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站台 太仓作证-春申君江东大开发成果综述

文:秦英凯




春申君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就其一生事迹而言,说秦息兵,争取和平是第一步;稳住阵脚,耕耘黄淮是第二步;迁都寿郢,确保安全是第三步;那么,放开手脚,开发江东就是他的第四步战略。

江东,是中国古代地理概念,为汉族地区的一部分,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的皖江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将大江以东的江南地区称为“江东”,大致范围为今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等沿江东部地区。古代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又因位于长江这段的南北走向,又将东南方的地区称“江东”

江东腹地就是著名的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是平原水网区的大型浅水湖泊,湖区号称有48岛、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其有不带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称。无锡山水、苏州园林、吴县洞庭东山和西山、宜兴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区的著名旅游胜地。
太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河网调蓄量大,水位比较稳定,利于灌溉和航运。太湖流域总面积36500平方公里,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太湖是我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位于富饶的沪、宁、杭三角地中心,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湾而成的湖泊。周围则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串连起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
相传,远在四千多年前,我国治水祖师夏禹在太湖治理水患,开凿了三条主要水道,东江、娄江、吴淞江,沟通了太湖与大海的渠道,将洪水疏导入海。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辽阔,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广为三万六千顷。

江南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越文化和楚文化。这里说的“楚文化”,正是春申君江东大开发带来的。

据历史记载,为了褒奖春申君对楚国的贡献,楚王初封其地在淮北十二县。后来,春申君献出淮北封地,楚王改封其江东吴地。于是就有了春申君的江东大开发。

春申君之于上海,明清时期,春申君的庙祠在松江府属之华亭、上海等地陆续建立起来。然后,乡镇志和县志开始说,本地是“春申君之封邑”。《云间志》在开篇的地域表述语段中补加了一句话——“为春申君封邑或者封地”。

由于春申君姓黄,春申君渡江的故事也随之成为镇名的解释来源,黄渡镇最为典型。面对质疑,清代《黄渡镇志》说:“旧时黄渡虽不隶春申君,而相距不及一舍,不敢臆断以前人之迹必不经此。”

春申君与上海的关系,既有各乡镇的表达,也有县志的表达,更有府志对黄浦江的解读佐证。明正德《松江府志》明确表示:“黄浦,一名春申浦,相传春申君凿,黄其姓也。”

首先,春申君在江南一带的影响力和历史地位很高。

在上海地区,春申君的地位无人可以匹敌。他的政治才华、外交能力,特别是他对太湖流域的治水功业,让人们世世代代不能忘怀。

中国文化强调感恩、报恩。选择对本地有过重要贡献的人来命名自己的母亲河,体现了先人的情怀。延续传统命名,传承地方传说,也是明清时期上海先贤科学态度、敬畏之心的体现。

其次,二陆主要是华亭县的文化代表,上海镇、上海县的代表人物需要有不同的选择。

明清时期,上海先贤初步具有鲜明的符号意识,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有打造品牌的意识。近代以来,重要媒体《申报》进一步传播春申君文化形象。伴随上海简称为“申”,春申君之于上海的地位被推向了极致。

再次,选择春申君这一文化符号,有助于在江南地区构建更强大的朋友圈。

与二陆作为上海的独特文化资源不同,春申君是江南地区许多城市的共享资源。与春秋至战国前期吴越争霸不同,春申君是融合吴越而归于楚文化的引领者、管理者,是江南地区第一个致力于文化统一的领袖。

比如,苏州以春申君为城隍;无锡传说春申君治理无锡湖,还建有春申大王庙;江阴有申港,并有春申君墓;湖州则将春申君奉为开城祖;嘉兴号称春申君封地,谓其古城为春申君修筑;太仓更是由于江东大开发形成的粮食集散地而逐渐发展而成的市邑。这些城市环绕太湖,述说着春申君开发江东的丰功伟绩。

在苏州,春申君把原来在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破坏的吴国都邑“吴墟”重建城市和宫室,开辟“吴市”。他在无锡舜柯山附近建筑了一座小城即黄城,因与斗城相近,也叫“黄斗城”。其中的宫室相当豪华壮观,西汉时司马迁经参观后赞叹道:“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春申君兴盛商市,促进了当时吴地的经济贸易,使农业、重工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此在《越绝书》中亦有记述:“吴市者,春申君所造,阙两城以为市。”在春申君管辖下,东吴地区显示出地广财饶、经济兴旺的优势和特色。

春申君到了原来吴国的都城,造了相府,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可见这相府很大很漂亮。《越绝书》对它有详细的记载:“今宫者,春申君子假君宫也。前殿屋盖地东西十七丈七寸,户溜高丈二尺。库东乡屋南北四十丈八尺,上下户各二;南乡屋东西六十四丈四尺,上户四,下户三;西乡屋南北西十二丈九尺,上户三,下户二;凡百四十九丈一尺。檐高五丈二尺,溜高二丈九尺。周一一里二百四十一步,春申君所造。”他还建造了两个粮仓,西仓叫均输,东仓周长一里八步,是春申君所造。

春申君还造了“太守舍”“吴市”“大山墓”“小蜀山墓”,无锡惠山的“龙尾陵”、无锡历山的“黄城”等等。

楚文化是楚人以“筚路蓝缕”精神,在博采诸夏甚至诸夷之后形成的,成熟于春秋中期。随着楚国的征伐,楚文化快速向四周扩张,特别是向其东方、南方扩张,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

春申君之前,楚人统治吴越已经八十多年了。但是,战乱频仍,他们抽不出手来对江淮吴越进行大规模的改造、重建。楚文化研究专家刘和惠在《楚文化的东渐》一书中说:“当时,楚人没有过多地触动诸方国原来的社会组织形式。吴越文化也因此保持着相对的完整性。”春申君到来后,对江淮吴越的文明发展,有较大促进。

新苏州的建设成功,标志着春申君“东吴大开发”的成功,从此,东吴地区成为楚国抗御秦国的战略后方,也是未来楚国统一中国的总后勤基地。那么,苏州就是楚国抵抗秦国万一不利时的“临时首都”。这一点,依然可以看出春申君“以空间换时间”,和秦国一决高低的战略布局。其深谋远虑令人叹服。

太仓,是一座因春申君江东大开发而形成的城市,也是唯一的以粮仓作为城市名称的地方。在中国古代汉语里,“太”,就是“最大”的意思。例如,天下第一儿子叫做“太子”,天下做高等级的庙宇叫做“太庙”,天下第一的老爸叫“太上皇”。那么“太仓”就是天下第一的粮仓了。

太仓市总面积为八百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将近三百平方公里(含长江水域面积173.9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近五百四十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三万七千公顷。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受北方冷高压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春秋季是季风交替时期,天气冷暖多变,干湿相间。

太仓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五百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太仓古代为滨海村落,人烟稀少,户不满百。春秋时属吴地,两千余年前,黄歇在江东建设后方,农业丰稔,粮食堆积,于是设置东西两大储粮基地,“太仓”由此得名。又因居江南重要水道娄江之东而别称“娄东”。自古以来,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使这方鱼米之乡无涝无旱,物产丰富,民众殷实,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之美誉。现在的太仓市就是当时的东仓。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既可以用于战争,也可以用来保障民生。

战争,历来需要做粮食准备。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春申君置东西两仓,当然是准备战争的。而且,从两处巨大的宛然集镇的粮仓的事实看,江南大开发成效确实显著。

要打仗,必须准备粮食。

秦始皇为了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曾经在荥阳成皋一带建立了储存量巨大的粮仓,叫做“敖仓”。敖仓是秦汉时期一个重要的著名粮仓,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敖山,地当黄河和济水分流处。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后,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荥阳广武山麓建敖仓,储积大量粮食并派驻重兵,使荥阳一跃成为著名的军事重镇;确保了秦统一战争的后勤供应。

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军占领陈郡,建立“张楚”政权后,派吴广为“假王”西征,攻占全国最大的粮仓敖仓,以期以此为据点,彻底推翻秦朝统治。双方围绕敖仓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秦守将李由在得知叛军要攻打荥阳的消息后,马上就派人快马报于他父亲李斯:“贼军十万已破许县(今河南许昌),旦夕之间可达荥阳,望速派兵增援。” 另一方面李由组织城内士兵约两万五千人,加固城防,打造兵器,并组织百姓成立治安队,防止奸细混入。

作为全国最大的粮仓,它的防御工事当然是很完备、坚固的,再加上李由坚守有方,吴广攻了几个月也没有攻下来。

陈胜见吴广进兵不利,就派周文绕道攻打秦国,接应吴广。周文在行军途中不断收集各地义军,至函谷关时已有战车千辆,步卒数十万。攻下函谷关后,一路长驱直入,十月底周文率军打到了戏水(今陕西临潼东)。

二世皇帝在得知义军已到咸阳城下的消息后,大惊!赶紧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办。关键的时候,章邯出现了。

章邯时任少府,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制造,为皇帝的私府。他给二世想了一个法子:“盗贼已经来到这里,兵众势强,现在调发近处县城的军队为时已晚。郦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们,发给兵器,让他们出击盗贼。”

于是,秦朝大赦天下,派章邯为大将,打开府库,武装这些个奴隶、刑徒。随后章邯率领骊山刑徒及奴隶,号称七十万,在戏水打败了周文所部义军。

义军在连战连败中退出了函谷关,退到了渑池城(河南渑池)。这支深入敌后,没有援军、没有后方的孤军,退至渑池时已是山穷水尽。周文部在渑池与秦军展开了决绝之战,周文兵败自杀。扫光了周文军后,章邯兵锋直抵荥阳。

反观吴广,从周文节节胜利打到咸阳城下,到再被章邯打到渑池,全军尽没,这么长时间以十数万的优势兵力竟没有打下只有两万多人防守的荥阳城。

吴广的部下田臧几个人就商议说:“周章(周文)军已在渑池被章邯杀破,全军尽墨。渑池到荥阳这里骑兵只需一日路程。一旦秦军到了,我们将腹背受地,必然大败。如今只有留少留兵力牵制城内的李由军,再派主力部队在路上设伏,迎击章邯,才有一线生路。但现在的问题是假王(吴广被陈胜封为:假王)骄傲自大听不进良言,又不懂兵法。只有除掉他,才能实行我们的法子。”

田臧诈称奉陈胜的命令,杀死了吴广,夺取了兵权。陈胜见事已如此,只好封田臧为上将。田臧留李归继续围困荥阳,自已带精兵与章邯战于敖仓。

章邯进兵荥阳后与李由内外夹击,大破荥阳城下张楚军。李归战死。陈胜起义军没有夺下敖仓,也失去了推翻秦王朝的历史机遇。

楚汉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围绕粮食而进行的战争。

荥阳和敖仓更是争夺的中心,刘邦与项羽在这里长期对峙、反复争夺,最后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敖仓因所处的位置及巨大的粮食储备,楚汉相争时,刘邦从敖仓向前线汉营源源不断地供给军粮,敖仓成为了战胜项羽的功勋中转仓库。

刘邦为了和项羽争霸天下,在敖山附近的荥阳、成皋一带,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刘邦的谋士、陈留高阳人郦食其,深知粮食的重要性,力劝刘邦抢占敖仓,以解军粮不足,夺得战争的主动权。刘邦采用郦食其的建议,很快占领了敖仓。然而,当时楚强汉弱,尤其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役,刘邦大败,损失严重,使得刘邦不得不退至鸿沟附近的汉王城,闭关固守,借以喘息。但项羽却日攻夜战、步步紧逼,意与刘邦决一雌雄、以争高下。在此危急时刻,刘邦为缓和压力,想放弃敖仓,撤离汉王城,退至巩县、洛阳一带,然后抗拒楚兵。

郦食其得知消息,大为震惊,他对刘邦说:“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占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

刘邦闻言“民以食为天”而恍然大悟,立即依照郦食其的建议,复守敖仓,不仅解决了粮食不足的问题,也为其夺取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汉三年,汉王的军队驻扎在荥阳南面,修筑了一条两旁筑墙的甬道,和黄河南岸相连接,以便取用敖仓的粮食。汉王跟项羽互相对峙,持续了一年多。项羽多次侵夺汉甬道,汉军粮食缺乏,汉王心里恐慌,请求讲和,条件是把荥阳以西的地方划归汉王。

失去荥阳后,汉王想放弃成皋以东的地盘;郦生再次进言道:“当前楚军很容易击败,而我们却反要退守,把要到手的利益反扔了出去,我私下里认为这样做是错了。更何况两个强有力的对手不能同时并立,楚汉两国的战争经久相持不下,百姓骚动不安,全国混乱动荡,农夫放下农具停止耕耘,织女走下织机辍织,徘徊观望,天下百姓究竟心向哪一方还没有决定下来。所以请您赶快再次进军,收复荥阳,占有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堵住太行交通要道,扼制住蜚狐关口,把守住白马津渡,让诸侯们看看今天的实际形势,那么天下的人民也就知道该归顺哪一方了”汉王听从了郦生的计策,再次出兵据守敖仓,同时派遣郦生前往齐国。

刘邦命令靳歙率军返回敖仓后,旋即在成皋南击败项羽的军队,击毁断绝了从荥阳至襄邑的输送粮饷的通道。周勃本来在东边镇守峣关,接受刘邦命令后转而攻打楚军,进攻曲逆,立上等功,再回师镇守敖仓。汉王派刘贾率兵去增援彭越,烧毁了楚军的粮草辎重。项王继续东进,打败了刘贾,赶跑了彭越。汉王这时就率领部队渡过黄河,又拿下了成皋,在西广武扎营,派樊哙等将军镇守,就近取食敖仓的粮食。项王东击彭越,打败了刘贾,已经平定了东方,现在又回过头来西进,在东广武与汉军隔着广武涧扎下营来,两军各自坚守,持续了好几个月。这时侯,彭越又返回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汉军士卒气盛,粮草充足,项王士卒疲惫,粮食告绝,最终失去了战争。

当然,即使是和平时期,作为负责任的政府,为了保证粮食安全,都会高度关注粮食储备。

例如隋朝就十分重视粮仓的建设。文帝时所设的粮仓,可分两种,即官仓和义仓。官仓的粮储,用以供养军公人员。义仓又称社仓,设置于乡间,其储粮由人民捐纳,以备饥荒时赈济灾民。遇某地收成不好发生饥馑之时,便以某地社仓中的储粮赈济饥民。对人民的生活来说,自是一项有力的保障。

这样看来,春申君的远见卓识不仅在于军事准备,而且还在于民生,在于长远,在于战胜秦国以后的国家管理。不然的话,何以需要兴建如此浩大的官府粮仓!

太仓的建立,就是春申君东吴大开发取得成功的有力佐证。

说起春申君江东大开发的成果,不能不提起一位英雄,那就是楚霸王项羽。著名诗人李清照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起兵于江东,是从吴郡走出的英雄。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在大泽乡起义,首先举起反秦的旗帜,各地纷纷起兵响应。9月,春申君黄歇选拔并培养的楚国柱石项燕将军的子孙项梁、项羽杀死会稽郡(秦朝时会稽郡治在今江苏省苏州)郡守殷通,在江南大开发的中心地区举行起义,很快聚集到吴郡子弟兵八千多人。到第二年。项梁率领八千子弟兵,渡过长江、淮河向中原进军,以配合陈胜的起义军。沿途,英布、吕臣、刘邦等都率部前来会合,这支起义军发展到十余万人。不久,项梁在薛(今山东省薛城北)听到陈胜牺牲的消息、便召集各部反秦将领共商大计。就把楚怀王的孙子找来当楚王,仍称楚怀王。定都吁胎,建立了秦末第二个农民政权。公元前208年9月,当项梁引兵进至定陶西北时,遭到章邯优势兵力的袭击。项梁战死,起义军失利。

楚怀王迁都彭城,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领兵北上救赵。

宋义率领大军由彭城出发时,将上们已经休整了几个月,听说要去和秦军主力拼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旺盛。但是宋义却是个极端自私卑劣的人。每天只是在大帐中饮酒作乐,从不提出兵援赵之事。

项羽实在忍耐不住了,便全副武装,大步跨进宋义军帐,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赵。宋义见项羽闯了过来,大发脾气,喊道:“我的军令已下,难道你要以头试令吗?”项羽义愤填膺,大喝一声:“我今天要借头发令!”说着,一剑斩下他的脑袋,然后气昂昂走出帐外,一只手提着人头,一只手执着宝剑,真象凶神一般,对大家说道:“宋义私通齐国,背叛楚王,按兵不动,坐失战机,我已奉怀王之命把他处死了。”

项羽担任了援赵大军的主帅,立即派英布和蒲将军带领两万人马为先头部队,渡过黄河去解巨鹿之围。项羽亲自率领的主力部队也开到了漳河南岸。项羽下令立刻埋锅做饭,准备渡河船只,吃完饭马上渡河。下令上兵每人带足3天的口粮。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全军整装待渡,项羽又下令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大军渡过了漳河,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部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项羽以破釜沉舟自绝后路表示了必胜的决心。

渡过漳河,项羽率领大军直插章邯和王离这两军之间的空隙。一面阻拦章邯的援军,一面切断甬道,断绝粮运,这就使得巨鹿城下的王离大军失去了后援和粮草供应。秦将王离见楚军如此勇猛,急忙指挥兵马拦截。项羽的军队拼死作战,锐不可挡,杀得秦军死伤无数。王离三进三退,才算逃回了本营。

王离失利,章邯更不敢大意了,立即重新排兵布阵,想诱项军深入,聚而歼之。章邯引楚兵深入阵中,以为楚兵中计,却不料楚军由于断了后路,三五成群,各自为战,以一当十,两天之内,秦军就吃了九次败仗。项羽见秦军已经溃不成军,就派英布、蒲将军夺取秦军甬道,杀秦将苏角,活捉王离,涉间葬身火海。章邯见大势已去,被迫率领20万秦军投降项羽。这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由于项羽破釜沉舟,表示了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激励了士卒奋勇参战,终于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基本上消灭了秦军主力,对于推翻残暴的秦王朝统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这次战役中,项羽为自己,也为八千江东子弟兵赢得了威名,为他以后当上“西楚霸王”打下了基础。“破釜沉舟”也被传为千古佳话。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战争中规模最大,对消灭秦王朝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项羽在战争中,“破釜沉舟”,让士兵只带三天的口粮,做殊死拼搏。结果九战九胜,大败秦军,彻底摧毁了秦朝主力,打出了项羽的威风,从此铸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威名。作壁上观的诸侯军目睹秦楚之间的恶战后拜见项羽时,“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破釜沉舟”这一典故也随之流传千古。

至此,我们可以思考,春申君放弃淮北沃土,而选择了江南,真的是为了“逃跑”吗?

错!他在下一盘棋,一盘大棋!那就是把江东经营成可靠的大后方,犹如秦国之有巴蜀,楚国有一个东吴!他是以江东为根据地,经营江东,发展生产,繁衍人口,培养兵员,最终与秦国决一雌雄。

太仓的形成,项羽的出现,无不证明了春申君的江东大开发战略,深谋远虑,切实可行,圆满成功。战略目标完全得到了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项羽   太仓   渑池   汉王   秦国   荥阳   楚国   太湖   粮仓   刘邦   站台   成果   江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