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疾病易诱发,中医辨证来分型,对症治疗平咳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由于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反复发作。支气管哮喘的病因或诱发因素包括:1)遗传因素,起病越早者遗传倾向越明显;2)吸入变应原,如屋螨、花粉与草粉等;3)空气污染;4)药物及食物,如阿司匹林、牛奶、蜂王浆等。5)气候变化,本病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多见;6)精神因素。有30%以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查出过敏原。哮喘的发作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许多患者发作有明显的时间规律,一般好发于春夏交接时或冬天,每天凌晨2~6时发作或加重,部分女性(约20%)在月经前或期间哮喘发作或加重。非典型的哮喘患者以发作性咳嗽作为惟一的症状,容易误诊为支气管炎。

西医主要用药物治疗,长期抗炎治疗是基础治疗,首选吸入激素;应急缓解症状的首选是吸入β2激动剂。西医强调患者应做好预防工作,主要是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避免接触诱发因素。

中医将支气管称为“肺系”,支气管的病变一般从肺论治。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与肺脾肾三脏有关。患者肺脏娇嫩,脾肾多虚。肺虚则卫气在体表不足,腠理不固,容易受外邪所侵,肺的气机不利,难以咳出痰浊;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虚不运,生湿酿痰,上贮于肺;肾的阳气虚弱,不能蒸化水液,水液聚而成饮,妨碍气机。外因主要为感受外邪,接触异气。冬春之际,多有风寒,外邪乘虚入侵而诱发。邪气侵入肺,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逆痰动,发为哮喘。

常见证型与处方

(一)发作期

1.寒哮

临床表现:咳嗽气喘,喉间有痰鸣音,痰多白沫,形寒肢冷,鼻流清涕,恶寒无汗,舌淡红,苔白滑,脉浮滑。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定喘,方剂选用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热哮

临床表现:咳嗽哮喘,声高息涌,咯痰稠黄,喉间哮吼痰鸣,胸膈满闷,身热,面赤,口干,咽红,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方剂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味。

3.外寒内热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流清涕,咯痰黏稠色黄,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滑数。

治法:解表清里,定喘止咳,方剂选用大青龙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气短多汗,咳嗽无力,常易感冒,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软。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方剂选用玉屏风散加减。

2.脾肾阳虚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脚软无力,大便溏泻,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温肾,固摄纳气,方剂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3.肺肾阴虚

临床表现:面色潮红,咳嗽时作,甚而咯血,夜间盗汗,消瘦气短,手足心热,夜尿多,舌红,苔花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补益肺肾,方剂选用麦味地黄丸加减。

此外,对于气虚和阳虚患者,可采用冬病夏治的外治法,即在三伏天分3次在背部腧穴处药敷和艾灸,以预防和治疗哮喘,这种做法在我国北方盛行,具有明显的疗效。

中西医对哮喘患者的心理问题的认识

(一)西医对哮喘患者心理问题的认识

西医学认为,情绪波动和心理冲突可引起哮喘发作,如果患者家庭关系紧张,或者学习工作压力大,将不利于哮喘病的康复。紧张情绪的刺激可以成为哮喘反复发作的诱因,除了忧虑、悲伤,过度兴奋甚至大笑也可能会导致哮喘发作。情志应激反应可影响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和免疫系统,加重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引起气道平滑肌的舒缩功能异常。

通过临床观察,医生发现哮喘患者的性格特征往往表现为内向任性、依赖性强,有退缩倾向,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焦虑。情志失常和性格缺陷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外界敏感性增强,易诱发和加重哮喘,而哮喘发作本身又可引发患者的紧张与恐惧。哮喘发作时出现的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均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发作时的呼吸困难导致患者产生濒死感,哮喘时过度通气和低碳酸血症可导致脑血管痉挛脑血流减少;脑供氧不足,类似窒息,给患者带来强烈的紧张和恐惧。患者家属的情绪状态也常见恐惧不安、焦虑。这些自身或周围人群的情绪状态又可加重哮喘发作,形成“发作→恐惧→发作”的恶性循环。有些患者在缓解期也担心哮喘随时发作,或从书刊和电影中看到患者死亡前呼吸困难的情景,因而产生恐惧、紧张,对治疗常会丧失信心。如此心身交织,恶性循环,使哮喘反复发作。

(二)中医对哮喘患者心理问题的认识

情志异常导致哮喘发作的病机是“气机不畅”。忧思郁怒等不良精神刺激,使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津液运行不利则郁而生痰:痰停于肺,壅滞于肺,肺气不得宣降,在一定诱因的影响下发为哮喘。

心理情绪的变化会影响哮喘病情,而哮喘对患者身体的折磨又可引起心理情绪的变化。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者曾在110例哮喘儿童中进行了调查,发现肝郁型的患儿约占33.64%,肝郁型患儿表现出明显的性格内向和情绪抑郁。他们分析:父母在面对孩子哮喘发作时,往往显露紧张不安,对孩子采取过度关怀的态度;此外父母对孩子的病情可能采取否认的态度。这两种态度作用于患儿的心理,可能会导致哮喘发作更加频繁和严重。另一方面,哮喘儿童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可能受到小伙伴的取笑和另眼相看。出于自卑心理和自我保护,患儿会过分依赖家长,寻求安慰,以至任性;性格变得内向、不合群;疾病的反复发作常与情绪相关,以致情绪波动较大。

因此在哮喘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平时心境平和,这样才能有效防治哮喘。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咳喘   哮喘   支气管哮喘   方剂   西医   临床表现   患者   恐惧   中医   情绪   紧张   疾病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