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中医诊与治均有独特优势

“中医谈防病养生”系列报道之十六

立夏之后,天气渐热,出现消化不良症状的人也有所增多。梅州市中医院四内科(脾胃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叶志刚医师告诉本报记者,夏天容易消化不良,主要是因为大量饮用冷饮使胃部受到冷热交加的剧烈刺激,从而引发了急性胃炎而造成的。临床上引起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的原因较多,除了饮食因素之外,还包括精神因素和疾病因素等。

叶志刚分析说,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他认为,消化不良,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正常生理情况下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而胃主降,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在五行属土。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在五行属木,长期情志失调,抑郁不舒,使肝气郁结,疏泄失司,肝木克土,脾胃失和;暴饮暴食,过食生冷,食谷不化,痰湿困阻,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脾胃素虚或劳倦伤脾,脾胃气虚,中焦不运,水谷不化,聚成痰湿,进而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久郁化热,寒热互结胃脘。以上原因均会导致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在治疗消化不良时,注意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肝气得舒,病则得治。

中医诊法更易受患者所接受

在诊断消化不良之时,西医往往是借助胃镜检查。仅仅是出现消化不良,为何需要胃镜检查?这在部分人看来,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

那么,中医又是怎么诊断的?据叶志刚介绍,中医诊断消化不良,分为四步,即望闻问切:1.望指的是望患者的舌苔和面色;2.闻就是判断患者口中是否有异味;3.问指的是询问患者有无消化不良的症状;4.切指的是通过把脉来诊断疾病。诊断之时,特别要注意以下“两辨”。

1.辨有邪无邪。“痞满”(注:消化不良)有虚实之异,有邪者为实,无邪者为虚,因此首当辨别邪之有无。如伤寒表邪末解,邪气内陷,阻遏中焦所成之痞;食饮无度,积谷难消,阻滞胃皖所成之痞;情志不遂,气机郁滞,升降失调而成之痞皆属有邪。若脾胃气虚,运化无力,升降失司所成之痞,则属虚证。

2.辨虚实寒热。痞满不能食,或食少不化,大便溏薄者为虚;痞满能食,大便闭结者为实。痞满时减,喜揉喜按者为虚;痞满不减,按之满甚者为实。痞满急迫,渴喜冷饮,苔黄,脉数者为热;痞满绵绵,得热则舒,口淡不渴,苔白,脉沉者属寒。同时还应该注意寒热虚实的兼夹症状。

中药的优势在于副作用小

如果检查确诊功能性消化不良,应该怎么办呢?据了解,西医将消化不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腹胀为主的餐后不适综合症,主要使用胃动力药;另外一类是以上腹痛为的上腹痛综合征,主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剂;部分病人可能合并焦虑、抑郁等症状,需要使用轻度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西药治疗消化不良起效快,作用明显,但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周身不适、白细胞减少,血清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并且存在停药易复发。

叶志刚表示,中医药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总的来说不如西药迅捷,但其优势在于疗效稳定,副作用小,复发率较低。所以,他认为,中医和西医各有优缺点,患者不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选择中医还是选择西医。总体而言,中西医治疗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中医辨证分四型进行调治

据叶志刚介绍,中医辨证论治,临床一般分以下四型治疗消化不良。

肝郁气滞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当以疏肝理气为治,方药主要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梅花、月季花、枳壳、佛手、郁金、甘草、薄荷等组成。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木香顺气丸、枳术丸、气滞胃痛颗粒、柴胡疏肝丸、枳术宽中胶囊等。

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排气不畅、嗳气、大便干燥、腹痛隐隐、纳食减少、神疲乏力、动则尤甚、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弱。当以健脾养胃,益气生血为治,方药主要由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炒二芽、陈皮、大枣、皂角刺、山药、焦楂、莲米、芡实、炙甘草等组成。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黄芪精口服液、四君子丸等。

饮食积滞型: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甚则疼痛,暧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当以消食导滞为治,方药主要由六曲、陈皮、山楂、连翘、莱菔子、茯苓、法夏、炒二芽、鸡肉金、枳壳、川椒、小茴香等组成。中成药可选用保和丸、大山楂丸、消食片、沉香化滞丸、开胸顺气丸、胃痛胶囊等。

肝胃郁热型: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燥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当以泄热和胃为治,方药主要由丹皮、山栀、黄连、黄芩、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栀子、郁金、甘草、薄荷等组成。中成药可选用胃泰颗粒、丹栀逍遥丸等。

日常饮食调理不可或缺

中医主张药食同源当,患了消化不良症状后一定要合理饮食,这是不可或缺的调理手段。叶志刚提醒,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6.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7.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综上所述,若本身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一定要合理饮食,忌进食荤腥、油腻、海味等不易消化食物,也不宜再吃较多的甜品或冰淇淋一类食物,必须以清淡食物为主,这样有助于康复。

记者|李振辉

图片|千图网

编辑|麦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消化不良   中焦   中医   方药   茯苓   脾胃   大便   患者   独特   食物   优势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