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滇军起义将领杨朝纶叛变,被捕后陈赓急问潘朔端:该怎么办

1946年5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集中第10旅、炮兵团和第1军分区第3团向守备海城的为国民党军60军第184师发起猛烈进攻。而此刻在184师师部,作为师长的潘朔端却心急如焚,他知道在此危急情况下,必须要做出决断了。

作为滇军的一支部队,自从来到东北战场后,潘朔端便很明显地感觉到了歧视。

图|潘朔端

潘朔端与184师副师长郑祖志在到辽阳以后,才得知部队已经脱离了原滇军60军的战斗序列,划归廖耀湘的新六军下辖。

新六军号称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廖耀湘也很志得意满,并不把划归他下辖的184师看在眼里,下令将该部调往鞍山、海城、大石桥、营口一线驻扎。不仅如此,更让潘朔端赶到屈辱的是,东北保安司令部为了监视184师,还专门指派了两名少将高参携一支30余人的谍报队进驻,以便实施监视。

鞍海战役发起之前,副师长郑祖志很明显的发觉‬,守城部队在安排布局上很不合理,急忙打报告请示,却被廖耀湘否决了整个提议。直到我军发起进攻,全歼了在鞍山的194师551团时,新六军参谋长仍固执地认为,我军主攻的方向不在鞍山,而是在大石桥一带。

图|海城起义

1946年5月31日,潘朔端与副师长等184师将士通电全国:

“朔端等籍隶云南,多年从军,每以卫护桑梓,救国救民为己任。……唯事与愿违,本师自安南奉命航海北上,名曰接收主权,实则为进攻中共在东北之武装。身为中国人,用美国武器进行内战,残杀自己同胞,朔端等每念及此,莫不悲愤填膺。……俯念东北沦亡14载,人民已血肉枯竭,复何忍大动干戈,杀人遍野?……因此朔端等思之再三,乃于海城火线上实行反内战起义,决心与民主联军合作到底,不再执行兄弟自残之乱命……”

潘朔端率领驻守海城的184师552团宣布起义。海城起义也成为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上打响反对内战的第一枪。朱老总为此还特意发来贺电。

事实上,海城起义中,潘朔端所率的部队中只有552团一个团参加了起义,除了被歼灭在鞍山的551团外,当时还有以杨朝纶率领的550团,驻扎在大石桥。

图|1946年5月30日海城起义后的国民党184师官兵撤离开赴解放区

尽管师长潘朔端已经率部起义,但杨朝纶依然很固执,拒绝与我军商谈起义事项,甚至还要负隅顽抗,在谈判失败的情况下,东北民主联军于6月2日发起对大石桥的进攻,全歼了该团2营、3营以及团部,杨朝纶也被我军俘虏。

杨朝纶虽然是在战场上被俘,且思想态度依然很反动,但考虑到对起义部队的影响,加之潘朔端也主动求情,杨朝纶后来未被处理,而是被任命为184师副师长。

可杨朝纶并不感念老首长的恩情,仍伺机反叛。

杜聿明承诺杨朝纶:保举你为184师师长

杨朝纶是云南祥云人,云南讲武堂第十七期毕业,曾当过龙云警卫部队排长,抗战时屡立战功,累升至60军184师550团上校团长。

尽管是作为滇军之中少壮派军官,但杨朝纶骨子里还有很深重的军阀吸气,渴望着升官发财。

1946年5月30日,潘朔端率领184师552团在海城起义,消息传来时,蒋介石正在沈阳亲自督战,当侍从室将潘朔端起义的电文放在他面前时,蒋介石气得破口大骂:

“娘希匹,要走就早些走嘛,偏偏在这个时候拆我的台!”

图|蒋介石

可精明的杜聿明这时发现,驻扎在大石桥的杨朝纶的550团,并未跟随起义,于是立即派人与杨朝纶取得联系

杜聿明许诺杨朝纶,如果能坚持到援军抵达,就任命其为184师师长,而在援军未到达之前,可以以代师长的身份全权指挥,杨朝纶被杜聿明的许诺打动,因而抗拒与我军接洽起义事项,我军无奈之下,也只好发动对大石桥的进攻,杨朝纶未来得及做准备,所部下辖2个营全军覆没,只有1营由于93军暂编20师、60军182师已接近大石桥方向,躲过了被歼的命运。

事后杨朝纶未被处理,而是被任命为184师副师长。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任命,完全是因为潘朔端的求情。

那时潘朔端念及两人过去的情谊,不忍看他受惩处,我军那时也考虑到安抚起义部队的需要,因此未对杨朝纶做任何处理。

可杨朝纶却并不感恩戴德。

升任184师副师长的杨朝纶看似是官升一级,但实际上那时我军上下全部实行供给制,这对于一直想着要升官发财的杨朝纶来说,远远不够。

“共产党的部队,升了官还是不发财!”

图|杜聿明

杨朝纶心心念念的,还是杜聿明许诺给他的师长的位子。

杨朝纶利用在部队的机会,大肆进行串联,要知道那时国民党军在东北占有明显的优势,杨朝纶更加认定我军一定会失败,加上我军那时对起义部队宣传感化教育工作做得并不深入,所以对他的行为未能及时察觉。

1946年12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南满,东北民主联军按照计划开始向北满转移,驻扎通化的184师也接到命令,准备随大部队从石人火车站转移。

杨朝纶趁着国民党军飞机空隙184师乘坐的火车时,下令司号员吹号集合部队,以躲避轰炸为由,裹挟大部队叛逃,虽然有少部分人意识到受骗后逃回,加上南满军区副司令员肖华事后也派出部队追击,但杨朝纶还是裹挟着千余人叛逃了。

杨朝纶的叛逃也引起了东总的震怒,就连师长潘朔端也为此感到后悔。

不过杨朝纶逃回去以后,并未获得他心心念念的官位。

海城起义以后,蒋介石故作镇定,为了安抚曾泽生的60军,特别下令重建了184师,以在鞍海战役中未被全歼的184师550团1营为根基,加上暂编20师、182师一部分骨干,配合从山东河北招募的新兵,原182师副师长陈开文调184师任师长、副师长甘艺、参谋长刘国举。

而杨朝纶率领着的队伍叛逃回去以后,也只是担任了副师长。

不过重建以后的184师,整体在战斗力上就大打折扣了.

图|东北1947年夏季攻势(红圈处是梅河口)

1947年1月,该师调赴四平以西布防;1947年2月,在保康火车站的争夺中,该师551团第二营又被我军全歼。1947年3月,184师直接划归东北保安司令部指挥,调赴梅河口驻防。

梅河口位于四平前往通化、沈阳通往吉林的交叉点,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被杜聿明誉为是“东北五大战略据点”之一,可把这个任务交给新组建的184师,对184师来说还是太过艰难了一些。

东北民主联军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后,不仅初步稳定了战场的局势,兵力上也得到了增长,1947年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决心对收缩兵力的国民党军发动夏季攻势。

我军南满部队在辽东军区统一指挥下,连续夺取了沈吉铁路沿线北山城子至草市的火车站,并控制了甘井子、大石头河、秀水甸子等敌据点。并击退了国民党军新六军22师6个团的反扑,孤立了梅河口守敌。

这一战,东总吸取了之前的教训。

辽东军区授权给4纵副司令员韩先楚统一指挥对梅河口的作战后,东总立刻致电韩先楚:

“对奉吉线敌军,凡经过战斗打响者,即坚决歼灭之,勿中途接受不解除武装之起义!”

韩先楚很聪明,立刻意识到这是东总吸取了之前184师起义后又复叛的教训,因而下定决心要全歼该敌。

图|韩先楚

整个梅河口战役持续数天,184师负隅顽抗,甚至于在夜间战斗时打信号弹照明,造成了我军夜间进攻出现较大伤亡,战至最后,184师全军覆没,师长陈开文被我军俘虏。

尽管184师二次重建后,依然被我军全歼,但杨朝纶却幸运在混战中逃脱。

到杜聿明第三次组建184师时,杨朝纶终于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师长职务,从此以后死心塌地的在东北与我军顽抗。

天津战役中,杨朝纶被俘后又获释

杜聿明重建184师,是以东北保安司令部独立第三师第2团为基干,加上从梅河口逃出来的184师参谋长刘国举、团长李佐率领的残部,尽管看起来仍然是一个师,但实际上战斗力更弱了。

就在184师重建的这个当口,国民党军东北战局的形势已经急转直下,我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1948年3月,杨朝纶奉令率184师驻防锦州,并划归第六兵团下辖,其中师部及551团驻防锦州城头、550团于锦西南面构筑工事、552团于锦西西北面构筑工事。

我军切断锦西与锦州的联系后,184师还曾短暂出击过,企图起到一个暂时组织我军进攻的作用,可随着锦州战役全面发起以后,锦州东南西北城郊阵地全部丧失,杨朝纶只好率部撤入锦州城,即便是到了这样一个日暮穷途的地步,杨朝纶依然企图负隅顽抗。

图|天津战役

直至锦州战役落幕,杨朝纶所率领的184师,一部分放下了武器宣布投诚,另外一部分在他的率领下撤回了关内。

杨朝纶率领184师残部退到天津后,碰上了陈长捷,那时陈长捷为了加强天津城防,将逃出东北战场的杨朝纶之第184师残部以及其他部队一些残兵败卒5000余人,建立了冀东保安第3总队。

也许是对老番号有感情,杨朝纶请求陈长捷,恢复184师的番号。在他苦心孤诣的努力下,截止到1948年12月底,第三次重建的184师恢复至7000余人的兵力,可是有枪的人连一半也不到,整体的战斗力更是连三流也算不上。

尽管陈长捷始终在叫嚣天津城防固若金汤,但实际上真正打起来以后,天津城郊外围阵地很快就丢失了。

1949年1月13日夜,就在我军发起总攻的前一晚,杨朝纶所属的184师在阵前抓住了我军三名侦查战士,并在战士身上搜出了我军的进攻地图,杨朝纶在大惊之下,立即将这一消息上报给了陈长捷,但陈长捷那时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部署。

1月14日,我军全面发起总攻,184师阵地接连告破,直至师部也被我军攻破,184师残部陆续放下武器投诚,杨朝纶本人也被俘。

可让人诧异的是,杨朝纶虽然在天津战役中被俘,按理应属于战犯序列,但在不就之后,杨朝纶却又被完好无损地放了出来。

之所以如此决定,只是因为杨朝纶的特殊身份。

虽然在一大批滇军将领中,杨朝纶资历并不算出众,但他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当过龙云的警卫排长,与卢汉等人都有交情,当时我军正在竭尽全力的争取云南地方实力派卢汉起义,所以特别下令释放了一批在东北、华北战场被俘的滇军将领。

杨朝纶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并接受我军委托前往云南,配合卢汉实施起义。

按理来说,到了这个时候,杨朝纶应该能够看清形势了,毕竟此时三大战役已然结束,长江以北大部分已经获得解放。

可杨朝纶骨子里的反动思想始终根深蒂固,自始至终也没有认清现实。

天道好轮回

1949年1月,在长春起义的滇军60军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在云南的卢汉也积极通过民盟与中共进行联系。

考虑到卢汉对起义仍然心存顾虑,中共中央特别指示东北局,要从东北起义的滇军部队中选派干部到云南去,做通卢汉的工作,选来选去,这个任务最终落到了50军代参谋长张秉昌身上。

图|曾泽生将军率60军起义后讲话

而张秉昌对于我军而言,其实并不陌生。

张秉昌原来在潘朔端的184师中任团长,鞍海战役时被我军俘虏,尽管没有参加海城起义,但在后来整训中,张秉昌的思想变化非常快,所以后来干脆就被调到了东北野战军联络部工作,辽沈战役期间,长春围城,张秉昌曾只身一人入城与曾泽生联系,为后来60军在长春起义立下了汗马功劳,60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以后,张秉昌被越级提拔为50军代参谋长。

从张秉昌的口中,卢汉也进一步了解了中共方面的态度,更进一步坚定了起义的想法。

本就具有联络经验的张秉昌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这次差点栽在杨朝纶手中,算起来,两人在184师时还是老熟人。

杨朝纶原本是被派往云南配合卢汉进行起义的,但他回去以后,立马就暴露了自己反动的面目,回去以后,杨朝纶向上报告说自己是如何“英勇逃脱”的,蒋介石对此根本不在意,他本就有意利用像杨朝纶这样滇军出身的且忠心耿耿的将领,马上就把他任命为昆明警备司令部指挥官。

这个职务本身没有任何职权,说穿了蒋介石就是一个目的,利用杨朝纶监视卢汉。

杨朝纶在云南期间,大肆鼓吹要与解放军血战到底,还拉拢了一大批滇军少壮派将领,那段日子,就连卢汉过得也很艰难。

考虑到杨朝纶很难对付,卢汉特意调其任93军副军长,等于说解除了其实权,被看管起来。

与此同时,考虑到杨朝纶这一不安定的因素,曾泽生与政委徐文烈商量后,决定秘密组建一支先遣队,由军警卫营营长刘锷率领,秘密潜入云南。

曾泽生亲自交代刘锷两项任务:

一是护送曾泽生、陇耀等首长的家属从云南去解放区;

二是抓捕叛逃的杨朝纶。

不过,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杨朝纶很难再翻身,特别是后来被卢汉解除实权看管起来以后,基本上也就同没牙的老虎一般。

图|周总理接见潘朔端

1949年12月9日,卢汉借口开会,召集第八军军长李弥、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兼西南宪兵区指挥李楚藩、西南宪兵区指挥区参谋长童鹤岑及云南绥靖署保防处处长沈醉来家中,并扣押了他们。

当天傍晚,卢汉与在卢公馆的20余名国民党军高级将领签字宣布起义,那时身为副军长的杨朝纶也在大势所趋之下,不得已在起义通电上签字。

事实上,走到这一步,杨朝纶依然还有改变的余地,93军起义后被改编为暂编第13军,他仍然任副军长。

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杨朝纶最终还是走到了与人民背离的一面。

李弥借口离开昆明后,与陆军总司令汤尧商量后,决心率26军反攻,杨朝纶与国民党当局取得联系,积极策动起义部队做内应,后来国民党军失败撤离后,他仍然与国民党特务联系,伺机进行破坏活动。

1950年初,杨朝纶被逮捕关押。

图陈赓

对于杨朝纶如何处理,时任昆明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的陈赓十分头痛,特别是这年3月,潘朔端调任昆明市市长。他与杨朝纶是旧交。

更为关键的是,杨朝纶本身是在起义通电上签过字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陈赓无奈之下,只好去征求潘朔端与184师军官马逸飞、魏瑛的意见,结果三人商讨后,均认为杨朝纶罪大恶极,应该被判处死刑。

随后,潘朔端亲自主持公审大会,宣判了杨朝纶死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梅河口   海城   锦州   云南   天津   师长   我军   将领   国民党   战役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