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游孔林,突听“砰”一声响,他问孔子后人:这里常打枪吗?

2019年4月17日,孔子72代孙,孔子玉因病去世,享年101岁。

孔子玉,江苏省沛县孔庄村人,祖籍曲阜。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游击战争打击日寇,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山东曲阜第一任县长。

孔子玉说,在曲阜工作的六年是他最开心、最舒心、也是最难忘的六年。

生前历任天津市农场管理局局长、国营农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等重要官职,为何偏偏对曲阜工作的六年念念不忘?

说起最难忘的肯定要数1952年的秋天,接待毛主席视察曲阜这件事了。

毛主席视察曲阜

在曲阜工作的近六年里,孔子玉先后接待了很多国家领导,如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

接待毛主席估计最让孔子玉“心惊胆战”了,毕竟当时,在孔林里竟然还听到了“枪声”。

面对疑似“恐怖袭击”,毛主席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里常打枪吗?”

1952年,曲阜还是一个小县城,没有设立为市,孔子玉任县委书记。

10月的一天,孔子玉接到上级领导通知,近期会有中央重要领导来参观视察,让孔子玉负责好接待工作。

中央领导来视察,接待工作是相当值得重视的。

不仅要安排好安保工作,还要做好“导游”工作,准备参观路线、安排中途休息站等。

对于这位“重点保护对象”,上级始终没有透露究竟是谁。

虽说大家都很好奇,但领导不说,下属也不敢问。

随后,省公安厅调来了1000余人,负责公路警戒;在曲阜驻军的解放军第九兵团,也被调动起来,负责“三孔”周围的安保工作。

如此大的“排场”,更引起了孔子玉和同事们的好奇,究竟是什么级别的领导,要动用如此“隆重”的安保团队?

10月28日,孔子玉起个大早,吃了早饭就匆匆出门,来到孔庙前的万仞宫墙外“敬候佳音”,一行的还有解放军第九兵团留守处的政委张慧源。

二人翘首盼望,心中忐忑不安,不断地搔首踟蹰,向兖州方向望去。

其实对于来的重要领导是谁,孔子玉心里已经有个答案了,“一定是毛主席,不然安保工作怎么会这么严格!”

虽然心中这样想,孔子玉还是不敢确信。

一切工作安排就绪,就等着领导来了,这时,上级领导派了一位小同志前来报信:

“首长马上到孔府门口了!你俩赶快去接一下!”

真的是毛主席!二人又激动又紧张,赶紧往孔府跑。

孔子玉来到孔府门口,就被一位同志拦住了去路,检查了他的身份证件后,只让孔子玉一人陪同,张慧源就回去了。

为何只让一人陪同?

上级领导觉得人多不可控因素也多,仅留一位“导游”陪同即可。

为何没有选择政委张慧源?

大概是因为孔子玉本身就是孔子后人,来“自家院子”参观,自然是选择了孔子玉。

这时,从东边开来几辆轿车和吉普,毛主席从最前面的黑色轿车上走了下来。

这一幕,孔子玉这辈子都难以忘记。

毛主席身材高大,满面红光,梳着他经典的背头,穿一身稍显旧的黄呢子服。

身边的同事向毛主席介绍孔子玉的身份:“这位同志叫孔子玉,是曲阜县的县委书记,也是孔子72代孙。”

孔子玉什么也没听见,只感觉耳朵里嗡嗡的,似乎是激动过度,只顾大步上前,紧紧握住了毛主席的手,声音略带颤抖地说:“主席您好!”

孔子玉多年后回忆,说当时自己激动得眼泪都差点流出来,除了“主席好”再也说不出来一个字儿了,只记得主席的手很大很厚,很有力量。

毛主席看着紧张的孔子玉笑了,答应道:“好!好!”

随后,孔子玉陪同主席进行参观、视察。

孔子玉陪同主席从孔庙的东华门进入,首先参观了御碑亭。

御碑亭专为保存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也称“十三碑亭”,正方形的金代碑亭,斗栱豪放,布置疏朗,是孔庙现存最早的建筑。

孔子玉收起了“激动的心、颤抖的手”,认真地为主席做起了“导游”讲解工作。

参观完御碑亭,孔子玉引导主席往北边走,浏览了大成门,随后来到了杏坛。

传说中杏坛是孔子给学生上课讲学的地方,《庄子·渔父篇》曾记载:“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北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主席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的点头示意,二人没有什么语言上的沟通,孔子玉生怕自己讲解出错,越发的紧张起来。

来到大成殿后,主席对孔子玉说:“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

听了主席的话后,孔子玉放松多了,继续为主席讲解景点。

大成殿,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是孔庙的主殿。

殿前檐下的深浮盘龙石雕非常有名,曾受到了郭沫若的赞赏与感叹。

主席仔细地观赏这盘龙石柱,独一无二的石刻艺术恐怕只有在曲阜才能看到。

孔子玉回忆说,主席背着手,认真观赏着盘龙石柱,金碧辉煌的大成殿照应着主席的脸庞更加红润,甚至能看到主席的脸上微微冒汗。

10根龙柱两两相对,造型独特生动,没有一处雷同,各具变化。

每柱两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烟,柱脚缀以山石,衬以波涛。

主席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深深感动着……

据说大成殿的盘龙石柱都引起了乾隆的“嫉妒”。

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来曲阜视察工作顺便祭祀孔子,这些石柱都要被红布包裹,生怕乾隆看到石刻技巧造诣之深,超过了皇宫的“装修”而动怒,可以见得大成殿的建筑艺术。

随后,孔子玉带主席游览了大成殿供奉的孔子像及两侧的四配,殿内还陈列着许多礼器、乐器和舞具,非常值得一观。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皇帝题书的匾额在此陈列。

殿内正中摆放的是康熙帝的“万世师表”和光绪帝的“斯文在兹”;门外正中悬挂的是雍正帝的“生民未有”;南面陈列着乾隆帝“时中立极”。

据孔子玉的回忆,这一路主席兴致浓厚,精力旺盛,丝毫没有疲惫的意思。

“恐怖袭击”

一早上的游览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出大成殿后,孔子玉带领主席先后参观了孔子的寝殿、诗礼堂、孔府及后礼堂。

上午的参观非常顺利,孔子玉怎么也没想到去孔林的路上,会响起“枪声”。

考虑主席早上舟车劳顿,下车后也没休息直接游览,参观完孔府后,孔子玉与同事安排了茶水请主席休息。

主席坐在中间的沙发上,孔子玉坐在对面,其他同事坐在周围,大家一起休息喝茶聊天。

主席微笑着问孔子玉:“你是孔子后人?”

孔子玉回答:“是的,我是72代孙。”

主席颇有兴致地问道:“你是哪个辈分的?”

孔子玉说:“我是宪字辈的。”

主席从口袋里掏出一盒香烟,把包装盒撕开递给了孔子玉,让他写下辈分。

孔子玉写下: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杨。

主席接过纸,似乎是默读了一遍,仔细地看了以后交给了秘书。

随后问孔子玉:“那你怎么没按辈分起名字呢?”

孔子玉回答:“子玉是我的字,按辈分叫是孔宪玉。”

毛主席听了笑着说:“那要好好地继承你祖宗的思想,把家乡建设好。”

……

大家休息了二十多分钟,准备驱车去孔林逛逛,谁曾想半路遭遇“恐怖袭击”。

孔子玉因为是导游的缘故,就跟主席乘坐了一辆车。

“跟主席坐一辆车,我感到非常幸福!”

每当想起这些,孔子玉的脸上都会流露出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汽车驶入孔林,停在了洙水桥。

孔子玉刚和主席下车,步行在洙水桥上,后方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巨响。

像是枪声!孔子玉的大脑飞速转动。

难不成有人想袭击主席吧?

不可能!这么多安保按理说不应该啊。

孔子玉在心中“脑补”了一万种可能,正想着如何应对,只见主席镇定地说:

“这里常打枪吗?”

“呃,有时候打吧。”

孔子玉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1952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外局势都不稳定,有些地区还曾出现匪患泛滥的情况。

此时的“枪响”,无疑给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补了一枪”。

同志们都紧张极了,生怕出现一些极端情况,分头去检查安保问题。

不一会儿,后面有一位小同志跑过来说:

“没事了!是吉普车的车胎爆了。”

所有的人都松了口气,原来只是虚惊一场,孔子玉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

“危机”解除后,孔子玉便继续为主席做讲解。

当日天气很好,主席先后游览了孔子墓、子贡庐墓处,由于一直步行,主席大概是走热了,把帽子摘了下来,正好负责摄影的同事走过来给孔子玉和主席拍了一张照片。

后来这张照片被收录在《曲阜市志》的第一页。

照片上,主席背着手,闲庭信步;孔子玉在一旁微笑。

虽然中途闹了点“小乌龙”,但接待主席游览曲阜的一天还是顺利度过了。

当天孔子玉在日记中写道:“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

毛泽东笔下的孔夫子

在孔林遭遇的“枪声”,应该不会影响毛主席对孔子的欣赏。

孔子,儒家学说的创立者,被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毛主席对他的理论却有着自己的见解。

对于孔子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毛主席运用唯物主义对其思想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对于孔子思想的进步,毛主席是称赞的。

孔子办私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陈规,开创了民间办学的先河,这件事受到了毛主席的夸奖。

1939年5月,毛主席在《青年运动的方向》说:“孔子办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也不少,‘贤人七十,弟子三千’,可谓盛矣。”

1955年,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指出:“曲阜县是孔夫子的故乡,他老人家在这里办过多少年的学校,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这件事是很出名的。”

对于孔子思想的局限性,毛主席是辩证看待的。

主席在肯定孔子办私塾等贡献的同时,又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孔子的缺点。

他说:“关于孔夫子的缺点,我认为就是不民主,没有自我批评精神……‘吾自得子路而恶声不入于耳’,‘三盈三虚’,‘三月而诛少正卯’,很有些恶霸作风,法西斯气味。”

他还指出:孔子“不大注意人民的经济生活。他的学生樊迟问起他如何从事农业的话,他不但推开不理,还在背后骂樊迟做‘小人’”。

主席的批评虽然有些尖锐,但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们可以看到“圣人”孔子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2016年,当年陪主席游孔林的小同志孔子玉已是98岁高龄了,当家人告诉他,“曲阜的领导来看你啦”,孔子玉热泪盈眶。

回想起当年陪主席游孔林,近距离地聆听毛主席的指示及教导,好像就是昨天,每当想起说起毛主席,孔子玉的脸上都会流露出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退休后的孔子玉十分怀念在曲阜工作的日子,十分关注曲阜的建设和发展。

老年时的孔子玉曾写下“爱曲阜,向人民”,不仅是想念这片土地上的人,还会想念陪同主席游孔林的那个秋天吧。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对孔子的态度及其转变_宋一平

2. 从孔夫子到毛泽东——影响中国近代民众思维的10部书_盛巽昌

3. 孔夫子与毛泽东_古今伟大“教员”_许全兴

4. 从个人品性修养方面看孔夫子和毛泽东的联系_梁艳

5. 毛泽东辨识“孔子”的理论及其时代价值_龚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孔子   曲阜   大成   孔夫子   碑亭   孔府   孔庙   安保   后人   声响   主席   工作   孔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