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武当山

作者:毕开恒

为寻胜境武当游,

步步崎岖兴不休。

四面烟恋归眼底,

疏疏林叶万山秋。

这首诗,在我52年岁月的长河里,一直铭记。

那是1970年,部队刚刚从云南广通转战到湖北六里坪,各方面基本就绪后的一个周末,营部科室及下属连队的人们提出到武当山看看。大家都知道武当山是名山,但谁也没去过,于是找了个向导,背上水壶挎包,坐上汽车班毕春元驾驶的南京嘎斯马槽,直奔老营。

汽车跃过玄岳门,来到山脚,天已大亮。向导说,上山的路有两条,一是南路,上山75里,坡缓;一是北路上山50里,坡陡。我们选择了从南坡上,北坡下的路径。那时没有盘山公路,只能沿着进香老路爬坡越涧。

有些人听说要爬那么远的路才能到山顶,打退堂鼓了,而我们自恃体力好,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同行者还有4连(发电连)的一个排长夫人,她来队不久,非要跟随一起上山。她脚踏一寸长的高根鞋,身着石榴裙,鼻梁上架一褐色太阳镜,走起路来袅娜生姿,大家劝不过,只好依了她。

我们攀援而上,不时看到“自求多福,不修神路”之类的石碑牌坊。小桥,台阶,护栏,勒石刻字伴我们一路向前。约摸10点钟,排长夫人的高跟鞋掉了一个,没办法,只好把另一个高跟也敲掉,这样走了一程后,实在是鞋不跟脚,索性两支鞋都脱掉,只薄薄的一层丝袜。

可是没走上五里地,她就喊爹叫娘的,两脚都磨了泡,裙子也被树枝扯破了,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可怎么办?只好两个人架着她走。

走了一段时间又不行,于是排长就背着她走,大家取笑说,这真是猪八戒背媳妇了。可是没多久,排长又不行了,于是这位贵夫人又不情愿地轮流扒在别人的脊背上,这样一路分不清的香汗臭汗混在一起,不知道流了多少。出发时每人带的三个馒头早已入肚。这是插曲,但记忆犹新。

终于爬上紫霄宫,进得院门,第一眼看到的,竟是几个长发老道正在推磨,磨扇上的玉米黄色、白色掺杂其间。不远处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妇人坐在石碾旁晒太阳,说是他们的妈妈。闲聊中得知,那个年代没有香客,粮食及生活用品全是自己从山下背上来的,然后自己加工,自给自足。

国家每人每月发给6元津贴,由他们负责看护观宇,并且给他们配发了一台收音机,让他们了解时事政治,学习毛泽东思想。没想到,他们还真能讲出些辨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词条。

随后,老道领我们参观了贺龙红三军团的指挥部,这令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里还曾是红色根据地。八百里武当山麓,72峰中,隐藏着红军的后方医院,军械修理所等等,道长徐本善与贺龙曾亲自切磋武艺,结拜忘年之交。

攀爬天柱峰,领略了“一柱擎天”的雄奇,崖壁高耸,崖刻遍是,文中开头的那首诗在这里尤其醒目。我们手脚并用,及至金顶时,不知汗湿了几次。极目四顾,但见那云海茫茫,脚下山峦时隐时现;侧耳一方,唯闻这松涛阵阵,宇中幻境若有若无。

此情此景,真想驻足饱览,奈何日已偏西,担心野猪野獾出没,向导再三催促赶紧下山,于是我们清点人数,紧跟向导。路陡峭极了,好多路段已经难以辨认,我们充分发挥了手的功能,踩着路边树丛顺势滑落,同时又要避免失控跌伤,就这样,跟头把式地摔了多少,无人记得。

天渐渐暗下来,山深林密,不一会儿大地就变得一片漆黑,远处不时传来不知名的野兽嚎叫声,平添了几分恐怖。前导打开了手电,后边紧跟不舍,生怕掉队。晚上八点多钟,终于见到了久候的汽车,大家长长地舒了口气。

这一天,75华里的上坡,50华里的下坡,全天125华里的坎坷跌打,既是体力的检测,更是意志的较量,足以铭刻,乃至于52年后的今天,仍历历在目。

▲本文作者毕开恒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编辑:方迎欣《白浪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5

标签:武当山   松涛   天柱   崖刻   名山   排长   老道   向导   夫人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