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里的枸杞,到底有何功效?

#家庭健康守护官#枸杞子是人们日常养生保健最常用的药食同源药材之一。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之药,说它“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本草纲目》称“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以果实入药,取枸杞全身之精华,尤擅长于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且其色红味甘性平,口感较好,可以日常服用。


《中国药典》记载: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能够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临床常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症。

《汤液本草》谓:枸杞“主渴而引饮,肾病消中”。《本草纲目》指出枸杞“滋肾,润肺,明目”。张锡纯称枸杞为“滋补肝肾最良之药”。


现代研究表明,枸杞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适应调节能力、明目、抗疲劳、增强学习记忆能力、降血脂、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枸杞药用


方剂当中枸杞最常与熟地黄配伍,枸杞甘平补肾益精,熟地黄养血滋阴、填精益髓,二者相须为用,共用于肝肾阴亏之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遗精,亦可用于肝肾精血不足之头晕耳鸣、二目昏花。例如左归丸中枸杞补肝明目,助熟地黄加强滋肾益精之功。


在杞菊地黄丸、菊睛丸等中与菊花配伍,常用于肝肾不足之视物昏花、两目干涩疼痛,或迎风流泪、头晕、腰膝酸痛;或肝阳上亢、肝风上扰之视物模糊不清、头目眩晕等,有明目之功。枸杞子性微温,久服有温燥之嫌,配甘苦微寒的菊花则可去其弊端。


枸杞子与菟丝子皆能明目,为肾虚目暗之常用药,合用于治肾精不足,肝血亏损之二目昏花,视瞻昏渺,遗精早泄,头昏耳鸣,腰痛。


枸杞子与黄精配伍,黄精甘平厚腻,能补中益气,又能养阴益精,是气阴双补之品。枸杞与之合用,补阴之中有补阳之力,补气之中有填精之功,二者合用可滋阴补血,用于肝肾不足、精血虚少、头晕心悸、病后体虚等。枸杞助黄精养阴润肺,黄精助枸杞滋补阴血,相须为用。常用方如延龄长春丹、乌须固本丸等。


其他配伍还有如配北沙参,用于肺胃阴伤之咳嗽咽干,阴虚肺痨,热病伤阴;配女贞子相须为用,用于肝肾精血不足之头昏目眩,视物不清,目生云翳或暴盲,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配何首乌,平补肝肾,益精补血,乌发;强筋配麦冬,用于热病伤阴,阴虚肺燥,有协调作用。


枸杞食用


枸杞子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炒、煮、炖、蒸、烧、焖、煨、卤等多种烹制方法。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种枸杞的药膳。


杞子萸肉粥

适用:老年性白内障(肝肾亏虚)。视物模糊,晶体部分混浊,眼底正常,头晕健忘,耳鸣乏力,腰膝酸软,或面色苍白,四肢畏冷,小便清长,舌淡,脉细或脉沉弱。


材料:枸杞子15克,山萸肉15克,糯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山萸肉洗净去核,与枸杞子、糯米同煮成稀粥。


杞子核桃天麻汤


适用:高血压病(肝肾阴虚)。眩晕,头痛,耳鸣,眼花,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舌红少津,脉弦细稍数尺弱。本证多见于高血压病Ⅱ、Ⅲ期。


材料:枸杞子30克,核桃肉15克,天麻15克。


做法:将以上3味用水洗净后,加水煎煮20 ~ 30分钟。

食用提醒


任何滋补品都不要过量食用,枸杞子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1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可吃20克左右。


用枸杞泡水时要注意,滚烫的热水会将枸杞子的营养破坏掉,所以泡枸杞子最佳水温应控制在65~80℃之间。除了喝水外,枸杞子大部分营养物质仍然在果肉里,因此泡过的枸杞子也最好嚼一嚼咽下,更有利于发挥功效。


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便溏者忌服枸杞。枸杞不宜与绿茶一起饮用;阴虚人群不宜多吃枸杞。


购买枸杞时如何挑选、储存


挑选枸杞时要选粒大、色红、肉厚、质地柔润有光泽、味甜不苦、嚼之粘牙,并可将唾液染成红黄色的,这样的枸杞质量最好。


被染色的枸杞多是往年的陈货,从感观上看肉质较差无光泽,外表却很鲜亮,颜色鲜红。特别是染色的枸杞整个都是红色,连枸杞蒂把处小白点也是红色的。


枸杞的储存应置阴凉干燥处,防闷热,防潮,防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枸杞   本草纲目   本草   熟地黄   精血   热病   枸杞子   酸软   头晕   功效   黄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