论攻势,撰写了大量的新闻和社论,给敌人以痛击。

1947年11月,毛主席和党中央进驻西柏坡后,受到了来自北平方向的傅作义的威胁,蒋介石想要让他趁我军不注意时,偷袭石家庄。

就在这时,毛主席不慌不忙,一面任命萧克想办法用武力抵抗敌人,一边密切配合,在5天的时间内连续写了三篇新闻稿件,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

25日,新华社播发了他的第一篇新闻稿《蒋傅匪军妄图偷袭石家庄》,在稿件中,他把敌人的行军路线和作战部署说得清清楚楚,还讽刺他们就剩几个月就要完蛋了,现在还在那里做着石家庄的美梦。

蒋介石和傅作义

第二篇稿件,讲稿蒋介石和傅作义“你们来吧,解放区人民布下了天罗地网,叫你们有来无回。”之后的第三篇新闻稿件,指出了傅作义偷袭石家庄的后果。

傅作义听后心惊胆战,只得放弃偷袭石家庄。蒋介石得知后也只能打消偷袭石家庄的念头,为此他也感叹:毛泽东的一支笔,胜过几百万支枪啊。

在长期的斗争中,毛主席善于用“笔杆子”推动武装斗争的进程,甚至打出了比“枪杆子”还厉害的作用。

毛主席的三篇稿件不费吹灰之力,没有浪费一支枪和一颗子弹保卫了石家庄,事实证明,毛主席的一支笔确实胜得过千军万马。

毛主席的“笔杆子”在战斗的过程中,发挥了奇效,甚至不仅正中下怀还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毛主席

淮海战役期间,毛主席曾亲自指挥和参加广播宣传战,撰写和修改了5篇对敌宣传广播稿,让王耀武、范汉杰等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发表讲话,迅速瓦解了国民党军的斗志,使得14000名国民党官兵缴械投降,推动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作为一名出色的战略家和军事家,毛主席将军事谋略和舆论斗争相结合,对敌军展开强大的舆论攻势,不仅给与了国民党反动派有力回击,还创造了许多不战而胜的经典战例。

毛主席打了一辈子的仗,靠着心中的百万雄师,击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而这种能力无人能及,也让世界望尘莫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蒋介石   井冈山   宁冈   延安   笔杆子   枪杆子   石家庄   枪支   政权   军队   真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