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汇市“地震”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

美元走强给全球主要货币带来压力。

在美元指数持续冲高的背景下,以欧元、日元、英镑为代表的非美货币出现大幅下跌。分析人士指出,高通胀下的强美元已经脱离了经济相对基本面的比较,导致很多货币出现了脱离经济基本面的贬值幅度。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也面临压力,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到目前为止,市场初步接受了汇率急跌的考验,预计人民币将继续保持双向波动的宽幅震荡走势。应理性看待汇率涨跌,应对汇率波动和资本流动波动的关键在于稳经济。

多数非美货币大幅贬值

从今年4月12日美元指数收盘价突破100至今,美元指数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上涨超过了10%,并一度冲破110,创20年新高。

谈到美元指数飙升的原因,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分析称,强加息举措推升美元指数上涨,美联储于今年3月进入加息周期,6月开启缩表,目前已累计加息225个基点,加息节奏和紧缩幅度都较为激进。当前,美国通胀尚未出现明确拐点,使得强加息预期对美元指数的上行指引也比较强劲。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曹鸿宇看来,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大幅放缓,金融市场随之动荡加剧,对比之下美元资产成为相对可靠的投资标的。他认为,近期欧央行大幅加息75个基点,未来一个时期欧央行将维持快速加息措施,欧元与美元之间的利差将有所收窄,欧元汇率大概率迈入触底回升阶段。由于欧元汇率在美元指数衡量指标中权重最大,欧元的企稳将大幅削弱美元指数走高动力,接下来市场围绕美元的多空博弈将有所升温。但在美联储真正放缓加息力度之前,美元指数大概率将维持高位震荡。

常冉进一步解释称,尽管欧央行大踏步加息,但经济存在滞胀风险,表现为通胀压力更顽固、欧元区“碎片化”问题、欧债危机潜在风险增大等。因此,欧央行加息对欧元提振作用有限。日本央行坚守低利率政策,捍卫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策略,加之贸易收支逆差显著,日元贬值短期难以扭转。在主要非美货币持续走弱的情况下,美元具备较强的反向支撑。

强美元影响下,全球外汇市场表现出较大分化,多数非美货币大幅贬值。世界银行关于外汇市场今年前7个月的统计显示,全球27种主要非美货币中,有23种货币对美元贬值。其中,欧元贬值约12%,日元贬值约20%,英镑贬值约14%。

曹鸿宇提示道,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美元持续升值可能导致本币汇率大幅下跌,对各国国际收支带来冲击,外债占比较高的国家违约风险剧增。货币贬值传导至国内市场,将引发输入型通胀与被动加息,加剧金融市场波动,甚至导致经济基本面恶化。

“稳经济”应对汇率波动

美元指数上涨,对人民币汇率、中国资本市场和进出口贸易也将带来一定影响。

曹鸿宇分析称,影响主要体现为: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A股市场因风险偏好下行遭遇资金流出;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为国内产品出口提供额外价格优势。

“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对比全球主要经济体,人民币受到出口等利好支撑,跌幅小于其他主流货币。”银科金融研究院研究副总裁郑梅玫指出。

曹鸿宇告诉记者,人民币并没有出现全面贬值。今年以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里其他储备货币对美元贬值幅度均高于人民币,国内市场受美元指数上涨的外溢影响相对可控,人民币进一步大幅贬值是小概率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前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行的趋势,近期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多重手段帮助稳定汇率。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8%下调至6%。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也是现行外汇存款准备金制度自建立以来的最大降幅。

郑梅玫表示,人民币近期虽有跌幅,但不具备长期贬值压力。但短期内,在外需疲弱、出口大概率回落、美元强势的背景下可能会暂时呈现温和贬值态势。当前疫情反复、经济修复尚不稳固等利空因素已经逐步被市场消化,后续下跌空间有限,长期来看人民币具备韧性。

展望未来,曹鸿宇认为,我国应继续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思路,兼顾外部均衡,并通过稳增长、稳就业等宏观经济措施吸引境外资本流入,维护汇率市场稳定,以稳健的实体经济表现支撑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

“汇率不论涨跌,都是各有利弊,应以平常心看待。”管涛分析,汇率灵活性增加,有助于及时释放压力,避免预期累积;有助于发挥汇率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振器作用,增强货币政策自主性;有助于减轻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提振投资者信心。虽然大家很担心汇率贬值会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外资担心的不是汇率的涨跌,而是不可交易的风险。

在管涛看来,应对汇率和资本流动波动,关键在于稳经济。经济稳、金融稳,经济强、货币强。当务之急是要在经济恢复的紧要关口,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抓紧落实一揽子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快释放政策效能,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常冉还建议,在当前背景下,应增强汇率波动弹性,关注跨境资本流动,积极应对海外加息和美元上涨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冲击。通过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其对国际收支的平衡和调节作用,找准时机,适当放宽汇率波动幅度,减弱市场对人民币的单边升贬值预期,让市场主体基本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同时,加快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扩大金融市场上可投资的外汇产品种类,为外汇资金的风险规避提供便利。此外,要警惕全球避险情绪导致国内资本市场非理性波动,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预警,根据资本流动的监测情况,及时运用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包括上调对于银行机构、非银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的宏观审慎参数和杠杆率,提高跨境融资风险加权金额上限等,尽量降低欧美货币政策收紧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外溢和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汇市   央行   汇率   欧元   货币   大幅   人民币   指数   风险   美元   经济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