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都匀市倒闭20年的老国企,三线建设时期的兵工厂成为残檐断壁

贵州都匀是三线建设时期083基地所在地,083是其工程代号,旗下还有众多的关联单位,而083是解封后才得知的电子工业基地。随着时光的流逝和三线产业的不断改革,几十年前保密级别颇高的军工单位不再那么神秘,同时也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很多三线建设时期的兵工厂,最后不得不破产而告终。

都匀大坪镇有一个废弃的建筑群,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询问村民才得知这是废弃很多年的磷酸厂,让人感到有兴趣的是磷酸厂的前身是一家兵工厂,也就是当地人俗称的老38所。如果按村民所说的老38所,这个废弃的厂区那可就大有来头,老38所是三线建设时期师级单位,专门研制和生产军用雷达的兵工厂。如果这里真的是老38所的话,我们就得简单地去了解一下这个神秘的军工单位。

老38所始建于1965年,是三线建设时期内迁的军工单位,也是最早在都匀建设的兵工厂,初名为西南雷达研究所,出于保密需要还有一个专线的501信箱。三线建设是我国近代史上最关键也是危机感最强的时期,很多兵工厂都是沿海、东北、华北等地区内迁,随之而来的就是援建单位的职工和家属,职工和家属都有对外联络的需要,当时最为常见的就是书信往来,出于保密需要信件的地址栏不能写详细地址,只能写单位的专用信箱。三线建设时期的兵工厂,都有自己的信箱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38所是地师级单位,所长几乎能跟当时的贵阳市长平起平坐,但老38所是军工单位,军工背景的原因,所长的底气应该比贵阳市长更足,可能走路贵阳市长都没有老38所所长威武。老38所是军工系统技术含量较高的单位,而且保密程度极高,据说所长是将级军官,三线建设时期的兵工厂一把手官衔是将官的很少有,而都匀能有一个地师级单位也是这里的一件幸事。

老38所的选址是按三线建设指挥部的指示,在“靠山、隐蔽、分散”的硬性要求下开工建设。建设之初这一带还是一片荒山野岭,好在这里离大坪镇不远,要不然野兽出没皆有可能。以当时缺乏基建设备,用较为原始的建筑手段,短短时间内就将厂区完工交付使用,这不得不佩服三线建设者的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更不得不赞叹中国速度。

老38所也像很多三线厂一样,有独立的科研机构和生产厂房,还有完善的生活环境,据文献记载,当时的老38所最高峰时在职人数超过3000人,加上家属厂区内生活着近7000多的人口。7000多人口聚集在一个地方生活,按当时的标准比大坪镇的城镇人口还要多。兵工厂的福利待遇又有别于地方,生活水平上更是不在一个档次。村民连青菜都不能保证的时候,职工已经能享受到每人每月一斤猪肉票的标准。

厂区在当时就是一个独立的生活区,更像是一个小社会。职工食堂、职工宿舍、职工俱乐部、电影院、体育场、商店、学校、招待所等配套设施足以让厂区内的人不出门就能过着富足的生活。更何况又是保密级单位,里面的人想出来也是不容易,真枪实弹的现役军人站岗,警戒线之外有士兵巡逻,这样的架势都会让人忌惮三分。要是有个长相有点不善的人在警戒线外鬼鬼祟祟地走路,被巡逻士兵看见当特务处理都有可能。

80年代后国际环境逐步缓和,三线建设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国家此时又出台三线产业调整,将部分军转民的兵工厂迁出大山,重新走向新的历史征程。1988年老38所整体搬迁至合肥,隐藏在贵州深山23年的神秘军工单位正式出山,遗留下的资产交由地方处理。老38所的厂房最后成为黄磷厂、硫磺厂和五钠厂三个工厂的生产车间,这三个厂最后也因国有企业调整而离开这里,神秘而又神圣的军工厂就此成为一片废墟。

以前看到一片文章说贵州痛失超级央企总部,看完这片文章后颇有感慨,也为都匀这座三线建设兴盛起来的工业城市感到遗憾。不过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它的特殊使命,这些老国企的入驻也不过是过客,来得轰轰烈烈地走得如此匆匆忙忙,就像一阵风一样悄悄的来又悄悄地走,留下的只是一段记忆和难以释怀的残檐断壁,唯有内心 感慨的就是向为国防建设默默奉献三线人致敬。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兵工厂   都匀市   贵州   都匀   断壁   时期   贵阳   军工   厂区   国企   所长   职工   单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