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怒斥:如果没有这三个人,我何至于出逃台湾?

前言

“要是没有这三个人,我何至于败走台湾!”这是晚年蒋介石在日记中对往日的反思。

蒋介石生平有一个习惯,那便是每日写日记。随着人们对民国时期的历史资料整理研究发现,蒋介石留下的日记可以说是囊括了半个多世纪的史料,其中便有着这样一段记载。

蒋介石

“如果没有这三个人,我也不至于输给共产党,败逃台湾。”其中所指的三个人分别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马歇尔、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以及国民党桂系军阀李宗仁。

那么这三人和蒋介石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能让蒋介石对这三人如此记恨。

马歇尔的“拖后腿”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在德国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7月26日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面对欧洲战场的结束和日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日本不得不选择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用广播形式下达《终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战败书,无条件投降。

日军投降

经过了14年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战争的胜利,正当中国人民沉浸在胜利带来的欢乐之中,殊不知此刻国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国共双方即将对立。此时还处于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只能暗中安排手下对共产党进行打击。

二战过后的世界各国需要休养生息,美国势力在华扩展也需要时间,所以美国政府需要中国内部处于一个安稳的局势,国民党政府的小动作让国共之间的摩擦愈演愈烈,这让扶持国民党的美国政府心中不满。

二战照片

1945年11月马歇尔接到美国总统杜鲁门来电,命其前往中国上海负责调节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1945年12月,时任驻华大使的马歇尔抵达上海。马歇尔,全名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

蒋介石此时不清楚马歇尔来华的真正的目的,他以为马歇尔是美国政府派来援助国民党对抗共产党的参谋,便以贵客待之。

一阵交谈之后,蒋介石看到马歇尔拿出《临时政府组织法》,这才意识到美国政府是打算调停国共双方的对峙,不由得面色僵硬,碍于马歇尔是美国派来的大使,蒋介石没有当场翻脸,但初次会面的热情却不复存在。

马歇尔

对于马歇尔,蒋介石曾在日记中评价他是一个只会打仗的武夫,毫无头脑。蒋介石认为当前是消灭共党最好的时机,此次调和只会让共产党休养生息,扩大实力,在想要消灭他们就要花费更多的功夫。

1946年1月10日,在马歇尔的见证下,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由国民党政府、中共和美国三方代表共同组建军事调处执行部,监督实施停战协定。

国共双方暂时停战,休养生息,这也仅仅坚持了半年。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解放战争爆发了。同年8月,马歇尔宣布调和失败,次年1月返回美国。

解放战争情景模拟

蒋介石为了让美国政府支持自己内战,不惜签订堪比比“二十一条”丧权辱国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这项条约的签订就代表着国民党统治区殖民化的开端,也是美国人至上的开始。

1959年10月,马歇尔去世的消息传到了台湾,蒋介石不由得哈哈大笑,心里仿佛在说着:“死有应当。”可见在蒋介石心里对马歇尔“拖后腿”的行为多么记恨。

斯大林的“出尔反尔”

说起苏联,通常会想到是中国的“老大哥”,与中国共产党存在多次深度合作,但是很少人知道,苏联与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之间也曾有过合作。

二战爆发前夕,苏联曾于1937年8月20日与刚刚开始全面抗日战争的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抗日战争提供武器和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战斗机志愿队助战。

这些武器和物资支援大多都以官方的名义送到了蒋介石的国民党手里,分配到共产党手里的武器资源寥寥无几。直至现在,都有一句老话流传在民间:“苏联把武器给了国民党,将马列主义给了共产党。”

1941年初斯大林与日本签定《苏日中立条约》之后,苏联战斗机志愿队撤离中国回苏联。苏联战斗机队伍的撤离让战事频发的中国战场陷入了艰难时期。

斯大林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之间爆发内战,为了不让共产党得到苏联方面的援助,蒋介石力排众议的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方面保证不干涉新疆事务,不长期在东北地带驻扎军队,不以任何形式援助中国共产党极其所属一切武装。

南京政府则需要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的独立自主的国家。为了削弱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实力,蒋介石忍受着分割国土的骂名与苏联达成合作,承认蒙古国的独立。

美国想要扶蒋除共,借用国民党之手间接控制整个中国。斯大林为了粉碎美国的野心,便在地里为共产党提供武器。这个举动让蒋介石愤怒不已,在国民党众人面前怒斥斯大林:“这个出尔反尔的小人。”

蒋介石

有了武器支援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辽沈战役的胜利让苏联对中国共产的信心大增,开始为其输送大量装备武器,提高了数倍解放军的战斗力,这也为日后诸多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9年1月淮海战役中,中国解放军以少胜多大败国民党军队。战役的失败让蒋介石元气大伤,手中可用的将领寥寥无几,最终导致了蒋介石被美国抛弃,最后败逃台湾。蒋介石则将斯大林的“出尔反尔”记在了心里。

李宗仁的“背后偷袭”

蒋介石不仅在外部面临着共产党的步步紧逼,还在国民党内部遭受着李宗仁的明争暗斗。对蒋介石而言,李宗仁是他的心腹大患,而这个对手却跟他有着纠缠不清的过往。

李宗仁,广西桂林市临桂人,最初受到孙中山的邀请,加入广州的革命阵营,联合部队驱赶广西旧军阀,最后整合广西军事势力。他与白崇禧被人一同称为“李白”,两人合作多年,是国民党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国民党桂系的核心首领

李宗仁

在北伐战争中,李宗仁率领军队一路北行攻至山海关,极大地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爆发后,动员广西部队参与抗击日军,参与指挥多场大战,其中便有着家喻户晓的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为人性格善良、正直、老实,这与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关。他生于临桂的一个农村之中,自小便经历过贫下中农的生活,知道底层人物的艰辛与苦难;他的母亲非常善良,街坊邻里都对她非常尊重,李宗仁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受到了影响。

李宗仁初识孙中山先生的时候便被中山先生的气概所折服,投入了革命队伍,与之相反的是当他与蒋介石初次接触时,却在心里看不起蒋介石,认为他是一个手段狠辣,性情多变之人,不愿与其深交。

第一次蒋李之间的合作还是发生在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李宗仁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政变过后李宗仁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总指挥,随后又参与蒋介石征讨北洋军阀奉系张作霖的战争。

蒋介石身上有着较浓的江湖气息,遇见有能力又对胃口的朋友便喜好拜把子做兄弟,李宗仁不仅身具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又如此支持自己,就想与其结拜为兄弟。

蒋介石与李宗仁

一日,蒋介石邀请李宗仁来家里做客,蒋介石拿着手中的茶壶盖轻磕着茶杯,缓慢地说到:“宗仁兄弟,我长你两岁,你我性情相投,不如结拜为兄弟如何?”

李宗仁始料未及,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他虽然瞧不上蒋介石,但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当面拒绝,只能沉默不语。蒋介石又说到:“你我二人身为党内同志,相互之间本应扶持,互换名帖结拜之后兄弟相称,岂不更加亲密。”便拉着李宗仁结拜,许下同生共死的誓言。

但让蒋介石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兄弟却在之后的日子里与他刀兵相向,三次让他下野,让自己对他痛恨不已。

蒋介石带领国民党第一次北伐战争的失败,让他的声望下跌到了冰点。李宗仁联合国民党中其它派系。一起将蒋介石赶了下去。此时的蒋李之间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1931年2月28日,蒋介石拘禁国民政府立法院长胡汉民,并于次日将其软禁于南京汤山,这就是著名的“汤山事件”。这一事件直接引起了中国国民党内部的公开分裂,造成了宁粤对立的局面。

李宗仁等多个反对蒋介石独裁的派系对其施压,以此来逼迫蒋介石释放胡汉民。蒋介石面对国民党内部分裂的威胁只能妥协,宣布释放胡汉民,并发出下野通告。

想到李宗仁这个多次与自己敌对的“好兄弟”,蒋介石心里充满了仇恨,并下定决心派人去刺杀他。

蒋介石部署的刺杀行动已经准备就绪,刚准备下达行动命令时,突然收到了一份情报:国内局势动荡,国民党多方派系想要蒋介石承担战败的责任,要想摆脱责任还需要李宗仁帮忙。于是蒋介石便下达停止刺杀的命令,李宗仁也逃过一劫。

1947年蒋介石在共产党手下屡屡失败,大大降低了美国政府对蒋介石的信任,美国政府就起了另换他人扶持的心思,最终他们选定了李宗仁。淮海战役的失败导致蒋介石嫡系部队伤亡惨重,李宗仁趁机协同白崇禧逼迫蒋介石退位,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得交出总统之位,再次下野。

1949年1月21日,李宗仁代理总统,企图用和谈来阻止共产党过江进入南京,但在和谈过程中拒绝签署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协议》,至此和谈失败。随后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政府宣告覆灭。

蒋介石也只能带领自己剩余的嫡系军官撤退台湾,李宗仁自知与蒋介石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便没有去往台湾,选择收拾行李前往美国。经过十六年的美国逃亡,1965年,新中国党中央领导对李宗仁发出回国邀请,李宗仁从美返国,参与祖国的建设。

在李宗仁临终前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写了一封信,信中描述了李宗仁对新中国的期待,以及对自己一生作为的感叹。周恩来曾经评价李宗仁:“这封信就是一份历史文件,他一生做了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战役,另一件就是回归祖国。”

毛主席与周恩来总理

国民党失败的根源

其实,纵观整个近代史中,国民政府最终失败的结果并不是在于这三人,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本身的缺陷。国民政府创立的最初指导思想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

随着时代的更迭,由蒋介石接手后的国民政府逐渐演变成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政府。以强硬的军事实力压迫人民,追求资本,不顾百姓的利益。

反观中国共产党却与之相反,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目的是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先锋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拥有民心的共产党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这是必然的。

自大的蒋介石始终不肯承认自己领导的政府存在问题,将所有的原因归根到一些人身上,在他的日记里的自己,永远处于完美的人设。与之相比,伟大领袖毛主席却是那么的心胸广阔、目光长远,只有这样的领袖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蒋介石   斯大林   美国政府   中国共产党   苏联   马歇尔   国民政府   台湾   美国   晚年   国民党   共产党   日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