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衔,这位77岁中校死活不愿剪掉胡须,毛主席:给他开特例

曹操在自己53岁时,写下了名篇《龟虽寿》,用年老的千里马来比喻自己,虽然现在已经伏在马槽边了,但是他的雄心壮志仍然在千里之外驰骋。

所有有志之人,就算是到了晚年,仍然有一颗奋发图强的心。在新中国的革命史上,就有这样一位老人,60岁的时候才投身革命,在1955年时,77岁的他被授予了中校军衔,这个年纪也是创造了历史记录。这位特别的老人就是蒋维平。

01

1878年出生的蒋维平,年轻时就是名热血青年,出生贫苦的他,一心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在那个年代,想要回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参军,起码能吃饱饭。

他先后在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手下当兵,最高做到过副团长,不过他一直适应不了旧军阀部队里的生活,到1930年时决定回乡种地。

回乡后,他除了干农活,就是钻研药理,他对中草药比较了解,希望将来能开个药铺。本来以为自己就守着家里的几亩地过日子了,但随着抗战的爆发,日寇的铁蹄肆意在我国的疆土上践踏,蒋维平虽然年纪大了,但血性还在,他毅然投身军队,想与日寇血战到底,不料后来他所在的队伍却解散了,蒋维平就只好回到家乡开起了药铺。

他的药铺还售卖西药,西药相比中药来说,见效快,另外西药的打针、手术等治疗方式,都让蒋维平很感兴趣,打算细细研究。

193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就此改变了蒋维平的人生轨迹。那时还是2月,八路军的一支队伍刚好经过蒋维平在房山县的家,在军队里待过的他,一下子就发现了这支队伍与之前所有的军阀的队伍都不一样,如果在这样的部队里,消灭鬼子是有希望的。

这时蒋维平已经60岁了,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了,但一来他身体一向康健,二来他在部队待过多年,有一定的经验,而且他还懂医术,这对八路军来说真的太重要了。考虑了一下,蒋维平就决定带着自己的养子,打包了自家全部的药品,将铺子一关,来到八路军的驻地表示要参军。

02

最初,队伍里的领导觉得蒋维平年纪比较大,担心他无法适应军队的生活,但看他态度坚决就只好让他留下了。结果这位花甲老人的到来真的给部队帮了大忙了。不仅是因为他带来大量部队急需的药品,而且他对于中西医都有一定的了解,经验也丰富,他一面治病救人,得空就到山里去采药,了解这里草药分布种类、多少等情况,为后续配制药物做准备。

他知道部队每天的药品用量大,加上敌人封锁,很多急需的药品都送不过来,就只好先自己想办法了。

特别是一些治疗外伤、止血的药品,当然是准备得越多越好,药品越多,治愈伤员的可能性就越大。除了草药,他还注意收集民间的药方,总结经验,配制了各种药丸、药膏等,不少伤员在蒋大夫的医治下恢复了健康,重返战场。

蒋维平虽然年纪大,但是走起山路来,不比年轻人差,让战士们都十分佩服。1943年的大生产运动中,他作为团农场场长,带领100多人,开垦出400多亩地,有了田地,就能种粮食了,除了解决了农场自身的温饱问题,还上缴了2万多公斤的公粮。

不仅是粮食,他们还制药、纺织、又设立了木工厂,他以出色的表现当选了边区的劳动模范。解放战争时期,蒋维平还参与了多次战役的医疗救治工作,他负责管理的由400多名伤兵组成的连队,也被选为模范。

03

1955年,77岁的蒋维平被授予中校军衔,参加授衔仪式之前,按照规定他需要剃掉胡子,但是他实在舍不得这跟了自己大半辈子的长胡子,

这已经成为他鲜明的个人标志了。于是就向组织申请是否可以保留。这件事不知怎么让毛主席知道了,对于这位60岁参加革命的老人的故事,毛主席也是听说过的,于是特批蒋维平不用剃掉胡子。

蒋维平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和祖国的医疗事业,从他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叫真正的老当益壮,他的传奇故事也必将一代一代传颂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中校   药铺   日寇   军衔   特例   胡须   西药   死活   部队   年纪   队伍   老人   药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