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南明史》告诉你内讧有多可怕

《南明史》的微信读书评论里有这么一条:“历史是公正的,但历史资料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想要还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真相有时候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在明末清初那个比较复杂的年代,再加上清朝文字狱的影响,所以,要感谢历史学家们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一段比较接近真实的历史,以及对一些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和定位。”

书友的这段话道出了我的心声,向严谨求实的顾城老先生致敬。

与其说这是一篇书评不如说是历史小白的入门笔记,借助顾城老先生的肩膀了解这段历史的真实面。

南明作为明末清初的衔接点,仅存在了17年,但是令人惊讶的是短短的十七年却先后出现4位皇帝,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段的历史呢,四位皇帝的最终结局又如何呢?

01 弘光帝朱由崧

清军入关后,明朝有两京制度,在淮河以南的地区还属于明朝控制。明朝宗室以及部分大臣大多逃亡南京,并在南京组建新的政权,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年号弘光,史称南明。

清军在多尔衮的带领下击败李自成,入主北京,爱新觉罗福林即皇帝位于北京武英殿,宣布“兹定鼎燕京,已绥中国”,清朝正式以统治者的身份开始逐鹿中原,并以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领八旗精锐南下。

清军在多铎带领下,势如破竹,先是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随后攻入江南,并于1645年攻占扬州,杀南明督师史可法,并制造“扬州十日”,随后弘光帝朱由崧出逃南京。

最终清军兵不血刃进入南京城。清军攻克南京后,多铎命明朝降将刘良佐带清兵追击弘光皇帝,最后弘光帝在芜湖被明军叛将活捉献给清军,1646年随同明朝其他宗室成员在北京被清朝斩首,时年40岁。

第一位皇帝就这样草草退场了,无不引来一阵唏嘘。

02 明绍宗朱聿键

1645年,在南京由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权被清军攻破,弘光皇帝朱由崧被清军俘获并被拉往北京处死。

与此同时,盘踞在东南沿海军事雄厚的南安伯郑芝龙,在福州拥立明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郑芝龙也因此被册封为南安侯,并负责主持南明所有军事,一时间权倾朝野。

郑家是海盗出身,扶持朱聿键为帝,是为获取足够的好处,虽说为了利益敢胡作非为,但是郑家也有郑成功这样的忠臣。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个我们人人歌颂的故事就发生在南明,这种熟悉感让这段历史也变得更加有趣。

最后绍兴被清军攻陷,江西、湖南等地也接连沦陷,隆武帝亲自北伐,以挽颓势,携数千人御驾亲征,从福州抵达延平,但他却不知道,此时郑芝龙早已暗中与清军约降。

福建各关隘均无人把守,清军长驱直入,直扑延平,隆武帝出逃延平,但随后清军在汀州俘获隆武帝,最终朱聿键在福州绝食而亡,享年44岁,庙号明绍宗。

由奸臣推举为王而重用奸臣,而后又在奸臣的算计中惨败,天下事世皆因果轮回。

03 明文宗朱聿鐭

朱聿键在福州绝食而亡,他的弟弟朱聿鐭和隆武朝的官员逃到广州,而其他南明势力则在广东肇庆推举桂王朱由榔为监国。

但由于江西赣州失守后,朱由榔政权人员仓皇从广东肇庆逃往广西梧州,至广东全省于不顾。于是,朱聿鐭在1646年被大学士苏观生及广东布政使顾元镜等人按兄终弟及的原则在广州拥立他为帝,年号绍武。

在梧州的朱由榔政权听到消息后,回到肇庆,也选择登基称帝,改元永历,并派使者以藩王礼节拜见朱聿鐭,规劝其取消帝号,但大学士苏观生并不认可,处斩使者,派兵攻打肇庆,双方爆发内战,最终以绍武政权取得胜利。

当绍武与永历二帝自相残杀之际,清军已攻入广东,并用缴获的南明地方官印向朱聿鐭发出一切平安的消息。

此时的清军早已悄悄的来到广州城附近,李成栋更是派出奸细混入广州城内外夹击,苏观生亲自率军与清兵激战一昼夜。

最后内奸谢尚政引清兵入城,广州被清军攻陷,苏观生见大势已去,写下“大明忠臣义固当死”八个大字后,自缢死亡。绍武帝朱聿鐭被俘虏后自缢殉国,结束其四十日的统治。

为了权力不惜同族相互残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握在手里的权力可以使人一举为王,也将会使人一败为寇。

04 明昭宗朱由榔

朱聿鐭死后,永历帝成为南明唯一的皇帝,也是南明政权的末代皇帝,绍武政权覆灭,清军又把目标转移到永历政权这边,最后永历帝撤到桂林,依靠大西军余部抗清。

1651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孙可望以武力软禁,一直软禁了三年多,这期间南明将领李定国两蹶清朝名王,斩清军定南王孔有德与尼堪,使清廷大为震动,甚至有了与南明议和的想法,孙可望也因此嫉妒李定国,双方发生内讧。最后被清军找到机会与想要攻打李定国的孙可望部相遇,孙可望部被清军击溃,南明的抗清斗争急转直下。

1655年,李定国成功接回永历帝朱由榔,并在次年大败孙可望,孙可望不久之后降清,此后西南军情尽供清廷,滇黔虚实尽为清军所知。

1658年,清军三路大军入攻云南,云贵沦陷。次年,永历帝朱由榔逃往缅甸,被缅甸国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率军攻入缅甸,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即位。

1661年,莽白发动咒水之难,俘获永历帝,随后献于吴三桂。

1662年,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终年40岁,南明就此灭亡。

南明四帝的故事被内讧贯穿始终,正如《南明史》封面所写的那样:“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明知会有灭亡的结果还是忍不住被欲火占据大脑,短暂的十七年挣扎,四代皇帝的更替,都重复了这一定论,或许这条路南明注定要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爱新觉罗   延平   缅甸   肇庆   明朝   明史   内讧   福州   南京   广东   政权   皇帝   可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