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思想家王船山


王船山,本名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1619年出生在衡州府城南回雁峰下王衙坪。因他晚年隐居在衡阳县石船山麓,故后世称他为船山先生。

王船山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聪敏好学,14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明崇祯年间赴京会试,因农民起义,会试改期,中途返回。为挽救明朝的危亡,王船山在家乡组织“匡社”,其宗旨是匡扶社会,救济众生,造福乡里,报效国家。

腐败的明朝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1647年,清军攻下衡州。王船山毅然投身抗清斗争。他曾和好友在衡山组织武装,举起抗清义旗。失败后,奔赴广东肇庆,投靠南明政权,继续从事抗清斗争。以后又由肇庆辗转到梧州、桂林。1650年,清军攻下桂林后,王船山于1652年回到家乡,开始了艰难困苦的流亡生活。他不断迁徒,先后隐居常宁、南宁等地。后移居衡阳县,在石船山麓筑“湘西草堂”(今衡阳县曲兰乡境内),隐居十七载,直到1692年病逝。

王船山晚年隐居湘西草堂时,生活极为清苦,连写书用纸,都借之于故人、门生。为了生计,他在草堂侧旁的一块地里种姜,有时自己挑姜上洪罗庙、渣江等地“且歌且卖”。清政府仍暗中派人监视他。尽管如此,王船山还是孜孜不倦地整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著书立说。

王船山学识渊博,对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均有研究,尤精于哲学、史学和诗文。他的著作100多种,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共400余卷,800多万字。他的著作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王船山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认为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王船山强调“行”(实践)是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

王船山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都起过巨大的鼓舞、推动作用。

毛泽东、蔡和森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青年时代对王船山著作产生过很大兴趣,对王船山坚强不屈的志节,更是十分景仰敬慕。

解放后,王船山晚年隐居和讲学、著书的地方——湘西草堂,以及王船山的坟墓,均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湘西草堂已成为中外名人学者和旅游者参观瞻仰的名胜古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衡阳县   唯物主义   辛亥革命   衡山   梧州   湘西   义旗   肇庆   明朝   会试   农民起义   山麓   草堂   思想家   晚年   著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