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十二岁“神枪手”打穿人民大会堂玻璃,周总理如何处理?

1966年,人民大会堂枪击案件,轰动了整个北京市公安机关出动调查,案件事后中国还因此添加了相应法律。今天久见菌就给你讲一讲轰动中国的人民大会堂枪击事件。

一、人民大会堂枪击事件经过

事件发生在1966年的2月2日,上午十点,人民大会堂的二楼会客厅周总理正在进行重要国事活动。10点10分,宾客们落座,在融洽的氛围中愉快地交谈着,就在此刻离他们不远的走廊里,一位名叫张善兰的服务员正推开窗户上的纱窗,擦拭玻璃上的灰尘,突然,她听到一声异常的碎响,一颗子弹穿过玻璃。张善兰当场吓到双脚瘫软。

北京市公安局听到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遭遇枪击事件立马前往调查,发生枪击的地点位于人民大会堂的北侧,子弹的位置正好打在二楼的玻璃上,二楼的玻璃是两层的,弹头是在两层玻璃之间找到的。

这可是人民大会堂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枪击案件,由于当时正在进行重要国事建交活动,因此这次枪击事件引起了中国的高度关注,当天就在人民大会堂成立了一个精干的专案小组进行调查。经过反复搜寻,办案人员在现场唯一找到的物证,就是那枚击穿两层玻璃的子弹。

具专家分析这是一颗5.6毫米的小口径步枪子弹,在上个世纪有许多步枪都采用这一口径。它的口径虽然小,但杀伤力很大,有效射击距离达上千米,就是说如果有人在一公里以内被这种子弹击中,那绝对是非死即伤。

当时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人民大会堂周围戒备森严,一般不对外开放,那么这颗子弹究竟是从哪里打过来的呢?

这次的专案组里集中了公安部的枪弹痕迹以及轻武器研究这方面的专家,但突如其来的枪击案让所有的办案人员都感到十分棘手。

当时负责物证中心的是北京市公安局物证中心技术员陈建华。陈建华当时只有26岁,他通过分析子弹击穿玻璃的角度,发现子弹是从人民大会堂的西北方向打来的,他怀疑枪手的射击位置应该在人民大会堂附近。

人民大会堂的北面就是长安街,长安街再往北就是中山公园,因此长安街和中山公园是枪手最有可能射击的位置。那么这个子弹到底从哪打来的呢?

专家们分析:案发当天总理在二楼接见外宾时,总理的周围、二楼的走廊、楼梯拐角均有警卫和其他工作人员,大会堂四周街边、墙角、路口都有警卫,可谓戒备森严。假如枪手拿一支步枪在长安街的人流中开枪,他成功逃脱的可能性很小,要打完枪再跑那根本来不及,周围有好多警卫,不可能发现不了。

既然不可能是从长安街的人流中射击,另外一个合适的射击位置就是中山公园了,中山公园位于人民大会堂的北侧,原来是紫禁城的一部分,建国后被改为公园,是北京市民最喜爱的公共娱乐场所之一。

有人指出公园不是有红墙吗,趴在墙上打呢?再有就是在中山公园再往北那边打过来也有可能。假如真的是枪手趴在中山公园的墙上射击,那这种性质就是刺杀行为了,这种推测让参与办案的人员心跳不已,因为凶手没有抓获,他很可能再次出现。

于是公安机关加大力度勘察当时在中山公园出现所有的可疑人物,经办案人员对中山公园围墙进行仔细勘察后,却没有发现可疑人员,在围墙上也没有发现趴卧的痕迹,围墙的周围也未发现遗留的弹壳。难道枪手人间蒸发了不成?

专家再次通过残留在玻璃上的弹孔进行现场勘验,发现被弹头穿透的玻璃直径不超过1cm,根据现场推断这颗子弹射击距离大概在50-60米之间,这个枪手的射击位置离人民大会堂非常近。那么枪手究竟在哪里开的枪呢?

于是陈建华把纸卷成一个纸筒,然后把两个窟窿对折以后,从这个窟窿里边看出去,一看就是承天门到人民大会堂快车线的中心线上。当时这个子弹打穿了两块玻璃,穿过第一层玻璃,把第二层玻璃也打破了,子弹掉在两层玻璃之间,一颗子弹的击发都需三点一线进行瞄准动作,根据三点一线的运行轨迹。专家通过把两个弹孔进行连线,它的延长线正好指向长安街的快车道,这么看来枪手的射击位置很有可能就在长安街的快车道上。

但据当时执行警戒的民警反应,在2月2日上午8点到11点的时间段,长安街上并无异常,那有没有可能枪手藏匿在车辆中呢?当车经过人民大会堂时,从车里向人民大会堂开枪射击,射击后马上开车离开,如果是这样说明枪手有高超的射击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这不是一起简单的枪击案,很可能是精心策划的阴谋。

因为当时总理在举行国宴,四周都是警卫,人民大会堂也肯定是灯火辉煌,在这种情况下,再往人民大会堂开枪,本质就是有破坏性的,专案组认为这是一起针对国家重要领导人的破坏行为,案件的严重性让每个参与破案的人都倍感紧张,他们连夜分析案情,决定先从查找那辆嫌疑车入手。

枪是10点左右开的,从上午九点半到十点半这一个小时内,路过承天门的所有的机动车都要排查,三天后,办案民警发现共有一千多辆汽车在这一小时内经过人民大会堂。假如是快车道上打来的,只要找到车就能找到人。

二、案件发生了转机

1966年汽车还不是很普及,多数的车都是单位的公车,私家车也很少,很快在北京市东城区,民警们发现某供销社有一辆车正是在2月2日那天十点十分的时候经过承天门,当时驾车的两个人很可疑,最重要的是在他们的车里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那就是枪。

公安机关立即把两个人扣押起来,枪也很快被收缴上来,这是一支德国造六条膛线的毛瑟1898K式步枪,并且发现这支枪原来有六发子弹,已经打出去了一发,但是那俩个人提供的口供说:他们有一个射击娱乐场所,这把枪是他们场所射击用的。

因为犯罪嫌疑人不承认,公安机关只能通过射击试验进行取证,因为枪弹经过膛线以后,它会产生一些特殊的痕迹,这个痕迹就是子弹头跟管里膛线的磨擦纹,一打出来,这膛线就在经过的子弹上留下痕迹,它跟咱们的指纹一样具有独特性,公安机关把它进行比对后可以认定,是不是同一支枪打的。这起案件是不是就这么侦破了呢?

这项比对弹头痕迹的工作整整持续了一个下午,公安机关用这支收缴来的枪打了五发子弹,然后与人民大会堂现场的弹头进行比对,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这支枪打出来弹头上的痕迹与现场弹头上的痕迹完全不一样,也就说,查获的这支枪并不是向人民大会堂射击的那支。

后经民警调查这俩个人所提供的口供确实无误,这起枪击案件又一次陷入僵局。就在这时,公安部和专案组接到周总理指示,人民大会堂接下来的日程安排很满,在下次举行活动前,必须破获此案。时间紧迫,如果再让枪声响起,后果不堪设想,此时专案组的成员都感觉到了重重的压力。

为了破这个案子,公安局重要专家和领导那段时间基本都是住在人民大会堂,每天加班加点地分析案件,专案组民警反复梳理枪击现场的每个细节,但仍然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就在这关键时刻,陈建华通过反复观看玻璃痕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这次射击距离应该很远。

陈建华之所以认为距离远,是因为他在1960年曾做过枪弹击碎玻璃的试验,据现场勘察击碎的玻璃外层一层层剥落,更像是子弹远距离射击后留下的痕迹。

尤其是步枪,因为它穿透能力比较强,远距离打,它打穿第一层玻璃以后,会改变方向,再打穿第二层玻璃时,两层玻璃之间的延长线就不是射手站的位置,如果还按两个玻璃弹孔的延长线来判断枪手的射击位置就是错误。

陈建华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其他专家的支持,他们仍然认为这是近距离开的枪。陈建华的意见与其他专家的意见相持不下,就在这时,忙碌中的周总理又一次过问这起案件,总理的意思是,你们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要限制在这个快车道上。

专家们再次看了看现场,根据子弹击打玻璃的剥落程度以及力度,觉得陈建华的判断确实有可能发生,射穿人民大会堂玻璃的这颗子弹很可能来自一个远距离的地点。

但仍有专家对这种小口径枪支的射击距离上充满怀疑,于是办案人员决定选择一支与那颗子弹同口径的步枪,在北京的西山靶场进行射击试验。

公安机关照比人民大会堂窗户的样子和材质,为确保射击效果,公安机关专门请来国家队的射击运动员来进行这个实弹射击试验。

射击试验进行了一天,射击队员从100米到600米不同距离进行射击。等到在验靶的时候,公安机关发现,其中两发从500米左右射击的子弹所形成的玻璃弹孔跟人民大会堂窗户上的弹孔很相近。

陈建华分析枪弹打穿玻璃的外在是一层层剥落,弹孔不是直接穿透的痕迹,这说明当时射击的子弹,打到玻璃的力量不是太大。所以最终判断应该是远距离射击的。

三、凶手竟然是个12岁的少年

根据专案组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最终锁定在从长安街以北500米左右的距离打的,专案组立马确定射击范围,人民大会堂西北方向600左右,南长街以西的范围是重中之重。当时这里大约有二百多户、一千多名居民,专案组怀疑那个枪手有可能藏匿其中。

当时这片居民区首长比较多,大家人心惶恐,后来总理说不管哪些首长都要查一查,就这样北京市公安局对所有这一片的居民区,都挨户的进行了调查。

为避免惊扰那个枪手,所有的排查都是秘密进行,当查到南长街44号大院时,发现了可疑情况。

当晚9时,公安机关得到线索。据体委首长家看门老头反映:前几天首长的孩子和他几个同学经常在房上用小口径枪打麻雀。

看门的老头指出,学生打麻雀是在车库屋顶上,用小口径猎枪向南打停在柳树上的麻雀,枪口正朝着大会堂北门窗户。从房上观测至大会堂北窗约有600米左右,是小口径猎枪的有效射程。为进一步检证,公安机关马上提取了上缴的步枪。

收缴到的这支小口径运动步枪生产于1898年,是捷克制造,重2.8千克,共有六条膛线,所用的子弹是5.6毫米的,与人民大会堂现场遗留的子弹是同口径、同型号,在对枪支膛线的痕迹检验后,专家们判断射穿人民大会堂玻璃的那颗子弹就是从这支枪里发射出去的,因为弹头痕迹与枪支膛线的痕迹完全吻合。

公安部三局刑事技术员,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再次进行检验。他们一面用提取小口径猎枪射出弹头样本对现场弹头进行对比;一面用这支猎枪进行打玻璃射击试验。经过十几小时的紧张工作,第二天对比结果就出来了,猎枪射出弹头样本,同现场弹头在显微镜下比对,两者膛线条纹相一致,并拍了照片,同时,打玻璃的射击试验,也和人民大会堂的射击玻璃碎片相同。

最后的鉴定书结论是:两个弹头膛线条纹对比结果一致。由此认定“现场弹头就是这只小口径猎枪射出的”。最后锁定现场弹头是从某首长家提取的小口径猎枪射出的。

四、枪支管理办法出台

当结果认定人民大会堂“枪击事件”是小孩子打麻雀的“飞弹”造成的时,总理严厉地说:“怎么能在城市打鸟呢!城市到处是人群,流弹不小心伤到人怎么办,高干子弟更要严加管教,‘清朝八旗子弟’就是历史教训。”

然后继续说道:“看来,各地枪弹无数,保管不善的情况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公安部要尽快搞出枪弹登记管理办法来。”

于是全国的公安机关开始对“各种枪支(包括小口径枪、无声手枪、自卫用枪、运动用枪等)都进行了管理,整顿。

最终查清了那颗突如其来的子弹的来历,这起蹊跷的枪击案件最后以一场意外结束,孩子后来也就是教育一下。

虽然这场枪击案件最终以闹剧收尾,但是这起案件促成了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禁枪令的出台。

正所谓:

万人会堂招枪击, 排除万难查明细

没想少年打麻雀, 因为闹剧立规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人民大会堂   长安街   膛线   玻璃   小口径   神枪手   会堂   弹头   公安机关   枪手   子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