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放女囚来回数千里,为何衙役们争着押送?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有些犯了重罪的人会被流放,听起来好像流放就是被放逐到其他的地方,觉得也没什么。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流放的这些罪犯需要在衙役的押运下,带着重重的镣铐前行,一走就是几千里路,路上停留和休息的时间也很少,稍微走慢了还会遭到衙役的打骂,有些身体本来就不好的,还没到目的地就已经奄奄一息了,因此有很多犯了错的人宁愿直接选择死刑也不愿意被流放。。

如果能坚持到目的地,囚犯的命运要不就是在鸟不拉屎的地方戍守边关,要么就是没日没夜的开垦荒地,总之不是单纯的换个地方去享福的。

犯人们很痛苦,可是押运他们的衙役是相当的喜欢这件差事,甚至还要争抢着去押送,这又是为什么呢?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清朝,衙役算是不入流的职位,没有编制,薪水全靠县令私人发放,在衙门供职时,可以说是起早贪黑,长时间站立,而且还不敢有所懈怠,一旦偷懒就会遭到训斥

相比之下,去押运犯人,无人监管,大小事自己说了算,虽然看起来辛苦实则乐在其中。

二是,相比起在衙门辛苦地逮捕犯人,押运犯人还可以捞很多的好处,毕竟长路漫漫,十分艰辛,这些犯人的家属们也是舍不得他们吃苦,便会多少贿赂衙役,这样在流放的途中也免于打骂,吃穿好些,犯人们也能够坚持到流放地。

这些被流放的人很多都是曾经的高官,家里都不算差,而犯人的命运基本上算是握在了衙役手中,家里自然不会怠慢衙役,这些衙役们尝到甜头后,就争着去押送犯人,尤其是女囚。

还有些皇亲国戚,家属还会替他们直接准备马车前往,打点费也给得丰厚,这些衙役把犯人送到后还可以乘坐马车返回,路上的吃穿用度也是早就被安排妥当了,他们只要按期将犯人押运到流放地即可。可以说是相当的惬意了。

那你觉得这算不算一件美差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衙役   吃穿用度   衙门   差事   犯人   马车   家属   来回   辛苦   说是   古代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