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上,他对毛泽东出言不逊

油画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上,他对毛泽东出言不逊:“你毛泽东也没那么会打仗,不是《三国演义》就是《孙子兵法》,你又真的打过几回仗!”

遵义会议,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纠正了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这次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会议上,有人与毛泽东正面起冲突,这个人就是凯丰。

凯丰

当时,左倾教条主义派系的古博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做总结汇报,汇报中他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敌军的过于强大,双方实力悬殊,他完会回避了自己军事指辉上的失误。

古博发言过后,大家虽然都沉默不语,却能感觉到整个会场暗流涌动,每个人似乎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张闻天同志打破了沉默,他没有绕弯子,言简意赅的直奔主题。他毫不留情地反驳古博说,五次反围之之所以失败,就是博古和李德他们在在军事行动之上错误,他们的军事才能已经不足以领导当前的红军了。

会议就此进入正题,接下来的两天,大家讨论着红军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由谁来领导大家往前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会议最后通过投票决定,罢免了古博、李德、周恩来的“三人团”的军事指挥权,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面对这样的结果,古博、李德没什么话可说,毕竟因为他们的错误给红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是凯丰不同意这种结果,他觉得就是毛泽东伙同其他人想要夺取权利。

凯丰拍着桌子对毛泽东说:“你也没那么会打仗,你那些方法,不是《三国演义》就是《孙子兵法》,你又真的打过几场仗!”凯丰说完就准备离开会场,离开之前,还回头摞了句狠话:“谁对谁错,走着瞧!”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概述图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

凯丰是江西萍乡人,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院,在参加革命前,是个正儿八经的文人,写得一手好文章。

凯丰是个坚定的革命者,他是顶顶有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他在被敌人被捕后任凭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都一言不发,最后被组织救了出来。

凯丰和古博是在苏联留学时期的同学,他们同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所以,他对古博是有情有义的。

凯丰认为第五次反围缫失败主要的责任在王明,而不在古博。既然已经错了,会议上也批判了,就应该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不应该剥夺他们的军事指挥权。于是,就出现了他为了古博朝毛泽东拍案而起的一幕。


与毛主席的“不打不相识”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毛泽东及众人是对的,大家及时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凯丰也透过事实看到了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四渡赤水河,他觉得毛泽东简直就是个军事天才,红军应该早由他来领导。

君子坦荡荡,凯丰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找到毛泽东,承认自己的错误,成为了毛泽东最坚定的拥护者之一。

长征途中,在张国焘事件中,他坚决拥护毛泽东,旗帜鲜明地反对张国焘。他起草了《党中央与国焘路线分歧在哪里》的材料,阐述了张国焘的错误。

后来在延安的整风运动中,凯丰更是积极主动地坦诚自己当初的错误,对以前自己的左倾教务主义,还有在遵义会议上的行为做了深刻的自我检讨,得到了大家的谅解。

通过相处,凯丰和毛主席的同志感情也越来越深,受毛主席之托,他为抗大写下了激奋高昂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的歌词,一时传唱于整个陕北。

因为业务能力强,凯丰同志被派往东北,创办《东北日报》。他写信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情况,并邀请主席题写报头。毛主席毫不犹豫地为《东北日报》题写了报头,并对他表示了亲切问候。

结语

新中国成立前夕,凯丰因肺病复发,导致吐血不止。中央安排他去苏联治病,还没有痊愈,他就固执地要求回到祖国来。他想看看新中国,想参于新中国的建设。结果,没等到新中国的成立,在1948年凯丰同志与世长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遵义   布尔什维克   遵义会议   孙子兵法   苏联   出言不逊   红军   同志   错误   领导   军事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