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将至:真的是俄国的冬天终结了欧洲霸主们吗?

最近因为俄乌战争的原因,俄罗斯给欧洲断气的事情在中文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借此猜测俄罗斯是不是又想用冬天打败欧洲;在人类历史上,俄罗斯的冬天在始终是外挂般存在。欧洲历史中的两个“欧洲霸主”拿破仑和希特勒,在欧洲大陆都是横着走的大佬,可是在冬天的俄罗斯,都被打得怀疑人生,难道说上天真的给俄国加了冬天无敌的“buff”?

(一)皇帝的溃败

1812年,“欧洲统一杯”一号种子选手拿破仑已经打通了欧洲的主线剧情,占领了欧洲半岛,就差英国和俄国这两个欧洲大陆的副本就通关了。拿破仑为了完成欧洲最后的副本,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法国的百年死敌:英国。在当时的欧洲,陆军最强的是法国,海军最强的是英国,而英法之间,隔着英吉利海峡。历史上大多数时间英法两家隔岸相对,互相不服气,却又把对方无可奈何。当然,只要一方相对另一方有绝对优势,还是会互相掐架。毕竟,没有国家能够禁得住称霸欧洲的诱惑。当英国实力占上风的时候,作为“欧洲搅屎棍”,它可从不闲着。英国看着法国慢慢强大起来,就跑去揍法国,就是不能让一个统一欧洲出现。

英法之间足足打了一百多年,称之为“百年战争”,最后以法兰西胜利告终。现在,法国实力占上风了,拿破仑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便将目光投向了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当时英国的海军还是很强大的,而法国没有实力去跨国英吉利海峡作战。要是那样的话,骁勇的法兰西骑兵会被英国海军大炮埋葬在海底,毕竟骑兵不善于海战。于是,拿破仑就采取了围堵策略,禁止欧洲大陆上的所有国家与英国通商贸易。要知道,英国可是以贸易起家的,要是没有了航运贸易,那么英国是撑不了多久的。

当对英国围堵正在进行的时候,欧洲的另一侧,俄国,也同样还没有被法兰西征服。当初俄国沙皇答应拿破仑一起搞英国,但是私下里,趁着英国被封锁。疯狂地和英国做贸易,发着法国人的战争财。俄国不同于英国,是在欧洲大陆上,拿破仑一看英国副本兵种克制,刷不过去,于是掉头去刷俄国的副本,想着我法兰西铁骑横扫欧洲大陆,打你个俄国副本不是轻轻松松。再者,要是俄国也被拿破仑征服的话,可以借此威慑英国,使其投降。

处于这两方面因素的考量下,拿破仑于1812年6月24日,带着61万大军,开始远征俄国。而当时俄国的兵力,只有24万。战争开始的时候,法军不愧为当时欧洲的最强陆军,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打下了莫斯科,是的,没错,是占领了莫斯科。然而,胜利表面的背后也伴随着危机。俄军在虽然正面打不过法军,但是他们坚持“坚壁清野”的政策,能拿的粮食辎重全部拿走,拿不走的房屋田舍,全部烧毁。当时正值秋收季节,有些粮食还没收割,俄军索性就一把火烧了,一粒粮食,都不留给法军。农村是这样,城市更加如此。当俄军决定撤出莫斯科时,放火烧掉了所有的房屋,大火从9月14日一直烧到9月18日,莫斯科化为一片废墟。

俄国的这一政策,在刚开始的时候,效果不怎么明显,因为当时法军战线较短,军队补给能够随时跟上。而到后期,随着法军的进军线路拉长,负责补给的运输队,就要消耗掉所运粮食的三分之一。而且,俄军并不是被完全消灭了。他们在几次战役中失败以后,选择了战略性的撤退。教员讲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俄军大部队后移,伺机反击,并且化整为零,四处游击,主要攻击法军的补给队伍。拿破仑不得不规定,运输队伍的人数必须多于1500人,才可以出任务,为的就是防止被俄军的游击队袭击。而且更要命的是,俄国的冬天从十月份就开始了,法军并没有足够的棉衣过冬。

拿破仑进城没多久,他就意识到由于战线太长,后勤补给跟不上,自己撑不了多久了,便提出于俄国谈判,俄国拒绝了这一请求,正如刚开战时,法国拒绝俄国求和的请求一样。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拿破仑于10月19日下令法军撤退。此时,俄军乘机发动反攻,一面是从后方追着撤退的法军打,另一面是在法军回去的路上,提前埋伏好,等待法军进入包围圈,再进行歼灭。就这样,拿破仑6月24日带着61万大军出发,等12月6日回到巴黎时,法军只剩下3万多人。俄法1821年战争,以俄国胜利,法国失败告终。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真的是俄国的冬天赶跑了拿破仑的大军吗?拿破仑于10月19日撤军,回到法国巴黎的时间是12月6日。由格鲁吉亚学者米卡贝里泽提供的数据显示,1812年俄罗斯圣彼得堡的10月份的平均温度是5.8摄氏度,11月的平均温度是零下6.5摄氏度,12月份的平均温度是零下17.5摄氏度。在拿破仑撤军的时候,俄国的冬天已经来临,但是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寒冷,在10月份的时候,甚至温度还是零上,11月份的时候才开始下当年的第一场雪,等到12月份,真正寒冷来临的时候,拿破仑已经回到了温暖的法国。由此可见,打败拿破仑大军的主要因素,似乎并不是俄国寒冷的冬天。

(二)元首的覆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次呼啸而来的是“欧洲统一杯”二号种子选手希特勒。要说太阳底下还真就没什么新鲜事,这次元首也是以风卷残云之势,打趴了大半个欧洲。而此刻,他几乎面临着与拿破仑一样情况,剩下的两个副本都不好打,东边是当时的苏联(俄国),西边是海峡对岸的英国。这次希特勒先是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然后制定了“海狮计划”,开始对英国下手。德军计划先对英国的空军基地进行轰炸,然后再渡过英吉利海峡进行登陆,后面的就是德军最擅长的陆军“闪电战”了。可是计划进行到一半,就进行不下去了。

德军空军刚开始的时候按照计划,对英军全国的机场进行轰炸,给英军空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可是在1940年8月23日,晚间,在一次小规模的轰炸行动中,一架德军轰炸机由于天气原因,迷失了航向,误飞到伦敦上空投下了炸弹。1940年8月25日,英国皇家空军为报复伦敦被炸,派出81架轰炸机空袭德国首都柏林,同时对其他一些德国大城市进行了小规模轰炸。就这么着,双方都丧失了理智,互相轰炸对方的首都。德军空军的战术改变,直接给了被轰炸的英军一个喘息的机会。英军趁着这个机会,将机场跑道与飞机进行维修,重新整合了人员和物资。

1940年9月15日,希特勒从狂热中清醒过来,调集200架轰炸机和600架战斗机横跨英吉利海峡,准备彻底摧毁英军的空军。此时,得到喘息之机的英军也集结了300架战机进行了抵抗。德军过分的骄纵,使得他们认为英国已经没有了可抵抗的空中力量。当这300架视死如归的战机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乱了阵脚,仅仅过去了20多分钟,德国便败下阵来。

希特勒本来想快速地拿下英国,然后再去征服苏联。可是,他的计划泡汤了,德军与英军陷入了持久战。希特勒固执地认为,只要他再次以“闪电战”拿下苏联,那么,就可以反过来震慑英国,使得英国投降。元首与皇帝的思路,出奇的一致。但同样的,终结他们霸业的国家,也难得的一致,那就是当时的苏联(俄国)。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开始进攻苏联,宣称三个月内拿下苏联。三个月,从进攻日期来算,正好赶在俄罗斯的冬季之前,看来希特勒还是对苏联的冬天有所忌惮,同时也为希特勒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战争前期,一方面由于德军突然发动袭击,俄罗斯没有准备;另外一方面,由于苏联刚刚经过“大清洗”,有将近3.5万的军人被杀害或流放,其中大部分都是部队的高级指挥人才。需要提一下的是,当时,苏联有5名元帅,在“大清洗”中,惨遭迫害的,就有3名。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德军一路所向披靡,在当年的9月底,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从账面上算,正好3月的时间。希特勒的目标似乎马上就要实现了。

然而,这一次,苏联的领导人没有选择退出莫斯科城。斯大林为了鼓舞士气和宣告苏联人民守卫莫斯科的决心,在1941年11月7日在红场举行阅兵。斯大林在红场阅兵时讲到:“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到入侵,全体苏维埃公民和军队都要不惜用尽每一滴鲜血来保卫苏维埃土地和村庄”。阅兵结束后,部队直接开向战场。此时的苏联军民,已经完全同仇敌忾。在战役指挥方面,苏军也逐渐摸清了德军的进攻方式。德军的闪电战,主要是先以轰炸机进行轰炸重要的港口、铁路枢纽、兵工厂和大型城市,然后再让机械化的坦克集群,进行地面推进。

德军于1941年9月30日正式发起攻击,这一次的进攻,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在正面战场,朱可夫将军组织了以炮兵为核心的反坦克防御体系,并且靠着战略纵深,采用多层布防的形式。德军每前进一次,都会接到苏联炮弹的问候。德军的推进,异常艰难。在敌后战场,被组织动员起来的苏联人民,采用游击队的形式,不断地袭击德军的辎重运输线路,要么炸毁铁路,要么抢粮食弹药。苏联土地广袤,德军又孤军深入,即使德军抽调大部队沿线布防,也无法抵御来自苏联人民游击战的袭击。再加上当年苏联的9月、10月大雨不断,道路上满是泥泞,沼泽,德军机械化装备无法快速前行。前线的德军开始不间断地出现好几天吃不上饭和热食的情况。

1941年12月4日,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军开始由进攻阶段转为防守阶段。莫斯科保卫战从1941年9月30日打到1942年1月20日,德军方面伤亡大约50万人,苏联方面伤亡大约100万人,最终,以苏联的胜利告终。希特勒三个月拿下苏联的幻想,被彻底击碎了。

纵观整个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进攻的时间是处于苏联冬天的时段内。可据史料记载:11月4日和8日,莫斯科近郊的最低气温为-7℃和0℃。而11月11至13日虽然曾降到-15℃,但后来也回暖至-3℃。冬天虽冷,但这个温度也不至于直接影响到战局的成败。当年真正寒冷的时候是12月7日以后,气温才骤降到零下30到40摄氏度。此时,却已经是苏联展开反攻的阶段,跟德军没有拿下莫斯科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褪去历史表层迷雾后我们发现,冬天并不是保卫俄国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甚至怀疑,那些把天气因素列为决定性因素的人,要么是想借此掩盖自己的战略决策失误,要么就是想否定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俄国人民所做的努力。

从主观的角度上来讲,战胜一切外来侵略者的是俄国人民,皇帝和元首都是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从客观上讲,决定成败的战略因素就是俄国所具备的广袤的战略纵深,它足够宽广,即使敌人打到莫斯科,俄国还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在自己的手里。有这样的国土,给了俄国人民更多的容错机会,他们想拖到冬天就拖到冬天打,想拖到夏天,就可以拖到夏天打。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只有一个国家征服了俄国。那就是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而蒙古人,就是从俄国可怕的西伯利亚纵深里出来的。毫不客气的讲,对于当时的金帐汗国来讲,俄国才是那个没有战略纵深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俄国   欧洲   希特勒   拿破仑   莫斯科   苏联   冬天   法国   英国   德军   霸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