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到50岁,为什么会成为人生的“关键点”?

01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改变命运,出人头地,成就非凡。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的。

生命是短暂的,青春是转瞬即逝的。一个人能达到什么程度也是有限的。如果缺少某些条件,也许这辈子就结束了。当然,抓住一些机会,或许就突然发迹了。

曾仕强教授说过这么一个道理,普通人一生的机会,就只有那几年的时间。那几年过去了,没啥成就,那就一生如此了。

很多人会疑惑,到底是“哪几年”的时间,会决定人一生的命运呢?

有人认为是青春的岁月;有人认为是30岁以后的岁月;有人认为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改变命运。

对此,孔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后来的人是值得敬畏的,谁知道后来的人不如前面的人?只不过,如果人到了四十岁,或者五十岁,依旧默默无闻,那他这一生,应该就无法改变了。

一个人,无论他的本事有多大, 有没有出头天,看的是40岁到50岁这段时间。

02

为什么40岁到50岁会成为人生的关键点?有三个原因。

首先,从40岁开始,人的体力和精力就慢慢不如以前了,成就事业的几率也大大降低了。

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在30到35岁之间取得了一些事业。这五年发展良好,有自己的资产和人脉。40岁以后,自然稳定无忧。

可是,如今内卷严重,“35岁职场定律”出现了,很多人连存款都没有,40岁后连工作都找不到。他们别说出头了,能够找到工作,赚到钱就不错了。

其次,竞争加剧,无数中年人从40岁到50岁被淘汰

有一个现实,很多人都无法接受,那就是“人到中年被淘汰”。你去企业应聘,没有人要你,哪怕你学历再高,也没有用。

原因是现在应届毕业生太多了,老板有这么多廉价的劳动力可供选择。谁想要一个体力跟不上、加班又有健康风险的中年人呢?

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事业发展到此结束。

从40岁开始,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很难接受时代的新知识了,老一套依旧铭刻在脑海当中。所有跟不上时代的人,能够混一顿安稳饭,就不错了。改变命运,都是奢望。

03

说到40岁到50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不是说没有,而是说特别少。

例如,在古代,姜子牙七十多岁才出山,帮助周文王扫平天下。然而,现在哪位老板会像周文王一样尊重中老年人呢 ?

很多私企的老板,别人看到你上了年纪了,要加几百块工资了,第一时间不是考虑你的价值,而是考虑如何撵你走,而不用赔偿一分钱。

比如说秦朝末年的刘邦,47岁那年才带领兄弟们打天下,简直就是历代创业的典范。可偏偏是这一个典范,千古以来只有朱元璋可以比拟。

说得难听一点,普通人,既没有刘邦的本事,也没有刘邦的运气,他们要想改变当下的命运,就显得有点困难了。单单是拿出创业的本钱,很多人都没有,仍旧在负债。

比如说我们都熟悉的任正非,别人在四十多岁的时候才创业,一手开创了华为集团,让人敬佩。

但是,又有谁知道别人的第一任妻子,背景有多厚?又有谁知道,别人所占据的时机,又有多好?普通人既没有背景,也没有占据时机,基本只能普普通通一辈子。

04

孔子说过,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人们,40岁可以逐渐不混淆。50岁时,你可以知道你的命运。然而,当他年轻的时候,他不明白,他认为他有理想,有能力,他可以取得一些成就。

孔子如此有才华的人,怀抱着拯救天下,宣扬“仁德”的观念,去周游列国

经历了这些事情,孔子慢慢觉得,人要想成就大事业,就要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当然,这一切都是他老了才逐渐看透的。

对此,他还总结了这样一句千古名言:时也命始善终,尽人事而听命。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命运都与我们遇到的机会有关。只有谨慎开始,最终取得好成绩,才是最好的目的地。只要我们尽力了,我们就不会后悔。

这世间,有99%的人都只是平凡人,帮老板打着工,干着最累的活,领着一半的工资,过着为了“柴米油盐”而发愁的人生。

所以,做大事,想出名,就要早点出名。太晚了,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背景,真的一辈子都落魄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人脉   孔子   刘邦   普通人   成就   命运   背景   老板   关键   事业   机会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