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黄克诚要求谈林彪往事,在场的人感慨:这话也只有黄老能说

1945年8月抗战刚结束,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的黄克诚,就以超越于他人的战略眼光,向党中央提出了“抢占东北”的建议。

毛主席接到电报后,很是欣赏,忽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就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个黄克诚,就是黄老吧?”

工作人员悄然一笑:“是的主席,他就是黄老。”

毛主席有些疑惑了:“我看黄克诚今年也才43岁,怎么就称“黄老”了?”

工作人员:“因为他老提意见,所以就称他“黄老”,不是按照年龄算的。”

毛主席恍然大悟。

对于黄克诚爱提意见,毛主席是知道的。

庐山会议“滑铁卢”

1927年,黄克诚因为反对和抵制烧杀政策和攻打中心城市的“左”倾冒险主义,三次被批判,一次被撤职,1930年,他因反对攻打长沙被批为右倾机会主义,再次被撤职。

一年后,在肃反时,黄克诚又因为不同意见,险被逮捕处决,长征路上,黄克诚三次向上级提意见,三次被降职,抗战时期,黄克诚又因不同于上级决定,再次被撤职。

战争年代里的黄克诚“九上九下”,但是他从未后悔,因为他知道,无论他人如何,只要自己认定是对的事,就应该坚持。

1959年的庐山会议,黄克诚依然选择了坚持。

庐山会议时,按照道理说,黄克诚并没有被通知参加会议,后来由于彭德怀的“万言书”,最终,庐山会议风向突变,黄克诚作为彭德怀的副手,自然也接到了上山开会的通知。

上山后,黄克诚与彭德怀住在了同一所别墅里,彭德怀见到黄克诚,还很激动地问:“我写的那封信你看了没有,觉得怎么样?”

黄克诚坦然回答:“我觉得不怎么样,彭总,你和毛主席相识多年,有意见可以当面提嘛,为什么要写信呢?而且信里有些提法和用词也不妥当。”

听到黄克诚的话,彭德怀一时有些无言以对,

虽然黄克诚并不认同彭德怀的做法,但是在事实面前,他还是选择了站在彭德怀的一旁。

1959年7月19日,黄克诚在小组会议上作了两个多小时的发言,这是他一生中最痛快的发言之一。

而这次的发言,也给黄克诚带来了难以估计的后果。

第二天,黄克诚就遇到了老战友谭震林,谭震林对黄克诚的发言很有看法,黄克诚坦然相对,丝毫不怯,谭震林最终拂袖而去。

7月23日,毛主席发表了谈话,也正是由于这次谈话,庐山会议的风向大变。

7月30日,黄克诚,周小舟等人接到了通知,毛主席要找他们谈话。

在谈话中,黄克诚再次表现出了自己的“耿直”

两人谈到四平战役时,黄克诚说当时部队不应该死守,毛主席:“是我决定要守的。”

黄克诚淡淡回答:“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

毛主席听后有些诧异,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那就让后人评说吧。”

庐山会议后,黄克诚受到了错误的批判,此后的20年,他几乎都是担任的闲职。

改革开放后,黄克诚重新得到了重用。

胡耀邦三请“黄克诚”

黄克诚复出后,担任了军委顾问,不过,在当时的年代里,黄克诚这么一位优秀的人当军委顾问,显然不太合适。

因而党中央决定,要黄克诚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即中纪委常务书记。

让很多人意外的是,黄克诚居然并不愿意“出山”

时任中组部部长的胡耀邦前去拜访时,谈到了此事,黄克诚听后不悲不喜,他有些深沉地说:抓党风是头等大事,我身体状况欠佳,如果担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怕占了位置做不了事,还是让年轻些的同志干吧。”

胡耀邦:“黄老,您不要急着回答,先考虑考虑,有什么要求尽可以提出来,有顾虑,我也可以向政治局汇报,想办法解决问题。”

胡耀邦走后,黄家是炸开了锅。

黄克诚的妻子唐棣华是坚决不希望他再任新职的,而黄克诚的子女们, 也不希望父亲能够担任中纪委常务书记,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黄克诚年龄大了,许多年没有工作,虽然并未远离社会,但是在思维上难以适应这么重要的工作。

第二个,黄克诚的身体不好,特别是眼睛,几乎失明,工作起来很不方便。

第三个,现在国家拨乱反正,正是需要年轻人的时候,黄克诚不应该占着年轻人的位置。

对于这三个原因,黄克诚本人也很赞同,不过,党中央并不这样认为。

没过多久,胡耀邦又来了。

胡耀邦这次来,首先谈到了老干部平反的工作,随后称平反工作主要是中纪委负责,所以组建中纪委的领导班子迫在眉睫。

可尽管如此,黄克诚还是再次地婉拒,他说:“我的身体不行,眼睛基本上看不见了,会拖后腿。”

胡耀邦似乎料到了黄克诚的答案,为此,他甚至已经想好了解决黄克诚后顾之忧的办法。

胡耀邦:“你可以不去办公室,不坐班,组织再给你配一两个秘书,如果一两个不够,那就配三个,让他们负责协助你处理事务性工作和文件。”

听到这里,黄克诚明白了,中央执意要他担任中纪委的常务书记,其实就是要用他的“名字”,要用“黄克诚”三个字。

中央为何执意要用“黄克诚”三个字呢?实际上,也是源于对黄克诚本人性格坚毅,耿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赞赏。

可面对胡耀邦如此大的诚意,黄克诚还是拒绝了。

黄克诚的解释很简单:“既然是常务书记,常务常务,就是要常常管理事务。不去办公室怎么主持工作?”

胡耀邦听后,再次无功而返。

几天后,他第三次来到了黄克诚的家里。

面对如此的诚意,黄克诚再也无法拒绝了,他非常感动,表示了同意。

最终,黄克诚以76岁的高龄,担任了中纪委常务书记,成为了陈云的副手。

抓党风坚决不手软

杨勇

上任以后,黄克诚认为:“在其位,谋其政”,因而,他开始着手抓党风,决不手软。

1980年,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为了欢送几位来总参工作的领导,花了400元的公费在京西宾馆请客吃饭。

这件事黄克诚得知后,立刻下令:“要查,涉及到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

事情闹大后,许多人感觉黄克诚有些小题大做,杨勇是战争年代黄克诚的老部下了,对于老领导如此,他也有些怨言。

为此,黄克诚亲自给杨勇打了电话:“你官当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

听到黄克诚如此严厉的话语,杨勇慌了,他当即跑到黄克诚的面前承认错误,并且从工资里拿出400元,补齐了公费。

尽管如此,黄克诚还是通报批评了杨勇。

经此一事,大家都明白了,黄克诚是认真的。

不久,黄克诚再次迎来了新的考验。

1980年的一天,黄克诚接到了一封举报信。

原来,有群众举报华国锋三件事,第一,到江苏调查时搞戒严,使得许多职工上班迟到,第二,有人将他在党校作报告时坐的椅子送到博物馆展览,第三,山西地方政府在他的故乡为他修建故居和纪念馆。

当时华国锋是党的主席,这件事情很敏感,许多人都在观望黄克诚的选择。

黄克诚并没有让大家失望,他当即找来工作人员,吩咐道:“你们大胆调查,一切后果由我承担。”

与此同时,黄克诚也给华国锋写了一封信,询问是否属实。

在工作组准备前往各地调查时,华国锋回信了。

华国锋说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三件事,第一,他给江苏省委打电话,严厉批评了他们,第二,他给党校打电话,将椅子撤掉,第三,他已经交待山西省委书记,虽然故乡没有他的房子,在修的是他哥哥的房子,但是他也明确表示要停工。

对于华国锋的来信,黄克诚很是欣慰,他说:”调查组可以不去了,但是要做些文章。”

随后,华国锋的信被登到了《党风党纪》刊物上。

黄克诚担任中纪委书记时,不仅将党风问题抓的紧,在一些关于历史人物评价上,也表现的很正直。

要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改革开放后,当时在社会上,有一些思想混乱,特别是关于毛主席的。

在这个关键时刻,黄克诚在中纪委的会议上,谈到了此事。

黄克诚说:“毛主席逝世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留下消极因素,他的消极因素只是暂时起作用的东西,经过我们工作是可以克服的,而毛泽东思想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黄克诚谈话,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作为一名最早在庐山会议受难的人,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黄克诚几乎没有工作,而此时,他又成为第一个以客观的态度要求正确地评价毛主席,维护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人。

黄克诚的讲话,让许多人感到惊讶和佩服,有人说:“好久没有听过这么有见地的话了。”

后来,黄克诚的讲话,被发表到了《人民日报》,不过,他的讲话有关于毛主席的评价一部分,却是没有发表。

为此,黄克诚派秘书,找到了总政副主任华楠。

与此同时,黄克诚还送了一份给邓小平。

胡乔木

华楠与其他总政领导看后,表示可以发表,邓小平也同意了,不过,他表示发表前要胡乔木润色一下,黄克诚没意见。

胡乔木润色后,黄克诚有意见了。

原来,在文章中,黄克诚写的毛主席三个字,都被替换成为了毛泽东同志。

黄克诚说:“我不同意改动对毛主席的称呼,从感情上过不去,我看还是“毛主席”好。”

邓小平同意,由此,胡乔木又将对毛主席的称呼改了回去。

等文章全文发表后,黄克诚这才满意地笑了起来。

要求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黄克诚对于林彪,也是如此。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黄克诚就和林彪相处得比较熟悉,因为两人当时都在东北,在1984年时,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写到林彪,考虑到一些顾虑,工作人员采取了淡化写作手法。

黄克诚看到:“林彪的条目不能这样写,这样不能像后人交待。”

为此,1985年初,黄克诚找来了编撰组的工作人员,他说:“在我们党的几十年奋斗历史中,没有犯过错误,讲过错话,做过错事的,恐怕一个也找不出来......你们要用历史学者的态度写林彪的历史,好的,坏的都要写,不要只写一方面........”

顿了一下,黄克诚接着说:“建国以后,人民解放军几百万就出了十位元帅,林彪是其中一位,如果他不能打仗,他没有功劳,怎么当元帅?你们写的这个书,将来出版以后,全世界的人怎么看?人家外国人会说,中国军队怎么没有人了,找个窝囊废当元帅?你们交待不了。”

通过这次谈话,编撰组的工作人员受益匪浅,谈话结束中,他们重新对书中关于林彪的条目,改动了许多。

黄克诚的这次谈话,影响很大,后人有人说:“这话,也只有黄老能说。”

此事广泛传播后,有人便在说黄克诚与林彪的关系。

特殊时期,黄克诚曾写信给林彪,希望林彪能够给自己说句公道话,林彪并没有这样做,反而之后黄克诚接受到的批评更重了。

对此,黄克诚说:“不管他怎么对我,反正我是公道的对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庐山   中纪委   乔木   历史人物   党风   这话   书记   感慨   工作人员   往事   评价   会议   工作   林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