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开国中将夫妇被杀,凶手被捕后叫嚣:我就是要找个垫背的

1970年12月17日,月光十分柔和,静谧在天空和大地之间游走,因为最近部队在搞集体训练,只留下零星几个巡逻的小队在昆明军区大院里,为了不打扰军区领导的休息,脚步都刻意放慢。

“砰!砰!砰!”三声枪响打断了军区的寂静,大院里栖息的鸟儿受惊飞起,在夜空中发出了阵阵哀鸣,等到巡逻队赶到枪击地点时,昆明军区政委谭甫仁和妻子已躺在了血泊之中。

“你们两个都是干什么吃的!凶手呢?首长被刺杀了,你们怎么活得好好的?”巡逻队长质问着眼前两个低头不语,浑身发抖的谭甫仁警卫员。

还不待巡逻队长等到答案,一股味道让巡逻队员胃底泛起了恶心,只见谭甫仁的一个警卫员脚下踩着一滩水,裤子也早被尿液浸湿了。

“带走!即刻免除二人职务,带到审讯室接受审讯!其他人封闭军区大院,开始搜索凶手,不得进入现场破坏痕迹!”随着命令的逐个颁发,整个军区大院的警卫都动了起来,看着远方即将日出而泛出的鱼肚白,巡逻队长揉了揉太阳穴,他知道天亮后等待中国的是一次“大地震”。

那么1970年12月17日晚的谭甫仁将军夫妻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是谁在和平时期杀害了军事领导人呢?枪击发生时谭甫仁的警卫员又做了什么呢?本期文章将带您走进谭甫仁将军遇害的全部过程。

将军遇刺,举国哗然

事发之后,谭甫仁将军和其妻子王里岩立即送到了军区医院进行抢救,二人在医院抢救期间,昆明军区就将谭甫仁将军遇袭的消息上报了中央领导,睡梦中的周总理听到这则消息后,内心既悲痛又焦急。

周总理

作为多年的老战友老同事,在北京的周总理还一直念叨着去云南视察时抽空去看看谭甫仁,但谁又能想到,身经百战而不死的革命同志居然在和平年代遇袭。

“给云南方面致电,一定要全力抢救谭甫仁夫妻二人,同时派遣北京最有经验的医生前往。”周总理稳住了心神,话语间略微颤抖地发布了命令。

“等等,再给昆明军区下达严令,必须尽快抓住行凶者,严厉处罚!”周总理叫住了向电报室跑去的警卫员。

周总理

可是,还没等北京的医生赶到云南,谭甫仁将军夫妇便已经被宣布了死亡,不过,在对二人的遗体检查之后,相关部门得到了一些珍贵的线索。

王里岩头部中弹当场毙命,弹孔周边皮肤被剧烈灼烧,说明歹徒是在非常近的距离对其击杀,送到医院后就直接判定了死亡。在王里岩被判定死亡后不久,谭甫仁将军因抢救无效,被军区医院专家组宣告了死亡,终年60岁

谭甫仁将军遇害的消息登上了报纸,全国人民举国悲痛,熟知谭甫仁的人无法接受这个消息,一直待人和善,为人忠厚的谭甫仁居然会被人惦记上,而且作为一个老战士,居然是被人枪杀,这是对革命人的侮辱和亵渎。

“严查凶手!为谭甫仁将军报仇!”群众的气愤已经无法让他们再保持沉默了,中国人好不容易迎来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此时建国已21年,和平的鲜花早已扎根于中国各地,如此恶性的事件是对老一辈革命人的不敬,更是在国际社会上给予不良媒体把柄,抹黑了这个刚建国不久的新中国形象。

在全国呼声四起之时,谭甫仁将军的亲属和警卫员迎来了提审,其中谭甫仁的保姆和警卫员还未等到提审时就被吓破了胆,他们和一同看押的谭甫仁姨妹王文莹、儿媳妇吴小红不同,当王文莹和吴小红充满了对谭甫仁将军逝世的悲伤时,看押期间的保姆经常表现出反常行为,一直存在试图串供的行为,而保姆想串供的对象正是谭甫仁将军的警卫员之一。

周总理

敏锐的审讯人员发现了保姆和警卫员的异常行为,他们知道要想探清谭甫仁将军遇害的始末,那么突破口一定在这两人身上。

隔壁通奸,玩忽职守

毛主席电令:“要求周总理全权负责谭甫仁中将遇害一案,务必将罪犯绳之以法,同时要求审讯组问询军区巡逻人员及谭甫仁身边警卫员,若有岗位失职,严肃处理并追究责任。”

在全国人民对事情始末的呼喊声中,周总理牵头的审讯组开始了对案发当天人员的审问工作,作为亲属的王文莹和吴小红没有任何问题,在询问后就让其回家了。

谭甫仁中将

“你是谭甫仁将军的警卫员,案发当时你在干什么?”审讯组的人开始了对警卫员的问询。

“我....我当时在将军隔壁房间里。”

“你在隔壁房间?那你听到枪声后第一时间查看了吗?”审讯人员听出了警卫员的迟疑,接着问到。

“嗯....我...我听到了,但我不敢开门。”警卫员的呼吸开始变得越来越沉重,审讯人员的每一次问话都像是一股寒气,让他的血液几乎要凝固了,全身紧缩,突然有一种和谭甫仁将军遇害那天的感觉袭来,他又再次被吓得尿湿了裤子。

“你那么害怕,你在害怕什么?说!到底你在隔壁房间干什么!那天枪击发生,你到底在干什么!”看着眼前的警卫员,同为军人出身的审讯人员充满了鄙夷,眼前这个警卫员就是一个带枪的木头。

“我和保姆在一起,我以为枪声和敲门声是将军发现了我俩的通奸,所以在将军敲门的时候我不敢开门,都是等到巡逻队来我才开门出来的。”说出实情的警卫员似乎用尽了所有力气,身子从审讯椅上滑落,瘫坐在了冰凉的地砖上。

谭甫仁中将

“你是说你当时在隔壁房间和保姆通奸?并且将军是来敲了门的?”审讯人伸出了一只冰冷的手,夹着警卫员的胳肢窝将警卫员重新架到了审讯椅上,审讯人手的冰冷似乎刺激了一下警卫员,警卫员的恐惧变成了泪水,滴落在地板上,和尿液混杂在了一起。

作为被安排在谭甫仁将军身边的警卫员,18岁的他充满了自豪和骄傲,刚开始的他对警卫员岗位充满了敬畏,无时无刻都想着献出自己的生命去保卫这位开国功臣。

谭甫仁夫妇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作为首长身边的警卫员,他看见了权势的力量,他放弃了对警卫员岗位的敬畏,反而还依靠着谭甫仁将军警卫员的这个身份去接近将军家中大他三十岁的保姆,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保姆同意了和他的不正当关系。

犯错误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尝到甜头的他变本加厉,也正是在1970年12月17日的凌晨,家中遭遇歹徒的谭甫仁将军拼命敲门,希望警卫员保护安全之时,在房中的他和保姆选择了逃避。

周总理

不论是他口中所说的是以为将军发现了他通奸,亦或者是他怕歹徒伤害自己性命,这些已经不重要了,这个警卫员的所作所为完完全全就是个懦夫,是一个擅离职守,玩忽职守的人。

当口供呈现在周总理的桌案前时,周总理大发雷霆,他怒斥着这个严重违规的警卫员:这是中国建国之后最糟糕的警卫员。就因为他的失职,让一个歹徒自如地行走在昆明军区高级将领家中,大开杀戒而无一人阻拦,甚至在连杀两人后还成功逃脱。

随着审讯展开,案发时的人员动向也逐渐清晰,当时谭甫仁的两个警卫员一个睡得很死,一个在听到枪声后瑟瑟发抖,不敢出房间。而另外一个则是和保姆在将军夫妻二人熟睡后在房间通奸,案发时也未开门营救谭甫仁将军,等待二人的是军事法庭的审判和严惩。

抓捕归案,将军千古

案发时谭甫仁将军的情况清晰了,那么歹徒是谁呢?歹徒杀害谭甫仁将军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杀害谭甫仁将军的凶手被找到了,是军区保卫部的副科长,姓名叫王自正。这个叫王自正的人在面对逮捕时一脸从容,似乎自己是个英雄,是一个做了伟大事业的人,面对逮捕人员的质询,这个在昆明军区大院的男人做出了下面的解释。

王自正真实姓名叫王志政,他更改自己的姓名是因为他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犯过事,1946年的时候王志政参加了所谓的还乡团,作为富农出生的他拿着枪就对准了所在村委会的主任,杀掉所谓的仇人后王志政开始了东躲西藏,后来看到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出现了胜利的端倪,墙头草的他赶紧给自己改名字,改为王自正,混入了当时的解放军队伍。

王自正在部队里多次立功,心思活络的他能说会道,哄骗了当时单纯的部队领导,在建国后被分配至昆明军区担任保卫部干事,曾在某些瞬间,王自正自己都欺骗了自己,他开始相信自己是个好人,自己以往的暴行都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那也是王志政的事情,如今的自己是部队干事叫王自正。

纸包不住火,沙防不住潮,王自正的过去被高层查了出来,以往作为还乡团一份子的他即将面临法律的审判,在纠察队伍对其进行审判时,纠察人员低估了这个当兵的小伙子,原本以为他会低头认命,谁知坐在审判室的王自正心中正密谋着一场谋杀。

杀谁呢?杀谁又轰动又足够给我垫背呢?王自正放弃了生命,他开始盘算起了谋杀,他首先将目光对向的是杀掉保卫科科长,但仔细想想,又感觉有点不值,毕竟科长的官衔也就比自己这个副科长大一些,感觉不够轰动。

相关报道

左思右想,王自正想到了军区副司令陈康、鲁瑞林等人。说干就干,王自正在停职审讯完后借故回到了保卫科,一直对枪械管理处密码留意的他在枪械库窃取了两把手枪,也正是在王自正将手枪带回家后不久,军区开始集训,调走了很多部队人员,导致在军区大院里出现了警卫员数量的减少。

趁着“天时地利”,夜幕掩护下的王自正走进了军队大院,原本计划杀害陈康和鲁瑞林的王自正开始了犹豫,他看着稀疏的巡逻队,他想到了军队大院最高级别长官——谭甫仁将军。

谭甫仁夫妇追悼会

1970年12月17日凌晨,谭甫仁将军的两位警卫员一个在通奸,一个睡得死沉,王自正悄悄溜进了谭甫仁家中,首先看到的就是谭甫仁妻子王里岩,近距离对着这个女人的头就是一枪,随着第一声枪响已经红眼的王自正开始展开了搜寻,他在谭甫仁家中随意行走寻找着谭甫仁。

当时的谭甫仁在房间里被枪声惊醒,下意识地他摸向腰间,但老将军早已没有随身配枪了,无奈的他打开房门去敲响了隔壁警卫员的房间,也正是谭甫仁开门出来时,王自正对着谭甫仁连开几枪,将这个被警卫员关在门外的老将军残忍杀害。

谭甫仁夫妇

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保卫部门立即对王自正展开抓捕,而王自正对自己的罪行也一清二楚,在明知逃脱无望之下,王自正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发射子弹,自己结束了自己的姓名。而王自正在自尽之前,还恬不知耻地高喊道:“我就是要找个垫背的!”

谭甫仁将军遇刺案水落石出了,犯人畏罪自杀,谭甫仁将军及其妻子不幸逝去,作为贫苦人家出生,一生为国为党鞠躬尽瘁的谭甫仁将军而言,这是英雄的遗憾离场,他挺过了抗日战争,挺过了解放战争,但他未能躲过反革命分子的残杀。

谭甫仁将军夫妇之墓

全国人民数落着凶手王自正的斑斑劣迹,痛斥着谭甫仁将军警卫员的荒唐,工作失职酿下恶果的警卫员受到了严肃处理。在此次事件之后,全国各个部队对和平时期的官兵提出了更高的训练要求,以提高自身军人素养为目标。

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中有这样一段:“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此中的炮声,第一炮就是谭甫仁将军放的,是他为新中国成立为共产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如今的谭甫仁将军已经逝世52年,愿今日祖国之壮丽能告慰将军在天之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凶手   警卫员   昆明   歹徒   军区   大院   中将   保姆   隔壁   夫妇   将军   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