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游观音山记(景卫平)



游观音山记


作者 | 景卫平


家乡人把上观音山叫朝高山,足以看出此山的险峻高远和在人心里的位置。因观音山和秦岭第二主峰首阳山相毗邻,两山雄姿巍峨参差,其间九峰朝揖,绵延似海,林荫蔽日。风景野趣,四季奇特;历史传说,俯拾即是。历年来四方香客游人朝圣观光,络绎不绝。尤其是初夏逢观音山庙会日,山间更是一番“行者休于树,歌者行于途,前者呼、后者应”的逛山民俗画。

人生岂能常少年,高山峻岭多畏难。十几年前,从耿峪白杨叉带领初三学生上过观音山,为赏景亦为磨砺学子的意志。想起和孩子们翻山越岭,健步如飞如履平川的劲头,觉得年轻真好;而今迈步重朝观音山,欲从悟真寺登鹰嘴峰,顺梁上去观音山,已是华发生两鬓的中年。首先我想到了手杖。慢走缓行备足干粮,是登山的要诀,而手杖又是登山的援手。刚走到鹰嘴峰状元庙,就看到许多登山手杖放在那里,这些都是一拨拨登山者留下的,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拿起一根被摩娑得光溜溜的手杖,脑海中立即闪现出“手持绿玉仗,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句,手里这根拇指粗的手杖当即似乎有了魔力,我亦似乎有了诗仙的洒脱。

从魁星楼到黑虎殿这段山路虽蜿蜒上绕,但坡度不大而宽敞,沿途杂树绿植撒下些许阴凉。看到庙宇,就停下扣拜布施。最有意思的是看见有人在梁上平阔处建了猪舍。猪舍门是开放的,三五只拖着大肚子的或白或黑的长瓢嘴二师兄悠然地在猪舍外的空地上漫步,十几头小猪崽欢实地在空场地上戏游,这种散养式的猪让我想起了现代化养鸡舍中那些在逼仄栅栏中不容转身的笼养鸡抻着脖子咕咕叫的可怜。一群黑炭似的乌鸦在猪舍旁的高树上绕树盘旋、哇哇私语,仿佛在伺机抢夺猪槽里的吃食,几只白鹅却步态高傲地在一塘秋水边踱步。看着自由状态下飞禽走兽的悠然,我心想:如果山里有狼,还会不会上演狼跳进猪圈咬猪、背猪的画面?

从黑虎殿两棵古柳起开始进入密林区。峰在回,路在转,山路愈来愈仄愈陡,青藤翠蔓愈发葳蕤茂密,遍山浓翠中大家心力尚勇,都在奋力登攀。眼看着一山放过一山拦,仿佛陷入了山山连环的圈子里,时而迂回下绕,时而拾阶直上,每一步都得踩实迈稳。偶或驻足小憩,观景、流连,凉风一阵阵拂拭额头的热汗,目之所遇,似乎才真正找到和大自然对话的语境。青苔石上密布,老藤绕树攀援,倒木慢慢枯朽,这是原始林区逐渐呈现的地貌特征。石壁间一簇鲜亮的野花,枝头偶或垂下的一枚野果,林间舞动的一只彩蝶,都让人能嗅到自然的芬芳气息。叩拜供奉在那些乱石砌就拙陋却结实的山神庙里的山神,心里满是对大自然的虔敬之意,满是对常年累月开凿山道修葺寺庙善人义工们的感恩。听说,观音山十几个庙宇土木工程,全是由千户村和周围十里八乡的义工、巧匠完成的,人们肩挑米面油蔬,背扛砖瓦石灰水泥等器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才有了现在的样貌。

越向观音山山脊梁深处漫溯,越觉的古木石壁的原生态深深吸引震撼到我。那些合抱粗的数百年大树庄严肃穆地挺立在山道旁,荫蔽着旁边的小庙。有些树扎根在石缝间,有些树根裸伏在山道上,坚韧似铁,成了天然的“根阶”,脚踩在上面,像踩在石阶上一样稳当。有棵“爬爬树”,树身已倾斜与地面形成夹角,但虬曲的根却像钢筋扎在土中,树干依然生机盎然。有些石阶依岩壁而浑然天成,看不出人工凿刻的痕迹,有些石块像列石一样排列成石道。在石壁立陡的药王洞附近,从白杨叉和从梁上走的山道合而为一。相传药王孙思邈当年在观音山采药遇雨,曾躲避在这块石崖下的洞窟里。现在的药王洞香火很旺,人们为了表达对药王爷的崇敬,躬背屈身爬上架在石壁旁的木梯,叩拜药王祈福时,还能站在危崖上与身边出岫的云朵合影。

越接近观音山峰顶,越得补充供给振作精神。同行的登山达人,像毛老鼠一样轻巧地飞身而去,连咚终的心跳也犹如擂响的战鼓。耳畔已隐隐听到登顶者的欢呼声。“观音山,我也来啦”!恨不得肋下生出双翼,脚底下生出风火轮的我,甩一把额头的热汗,也要一鼓作气登上峰顶,感受下千山万壑都踩在脚下的豪迈。参拜观音时,心中默念着“佛主慈悲”的我,忽然觉的心窍洞开:只要人人对万物众生心怀慈悲,力戒“贪、嗔、痴、慢、疑”五毒,人人皆可自修成佛。吃罢庙上七十八岁老大爷做的浆水面,坐在观音庙前的石阶上小憩,吹着新秋飒爽的风,真想放歌一曲。可我只是静默着,耳畔传来佛家弟子犹如天籁般的诵经声。


站在观音山眺望海拔2719米的首阳山,仿佛近在咫尺,却仍隔着几十里的距离,众多游客皆在此止步。有些跃跃欲去者,见同伴有畏难情绪,就勉强作罢。我不禁想起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名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只有这么切近地望着首阳山,我才真正理解了王安石当时游山的心得。做事如登山,有心志,有能力,不懈怠,不瞻前顾后,不问结果,只管去做,就不会留下遗憾。

下山虽轻松,却是考验腿脚功夫的时候。足下稍有把持不住的虚飘,就会打滑、跌跤,甚至会扭伤筋骨,此时的手杖更是功不可没。观音山虽非名胜之地,但它有着秦岭原始林莽的幽深,充满了灵异和野趣。拥有这么幽美的峰峦林壑,人们应该像保护心灵的后花园一样去珍爱它,而不应只知索取享用,让它受到人为的污染。观音山正殿下沿途林间那些花花绿绿的人造垃圾和随意丢下的衣物,像刺目的牛皮癣一样玷污了山的美好。只有保持自然生态的洁净和谐,人类才配得上它的灵性、颜值,才真正能消除人类对自然犯下的罪过。

归途中因在岔路口走错方向而迷路,多亏遇山民热心作向导,暮色中抄荒芜的近道从藤萝蔓架下走出来找到正道,心里有种遇赦般的欣喜。觉的光着膀子趿拉着拖鞋,穿山越岭把我们引向大道的人,莫非是观世音的化身。回首白云归而岩穴暝的幽幽鹰嘴峰,一轮秋月正爬上山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秦岭   观音   猪舍   野趣   山民   手杖   药王   山道   石壁   石阶   散文   游记   卫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