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毛主席赴重庆谈判,点名陈龙保护,回来之后他却三拒毛主席

“你们知道刘汉兴吗?”

“这小子谁不知道,据说他能在黑灯瞎火之中,打灭数十米外的香头,这般本事滔天的人才,当真是个人物”。

这样的“谬赞”发生在刘汉兴的身上,却也不是空穴来风。

陈龙

1932年2月,日寇风岛大佐在团山子是作威作福,甚至妄为到率领自己的部下和安宁县二百多名伪警察连夜进犯的丧心病狂。

为了“灭敌”于无声息,风岛选择火速战斗,但在刘汉兴沉稳有序的军事和民心的双重动摇之下,原本意气风发的风岛部队却以伤亡近三百人的代价退出了战场。

溃散的军队在八棵树屯杀猪烧饭的时候,刘汉兴正拿着望远镜在山头四处搜查漏网之鱼。

风岛的身影出现在望远镜中,而随着砰的一声枪响,他的身体也随即直直倒下,再也没有了滥杀无辜的机会。

而“替天行道”之人便是刘汉兴,或者也可以叫他陈龙。

实力的有目共睹让毛主席远赴重庆谈判的时候选择将陈龙带在身边,可完美执行任务的陈龙,却面对毛主席的三次邀约屡屡拒绝。

陈龙

这又是为何?

主席赠送的手表

毛主席勤俭一生,中山装即便是破了,毛主席也总会说一句“缝缝补补,还能穿,把省下的钱全部花在国家建设之上”。

因为这样,很多时候的毛主席都显得有些“简朴”。

1945年8月15日,蒋介石电邀毛主席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蒋介石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可即便是知道蒋介石不安好心,为了国家和人民,思虑再三之后的毛主席还是决定用以身涉险的赴约,推动国家和平化的发展。

8月28日下午三点三十七分,毛主席乘坐的飞机抵达重庆。

毛主席等人合影

在翘首以盼的接待人群中,毛主席的老朋友,时任重庆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正在其中。

知晓毛主席要来,郭沫若一早就和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张澜等人一同来到了机场。

郭沫若

他眼瞅着飞机的平稳落地,也因看到毛主席挥展的双手,而展露笑颜。

但是当人群涌动的时刻,郭沫若却发现了一个小细节:毛主席的腕部并没有戴手表。

在那个时代,戴手表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但是毛主席却因为节俭不在乎表面这些虚无的功夫,这让郭沫若很是钦佩。

可是重庆不比延安。

蒋介石肯定不会让毛主席“好过”,考虑到这层原因,郭沫若便想着将自己的手表送给毛主席。

毛主席与周总理

那是一块瑞士纯机械表,据说是郭沫若于1945年访问苏联是,友人赠送的纪念物,情谊是远超无物品原本的价值。

毛主席自是不愿接受,但在郭沫若“重庆的日夜皆是险恶,分分秒秒都可能会有超出意料的变数和安排”的劝说之下,毛主席这才接下了这块手表。

这是郭沫若送来的礼物,但是在从重庆回延安之后,毛主席却要将这块手表赠予旁人。

受此恩惠,陈龙本应感慕毛主席的盛情,但是面对毛主席让其留在自己身边工作的邀约,陈龙却是三次拒绝?

这又是为何?

答案还要从陈龙的少年经历开始说起。

陈龙原名刘汉兴,老家就在辽宁抚顺的黑土地上。

陈龙

年幼的时候,陈龙读过几年私塾,在同龄伙伴都爱在田野间疯跑的时候,陈龙最大的爱好却是读书。

各式各样的书陈龙都读,描述一代枭雄的《岳飞传》更是被他翻阅了不下十遍。

这个习惯虽然不至于让陈龙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是却让他立志成为像小说中一样的英雄人物。

家境的贫寒让陈龙中学毕业后只得辍学,而一腔报国之志的他也随即加入了东北军,前往远在吉林的陆军军官学校受训。

陈龙

毕业之后,表现优异的陈龙成为了排长,而因在牡丹江一带屡立奇功,等到1932年的时候,陈龙已经成为了团长。

他是团长中的年轻者,但是在战场之上,陈龙却有着超出年龄的老成和干练。

一枪命中风岛的战绩不过是陈龙作战生涯中轻描淡写的一笔,而在周保中的介绍下,陈龙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东北抗日联军队伍中担任了第二军参谋长一职。

周保中

因为这样,陈龙对这片黑土地有着浓厚的情感,而这也成了他日后三拒毛主席的原因之一。

老兵的“新”上阵

与第五军的默契配合,让陈龙多次重创日伪军。

提及陈龙的时候,敌人总是气得牙痒痒,他们总想要报复陈龙,可是即便知晓陈龙参战是一次不少,但却始终见首不见尾,只能以无数次的落败灰溜溜的逃走。

周保中在日记中时常提起陈龙,而更多关于陈龙实力的验证也日益浮现在了水面。

1936年3月13日,陈龙敏巧诱敌,不费吹灰之力解除了三道河伪军二十七团一连的全部武装。

陈龙与妻子

对于敌人72支“三八式”步枪、轻机枪两挺以及万余发子弹的“赠送”,我军很是感谢。

金子的光芒难掩,只要稍加雕琢和充实,陈龙定会谱写出更加非凡的人生。

因此在1936年的时候,陈龙被派往苏联学习。

可即便离开国土,陈龙也是没有闲着,多次向陈潭秋汇报东北抗联的斗争情况。

陈潭秋

1938年底,陈龙从东方大学毕业,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组织先后交给了陈龙不同的岗位职责,可不论从事怎样的工作,陈龙都是不负所托。

其中也包括了1945年惊心动魄的43天。

1945年8月,猖狂的日寇踏进了自掘的坟墓,宣布投降。

外纷暂且告一段落,可蒋介石方却是再生事端,以和谈的名义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谈判。

蒋介石

明面上蒋介石说的是“共商国事”,但蒋介石内心打得坏主意就差写到了脸上。

即便知道来者不善,但是为了中国,毛主席还是选择赴约。

但这次“和谈之行”,却必须在安保方面做好十足的准备,以免蒋介石的丧心病狂危机到毛主席的生命安全。

那么,在人选的选择上,就必须苦下功夫。

毛主席一行人合影

该选谁好呢?

没有人有准确的答案,但是聚在一起的领导人们,还是在一番斟酌之后,说出了自己内心认为最合适的人选。

但毛主席听到却都只是摇摇头。

突然之间,毛主席好像想到了什么,眼神明亮地对李克农说了一句“那个叫陈龙的兵还在不在?”

李克农

闻言的李克农有些一愣,但却很快予以了肯定的回答。

“那就让他随我一同去吧,身边还是得跟着一个能打的人才行”。

就这样,因为毛主席的一句拍板,陈龙化名陈振东,以私人秘书的身份跟随毛主席、周总理、王若飞等人一同抵达了重庆。

毛主席

虽然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是“私人秘书”这一职位对于陈龙而言,确是非常的新鲜,他唯恐自己稍有掉以轻心,就会铸成不可原谅的大错。

因此在重庆43天的时间里,陈龙的心始终是悬着的,他昼夜不分地监视着各种动向,整个人都明显瘦了一圈。

毛主席看到心疼极了,当即下“硬命令”强逼陈龙休息一天一夜,并且还要王若飞亲自监督。

王若飞

话已至此,陈龙只能老实照做,踏踏实实地睡了一个好觉。

事实证明,毛主席也着实没有看错人,谨慎的陈龙不仅几次因为防微杜渐直接扼杀了意外发生的可能,甚至面对蒋介石及其下属的蓄意挑衅,还成功反将一军。

主席邀约的三拒绝

1945年9月1日,毛主席到中苏友协参加欢迎会,任谁来看,这都只是一件寻常不过的小事,但陈龙却惊呼一声,在毛主席踏脚上楼的前一秒紧急叫停。

“主席,这墙上的泥灰簌簌落下,楼梯也在止不住地晃动,眼瞅着就是要坍塌的架势,这楼梯可是上不得啊”。

听到这里,周总理忙不迭地上前,与陈龙一左一右的搀扶住毛主席的胳膊,将其护送至了安全地带,避免了将要发生的坍塌伤亡。

陈龙(左一)

而在抵达当天的晚宴上,陈龙也是对来者不善的蒋介石部下直接反将一军。

毛主席与蒋介石

“听口音,将军不是湖南人吗?那您和毛主席是什么关系?可是远房亲戚?”

这句话,乍一听是没有什么欠妥的地方,但是内则里却是在暗讽我军是重用亲人,一家独大。

毛主席(右一)

听到这,陈龙的内心直接就炸了。

他还没有开口讽刺蒋家王朝的任人唯亲,国民党却倒打一耙,将这盆脏水泼在共产党的身上,于是他毫不留情地说出一句“不是,在我军的队伍中,五湖四海的人都有,我们不是血缘亲人,但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却几乎是零”。

要知道,毛主席一向是平等待人,虽然毛岸英是我军一名战士,但却从来没有享受过任何优待。

甚至就连殒命于朝鲜战场,毛主席也并未破例将他接回,而是和万千为抗美援朝献身的将士们一样,将他们葬在了他们倾洒热血的土地之上。

毛主席与毛岸英

陈龙的回呛堵得蒋介石的部下是哑口无言,气急败坏的他们便开始明里暗里的使绊子,想要将和谈不能成立的罪名推责到共产党一方的身上。

但我军也同样不是吃素的。

有理有据的回击和争辩让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而毛主席也在10月11日的时候乘坐飞机从重庆返回了延安。

毛主席

“陈龙将士真的是有勇有谋,我这次能活着回来真的是多靠他了”。

毛主席乐呵呵地向所有人介绍着陈龙在重庆谈判期间的所为,并且将郭沫若赠予自己的手表送给了他。

陈龙后人介绍毛主席赠予的手表

转赠他人之礼,一是因为毛主席出名的三不带(不带枪、不带钱、不戴手表),二则是因为回到延安,毛主席觉得自己用不上。

即便受到此般的重视,但是面对毛主席邀请自己留在身边工作的邀请,陈龙还是在思虑之后,坚定地摇了摇头。

“主席,我想回到东北去,那里正在解放,我想回去帮忙”。

说出这样的话,并非是因为陈龙不在意毛主席的生命安全,而是他知道在延安的毛主席是安全的。

若是想要毛主席真正的踏实放心,不是要在家中吊着心担心敌人的随时进攻,而是奔赴前线战场杀敌,断了他们进攻的机会。

毛主席知晓陈龙的一片良苦用心,于是同意了他的请求。

但是对于这号人才,毛主席始终是未有相忘,在1949年的时候再次邀约,希望陈龙回到中央工作。

但是东北尚未完全发展起来,所以陈龙再次拒绝了毛主席的请求,而是继续躬身在黑土地之上,致力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1954年陈龙被调到了北京工作,因为建国之后的外交活动频繁,周总理特意找上陈龙,出面邀请其回到毛主席的身边工作。

周总理

面对总理的亲自邀约,陈龙却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次拒绝了回到毛主席身边工作。

因为他生病了。

长期繁忙的工作让陈龙患上了心脏病,虽然前往苏联疗养,但却还是无力回天,于1958年10月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英年早逝的陈龙,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了无限的辉煌,虽然三拒毛主席的邀约,但是他从未放弃过对毛主席安全的保驾护航。

毛主席

而他的一片苦心,毛主席也是了然于心,所以才会对他的决定予以支持。

动荡岁月纷飞的战火让人不愿回首,但是战士们之间惺惺相惜的战友情,每每提及却都是让人动容的感动。

时代在变迁,但这样的情谊却永远不会被逝去的岁月冲淡,而是凝集为一种精神,世世代代地传承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重庆   郭沫若   延安   苏联   我军   部下   蒋介石   手表   身边   工作   陈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