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团长夫妇战乱分离,54年后妻子在菜摊找到丈夫下落,77岁复合

中国很早就有“月下老人牵红线”的传说,相传月老会将两个注定会在一起的人之间绑一条红线,这样两个人就会终成眷属。

这个传说虽有些迷信,不过冥冥之中,的确有种特殊的缘分存在,会让两个命中注定的人重新相遇。

1994年,一对年过花甲的老人在郑州举行了一场婚礼,这两位老人都是三婚,不过妙就妙在,两个人是彼此的头婚。


他们曾在1932年在红军队伍里办过婚礼,却因为种种原因分离54年,可命运的红线还是再次将他们牵引到一起,他们两个又重新步入婚姻的殿堂。

他们的爱情故事很动人,却也夹杂着那个年代的艰辛与不易。

这两位老人究竟经历过什么?

一、旧时代童养媳当红军

1919年5月4日,神州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参与到这场运动中的不止有学生,还有工人和农民。


蒋红英的父亲便是工人运动中的一名骨干,是已经思想启蒙的进步人士,后来更是加入了共产党。

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们一家人都向往着共和与民主。

可惜好景不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污蔑共产党是“共匪”,并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作为工人骨干,蒋红英的父亲受到了牵连,被残忍杀害。

父亲离去,他们一家只剩下蒋红英和母亲两个柔弱的女人,眼看外面的形式越来越乱,须得去投靠个亲近的人家。


蒋红英的母亲便把她带到自己的娘家,希望可以看在兄弟姐妹的情分上,给她们口饭吃。

可乱世之下,人人都吃不饱饭,连亲生孩子都能够变卖换粮食,又哪里还讲究什么情分。

不过,蒋红英的舅舅却把她们留了下来,但他并非出自好心。

原来是他们邻县一个大户,人家想要买个童养媳回去,蒋红英的舅舅看她年纪合适,便打起歪主意。

蒋红英的母亲一开始是严词拒绝的,只是寄人篱下的她哪有什么话语权,她根本就保不住自己的女儿。

于是刚满十岁的蒋红英很快被送走。


童养媳的日子并不好过,蒋红英年纪还小,没到可以生育的时候,买她的那家人就先将她当丫鬟使。

不仅让她每天当牛做马的伺候他们一家,还对她动辄打骂。

他们稍有不顺意,巴掌,棍子就会直接落在她的身上。

没过多久,蒋红英的母亲听说女儿的遭遇心疼不已,趁着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直接把女儿偷偷带了出来。

她已经打听过,工农红军的革命活动已经到她们镇附近,她要带着女儿一起去投靠红军!

对于母亲的这个念头,蒋红英是支持的。


她自小就听父亲说,共产党有多么爱护平民百姓,在很多达官贵人的眼里,百姓的命贱,甚至不如草芥。

但共产党不一样,他们把每一个人当成人看待,共产党是站在人民这边的组织,能够和这样的组织并肩作战,蒋红英心里十分乐意。

她们母女二人一路沿街乞讨,最终在大别山附近的新县遇到一支红军队伍,并加入进去。

蒋红英的母亲被分配到后勤部队,而蒋红英人小又机灵,首长便让她去宣传部帮忙。

在那里,蒋红英很快交到第一个朋友,他是一名通讯员,名叫赵基生。这个男孩只比蒋红英大五岁,却比她多三年的入党经验,上级便让他来教蒋红英。


两人原本只是普通的战友,但随着慢慢相处,蒋红英发现赵基生为人沉稳、很负责任,赵基生发现蒋红英一点都不娇气、肯干实事、活泼开朗,他们便对彼此产生了些朦朦胧胧的好感。

少年人的爱情都很青涩,谁都没去捅穿他们之间的那层纸,直到那一次行动,两人才彻底明白彼此的心意。

二、短暂的爱情,长久的分离

彼时,为打探情报,红军经常乔装打扮出营地打探消息。

某次,上级要求赵基生和蒋红英伪装成一对新人突破国统区的包围,到另一个根据地交换情报。


乔装打扮必须要特别真,才能骗过那些守城的国民党人,所以红军真的给两人租下一顶花轿,让人吹吹打打,佯装送亲队伍。

虽是组织安排,但两个做新人打扮的年轻人一看见彼此,就脸红,这模样倒真的像是一对刚成婚的夫妻。

两人的精彩演绎成功骗过布防的国民党军,到另一个根据地换得情报。

这次任务结束,上级说他们任务完成的不错,看着像那么回事,浑然不知这两个年轻人的心里早已经泛起层层涟漪。

没过多久,他们便向组织上申请结成夫妻。


看到他们二人假戏真做,队伍里一时间祝贺声不断。

1932年的春天,两人正式成为一对真夫妻。

虽是新婚,但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是不可能会有婚假的,两个人前天晚上刚办完婚,第二天便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

战地夫妻大多如此,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远远没有分开的时间长,可蒋红英和赵基生并不在意。

他们知道在这种特殊的时期,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结束战争,国内和平,他们二人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的日子。

所以他们对此并没有任何怨言,反而是非常珍惜和彼此在一起的时光。


没过多久,由于赵基生的突出表现,他很快升为红二十五军内的一个25团长。夫妻二人并肩作战,一时间羡煞旁人。

可就在这个时候,厄运降临到他们身上。

蒋介石针对红军建立革命根据地发起围剿战争,红二十五军不得不做出反击。

作为团长,赵基生义无反顾地上前线杀敌,而蒋红英则继续待在宣传部门,接收和发送情报。

1934年,敌方加大攻势,赵基生前去迎敌,却遭遇到敌人的埋伏,音讯全无。

蒋红英惴惴不安,生怕自己的丈夫出什么事,可很快,她也陷入危机。


在一次护送情报的路上,她遇到敌人拦截,为确保情报不流出,蒋红英直接把情报吞进肚子里。

敌军用刺刀连捅她几下,都没从她嘴里问出来一个字。

蒋红英因为剧痛昏迷过去,敌军以为她已死,便没有理会,果断撤退。

敌军的几刀并没有刺中要害,没过多久,她便缓了过来,挣扎着想要回到组织,可惜她失血过多,实在动弹不得。

好在一个村妇路过,把她救起。

等蒋红英养好伤,她之前的队伍早已离开。


在和部队彻底断掉联系后,蒋红英无奈之下前往老家南京,意外和同样与组织断了联系的母亲相遇,母女二人就此在偌大的南京城相依为命。

蒋红英一直没有放弃过打听自己丈夫的消息,可她打听来打听去,只打听到赵基生所在的团全军覆没的消息。

她以为丈夫已经牺牲,痛不欲生,心灰意冷了许久。

只是哪怕再伤心,只要没有到世界末日,第二天睁开眼,日子还得再过下去。

蒋红英的母亲如今年事已高,她又迟迟和组织联系不上,只能一边打杂工,一边照顾母亲。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慢慢地,蒋红英的母亲身体越来越弱,她怕自己离开后,女儿在世上无依无靠,便催促她再找个人搭伙过日子。

蒋红英心里却记挂着赵基生,一直没有同意。

但随着各种战争不断频发,日子越来越难过,仅凭蒋红英一人实在无法照顾好母亲,她别无选择,只能再嫁。

她的第二任丈夫张某比她大10岁,为人忠厚老实,对她们母女俩很好。

蒋红英把自己曾经嫁过人的事情和盘托出,张某却不甚在意,依旧对她很好,两个人倒是相敬如宾。

1952年,张某被招到河南第五建筑公司,他们一家人在郑州开启新的生活,只是日子依旧平淡。


这样淡如水的生活蒋红英过了30多年。

直到1985年,张某因病离世。

张某的离开,带走蒋红英在这世上最后一丝牵挂,她把自己原先做保姆的活计辞掉,每个月就领着五保金,等着生命走向终结。

她原本以为自己之后也就这样了。然而,一个人的出现,让她接下来的人生又起波澜。

三、故人重逢,良缘重续

那个人是蒋红英家附近的杂货铺的老板叫赵桂英,是个长得水灵灵的女孩。

她长的面善,店里东西又实惠,蒋红英很喜欢去她那里买东西,这一来二去的,两人便熟络起来。

某次两人闲聊,蒋红英无意间说起她自己曾经当过红军。


赵桂英接话说,自己的爷爷也曾经当过红军,还在大别山那边参加过战役。

听着赵桂英汇声绘色地讲述她爷爷的故事,蒋红英却越听越觉得不对劲,这些事情不都是她经历过的吗?

难道她和赵桂英的爷爷是旧识?

想到这里,蒋红英便问赵桂英她爷爷的名字。

“赵基生。”

当赵桂英说出那三个字时,蒋红英的心仿佛被人狠狠攥住,那一瞬间,她脑海里浮现过很多事,但一眨眼的功夫,她都没抓住。

缓了好一会儿,她才问有没有照片让她看看。


赵桂英看她的反应,想着她可能认识自己的爷爷,便拿出他们全家人的合照给蒋红英看。

却没想到,这位老人一看到这张照片,双目立马蓄满眼泪。

她忙问怎么回事,蒋红英深吸一口气,才将二人之间的往事徐徐说来。

赵桂英很震惊,没想到自己爷爷年轻时还有这样一段感情,不过她还是怀疑蒋红英会不会是认错人了,就带她去照相馆拍下一张照片,并一封书信寄给在老家的爷爷。

另一边,接到孙女来信的赵基生看到信封中掉落的照片也是不敢置信。

当年他上前线杀敌,却身受重伤,只能回乡调养。


他不是没想过要去找蒋红英,只是当时他询问曾经的战友,得到的消息都是蒋红英已经牺牲,只是还没找到她的遗体。

这些消息对他打击很大,可他还是心存侥幸,辗转各地去寻找她的下落,但一无所获。

等到他三四十岁,父母便开始催促他赶紧找个人成家,延续香火,赵基生本不想结婚,只是父命难违,再加上他是家中的独子,延续香火的重担压在他身上,他只能乖乖听父母的话,现如今已是儿孙满堂。

......

赵基生知道蒋红英还活着,希望自己可以和她再见一面。


但蒋红英心中还有些顾虑,如今的赵基生子孙满堂,生活平静,她很怕自己的出现会打扰他现在的生活。

赵基生的孙女知道她的顾虑后,告诉她自己的奶奶很早就亡故了,他们这些做小辈的,得知他们之间的故事都非常感动,也都很欢迎她去那里做客,希望她不要有心理负担。

再加上这些年,赵基生不良于行,每天都闷在家里,能有一个老朋友去陪他叙叙旧,也是件好事。

听完她的话,蒋红英下定决心去看看自己这位曾经的丈夫。

终于,两个时隔54年的爱人重逢,他们坐在一起说了很长时间的话,似乎要把这50多年来未曾对对方说过的话全部说上一遍。


赵基生的子孙们看着两位老人,感情如此深厚,便起了撮合他们的心意。

一来他们二人分离多年竟还能重逢,说明他们很有缘分;二来蒋红英的丈夫也已经离世,只留她一个人,生活肯定不方便,倒不如让他们重新在一起,以后彼此也能有个照应。

1994年,在孩子们的撮合下,两个整整错过半个世纪的老人重新步入婚姻的殿堂。

两位老人分别半个世纪,却还能在一起的故事吸引到很多媒体前来采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

曾和他们并肩作战过的战友也纷纷前来送上祝福,更送给蒋红英一个特殊的礼物——恢复她的红军身份。


当年受伤隐退后,红军内部一直以为她已经亡故,什么档案都没来得及给她办,便趁着这次机会,一次性补齐。

得知战友和党的用心,蒋红英忍不住泪目。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不少人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换得后辈如此平安的人生。

我们实在应该心存感激并珍惜当下的生活,只有这样才无愧于那些牺牲的先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红军   丈夫   童养媳   战乱   团长   下落   共产党   夫妇   情报   爷爷   年后   妻子   老人   母亲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