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桥:武当功夫高手,保卫毛主席15年,离任时仅是副处级

图源网络

2009年9月22日,八宝山革命公墓再次迎来一位故去的革命先辈。他的身份可不简单,是毛主席的贴身警卫——李银桥

当天,葬礼上来了很多媒体记者和老人,他们有的人手中捧着毛主席的照片,步履蹒跚地走向灵堂。另外,也有很多熟识的重要人物到场

李敏

比如毛主席的女儿李敏神色哀伤,被警卫员搀扶着向前走。还有毛主席唯一的嫡孙毛新宇也表情难过地走着,来到灵堂前。

李银桥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待遇?他与毛主席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晚年又经历了什么?

贫穷磨炼意志

1947年,解放战阵已经进行到关键时期,蒋介石指挥胡宗南率领百万大军向我党根据地发动攻击。

叶子龙

因为军事武器与军队数量的悬殊,党中央决定战略性撤退,而毛主席在途中的人身安全是全军上下极为担心的事情。所以,参谋长叶子龙与副参谋长汪东兴决定调任可靠的人前往主席身边。

思来想去后,两人把目标放在了周总理身边的卫士李银桥身上。但是,他们没想到,这份别人求之不得的任务,竟然遭到李银桥的拒绝。

毛主席

“你对调往主席身边当卫士的工作有什么不满吗?”

“我担心我做不好这份工作……”

其实,李银桥参军的初衷,并非到各大领导人身边做卫士,而是想要上前线冲锋陷阵。这是因为他在家中的悲惨经历。

1927年,蒋介石肆意发动“四一二”政变,全国上下生灵涂炭。而毛主席则领导中国共产党纷纷在各地进行武装反抗——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及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李银桥

就是在如此民不聊生、战火纷飞的关键时期,李银桥在河北安平县出生。作为生活在底层的万千百姓们的一员,他的命运注定坎坷无常,充满着艰辛。

李银桥的父母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也懂得“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于是省吃俭用,勉强将儿子送进私塾读书。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没有按照他们想象的那般进行下去。

“穷酸农民,还想飞上枝头变凤凰,告诉你们,有那点子钱,不如孝敬我们,还能让你家好过点!”

图源网络

面对地主三天两头的耀武扬威,李家父母只能一再忍耐。可是,对方依旧不肯善罢甘休,将自家佃地中的粗活全部抛给他们,甚至还说:“如果做不到满意,以后你们家别想在庄子上活下去!”

虽然父母一再隐瞒,但李银桥还是旁敲侧击地打听到地主留下的恶言。他无力反抗,只能将所有的委屈和不公吞下,告知父母,他要向私塾请辞。

李银桥

父母无奈答应,但是,他们依旧不愿儿孙后代们都如此这般,没有傍身的技能,被迫过着被人压榨的生活。于是四处求人,终于找到一家愿意收留李银桥的武行,并且每月能得到一些报酬。

李银桥含泪告别父母,上了武当山修习武术。地主们摸不到他的消息后,也没有再为难李家父母,日子算是勉强过了下来。

李银桥

对于当时的李银桥而言,修习武术只是为了在地主与恶霸们的夹缝中生存,让父母能够少些被压榨的痛苦。但他想不到,这身本领竟然能在将来派上关键用处。

不情愿地走马上任

1938年,抗日战争的战火已经遍布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日寇铁蹄的肆意凌辱,让每位心存大义的青年都按捺不住救国救民的热情,纷纷加入到战线中。

此时,11岁的李银桥也是蠢蠢欲动。因为在多年的修习时间中,他不禁拥有强健的体魄,更是掌握了太极剑与太极拳的独家功夫,俨然要比同龄人成熟得多。

李银桥

另外,李银桥只是武当派的俗家弟子,体验民生疾苦的同时,不由得心中感伤。他思来想去后,决定参军抗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在获得师傅和父母的同意后,李银桥下山,找到红军队伍,成为一为通讯员。因为能力出众,受到领导们的关注,被提拔成周总理的卫士

当他得知自己要呆在后方工作时,心中充满着不满,甚至一度拒绝前去报道,最后不得不被领导们的命令强逼着过去。

周总理

周总理见李银桥脸色不悦,关心地问:“不愿意来我这里吗?”

“我想去前方作战,那才是真正的报国。”

周总理哈哈大笑,说:“年轻娃子倒是很有志气,你年纪还小,暂时在后方锻炼些日子,等时机成熟,有你报效祖国的时候。”

周总理

李银桥见周总理和蔼可亲地提出建议,那股子脾气也慢慢地降了下去。但是,担任总理身边卫士近9年时间中,他表现出细心的观察能力以及贴身搏斗的战斗力,令总理爱不释手,不肯放他去前线。

李银桥的心中些许失落,但在总理身边耳濡目染到的道理,也让他越来越留恋。

毛主席

不过,当调职的消息传来时,他还是格外期待,却想不到希望变成失望,他不过是换到另一个地方继续执行卫士的职责,而且对方还是毛主席。

叶子龙察觉李银桥的反抗心理,说:“我把情况告诉毛主席后再做定夺吧!”

他兴奋地点头,然而,毛主席得知后却坚持要收下他。

毛主席

李银桥只能服从命令,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到毛主席身边。但主席对于他的到来并未做出任何反应,接连沉默了几天时间后,主席才缓缓开口:“你叫银桥,为什么不叫金桥呢?”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担不起‘金’字。”李银桥说完,抬眼看毛主席的反应,对方依旧坦然自若,他也放下心来。然而,接下来的对话,却再次让他精神紧绷。

毛主席与李银桥

“听说你不愿意来我这,是为什么?难道是这项任务夺人所爱,让你远离周总理的缘故吗?”

听到主席的问话,李银桥心中不由埋怨叶子龙与汪东兴将实情一字不差地告诉主席。

他顿了顿,说:“无论在您身边,还是周总理那里,分配给我的任务都是一样的,但我在后方工作许久,想要去前线战斗。我担心,我做您卫士后,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毛主席

“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像周总理那样,放你离开?”

“您是个恋旧的人,时间一长,我跟您有了感情,您大概不会再让我走了!”

毛主席笑了笑,他早就听闻李银桥这个年轻人的威名,不仅有一身好本领,而且真诚善良,因此,才会执意留下对方。但是,主席也不愿强人所难,与李银桥立下“君子协定”:半年之后,如果李银桥依旧想要上前线作战,毛主席不会阻拦。

毛主席

李银桥高兴地答应了下来,但是,这项“君子协定”却足足持续了15年的时间。他每天守候在主席的身边,越来越放不下对主席的担心,也没有再提离开的事情。

或许就是这一段阴差阳错,让李银桥与毛主席之间有了旁人无法比拟的深厚感情。

工作中感受温情

作为主席的卫士,不仅要保护安全,还要照顾主席的饮食起居。因此,除了亲人以外,卫士与毛主席的接触更加紧密,甚至可以说是形影不离。

毛主席

而李银桥在日夜相处中,也逐渐发现毛主席身为伟人的特殊品格。

一次晚上入睡前,李银桥兴奋地为毛主席准备了一条崭新的毛巾,替换原来的破毛巾。但主席看到后,却坚决地拒绝,要他立即换回来。

李银桥不情愿地开口:“您用那块毛巾又擦脸又擦脚,非常地不卫生,我帮您换了块新的,还不行吗?”

毛主席与李银桥

“银桥,你认为我们行军打仗靠的是脚,还是脸?”

“当然是脚,不然怎么走得了路!”

“既然脚每天都在替我们长途跋涉,它自然是辛苦的,也应该受到尊重。再说,日寇与老蒋对我们实施物资封锁,万物能省则省,不要浪费。”

李银桥听到毛主席的话后,不发一言地换上原来的旧毛巾。即便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也始终记得毛主席的叮嘱,将主席的物品打理得井井有条,有破损的地方能补则补。

毛主席

另外,主席做事雷厉风行,一旦认准了一件事情,不达目的不罢休。因此与李银桥之前也有过冲突。

这天,毛主席在中南海依旧工作到深夜,中间休息的时候突然想吃红烧肉,便安排李银桥前去准备。

毛主席

要知道,主席是湖南人,口味重,再加上平常节省只吃粗粮,晚上吃多油腻食物会导致身体问题。因此,医护人员会严格控制主席的饮食,将李银桥做好红烧肉换成白粥。

主席看见后,难得地发了通脾气,问:“为什么没有办好我交代的事情?是不想办还是办不好?”

李银桥慌张地回答:“您的身体在我心中是第一位,不能出现任何错误。”

毛主席

毛主席没有继续开口,而是默默地喝完白粥。等工作处理好后,他才喊来李银桥,追问具体原因,在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主席说:“我的身体我清楚,你不要死板,按我的交代的来。”

此时此刻,李银桥意识到毛主席并非向人们崇拜的那样高高在上,而是有血有肉,偶尔也会向他倾诉的普通人。他与主席之间的情感连接也更加真实了起来。

毛主席与李银桥一家的合照

在毛主席的心中,李银桥占据的地位也是非常的高,甚至还说过:“我家的事情瞒不了你。你要是想写我,不要在我活着的时候,要等我死了,你要如实写。”

就连李银桥的妻子韩桂馨,也是主席亲自牵线搭桥,成就一段良缘。

不过,在1962年,相知相伴的李银桥与毛主席,不得不面临分别。

离别后的各自惦念

毛主席

当时,国家各级干部都要求到基层工作,体察民情。因此,毛主席决定以身作则,将李银桥安排到天津担任公安局副局长。

然而,在送别李银桥时,一向稳重的主席却难得地失态,紧紧抱着他流泪,说:“等我死后,你一定要来坟上看我。”

李银桥也嚎啕大哭,嗲怪毛主席当初不该留他,哽咽地说:“当初我想走您不要我走,现在我不走,你又逼着我走!”

毛主席

“我也不想你走啊!可是作为我身边的卫士,地位高,但级别低,你应该有更好的发展。”

李银桥理解毛主席的苦心,他点点头,坐上了那趟开往天津的列车。但眼泪却怎么也止不住,整整哭了一路。

在天津工作的时间里,李银桥将掌握到的民生问题及时汇报给毛主席。他们虽然不在同一处地方,但怀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人民做出贡献。

毛主席

1976年9月9日,李银桥得知毛主席病逝的消息后,跌跌撞撞地赶往医院。看到无论如何都唤不醒的主席后,他一度哭到晕厥,强撑着身子为主席送行。

在余生的日子中,每到毛主席的逝世纪念日,李银桥都会来到毛主席纪念堂悼念。他说:“我永远是主席的卫士!直到生命终结。”

毛主席

21世纪初,李银桥因肺炎病情加重,不得不住院治疗,甚至一度无法行走。但还是委托妻子韩桂馨前去悼念主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嘴里念叨的依旧是主席:“您不能再这么熬夜工作,要爱惜身体……”

毛主席

2006年9月22日,李银桥无声无息地停止呼吸,离开人世。但他与毛主席之间点滴故事,也通过生前著作展现给世人,不少人感叹:“李银桥应该是世界上最了解毛主席的人之一!”

李银桥与毛主席情同父子,共同度过艰苦的革命岁月,朝着相同的目标奉献终生,他们是党史历程中少有的默契搭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卫士   地主   前线   功夫   主席   父母   事情   心中   身边   高手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