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传位嘉庆?

简单概括的话就是乾隆皇帝没得选了,不得不选择嘉庆继位。


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爱新觉罗.颙琰,原名永琰。出生于1760年11月13日,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皇帝的第十五个儿子。乾隆有十七个儿子,这么算来颙琰算小的。妈妈是魏佳氏,当时的身份是贵人,地位不高(清朝贵人不定编制,只要皇帝高兴,要多少都可以,不怕麻烦就行。)死的也早,她是母以子贵,死后二十年,嘉庆登基时才册封为孝仪纯皇后。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还当了三年太上皇)立储工作很坎坷。乾隆继位之初,豪情万丈,小看了立太子的活,觉得立储问题不大,还想着立嫡长子,显示自己搞得很正统,给大清的皇位传承史留下光辉的一笔。


他爸爸雍正皇帝制定了秘密立储制度,于是最初他秘密立嫡出的老二永琏(皇后富察氏)为皇太子。可惜好景不长,乾隆三年永琏就死了,还不到十岁。后来又册立皇后生的第二个儿子永琮为皇太子,不幸的是永琮刚刚两岁的时候也死了。打击接踵而至,皇后富察氏在乾隆十三年也死了。没几年皇长子永璜也不幸死了,乾隆帝大哭一场,永璜丧事之后,乾隆帝召集群臣宣布,以后有谁妄议册立储君之事严惩不贷,立储之事一下被束之高阁。


时光飞逝,到了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已经六十三岁了。他自己感觉已经不能再把立太子的事情拖下去了。但是这时候乾隆帝活着的儿子只有六人了(只怪乾隆太能活了)。其中有两人已经过继给了其他人,如此一来,可供选择的范围就只有四个儿子了。因此只能在这四人里挑了。他们分别是老八永璇、老十一永瑆、老十五永琰、老十七永璘。这几个儿子都是庶出,现在乾隆也管不得嫡出庶出了,还有就不错了。这时候就看谁能力、品格更好一点,谁的平时表现更好一点了。当然,以乾隆的眼光看来都不咋的,没办法,得硬着头皮选。最好的办法看来还是采用排除法,看谁问题少点,基本答案就有了。那我们就来捋一下。


首先来说永璇,他现在是老大了,他倒是脑子聪明,作诗好、书法好、绘画好,算得上是个人才,永璇的问题是他一副公子哥派头。当时的皇子都有工作,大小管着一摊事,那你得按时上下班吧,他不,想什么时候上班就什么时候上班,想什么时候下班就什么时候下班,毫无纪律观念。此外据说他脚有残疾,如果属实,仅此一点他就甭想做皇帝了。乾隆帝刚开始还对他多加训斥,后来也懒得管他了。


再说老十一永瑆,他是位艺术家,可以说是书法家,字写得超级好,大清朝里至少排前五名,这可是不得了,清朝随便一个秀才的字都是呱呱叫的,那和现在的人可没法比。不过艺术家都有大毛病,永瑆自号“马一角”,艺术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他还让所有人称呼自己“马一角”,这谁敢?大臣们见了他都老老实实行礼,称呼他十一王爷。永瑆失落之极,别看他是书法家,一般人求不到他的字。后来他还给老十五永琰画了个扇面,落款“兄境泉”。谁知后来让乾隆看到了,刚开始还说画的好,等看到落款,乾隆大怒说附庸风雅,忘记我满洲尚武之风纯粹是忘本。永瑆后来越来越怪,又变得越来越吝啬,府里死了马,他就号召王府里的人吃马肉说是为了省几顿饭钱。他自己身先士卒,带头吃马肉。于是永瑆渐渐成了王公大臣取笑的对象,后来也没人相信永瑆能够继位大统了。


下面跳过永琰,先说说永璘。永璘排行十七,乾隆三十八年的时候他只有八岁,是不是合格的皇位继承人还无从考察。不过从后来的表现看,他算的上是乾隆皇帝的儿子里面最不成才的一个了,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老皇帝也没那个精力去管他了。他算得上是个游侠,不摆皇子的架子,能和贩夫走卒一起喝酒。还很有自知之明,压根也没想过自己能当皇帝,永璘是自己把自己先给排除了。


如此一来,皇帝的宝座看起来也就只能传给永琰了,矮子里面选将军。在乾隆皇帝看来,永琰最大的缺点是没有优点。但是反过来一看,最大的优点也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突出的缺点。永琰平时表现也还可以,比如学习态度认真,成绩也说的过去,行为态度也没啥问题。思来想去,乾隆三十八年冬,乾隆帝秘密立储,确定了永琰作为继位人,书写了立储诏书,放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了。而后告知军机大臣,当然,立谁他没说。


时间一晃就到了乾隆六十年,已经八十五岁的乾隆帝在圆明园勤政殿当众打开立储诏书,宣布立永琰为皇太子,改名颙琰,移居毓庆宫。乾隆帝接着宣布,以明年为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举行传位大典,由此永琰登基,历史进入到了嘉庆时代。(当然,乾隆还是把持朝政,做了三年太上皇,死了才放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嘉庆   乾隆   太上皇   诏书   皇太子   大臣   清朝   皇后   皇帝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