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刘文辉如果将泸定桥炸毁,红军可能全军覆没,他为何没炸

近百年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号令三军,抵达大渡河,近百年后,红军几万战士,万里长征停留于江水之滨;

近百年前,天降暴雨,太平军被百年不遇的涨水所阻,清军皆在对岸虎视眈眈,近百年后,红军过泸定桥,前有川军阻拦,后有国军追赶,腹背受敌;

近百年前,太平军抢渡不成,粮草尽断,石达开舍命以全三军,近百年后,川军阻挡,红军22人英勇就义,飞夺泸定桥大捷!

图1

这个渡口,是石达开的生命终结地,也是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之战。时代的车轮没有碾压所有的好人,为新中国的开辟留下了星星之火。

当人们试图去想象1935年的那场凶险的“飞夺泸定桥”之战时,先辈们冲锋的英勇和夺桥的艰难无不浮现于脑海之中。而本该轻而易举就能渡过的泸定桥,却因为四川军阀刘文辉的阴谋变得艰险万分。

图2

不过说来也奇怪,他虽然阻拦了红军前进,但却并未炸毁泸定桥,如果他真敢炸桥,红军很有可能全军覆没,那他为何不炸呢?难道此人是个“良心未泯”的好人?

“军阀”

1916年6月,袁世凯死亡,军阀混战开始。

袁世凯还在世时,尚有他主张的北京政府可以号令全国,但他一死,便犹如王纲解纽,一解到底。不论大小,只要手握兵权,都可以占据一方,或大或小的当个“司令”。

刘文辉便是其中之一,说起来可能他的侄子刘湘,比他还要有名。他们家族出了不少人物,民国年间,便出了3个军长、8个师长、15个旅长,县团级以上官员近50人,这还没算上刘湘。

图3

刘文辉也算一个,他在家中排行老六,靠着家族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快便踏入了军阀混战的漩涡。

刘文辉年幼时,备受其父的宠爱,哪怕13岁虚报年龄报考陆军小学,其父也未有一声置喙。当然,也有可能是刘文辉从小便天资聪颖,考试时对于那些完全不懂的试题,他竟然夸夸其谈“欲强国必先练兵”,离题之远,堪比万里长城。

但就是这样离题,却被校长破格录取,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谁能不说他幸运之至呢?

待到刘文辉从保定军校毕业之时,他的侄子刘湘已经成为了川军将领。刘文辉只好跟随大哥前往成都拜会堂侄。

图4

刘湘见到亲人前来,自是喜不自胜,但他们的意图,他的心中也十分明白,所以这年轻气盛的堂叔要如何安顿,也成了刘湘的难题。

都说亲兄弟明算账,这堂叔如果和自己共事,长期屈就于小辈他是否能忍?思来想去,刘湘还是决定引荐他投奔川军第八师陈洪范。

到了陈洪范的部队,刘文辉也是尽忠职守,很快便由一开始的职位升任营长、团长、旅长,步步高升。但很明显,他的升迁之旅和刘湘的照拂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刘湘对他也可谓是竭尽全力辅助,为了让刘文辉脱离管束,刘湘经过一番策划,成立了川军第一混成旅,刘文辉任旅长。

图5

到了这里,刘文辉的“事业”才开始刚刚起步,为了扩军,他需要人力为他大量敛财,他的五哥刘文彩,则成为了“最佳人选”。

由此,刘文辉的势力大大增强。时间来到1929年4月,此时的刘文辉已经成为四川省主席。面对李佳珏和罗泽洲因川东之战不满所爆发的恶战,以五天激战,迅速击溃敌军。

这一战,刘文辉得以占据遂宁、南充和顺庆,兵力增至7个师20多个旅140个团,人数多达12万,并占有四川省一半的富饶区县。

这个时期的刘文辉,势力已可匹敌刘湘,二人又都是四川的军阀,前文就曾提到亲兄弟明算账,到了这时候,他们叔侄也真实的应验了这句话。

图6

二刘争川的序幕在1932年的冬天拉开,成为了民国时期四川军阀三百多次大小混战中,最后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混战。

两人争斗的起因都是为了一统四川,而刘文辉更是“人不大,胃口不小”。不同于刘湘,刘文辉甚至还想入主中原,不可谓不是狼子野心。

最终他也是自食恶果,兵败返回雅安。1935年,盘踞于雅安的刘文辉,刚刚有了一片立足之地,红军长征的步伐又来到了他的地盘。

蒋介石想将红军全部铲除,便想联合刘文辉一举拿下红军最后的革命火种。

图7

当红军的队伍来到泸定桥,却发现,悬崖之上只剩漆黑、光滑的铁链,但泸定桥非过不可,红军又会使出什么本领呢?

“红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首《七律·长征》将“飞夺泸定桥”的凶险描绘得淋漓尽致。

1935年5月26日,中央方面作出指示,令红军主力与红四方面军分别于泸定桥东西岸两头并线前进,务必于30日夺取泸定桥。

然而,甩掉后面的追兵却刻不容缓,中央红军左纵队红四团才出发没多久,就又接到指令,务必提前一日,即29日夺得泸定桥。

图8

这是一个艰难且难以完成的任务,因为此刻红四团距离泸定桥还有240里。不过红一军却对他们寄予厚望:“你们过去就曾在战斗中有过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这次也一定能行!”

就这样,接到指令后的红四团,昼夜兼程、不眠不休。饿了就吃生米,渴了就喝冷水,一双草鞋被磨得稀烂,脚底是泥土夹杂着鲜血。

他们一路急行,时而走在悬崖峭壁边上硬凿出的栈道,时而走在曲折又满是泥泞的小路,时而经过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但他们不敢慢下一步,仿佛早已将生命交与上天。

图9

这一路上的艰险难以想象,倾盆大雨之际他们在与时间赛跑,遇到川军还要临时作战。夜里,红四团发现对岸的川军点起了火把,想必他们也在着急行军,为的恐怕就是赶到大渡河与红军作战。

想到这里,红四团振作精神,用起川军俘虏的暗语获得了对岸川军的信任,竟又一同点起火把急行起来。午夜十二点,川军终于休息了,这对于红四团而言就像是给了一线生机。

川军休息,他们反倒加快步伐前进,距离泸定桥还有13里的地方,有一段艰难的山路,一次仅能通过一人,而那道路旁边就是悬崖,悬崖下就是大渡河,疲惫不堪的红四团要如何顶住那头晕目眩?

图10

为了完成任务,众将士用绳子缠绕住各自的手腕,一个拉一个,一个帮一个,就这样串联着前进,终于,1935年5月29日黎明,天刚破晓,红四团抵达泸定桥西岸!

可眼前的一幕又多么令人难以置信:一百米的长桥上,有八十米都是光秃秃的铁链,桥面的木板已被尽数拆去,对面的敌人也已筑好防御工事,这要如何过桥?

不难想象,这应该就是蒋介石联合刘文辉为了阻挡红军前进所做,但红军的万里长征之路又何来“退缩”二字?240里急行军我们能行!只有铁链的泸定桥我们也一定能过!

正所谓峡谷相逢勇者胜,红军干部开会后决定,由二连的二十二名勇士组成夺桥小分队,三连辅助铺桥,其余战士负责掩护,共同打赢战斗!

图11

下午四点整,红军冲锋的号角准时吹响,战士们嘶吼着冲阵,那吼叫声震耳欲聋,响彻山谷,川军也很快发现了动静,准备迎战。

首先便是夺桥小分队先行,他们一个个身绑手榴弹,腰缠双马刀,似与死神赛跑,徒手攀岩着“铁链桥”。

他们以血肉之躯往前冲去,尽管前方是敌人黑洞洞的枪口,脚下是湍急的河流,但也只有他们向前,身后的战友才有生的希望!

图12

敌人的枪林弹雨也随着他们的前进接踵而来,很快,前方的第一个战士倒下了,他的身体不受控制地掉进了急流,但他们没有停下,接着便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眼睁睁地看着战友牺牲,小分队战士们急得双眼通红,但也越加勇猛。他们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桥上“飞行”,川军眼见着红军就要过河,他们却使起了阴险手段,一把火将铁链烧得滚烫,前方也尽是火海。

看到这个情景,小分队的同志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扎进火海之中......他们视死如归的背影感动了所有人,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一个战士终于踏上了对岸的土地,接着小分队的战士们也一个个成功抵达,他们迅速抄起背后的双刀,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那气势宛如浴火重生的火凤,誓要让敌人成为刀下亡魂。

图13

后面的战士们也迅速更换桥板,将13根空荡荡的铁链重新铺成了一座新桥,红军主力便如此成功渡过了大渡河。

此一战,仅耗时两个小时,不可谓不是一场奇绝惊险的战斗,这一“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也流传了下来。不过,正因为红军夺桥的速度奇快,所以蒋介石还未赶到,红军就又再次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要说这一战能险胜,实际上还要“仰赖”川军的领导人刘文辉,如果不是他下令只撤去木板,而是直接炸桥,红军可能真的逃出生天,那他为何没炸呢?

“泸定桥”

“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这句古诗词常被用来形容泸定桥。因此,从诗词中不难看出,泸定桥对于周边的百姓而言,从古至今,都存在着巨大的意义。

相传泸定桥于康熙年间建成,是康熙皇帝为了实现国家统一,解决藏族与汉族市场互通的难题,下令修建于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

图14

整座桥全长约一百米,宽三米,桥身由13根铁链组成,扶手四根,底链九根,共重21吨左右。在铁链的中间,间隔着平铺了木板作为桥面,这样做既是为了减轻桥本身的重量,也是为了减少了风的阻力。

因此足以看出这座桥无不蕴含了古代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饱含了重大的历史意义。

对于刘文辉来说,如果炸掉这座桥,他需要承担的恐怕不只是毁桥恶名,更重要的是还毁掉了历史遗迹。

桥台上的古亭顶额有一尊牌匾,书写着:御制泸定桥碑记,这便是康熙四十八年四川巡抚岳升龙所立。再有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泸定桥”石碑,赫然写着他“一统山河”的雄心壮志。

图15

再者来说,这座桥所承担的也不仅仅是历史意义,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古往今来藏汉交流的重要通道,前面就曾提到它的建造极其困难,古代时期费尽心血才得以建成,到了刘文辉那个战争年代,他哪还有余力重修泸定桥呢?

所以,这个桥是万万炸不得!不管是基于刘文辉自身的名誉,还是刘文辉的人身安全。

不过为什么炸桥还会有关刘文辉的人身安全?这是因为,刘文辉与蒋介石并不处于统一战线,对于蒋介石而言,最大的目的便是清除所有红军力量,但对于刘文辉而言,当下的他只有保全余力才是上策。

图16

另外,蒋介石的“胃口”向来不小,如若红军果然在他的地盘被悉数捕获,没有了强大的力量与蒋介石对抗,那他这独门独户的小支岂不也要被他收入囊中?

所以,刘文辉不炸桥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他自己!

不过,刘文辉的“如意算盘”也可谓是打得叮当响,一面应付着老蒋,拆去木板阻拦红军,一面又不用全力,留下了自己地盘上重要的交通要道。

图17

不过我相信,红军的脚步所到之处,不论有桥无桥,有路无路,他们都能靠自己闯出一片天。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泸定桥   太平军   大渡河   红军   川军   小分队   全军覆没   军阀   铁链   对岸   蒋介石   刘文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