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蒋介石来到延安,在一口窑洞问村民:毛泽东跟你说过话吗?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延安无疑是中国的革命圣地。长征之后,毛主席等党中央转战延安,在这里奋战了13个春秋,领导我们走向胜利。

然而就是这样一块承载了民族精神的土地,在1947年时,曾有过一次战略撤退。

而在这次撤退后,蒋介石就乘飞机前往延安,在飞机上的蒋介石是志得意满的。

可是,当他来到延安后,看到了毛主席曾经生活过的窑洞,询问村民毛主席的生活后,就陷入了彻夜的难眠,并为此感到震惊。

从延安返回的路上,蒋介石并没有原来想象的那样高兴和激动,反而有些心事重重,直言最后悔的事就是去了延安。

蒋介石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位村民又对他说了什么?

中国革命的希望——延安

延安,这座位于黄土高原的陕北小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更孕育了近代中国革命的火种。延安,不仅代表了中国13年的革命路程,更代表了在那一段烽火狼烟的岁月里,老一辈的革命家和人民群众心心相连的朴素感情。

当年斯诺前往延安进行访问时,将延安之行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书中,斯诺通过一个小故事,写出了延安人民生活的状态。

当时斯诺走到一个小山村歇脚,同村的孩子没有见过他这个长相奇特的外国人,都跑来观看。斯诺看着这些孩子,很想和他们聊天,就对着一个孩子用中文喊道“喂,过来。”

没想到,对他很感兴趣的孩子,竟根本没有理睬他,斯诺觉得很奇怪就问他,“我刚才叫你,你为什么不过来呢?”

这个孩子却说“你喊的是喂,我又不叫喂,我是有名字的,或者你也可以叫我小同志。”斯诺感到很惊奇。

在当时,国民党士兵上下级关系非常分明,可是眼前的这个小孩竟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明显是有人告诉过他。可见在延安,哪怕是一个孩子也是平等的,也是懂得尊严的。

斯诺把小孩叫过来后打算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是共产党员吗?”

“知道,他是帮助我们打倒地主和资本家的。”

“那你知道什么是资本家吗?”

“资本家就是自己不干活,却让别人给他干活。”

“那这里有资本家吗?”

”没有他们都逃跑了。”

“逃跑了?他们怕什么?”

“怕我们的红军。”

由此可见,延安承载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希望,但就是这样一座革命圣地,在1947年时却主动宣布撤离,这又是为什么呢?

战略撤退

1947年,接连失败的蒋介石调整策略,决定将兵力整合起来,对我方重点区域进行大兵团作战。

在当时,延安无疑是蒋介石最主要的进攻目标,为此蒋介石动用了23万兵力,誓要攻下延安。

而此时,延安全部的兵力还不到蒋介石的十分之一,这几乎是一场打不赢的仗,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尽管如此,但没有一个人提出要放弃延安,很多生活在延安的百姓都表示,哪怕拿着菜刀锄头也要把这些国民党兵埋葬在这。

但就在这时,毛主席却说道“我们要撤离延安。”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撤离延安?我们已经在这里驻扎了10年,从无到有,每一颗粮食,每一个窑洞,都是我们亲手做出来的,如今敌人还没有上门,我们就要撤离这里,所有人都感到难以接受。

毛主席非常理解众人的心情,于是他给大家解释道:“我们打仗的目的是要争取最后的胜利,这个胜利不是指延安这一个地方,打仗也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消灭敌人。

我们在延安生活了10年。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在中国,有个革命圣地延安。蒋介石以为只要攻下了这里,我们就灭亡了,他那是痴心妄想。就像当年的长征一样,我们留下了火种,将来这些火种,就会变成可以燎原的熊熊大火。到那时蒋介石就会知道,他早已输掉了一切。”

听了毛主席的话,大家的心里才好受了一些。而作为领袖的毛主席,在这个时候也表现出了他非凡的心态,虽然此次是战略转移,但毕竟是撤退,很多人的心情都有些沮丧,但毛主席却说“大家临走前一定要把房子打扫干净,把灰尘扫掉,因为我们不久之后还要回来呢。”

毛主席说这话时带着微笑,好像只是打算出个远门,毫无要撤退的沮丧感。

别看毛主席嘴上说撤退,但他在心里早就已经想好了怎么对付蒋介石,毛主席心里很清楚,依靠延安的军心民心,想要对抗蒋介石,即便不能取胜,但双方对峙一段时间还是很有可能的。可是如果这么做,对延安的军民,必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与其这样,倒不如把延安拱手让给他们,让他们兴奋,让他们松懈,让他们误以为已经得到了一切,而这个时候则可以用兵狠狠的打击他们,让他们更痛、更恨。

在毛主席带领众人撤离延安后,胡宗南顺利得到了这座空城,可惜胡宗南并没有看出毛主席的意图,还以为自己打了个大胜仗。连忙发电报向蒋介石报告了这一喜讯。

接到胡宗南这份吹嘘战果的战报后,蒋介石非常高兴,他连忙将这个消息用无线电通报了全国,并且还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自己要乘坐飞机前往延安,亲自在这座共党所谓的圣地上巡视巡视。

蒋介石的延安之行

听说蒋介石要来延安的消息,胡宗南立马派人前往附近的城市购买马桶、脸盆、沙发以及制作西餐的厨师,毕竟延安的艰苦他是亲眼目睹了,蒋介石要来这里视察,必须要将衣食住行照顾到位。

8月7日蒋介石乘坐的“美龄号”专机刚一降落到延安的土地上,胡宗南就已经在延安最好的宾馆里准备接待他了。在宾馆里,蒋介石坐在沙发上,听着胡宗南对于这场根本不存在战役进行的汇报。

在跟蒋介石汇报时,胡宗南大肆扩大战果,甚至说出歼敌1万余人,俘虏上千名敌军的谎话。还说自己如何在炮火连天的情况下,攻占几日几夜才拿下了这座延安城,

听了胡宗南的讲述,蒋介石激动的站起来对他说道:“真是太了不起了,我现在就晋升你为上将,当然了,这么大的战果我们也不能浪费,马上召集记者来,我们要大肆的宣传,把所有的战果向记者进行展示。”

这可把胡宗南吓坏了,毕竟所谓战俘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这可怎么办呢?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自己的士兵装扮成战俘,以应付前来的记者。实在糊弄不过去的地方,就干脆向记者行贿,总算把这件事在蒋介石面前糊弄了过去。

紧接着蒋介石就准备好好巡视一下这个,他企图一直占领的延安城。在延安城里,蒋介石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黄土和坑坑洼洼的土地。

他首先来到了抗日军事大学的旧址。蒋介石知道,就是在这所学校里,共产党走出了大批的军官,这些军官投入战场后,给国民党的部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他想看看作为曾经的军校,这里究竟是什么样的?

然而,当他走进去才发现,这所培养出无数军事将领的院校,竟然连一块完整精美的黑板都找不到,所谓的黑板只是被涂黑的墙壁,就连训练场也是坑坑洼洼的土坡,遍地黄沙,一跑起来漫卷的黄土会让人睁不开眼睛。这哪算是一个军事院校,这简直连学生的操场都不如。

蒋介石心中充满了疑惑,直到他走到了毛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前,此时此刻没有人知道蒋介石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但是他久久的站在窑洞前,就那样仔细的观察着,似乎想要从中看出与其他窑洞不一样的地方。

在蒋介石看来,这处窑洞和延安其他农民住的窑洞没有任何区别,屋里只有一张用榆木做的桌子和一张简陋的床,在上面还能清晰看见木头的尖刺。在外面的院子里有一个石凳,还有一架纺车,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和蒋介石的生活比起来,这窑洞简直是破烂不堪,毕竟仅仅为了此次延安之行,胡宗南就为蒋介石准备了马桶、沙发等家具。

可是眼前的这座窑洞就连门窗都是陈旧的木头,有些地方都已经扭曲变形,可想而知冬天住在这里会有多么的寒冷。但就是在这严寒而又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这篇著作。

蒋介石来到窑洞外,坐在了院子里的石凳下,他知道他的老对手毛泽东肯定也坐过这里,然而这个石凳实在是太简陋了,仅仅只是几块石头搭建而成的。蒋介石坐的时候没有调整好角度,险些摔了下去。

起身的蒋介石感到胸口有些愤懑,他冲着院子里的老榆树挥了一下拳头,此时此刻他肯定感到非常的震惊,因为毛主席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与他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激烈的战斗,即便面对如此贫困的生活,这支军队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就在这样四处漏风的窑洞里,冬天能冻的人连手指都伸不开,可是毛泽东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又文采飞扬。

思索了一阵,蒋介石对着身边的胡宗南说道,“去,去找个老乡来,我要问问话。”

没一会儿,胡宗南就带来了一个生活在附近的农民。蒋介石转身问道,“别害怕,我就想问你几件事,你一直生活在这里吗?”

“当然了,从记事起就在这里住了。”

“那好,你见过毛泽东吗?”

“当然见过,他就住在这里。每次他看到我还会和我打招呼呢。”

“那毛泽东平时都干些什么?”

“他和我们农民干的一样,也一样种地一样织布,你看那个纺机,就是他平时用的。”

“他还用这个东西?”

“当然了,他一开始的时候还不会用,还是和我们学的。不只是这个纺机,就连山坡前面的那几亩地,也是他亲自种下的。”老农一提起毛主席就变得滔滔不绝,就连语调都高了几度。

听了老农的话,蒋介石有些不悦的说道,“那照你这么说,毛泽东就和你们这些农民一样了。”

“那当然了,你是没见过。每次秋收的时候,他都像个农民一样在田里走来走去,就连他穿的衣服也和我们这些人一样,都打着补丁。”

听了老农的话,蒋介石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便再无兴致,挥挥手让老农离开了。

当晚蒋介石执意要在毛泽东住过的窑洞里过夜,他要亲自感受一下,这个一直以来的对手,究竟是在怎样的环境中与他战斗的。

这一夜,蒋介石彻夜难眠。北风呼啸,窗外黄土漫天。透过窗户甚至还能隐约见到夜空的繁星,在这静谧的夜晚,蒋介石辗转反侧。

他不明白,自己和手下的将领拥有超出他们多少倍优越的条件,却始终战胜不了毛泽东。

无论自己进行多少次的围剿,这个孕育着中国革命星星之火的地方,总能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这一夜,黄土高原上呼啸的寒风吹得蒋介石头疼。第二天,已经失去了性质的蒋介石立马返回了南京。临走之前,蒋介石对身边人说:

“我最后悔的事就是这次来了延安。”

因为蒋介石的这次延安之行,已经让他深刻意识到他之后的命运。《潜伏》里余则成说过“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领。”蒋介石以为自己占领了延安就赢得了胜利,其实他恰恰输得更惨。

果然就在不久之后,毛主席带领军队,深入国民党军队薄弱的地方。

由于蒋介石把重兵都部署在延安,因此其他地方兵力空虚,使得解放军占据有利形势,逐步蚕食国民党势力。

一年之后,毛主席率领众人又重新返回延安,而此时中国革命已成燎原之势,蒋介石再也无力阻挡。

如果蒋介石没有去过延安,可能他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失败。

当他看到毛主席的窑洞,那脱落的墙皮和坑洼不平的桌面,再看看属下为自己准备的厨师、西餐、宾馆,此次延安之行他就已经找到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延安   窑洞   蒋介石   老农   圣地   战果   资本家   兵力   村民   孩子   地方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