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主席接见左大玢,被指念错“玢”字,主席:回去问问你爸

“你为何姓左,而不姓右啊?”

1959年,毛主席对着一个年约16岁的女孩提出了这个问题,女孩年纪尚轻,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最后只能说道:“因为我爸姓左,所以我也姓左吧!”

毛主席哈哈大笑,和这个女孩结成了忘年之交。这个女孩叫左大玢,她和毛主席的结缘,从13岁开始了……

湘剧之梦,忘年之交

左大玢1943年出生于河南荥阳,在她很小的时候便举家搬迁到了湖南长沙,所以她也算是个土生土长的湘妹子。

左大玢的母亲郑福秋是20世纪30年代湘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之一,于是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左大玢11岁的时候便考到了湖南戏校学习湘剧。

也正是以此为契机,左大玢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当时是1956年,左大玢跟着湖南省戏剧训练班前往北京汇演演出。

虽然左大玢因为年纪小、资历浅,没有上台的机会,但她还是偷偷在戏台上,透过帷幕看到了台下的毛主席。

伟人的伟岸身躯,给年幼的左大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发誓,一定要刻苦学习,亲自唱戏给毛主席听。

1959年,左大玢在经过三年的学习后,已经小有成就,成为了湘剧的主要花旦。当时,毛主席恰逢来到湖南出差,左大玢便有机会在他面前表演了。

当左大玢在台上看到台下的毛主席时,她第一时间差点忘词,幸好专业的素养让她马上定神,完美地结束了这场演出。

演出结束后,原本不会跳舞的左大玢,听说主席要去舞厅,连忙跑过去,希望能见上主席一面。

当主席得知,演湘剧花旦的左大玢也来的时候,希望能够邀请她跳一支舞。完全不会跳舞的左大玢只能赶鸭子上架。

近距离接触,左大玢才更加感受到了和毛主席之间的身高差距,也更有一种压迫感,让左大玢整个身体僵硬不已。

毛主席率先活跃气氛:“娃娃,跳舞也是体育运动,不能老是站着呀,得动起来!”

看到毛主席如此和蔼可亲的样子,左大玢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她也和毛主席聊了起来。毛主席问左大玢的名字:“你为什么姓左,而不是姓右啊?”

左大玢不知如何作答,只能说:“因为我爸爸姓左,所以我也姓左!”

毛主席哈哈大笑起来,又问道:“那你怎么又叫左大芬了呢?”

左大玢不服:“那个字读‘bin’,不读‘fen’。”毛主席却说:“这是个多音字,不信你回去问问你爸爸。”

于是,左大玢回去问了父亲左宗濂,结果左宗濂查了大辞海,发现这个字确实是个多音字,左大玢对主席的见多识广更加佩服。

之后,主席来到湖南出差,都会和左大玢跳舞,左大玢一来二去便和毛主席成为了忘年交。

同一杯茶,半截香烟

有一次,左大玢和毛主席坐在沙发上聊天,左大玢突然瞥见了毛主席的茶杯,里面的茶叶是一根根竖起来的。

左大玢年纪尚轻,除了湘剧的戏台外,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这“神奇”的茶叶让左大玢十分稀奇,问主席:“主席,这茶叶怎么是竖起来的啊!”

毛主席告诉左大玢,这是君山的毛尖。这让左大玢啧啧称奇,也想喝这杯茶。毛主席见女孩年幼,心直口快,便欣然应允,说道:“你以后想喝,直接喝就是!”

于是,左大玢就经常和主席喝同一杯茶。二人之间没有隔阂,相处十分自然。但是,即便是关系如此好的朋友,在那个纪律严格的年代,左大玢始终没有和毛主席有一张合照。

这让左大玢很是苦恼,她希望有一些什么东西,来证明自己和毛主席的友谊。恰逢有一次,毛主席来到湖南,嘴里叼着根烟。

左大玢于是规劝道:“主席,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少抽一些烟吧!”说着,左大玢也没问主席,便直接去伸手拿走了主席口中的半截香烟,并且熄灭。

主席也不恼,便由着左大玢将香烟拿走。

左大玢这种“随意”的做法,主席做出的“随意”的反应,间接证明了二人之间的友谊,所以左大玢事后并没有将香烟扔掉,而是揣在了怀里。

回到家里后,左大玢将半截香烟珍而重之地放在了一个锦盒中,时至今日也没有扔掉,这也成为了二人唯一的纪念品。

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主席来湖南渐渐少了,左大玢也继续在湖南做着她心爱的湘剧事业,并且成家立室。

虽然二人相见少了,但主席间接促成了左大玢和86版《西游记》的缘分。

结缘西游,诸多传说

上世纪70年代,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仍然对家乡的湘剧念念不忘,于是湘剧演员便组织起来拍了一些湘剧,制成录像带,送往北京。

左大玢在《追鱼记》中饰演观音

这其中一出《追鱼记》中,左大玢饰演观音。恰好,1976年,一个叫做杨洁的导演来北京拍摄的时候,看到了《追鱼记》的录像,对左大玢的观音印象很深。

于是在1982年,《西游记》开拍的时候,杨洁便前去长沙,询问左大玢是否愿意来担任观音一角。

左大玢一生未曾拍摄过电视剧,十分忐忑,十分用心去演戏、琢磨,时常去观音庙看不同观音的法相,希望能够演出最精彩的观音。

事实证明,左大玢的努力有了回报。她的观音成为了无出其右的经典。围绕着左大玢的观音,也有许多传说。

据悉,有一次他们在峨眉山拍摄的时候,恰逢连绵阴雨,对拍摄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是,到了左大玢扮演的观音出场的时候,突然晴空万里,拍摄也顺利进行下去。

这种“左大玢出场,便雨过天晴”的巧合出现过好几次,致使剧组都开始传开:“莫非左大玢老师真的是菩萨转世不成?”

甚至有时候,剧组人员还会真的把左大玢当作“观音”一样祭拜,让左大玢哭笑不得。

10年后,《西游记》续集开拍,此时左大玢已经年过五旬,杨洁导演很担心她的状态难以胜任观音一角。

但是没想到的是,50多岁的左大玢依然保持着十年前的状态,这令杨洁也忍不住惊呼:“你不会是吃了不老仙丹了吧?”

当然,这只是一种笑谈,但也看出左大玢在剧组心中的“观音”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才会将她和“观音”的诸多传说挂钩。

虽然左大玢的“观音”形象成为了经典,但对左大玢而言,她的生活、工作重心还是在湘剧上,直到退休之后也不例外。

2003年,左大玢60岁,正式退出幕前,开始着重培育下一代人才。她任教于湖南湘剧院和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的湘剧班,过上了寓教于乐的生活。

虽然此刻的左大玢已经儿孙绕膝,但是她始终对一件事念念不忘。那就是她的出生地——河南荥阳。

在左大玢几十年的风雨中,她从未回过自己的出生地看一眼,这也成为了左大玢的心结。

直到2017年,一件事情的发生,促成了左大玢的“回乡之旅”。

因缘际会,回到家乡

2017年,荥阳文物部门对老城区地魁星楼进行重新修整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块尘封多年的匾额。

魁星楼

这块匾额正中间写着“中山纪念塔”,左侧则写着“长沙左宗濂敬建”、右侧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

原来,魁星楼前身就是中山纪念塔,魁星楼就是在中山纪念塔上复建的。此次发现这个匾额,对荥阳的历史研究进行了补足。

“左宗濂”三个字,前文曾提,正是左大玢的父亲。他曾经是国民党程潜手下的少将高参,因为工作调动原因,于1940年到1949年期间在河南任职。

也就是在这期间,左大玢在荥阳出生。后来左宗濂来到了长沙,进行了长沙起义,左大玢才和父亲一直在长沙定居,未曾回到荥阳。

荥阳当地记者马上联系了左大玢,左大玢听闻,想到了很久以前父母仍在世的情景。那时候,父亲很少讲述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左大玢只有从母亲处才了解到父亲的点滴过往。

左大玢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也有一次机会来到河南演出,当时她本来想着,顺路来荥阳看看,却没因为行程问题搁置了。

2018年,在左大玢的垂暮之年,她忽然得知荥阳有很多父亲相关的文物,十分高兴,欣然前往。此时,她已经74岁了。

来到荥阳后,左大玢十分珍惜、认真地看着匾额,以及其他相关的文物,还拿起手机拍照,这也是她第一次回到荥阳。

不过,也许是职业病“作祟”,左大玢仍然忍不住想要去看看河南的豫剧。恰好在魁星楼附近,就有一家文化艺术学校。

在这里,左大玢感受到了新一代年轻人学豫剧的魅力,她想到了自己年轻时对戏曲的喜爱,和学生们讲起了自己曾经的经历。

虽然豫剧和湘剧的剧种不同,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最重要的是,都要刻苦、认真地学习。

这时,左大玢想起了毛主席曾经跟她说过:“你们搞艺术的,不仅要好好钻研技巧,还要学好文化知识。”

于是,左大玢也将这句话,送给了下一代。

作育英才,传承湘剧

从荥阳回到湖南之后,左大玢对生活有了全新的感受。父亲曾经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好好地传承了下来,而毛主席教育自己的话语,自己也好好地传递给了下一代。

左大玢便继续努力地奋斗在作育英才的下一代。左大玢对学生们的教育很严格,坚决抵制迟到早退的现象。

为了以身作则,左大玢放弃了悠闲度日的家中,来到了学生宿舍。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即使是雨雪天气也从不迟到,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回家休息。

左大玢的丈夫也是如此,夫妻二人的退休生活不如别人一般悠闲,反而更加忙碌。一家人虽然都在长沙,可是一个礼拜只能见一次面。

但左大玢却觉得,如今湘剧式微,教学资金短缺,教学人才严重不足,要是连她都不为湘剧出一份力,那么湘剧所面临的状况,将会更加紧迫。

除了教育的方式传承湘剧之外,左大玢也会参与各个地方有关于戏曲的讲座,希望能够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让大家更加热爱湘剧。

即便不在湘剧一线,左大玢也会支持着湘剧演出。2021年,左大玢就被拍到了出现在黄梅戏大师杨俊的演出,来替杨俊坐镇。

虽然因为疫情,左大玢的脸庞被口罩遮盖,但是她那双淡然、沉静的双目,也让许多人联想到了多年前的观世音菩萨。

2022年,恰逢86版《西游记》开机40周年,许多当年的老演员齐聚一堂。左大玢也在其列。虽然此刻左大玢已经79岁,但是她依然精神奕奕、眼神慈祥且沉静。

而网友看到她,依然是对左大玢有着观音一般崇敬的感情,据悉,许多网友如果刷到了左大玢的相关文章、视频,都会在下面评论“观世音大慈大悲”。

时隔多年,人们仍然无法忘记左大玢扮演的观世音,这是对她的戏剧人生最好的褒奖!

结语:

左大玢出身梨园世家,受母亲影响,进入湘剧世界;又因缘际会,成为了毛主席的忘年之交,不仅收获了一段难能可贵的友谊,也从他身上学习了很多大道理。

而《西游记》作为左大玢的“跨界之作”,并未有任何违和感,反而成为了当世经典,足以看出左大玢在背后的努力。

不管左大玢身处怎样的职位,她始终还是谨记着传承的力量。将自己从父母、毛主席身上所汲取的经验和知识,努力地传递给下一代。

这正是一个业界泰斗,所彰显的时代精神!

参考资料:

  1. 猛犸新闻.《"观音菩萨"左大玢回到出生地荥阳:不忘自己是河南人》
  2. 猫眼娱乐.《“观音”左大玢近照曝光,77岁变样仍美丽,丈夫帅气是影帝之师》
  3. 世纪风采.《“观世音”与毛泽东的忘年交——记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左大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荥阳   湘剧   西游记   主席   匾额   长沙   湖南   河南   观音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