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看完海南黎母水文化渊源,从汉代珠崖郡,到清朝娘娘庙

南渡江,古称黎母水,海南第一长河,发源于昌江与白沙的交界地带,流经7个市县,是养育了绝大部分海南人的母亲河。千百万年来,南渡江亘古不息地流淌,在长河两岸形成了众多旖旎多姿的自然景观,以及绚丽斑斓的人文风情。

这天,我沿河驱车来回百余里,寻幽探古,走访了南渡江两岸古琼山县境内几处人文古迹,就为一览波澜壮阔的南渡江,聆听长河上流淌的历史回音。

珠崖郡遗址

珠崖郡,是海南历史上最早的城池之一,置于西汉元封元年。千百年以来,人们对珠崖郡具体位置一直争论不休,分别有龙塘说、旧州说和遵谭说三种观点。

结合地理地貌,我更为偏向于旧州说和龙塘说,因为龙塘镇、旧州镇都是沿着南渡江兴起的城镇。对比地处内陆的遵谭镇,更为适合人类农耕,发展经济,修建城池。

相比旧州镇,龙塘镇的珠崖郡遗址距离大海更为接近。根据之前的田野调查,珠崖岭下也曾沃野千里,河网交错。只不过两千多年来的开山拓土、围湖造田早已让这片土地失去了原本的风貌。

故关于珠崖郡旧址,我更加偏向在龙塘。然而珠崖岭上至今没有发现汉朝文物,反观旧州考古发现的文物从汉唐跨度到明清,似乎证据更加充分,因此让历史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从珠崖岭走下,走到南渡江畔,不尽长河滚滚流向远方。珠崖郡旧址随着滔滔江水一同逝去,留给后人无尽的猜想,也为之着迷。

旧州古渡口

埠头,旧州古渡口所在地,现有一座高台,一座小庙,几块残碑,供游人怀古。站在高台远眺,泱泱长河,浩浩云山,方显沧海横流。

追忆往昔,南渡江两岸除了此处外,也曾建有多个渡口。想当年,无数的学子、商人、平民甚至是官员,从这些渡口乘船北上,或怀揣梦想奔赴考场,或满载货物承载梦想,或走亲访友联络情谊,或走马上任造福一方。

而今,这些渡口的繁华旧事,与我们渐行渐远。早年川流不息的南北客商,千帆竞发的木船竹排,没日没夜的船工号角,全然消失了。

时光就像南渡江水缓缓流过,历史更迭,沧海桑田。陆路交通以其便捷性渐渐取代了水路交通,码头也渐渐衰弱。昔日繁忙的一个又一个渡口,成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而又失落的故事,退出了历史舞台。

旧州古渡口,仅剩高台一旁通向岸边,被人踩得光滑的石板路,以及刻立着捐资修建码头的石碑,依稀能见到当时昔日的喧闹与繁盛。

捷步瀛洲坊

在南渡江两岸,各有一个名叫“玉仙”的村子。东边村子唤作“玉仙东村”,西边村子称为“玉仙村”,分属云龙镇和龙塘镇,都是海南冼姓族人聚族之地。

作为海南冼姓族人文化地标,捷步瀛洲坊立在玉仙东村,是海南古牌坊中的“另类”。正面“捷步瀛洲”是为明朝举人冼沂刻立,“世科”是为清朝举人冼桂秀刻立。这样“一坊两立”的牌坊,在海南非常罕见。

捷步瀛洲坊背依玉仙东村,与江对岸的玉仙村隔江相望,即便曾经遭到损毁,但冼姓族人仍然重新立了起来,成为整个家族的人文灯塔,传承着海南冼姓的人文记忆,彰显着家族荣耀,成为南渡江上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

简后娘娘庙

简后娘娘庙,供奉着简后娘娘、水尾娘娘、金浦夫人和冼太夫人等一众女神,坐落在龙塘镇东南部的南渡江边。当登上庙台,望向远方,但见亭台楼阁,江水湛蓝,烟波浩渺,鹭鸟翔飞,渔家泛舟,自有一番美景绕心间。

以精神价值为取向的海南民间信仰,常把神灵“工具化”,作为某种精神寄托,寄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海南庙宇从来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座庙堂,而是一个区域的精神地标和民间信仰的载体。

女神庙亦是如此,整座庙宇面向南渡江广阔江域,像个神女伫立在江边,为穿梭在江面上的渔家赐上祝福。又因庙堂上供奉的是各路女神,人们便将诸位娘娘认作了民间牵线搭桥的“月娘”。

月圆之夜,乡民们先后在庙前摆上供桌、香案,献上祭品,叩拜月娘,以月为媒,求得好姻缘。随后,与心爱之人在祈福幡上相互写下誓言,系在在庙前榕树上,让美好的时刻永驻,让你我的情缘长久。

南渡大江

一天光阴,走不完南渡江两岸的人文风景。岁月之间,南渡江两岸的人们不断书写着新的故事。再精彩的故事,也有落幕的时候,然而有关南渡江的人文故事犹若星河,虽历经万古,依然熠熠生辉。

南渡江用她的江水哺育了无数的海南儿女,一代又一代的海南人也从这里去向远方。她的故事很多,也很长,值得我们每一个海南人去探寻,去感悟。

有道是:南渡大江,黎母水脉,琼州风流,源远流长。#跟着头条看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海南   高台   牌坊   渡口   水文   娘娘   汉代   族人   渊源   长河   清朝   两岸   人文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