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他处于待业状态,问邓小平可不可以工作:要求工作不犯法

1955年,毛泽东主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授衔,共授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

王平便是57名上将之一。他1926年投身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生涯屡立战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五次反围剿身先士卒,长征中四渡赤水、保卫遵义,清剿延南地区匪患,保卫了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平同志受命前往阜平发动群众,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便组织了数千人的抗日义勇军。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平同志和平解放大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平同志曾担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参加抗美援朝、在军事政治学院任党委第一书记。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9月中下旬,八路军总部派王平同志到晋察冀担任临时省委军事部长一职。

临出发前,朱总司令叮嘱道:“现在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带着一一五师政治部和教导大队,就驻在阜平,你们人手不多,到阜平后,有什么困难可以去找罗荣桓主任。”

就这样,王平、刘秀峰、一个警卫员、一个马夫、一头牲口,四个人赶了二百多里山路,在第三天上午抵达阜平。

9月26日,王平和刘秀峰在地下党员石德义开的店安顿好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县城西关外的一个小庭院里,看望罗荣桓主任。

他讲述了总部想在晋察冀地区建立根据地的计划,然后提出从政治部抽借一些人帮助他工作。

阜平位于太行山腹地,地域广阔,人口却只有寥寥9万多,是有名的“糠菜半年粮”的穷乡僻壤,不会成为日军的攻打对象。

另外,这里山岭连绵,沟壑纵横,全靠山间小道上的人背和牲畜驼进行运输,而且距离铁路、公路很远,交通十分不便,即使日军想侵占也并非易事。对于人数和装备不具备优势的八路军而言,这正是建立根据地的理想选择。

而且阜平曾经是直奉军阀混战的战场,不少枪支弹药流落民间,也是有利于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条件之一。

此外,阜平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31年便建立了“中华阜平苏维埃政府”以及工农红军。但是后来暴动失败,阜平县党组织被严重破坏。

而破坏暴动的罪魁祸首就是张仲孚。此人现任阜平县国民党县长,当地的群众对其无一不咬牙切齿。更加可恨的是,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张仲孚不思救国,反而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动辄罚款。

如今,阜平城里只有一个所谓的“抗敌后援会”。结合上述情况,王平和刘秀峰两人简单地做了分工:刘秀峰主抓党的建设,王平则主抓组织武装。

9月27日,王平决定前去会一会张仲孚。县政府一片死寂,和街头热气腾腾的抗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王平等了一会,张仲孚才出来迎接。

王平仔细观察着张仲孚。此人四十出头的年纪,个不高,一身中山装,八字眉下两只小眼睛滴溜溜泛着狡黠的光。

王平开门见山说明来意,表示自己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派来组织“阜平县战地动员委员会”的。张仲孚满脸堆笑,看似配合,却又以阜平太穷、老百姓缺乏教育、担心“动委会”没有经费支撑等为由推脱。

王平态度严肃地告诉他:现在华北已经成为了前线,太原也已经成立了“总动委会”,阜平改组“后援会”为“动委会”势在必行。必须组织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张仲孚看王平态度坚决,假意恭维道:“王先生,你讲的很对。我提议你担任动委会主任”。王平见状顺水推舟:“好,就由你来当副主任。”

王平住处,一群“抗敌后援会”的青年学生满满当当挤在屋子里,等着他回来。他们的抗日热情高涨,早已对“抗敌后援会”的工作表现不满,热烈拥护组织“动委会”。

他们的革命热情给了王平极大的信心。28日,“动委会”筹备会召开。王平发表讲话,提请大家审议组织细则与统一对敌斗争的任务。

由于他湖北口音太重,当地人有些听不懂,青年学生李耕涛还主动“翻译”。会上,王平当选“动委会”主任,张仲孚与张毅忱为副主任。

十月初,一块牌子挂在阜平简易师范学校的门旁,白底黑字写着“阜平县中国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

四乡的年轻人纷纷涌向县城,要求参加“动委会”。仅两天功夫,“动委会”的宣传、组织、武装等七八个部门就健全起来了。

原本空荡荡的简易师范校舍,这时也十分热闹。“动委会”办公的第一天,几个人在街上买点馒头就能解决吃饭问题;第二天,人多到需要成立伙房;第三天,还得分批吃饭。

“动委会”成立后,取消苛捐杂税,减租减息,停付一百元以上债务,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阜平县“动委会”的成功让周围各县很是羡慕,纷纷派人前来“取经”。一个多月后,全县的“义勇军”便发展到四千多人。看到如此情形,王平相信,洛川会议的决议,在这里生根发芽了。

眼看革命形势发展势头迅猛,抗日武装队伍日渐强大,张仲孚坐不住了。他召集学生,说什么“共产党、八路军在阜平不会待很长时间,一一五师政治部根本就没有兵,日本人一来,他们就得跑,不要相信共产党。”

马上这些话就传到了“动委会”,王平等人赶紧以“动委会”的名义召开群众大会,并以“指导”的名义邀请张仲孚出席。会上,王平等人详细列举了抗战以来平型关、察南等多场战役胜利的事实,说明只要全面动员,一定可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张仲孚在台上听得脸红一阵、白一阵,哑口无言。学生和群众却听的十分起劲,最终会议变成了又一次总动员大会,当晚城区的“义勇军”就从一个班发展成一个排,不到三天又扩大到一百多人,成为一个连。

10月12日,日军占领了石家庄。原本驻守王快镇的朱怀冰仓皇撤退到阜平后,不顾王平等人共同在河北抗战的挽留,和张仲孚一起连夜逃跑了。

第二天,王平走马上任成为阜平县县长兼保安队队长。罗荣桓主任提议应该把冀西地区几个县的抗日义勇军组编成大队、支队,在阜平县城成立“抗日义勇军第二路总指挥部”,统管冀西地区抗日义勇军。

为筹备组织抗日义勇军的经费,王平以“动委会”和县政府的名义,召集全县的士绅开会,动员他们协助解决经费问题。

在了解了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政策,八路军取得的胜利后,他们当场表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场认捐了四万多元法币。按照当时的物价,一斤小米三分一厘钱,一尺棉布五到六分。四万多元法币暂时解决了义勇军的经费问题。

随后王平开始组织改编,把抗日义勇军整编为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总共三个大队。阜平县“动委会”仅用了一多月,便打开了各条战线的局面,将群众充分发动起来。

后来,阜平成为晋察冀边区唯一没有一个敌人的长期据点,被誉为“模范根据地的模范县”。

围而不打和平解放大同

王平对党忠诚,待人宽厚,胸襟坦荡,在变幻莫测的战争年代从不拘泥于经验,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作决策。他率领部下和平解放大同就是很好的证明。

1948年12月24日,张家口解放后,中央军委即电令北岳兵团前往大同,意在将其迅速包围,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监视大同的敌人,防止他们向东、向西逃窜。

大同是晋北重镇,位于平绥、同蒲两条铁路的交汇处,东通京张,西贯绥远,北毗邻内蒙古草原,南达太原,是山西北部的军事要塞,又是重要的煤炭基地,有着“煤都”之称。故而多年以来,阎锡山不肯放手,傅作义为之垂涎。

1948年5月,雁北十三县悉数解放后,大同彻底成为了一座孤城。城内守敌总兵力一万七千余人,由国民党第二战区副总司令兼大同军事指挥官于镇河指挥。

军事上,敌人加宽加深城郊外壕,修建了许多防御工事,意图借此与我军抗衡。政治上,孟祥祉再次加强特务统治,费尽心机地维护破败的局面。

部队按照部署进入阵地后,王平立即在小白登召开主要领导干部会议。

考虑到大同在兵力、装备上并不处于劣势,而且敌军已经做好负隅顽抗的准备,最终决定利用强大的政治攻势使其“四面楚歌”,同时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挫其锐气,迫使其缴械投降。

几天内,上千万张传单和宣传材料以各种途径在大同市内流传,敌人私下议论“我们困守孤城只有死路一条”“上司保官保财,我们光棍一个,何必为他们卖命”。

猛烈的政治攻势下,敌人惊慌失措,大同人民也更加坚定了早日解放的信心,为我军和平解放大同创造了有利的内部接应条件。

12月29日,孟祥祉迫使田尚志派部队武装侦察我军部署,还想顺便抢一些东西过个“肥”年,王平同志决定“诱敌深入,一口一口吃掉”,将敌军团团包围,从清晨到中午,歼灭300余人,俘虏500余人。战士们称之为“向一九四九年元旦的献礼”。

一月份到三月份,在围城部队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同的形势一片向好。敌人在得不到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困守孤城,本就不多的粮食日益匮乏。

敌人时不时派出小队人员去四周村庄抢粮食,被我军一一击溃。市面上金圆券暴跌,百姓们对此怨声载道,纷纷外逃。

4月27日,守敌头目孟祥祉等人到三十里铺与我军商谈投降,提出要按照北平方式解决大同问题。王平同志严肃地说道:“现在不是要和平起义,而是要无条件听候改编。”

4月29日,敌军无条件接受我军提出的五项条款。5月1日,大同宣告解放,敌军放下武器接受改编。5月2日清晨,嘹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响彻全城,大同人民挥舞着彩旗欢庆解放。

王平同志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指令,服从华北军区的正确领导,最好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依靠人民的支持,最终实现了大同的和平解放。

初心不改一片丹心为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平同志继续活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1958年11月,王平同志担任军事学院政治委员,1960年1月,担任该院党委第一书记。在王平同志的带领下,学院着力培养高素质指挥人才,多次受到军委领导的肯定。

后来,由于历史原因,王平同志有将近8年时间不曾工作。待业在家一年后,王平同志给叶帅写信要求分配工作。8月8日,便接到总政部的通知前往北京。

叶帅指示总政主任李德生负责安排王平的工作,到达北京后,李德生说:“你的问题没有什么,先恢复党组织生活吧。身体还不错,将来还可以工作嘛!”

王平在招待所待了几个月,期间上百位老战友前来探望。2月份离京之前,王平去看望邓小平同志,问小平同志自己可不可以工作,并对邓小平同志说:“要求做工作不犯法。”

1975年1月,王平参加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结束后,返回南京等待分配工作。

过了大概3个月,4月13日,王平被任命为军委炮兵政治委员。到炮兵前,王平特意去看望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鼓励他放手去干,不要害怕,要有为真理而斗争的勇气。

4月下旬,王平到炮兵上任。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炮兵机关的同志不再怀疑王平的工作能力,说:“这老头子还行,工作真有点魄力。”王平同志在炮兵工作不久便被调往武汉军区担任政治委员。

无论是在炮兵还是武汉军区,王平同志都坚决贯彻叶剑英、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落实干部政策、调整组织,加强了党的领导以及部队建设。

小结

“大高个”王平将军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忠于党和人民,勇挑重担,不畏艰难,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去。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王平同志锻炼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能文能武,军政兼优。他是我军逐级成长起来的著名将领,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参考文献

[1]王平著. 王平将军自述[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06.

[2]鱼汲胜,李越.健在的十位开国上将[J].党的建设,1995,0(12):41-41.

[3] 王平著. 王平回忆录[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2.1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阜平县   阜平   义勇军   工作   炮兵   我军   敌人   主任   状态   同志   组织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