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百种病证(2)-气分实热证与常用药、方剂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1. 气分实热证

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根据邪热侵犯肺、胃、胸膈、肠、胆等脏腑的不同而兼有不同的见症。多由卫分证不解,邪传入里所致;亦有初感则温热邪气直入气分而成者。气分证是以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审证要点。根据兼见症状之特点,再进一步判断何脏何腑受病。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汗出,心烦,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或兼咳喘,胸痛,咯痰黄稠;或兼心烦懊憹,坐卧不安;或兼潮热,腹胀痛拒按,或时有谵语、狂乱,大便秘结或下利稀水,苔黄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或见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弦数等。气分实热证。证见高热,烦渴引饮,汗多、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等。

一、气分热盛(多见于流感、乙型脑炎等)。 本证为气分热盛,故大热面赤,里热灼津,则大汗。大热,大汗伤津则大渴。热扰心神则心烦谵语。热极生风则抽搐 。

二、肺胃蕴热(见于某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等)。辩证 肺胃之热上蒸咽喉,故咽喉干热灼痛,声音嘶哑。引起肝胆之火上攻,夹痰凝聚,致颈项肿胀,咽喉有腐烂白点。

三、邪热壅肺(见于某些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疡等)。辩证 风热之邪伤肺,煎灼津液成痰,痰热阻肺,肺失清肃,出现咳喘胸痛,痰黄粘稠。里热无表证,故汗出热不解。

四、胸膈郁热(见于某些流感,斑疹伤寒,猩红热,肺炎等)辩证 阳明经气分燥热不解,邪热内聚于胸膈,故见胸闷烦躁。燥热化火上炎而面热唇红。热耗津液而口渴、便秘。

五、胃肠实热(见于某些流感,乙型脑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肠梗阻等)。辩证 热邪入里与积滞相搏,燔踞中焦,胃肠腑气不通,故发热,腹满胀痛拒按,便秘。热扰神明则烦躁,热扰心包则谵语。热伤津液,故舌红苔黄燥。

六、气分湿温(见于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沙门菌感染等)。辩证 湿热阻滞气分,故身热不扬。湿热在上焦则胸闷,渴不欲饮。在中焦则腹部胀满。在下焦则大便不爽或腹泻,小便不畅。

2.气分实热证与常用药、方剂

2.1常用药:石膏、 知母、 寒水石 、 栀子、 黄芩 、 黄连 、 黄柏 、 竹叶、 芦根 、 天花粉 、 鸭跖草。

2.2方剂有:白虎汤(气分实热证)。清咽利膈汤(肺胃蕴热(见于某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等))。麻杏石甘汤(《伤寒论)邪热壅肺(见于某些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疡等)。清膈散(《和剂局方》)胸膈郁热(见于某些流感,斑疹伤寒,猩红热,肺炎等);大承气汤或调胃随气汤。(参看方剂)胃肠实热(见于某些流感,乙型脑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肠梗阻等)。甘露消毒丹(《湿热经纬》)气分湿温(见于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沙门菌感染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方剂   咳喘   谵语   郁热   津液   脑炎   伤寒   湿热   心烦   流感   常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