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手下八位虎将,7人去了台湾,只有一人没去,他后来怎样?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白无能,丧权辱国!”

在电影《大决战》当中,蒋介石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台词。

而他所说的,就是在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以后,眼看国民党部队主力已经被消灭大半再难翻身,为了明哲保身,保存最后仅有的一点力量,于是李宗仁所代表的南京伪国民政府就派遣了张治中作为代表,参与和我党的和谈,并在1949年4月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订案。

由于我党向来所奉行的,就是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一切矛盾,所以也同意了可以与对方签订和平协定的方案。

蒋介石夫妇和国民党高级官员

不过,当时国民党的失败已经成为了必然,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双方之间的“妥协”,而《国内和平协定》实质上,也是一份勒令国民党残余势力投降的文书。

这让自诩为“正统”的蒋介石十分恼怒,于是就对前去参加谈判的张治中破口大骂,这才有了影视剧中的那句名言。

不过,更让老蒋没有想到的是,在国民党彻底败走台湾省之后,他手下的“八大金刚”当中,张治中也成为了唯一一个留在大陆的将军。

而这也让张治中成为了这八位将军当中,结局最好的那一个。

张治中

蒋介石手下的“八大金刚”

自从孙中山去世以后,国民党内部的右翼势力迅速上台,这也让蒋介石逐渐掌握了党内的大权。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打压其他的势力,蒋介石任人唯亲,专门将黄埔出身的“嫡系将领”,培养到高位,以此来辅佐自己。

其中有八个人身居高位的官员,更是因为在北伐战争,和“围剿”红军的过程中,出了很大的力气,从而深受蒋介石的信任,他们也被其成为是蒋介石麾下的“八大金刚”。

这八个人分别是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蒋鼎文、钱大钧、陈继承以及张治中。

在“八大金刚”中排名首位的,是国民党的陆军上将何应钦

何应钦

在早些年,何应钦曾经参加过二次革命,并且担任过贵州讲武学校的校长。

在黄埔军校成立以后,何应钦成为了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

在此期间与蒋介石相识。

后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件”,何应钦立刻跟随其参与了这场反革命政变,并在之后的第一、二、四次“围剿”红军的行动中表现积极,这让其深受蒋介石的信任,后来更是坐到了国民党的“三军总司令”一职。

不过,也正是因为职位过高,让其威胁到了蒋介石的统治地位,于是在败退台湾省以后,逐渐失去信任,最终郁郁而逝。

第二位则是国民党的军政部部长陈诚

陈诚

这位保定军校毕业的高才生,在黄埔时期被聘为特别官佐,由于在国民党内部“党争”时期坚定地站在了蒋介石一方,所以也获得了蒋介石的信赖。

不过,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于陈诚几次向蒋介石提出错误的战略决策,也导致了国民党吃了几次败仗。

这让他逐渐在内部失去威望,在退往台湾以后,陈诚权力一点点被磨灭,最终只能做一些行政方面的工作。

后因肝癌,病逝家中。

排在陈诚之后的,是国民党的“防务部门”参谋总长顾祝同

相比于其他几人,顾祝同的出身有些特殊。

图片来自网络

早些年间,顾祝同跟随孙中山参加了革命军,后来又进入保定军校深造,黄埔军校成立以后,他出任了教授部中校战术教官,再次期间与蒋介石相识。

在军阀混战时期以及后来的抗战、解放战争,顾祝同的职位也一直在飞升。

由于比较“有眼色”,所以顾祝同也成为了败退台湾省的高级将领中活得最长的一个。

被称为“猪将军”的刘峙,正如他的外号一样,在军事指挥方面,刘峙能力十分低下。

尤其是在淮海战役中做出错误的决策,使国民党的失败提前到来。

刘峙

这让很多人都对其抱有深深的怨言。

退往台湾省以后,刘峙被革去职务,只能在家过着养老的日子。

而排在后几位的钱大钧、蒋鼎文和陈继承,也是因为在军事上,能力不足,仅仅凭借着蒋介石的信任才身居高位,在国民党败退以后,自然也是失去了立身之本。

所以只能干一些整顿体育、整顿部队纪律的杂事。

后来也都成为了政场上的边缘人物。

钱大钧

随着国民党的逐渐衰落,这七位曾经在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也一个接着一个被岁月所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相比于他们,张治中则因为内心中一直秉承着的民族情怀,选择站到了历史舞台中正确的位置,这也让他的结局成为了八人之中最好的一个。

图片来自网络

国民党中的和平将军

1890年10月27日,张治中出生在安徽巢县。

他的父亲是一名木匠,而祖父则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当时那个封建时代,张治中一家人虽说并不富裕,但是也是能顾得上自己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在他成长的那段岁月里,正好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身为一个中国人,眼看晚清政府的腐朽导致列强入侵、同胞被屠戮、家国沦丧,这逐渐催生了张治中心中一团强烈的火焰。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在扬州当警察的张治中,二话不说,立刻只身从军,加入到了革命军的阵营当中。

图片来自网络

在他看来,能够从事革命事业,推翻封建政府,其意义远远要比当时只是用来镇压老百姓的“警察”强得多。

民国成立以后,张治中又选择前往保定军校进行深造,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从军生涯。

1916年,26岁的张治中从军校毕业,凭借着优异的成绩,他被调任到了广东,先后出任了驻粤滇军的连长、营长。

恰逢护法运动爆发,张治中率领部队,整顿军纪,在北上湖南,与北洋军阀段祺瑞的心腹大将傅良佐的战斗中发挥出色,再次被升任为了驻粤桂军总部参谋、师参谋长和桂军军校参谋长等职。

这也让他逐渐和孙中山等国民革命军的领导者相结识。

孙中山

1924年,在国民党全国第一次会议上,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治纲领,并创立了黄埔军校。

张治中对孙中山确立下来的这三条政策极为推崇,在他看来,既然是要从事革命事业,自然要团结所有的力量。

这一年,他也被选入了黄埔军校当中,出任第三期入伍生代理总队长。

在黄埔工作期间,张治中与周总理之间有过多次的密切合作,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为他最终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剧照

后来,在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国民党内部的右翼势力迅速崛起,这让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开始产生破裂。

没过多久,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联合反动势力大肆批捕、屠杀革命人士和先进分子。

蒋介石公然破坏了孙中山所制定的革命政策,让张治中十分不满,他不愿意与其媾和在一起去屠杀曾经携手作战的“朋友”,于是就转为文职,带领使团前往欧美进行考察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

1932年,日军入侵上海,国难当头,张治中再次回到了军营,率领第五军在前线奋战,给予了日军沉重的打击。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张治中曾经公开发布声明,希望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此次的事件。

等到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又是张治中再次跳了出来,呼吁国共双方通过和谈,来达成和平共处的目的。

这也让他获得了“和平将军”的名号。

和平将军张治中

极力促成和平

1945年8月27日,张治中受到蒋介石的指派,带领访团来到了延安,与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见了面。

而这次的目的,就是邀请毛主席等人前往重庆与蒋介石举行会谈。

由于和蒋介石打过多年的交道,所以在场众人都深知他是一个心胸狭隘、两面三刀的人,一旦毛主席赴约前往重庆,万一蒋介石出尔反尔将毛主席扣押了下来,更甚者还有可能威胁到毛主席的生命安全,那将让整个中央都陷入极端的被动。

张文白也看出了在场众人心中的忧虑,于是他拍着胸脯斩钉截铁地向大家承诺道:

“我可以用我的性命做担保,一定会保护毛先生的安全,绝对不会让贵党在这次的访谈中出现任何损失。”

张治中与毛主席合影

虽然他的这番承诺态度十分诚恳,但是向来谨慎处事的周总理,还是不免有些担忧。

“文白兄,你的为人我是很清楚的,但是毕竟重庆是蒋介石的地盘,真的让主席到了那里,一旦他们有所行动,那我们恐怕就是砧板上的一块肉喽。”

听到周总理的顾虑,张治中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先是思虑了一下,随后说道:“这样吧,等到了重庆以后,我将毛先生安排到我的房子里居住,这样即便是‘总裁’真的有什么想法,也会有许多顾虑的。”

在听到这番话以后,周总理的担忧也是减少了许多。

周总理

而毛主席则更是大气地说道:“既然人家发了请柬,我们哪有不去的道理?这次的和谈也正好要让他们看一看,我们共产党人到底长什么模样,是不是他们宣传的‘三头六臂的妖怪’!”

听到主席的这番话语,在场众人也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最终,毛主席亲自前往重庆,而周总理也带着我党访团伴随身后。

在经过43天的谈判以后,双方在10月10日正式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眼看和谈走向了成功,张治中也十分欣喜,毕竟在他心中,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中国同胞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重庆会谈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只不过是蒋介石拖延时间的计谋而已。

没过多久,解放战争爆发,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悍然派兵向解放区进攻,解放战争也彻底爆发了。

面对着这样的结果,张治中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对着身边的秘书说道:“当初是我向中共保证的和平,现在看来,是真的对不起人家。‘委员长’把我当猴子耍了啊。”

从那之后,张治中便无心在国民党内工作,远离战场前往西北负责整顿当地的军纪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

最终选择留下建设新中国

不过,正义终将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以后,解放军在战场上逐渐扭转了战局,占据了主动权。

1949年三大战役之中,更是奠定了彻底胜利的基础。

这个时候,蒋介石和李宗仁再次想起了张治中,连忙派遣他前往北平想要再次与中央进行和谈。

而这一次,张治中也想得十分明白,既然是当初你们放弃了和平选择了战争,还吃了败仗,那么如今人家怎么提要求都不算过分。

国民党士兵

于是,在《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出炉之后,张治中立刻就在上面签了字,并将这份协定内容送到南京。

这可让蒋介石气坏了,因为这份条约的内容,实质上就是一份勒令国民党投降接受处理的文书。

他对着身边的秘书大骂,说张治中是“投敌”,是“丧权辱国”,并且命令张治中尽快回来。

面对着蒋介石的命令,张治中只好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返程。

然而这个时候,周总理却找上了门。

周总理(中间)

他亲自前来挽留张治中,对其说道:“蒋介石心胸狭隘,你这次没有完成任务,回去以后一定会备受苛责,甚至还会受到严惩。我们曾经没有挽留住张学良将军,这次一定要留住你,决不能看着你‘重蹈覆辙’。”

就这样,在周总理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成功将张治中留在了北平。

这也让他成为了国民党“八大金刚”中,唯一一位留在大陆的将领。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张治中由于在促进民族团结中所做下的贡献,被赋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位,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黄埔军校   解放战争   蒋介石   台湾省   虎将   台湾   重庆   军校   协定   国民党   手下   将军   和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