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董卓干了哪些缺心眼儿的坏事?有多残忍?看完你就知道了

董卓,何许人也?

董卓其人出身于东汉武将世家。

此人武艺超群,臂力过人,双手能开弓,善骑射、围猎。

年轻时代,董卓曾孤身一人游历羌胡部落,结交当地豪强。

董卓在当地部落中很有威望,羌人也为他的武艺本领所钦服。

为此,董卓可谓是既有边塞人的粗犷豪勇,又具备汉族人典型的诡诈心机。

跟东汉朝廷耍赖皮,军权在手,蔑视朝廷!

这是故事的小插曲,通过此事大概可以初步了解董卓的为人品行。

总的说来,董卓就是阴险狡诈,笼络人心,力求对抗朝廷!

在东汉时期的陈仓战役后,朝廷担心拥兵自重的边陲悍将董卓在组建自己的势力,恐其羽翼丰满后威胁朝廷统治。

考虑再三,朝廷决定将一纸诏令送到他手里,叫他立马将军队统辖权交给皇甫嵩,自己则赶紧进京任少府一职(九卿官职之一,只是负责奉养皇帝)。

董卓看后二话不说,他明白这是政府一手明升暗降的把戏——

实际上就是指望他交出军队,好借机削夺兵权,将他控制在皇帝周围。

他大大咧咧上书,一口回绝了朝廷的要求,信中满满透露出他的“胆大包天”:

“臣麾下将士得知臣要去京都任职担任少府,都牵马挽车,不让前行。

臣的部下大多是羌胡之兵,与臣情同手足,不可有一刻分离。倘若勉为其难,恐怕会生不测之变。”

看到没?好一个威胁朝廷的“不测之变”!

其实他董卓言下之意就是说啊,你要是硬要逼宫,那我可保不齐手底下的士兵们会不会造反!

由此可见其口吻中满是和朝廷兵戎相见的杀机,看起来很是傲慢。

再后来,不甘心的东汉朝廷又叫董卓任命为并州刺史,令他将手下的部队交给皇甫嵩,好方便任职。

董卓此时更加嚣张地回答道:“臣之兵属臣个人,也只听臣一人之命令,绝无可能交给皇甫嵩。”看得出来,他更是目中无人,不可一世。

最后,董卓直接将部队屯扎在河东郡一带,打算进一步深入势力,同时养精蓄锐,观望朝廷反应。

朝廷肯定不会坐视不理,于是直接派皇甫嵩去制约董卓,但他面对董卓的骄兵悍将也是束手无策。

于是皇甫嵩只好把有关事宜报告朝廷,自己提前借机开脱,生怕董卓会拿他开刀。

于是乎,董卓就心安理得地驻扎下来,等待时机,只待时机成熟就举军进驻朝廷。

机会来了!缺心眼儿的董卓,野心勃勃,利用时机妄图掌控朝廷

这千载难逢的时机发生在公元189年七月的一天。

董卓得知大将军何进要诛杀宦官,于是利用进京为其助威的借口伺机赶往洛阳。

只是他还没到,就看见洛阳方面燃起大火,东北方向天空一片火红。

董卓意识到情况有变,于是命令手下同他一道快马加鞭加速前进。

在逼近洛阳城时,董卓通过密探得知宦官张让等人企图反叛,反过来先下手为强杀死了何进,这下正挟持小皇帝(汉少帝刘辩)逃向洛阳以北的北邙山。

董卓调转马头向北进发,最终在黄河边消灭了张让一行逃兵败将,迎来了汉少帝刘辩。

不过这下他还不能立即喘气歇脚。

虽说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眼下各军将至,纷乱大战将爆发,各种势力交错在洛阳只怕对自己非常不利。

董卓精心制造的骗局,成功控制了局面,从此大权在握!

那么董卓到底面临哪些困窘局面呢?主要的威胁又是哪些呢?以下给出了几点关键要素——

其一:董卓急于入京,甩脱掉其调派来的绝大多数重装部队,带少数兵马轻装上阵,并且赶往黄河边堵截张让等人时又甩掉了一些手下。这下随同左右在一起的不过2000多轻骑散将,人手显然不够。

其二:何进的嫡系部将,袁绍,拥有西园八校尉的禁军指挥权,可供驱使的军队规模庞大。

其三:同样应邀前来助阵的济北相将,鲍信,也带来了一支精锐的山东兵。

其四:执金吾将,丁原,他的并州兵同样是骁勇善战,其麾下将士吕布悍勇过人,不输董卓。

董卓在这种万般不利的情况下,难得头脑清醒了一回,玩了一出虚张声势、瞒天过海的谋术。

他先是密令部下在深更半夜之时秘密撤出军营,移动到各方势力不易察觉的中间地带潜伏起来。

然后待到天明之后再使劲擂动战鼓,掀起尘烟,营造出浩浩荡荡的一支队伍正在赶往京师准备援助增援董卓的假象。

不得不说,当时的那些人被吓唬得不轻,而且反反复复,一天之内连续搞了十几次,以至于朝野上下难辨虚实真假,都认为董卓的兵马不可胜数。

于是那些将领个个不敢轻举妄动,都忙着丢盔弃甲,抛弃军队,逃出关中。

董卓见状心中暗自窃喜,自己如今计谋得逞,想必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他说的也的确没错,董卓接下来从容吞并了西园八校尉的禁军部队以及何进原先统率的军队。

此后,董卓又收买吕布里应外合策反杀死了丁原,兼并了并州军,同时收获了吕布这一员悍将。

从此,董卓新增吞并的兵力再加上原先培植的,实力可谓是大为增强,朝中唯一的实力派非董卓莫属。

废少帝刘辩,另立献帝,直接除掉何太后

董卓担心以汉少帝刘辩为主的正统统治体系太过稳固,会不承认他这个乱臣贼子。

此外还有忧患老一派朝臣的疏远冷落等问题,董卓不得不考虑重新建立起一个皇帝体系。

于是在宦官张让手中夺回汉少帝刘辩后,董卓就预谋把他废掉,另立汉献帝刘协登基为王。

其实汉献帝刘协和汉少帝刘辩同是汉灵帝的儿子,只不过按照嫡长子继位制,最先拥立的肯定是长子刘辩。

董卓在把此计划付诸实践后就把废帝刘辩的生母何夫人,也就是汉灵帝的夫人,给暗中安排人手将她推下楼摔死了。

这样一来,汉少帝再无父母之力可相助,彻底被董卓孤立成了废帝,而小儿子刘协则顺势继承王位,也就是我们上面说过的汉献帝。

提到这里,其实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下汉献帝刘协和大将军何进之间的恩怨。

之所以董卓敢直接安排刘协上位并且随意处置汉少帝、何夫人,而不担心他的反感和抵触,原因就在于刘协的生母王夫人和养母董夫人都是被何进跟何夫人密谋毒杀的。

故而,汉献帝刘协肯定十分仇视何进及何夫人。

董卓把正统皇帝给罢免了,同时还为了讨好刘协,为他的登基之路扫清障碍,顺势把他的杀母仇人何太后都给残杀了。

这下对于刘协来说:

自己的哥哥刘辩被废,何太后也已不在人间,自此大仇得报,并且有董卓的授意,成为皇帝也就是名正言顺、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组建自己的势力团队,骨子里的凶暴本性开始现形!

话说董卓强行压制了卢植等公卿的反对,直接废掉了少帝刘辩,转而拥立献帝刘协上位称王,自己一手策划的计谋得以实现。

这下董卓还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开始忙着筹划组建起忠于自己的官僚体系。

他采取威逼利诱的方式招揽了一大批当时的大儒名士,如王允、蔡邕、周毖、伍琼、郑泰、荀爽等人,企图打造自己的后备力量。

然而一切努力最终都是白费力气,毕竟董卓此人擅自废立皇帝不说,更是一个有着西北武将特有的野蛮粗俗风格的人,当时东汉的士大夫阶层不愿同他建立密切关系。

于是最后,众人纷纷同董卓脱离了关系,分道扬镳,并投入到反董斗争当中。

董卓受羌胡文化浸染,是一个明晃晃的军阀支持者。

野蛮暴躁和强势掠夺两大特性在董卓身上可谓是暴露无遗。

而且由于董卓的军队中还混了不少原先就选择跟从他的羌胡士兵,所以他的军队几乎和他是一个德行,在当时真是臭名昭著。

独擅朝政,民怨沸腾

董卓一人独揽大权后,选择通过严刑峻法,甚至是以酷刑镇压反对他的公卿,搞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

此外,董卓还下令尽情屠杀当时观看社戏的无辜平民百姓——

其中令人发指的就是男人割下头颅计做军功,女人则抓去做营妓。

董卓的西凉军在京城中四处烧杀抢掠,奸淫掳掠妇女,甚至还将黑手伸到了宫城中的侍女和公主。

后来在讨董斗争中,董卓为了摆脱财政困难,甚至不惜滥捕滥杀洛阳富商,抄没其家财,死者不计其数。

讨董联军打算进攻洛阳时,董卓率兵迎战。

可他一度打算失利后立马放弃洛阳城。不仅如此,他还下令叫手下抢掠所有财富,火烧宫廷民宅,他自己得不到的,也绝不会让联军得到,准备留给联军一片空城白地。

时任董卓部将的吕布还奉命大肆发掘两汉时期遗留的皇陵、公卿家墓,盗取宝物等等。

董卓此人为了打击联军在朝廷内安插的势力——

还毒杀了年仅15岁的废帝,也就是少帝刘辩;

斩杀了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

又屠杀袁绍在京的家眷,连婴儿也没放过。

甚至到最后,董卓因小事不顺心就用剑戟投掷吕布,搞得连吕布都因此对他怀恨在心。

最后,董卓的倒行逆施可谓是丧尽天良,泯灭人性,由此也彻底失去了民心。

董卓在政治上也被孤立,彻底沦为了祸国殃民的国贼。

他的暴行不得人心,也让他成了当时全天下人的公敌。

没过多久,一个讨伐董卓的联盟形成,群雄混战开始——

而东汉政府也名存实亡,至此,轰轰烈烈的大乱世就此拉开了帷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缺心眼儿   公卿   洛阳   东汉   联军   朝廷   坏事   皇甫   夫人   势力   军队   残忍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