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朱充燿:代藩难得的老实人,两次被围出逃,积极揭发宗室汉奸

在明朝历任代王中,奇葩占多数,老实人比较少,第一任朱桂的风评尤其差,即使600多年过去,但时至今日,朱桂喜欢拿着铜锤上街打人的事仍是大同人民茶余饭后的笑柄。朱桂的大儿子代世子朱逊煓的人品也一言难尽,这从其谥号“戾”中可见一斑。但代藩第四任代王朱俊杖和第五任代王朱充燿两父子的名声还不错。

因为生活在大明的边境,大同城时不时被敌寇骚扰,代王一家需要时刻提防自己的生命安全,嘉靖朝大同发生的两次军事哗变都与防御敌寇有关。朱俊杖在位的时候,大同乱卒闯入代王府拿着刀威胁他,扬言要杀他全家。朱充燿在位时,他治下的几个下层宗室甘心做汉奸,企图勾结蒙古人攻打大明,他积极配合朝廷揭发他们的汉奸行为,为朝廷排除了后顾之忧。嘉靖十六年,乐昌王聪涓上奏称代王充燿孝顺贤明,被朝廷旌奖,可见此人的人品还不错。

大同代王府门前的九龙壁

第四任代王朱俊杖,他有一个任性的名字,更是摊上一个任性的爸爸。弘治三年,皇帝命废代府待袭郡王朱聪沫为庶人。朱聪沫是第三任代王朱成炼的庶长子,先被封为武邑王,代王成炼死后,伦序由他来管理府事,但此人的人品堪忧,不仅不孝顺父亲,居丧无礼,在父亲丧前置酒作乐,召娼妓来府中歌舞。有内侍规谏聪沫,却被他残忍虐待,如以石鼓压其胸,以囊沙堵其嘴,把人活活憋死。代府承奉官前往京城举报,聪沫派人去追截,被他派去的人良心发现,就与承奉官一块举报了聪沫。皇帝命山西镇巡官员调查,查实聪沫的罪状都是真的。皇帝下旨说:聪沫怙恶不悛,违背祖训,难以胜任藩王之责,故降为庶人。于是朱聪沫全家被送去太原城内居住。诏命由乐昌王聪涓管理代府事宜。

弘治四年,聪沫的母亲王氏及代府各郡王、将军联合为聪沫的儿子俊杖求情,陈词十分悲切,称俊杖作为代惠王嫡孙,不该受他父亲的牵连,毕竟他父亲犯罪时,他还是个年幼无知的孩子。请求皇帝让俊杖回大同代府居住。皇帝批准。第二年,王氏奏称说由乐昌王署理代府事宜多有不便,请皇帝让俊杖袭封代王之位,以奉嗣代藩宗庙。明孝宗没有直接同意让俊杖继位,但令其以武邑王长子的身份管理代府事宜,并命乐昌王回府。

弘治十一年,朱聪沫病逝,可能是因为人死罪销,朝廷恢复了他的郡王身份。弘治十二年,朱俊杖以郡王长子的身份进封为代王。后来,朱聪沫之子朱俊杖以其父只是个郡王、而自己身为亲王,故在对其亡父祭祀时行礼颇为不便,请皇帝升他父亲为亲王。于是聪沫被追封为代思王。

朱俊杖与其子朱充燿,两次因为边境安全问题受到生命威胁,其实朱俊杖对此早有提防,他嗣位后不久,就上奏朝廷请增派兵卒抵御达卤,但兵部认为大同最近挺安全的,没必要增派官兵。但作为安慰,请皇帝下书安抚一下代王担惊受怕的心。但明孝宗依然命在大同增兵以防万一。

嘉靖三年,巡抚大同都御史张文锦、参将贾鉴被驻守大同五堡的军卒杀害,大同发生第一次兵变。起因是张文锦在大同城北九十里处筑五堡以抵御卤寇,在堡垒即将筑成之时,他又准备迁徙2500名军卒的家人前往驻守,以作为大同的屏障。有镇卒认为,在距离大同城20里的地方尚会经常遭受战争蹂躏之苦,而五堡孤悬在大同城几百里之外,其危险可想而知。如果敌人打来那谁来应援?因此就算死也不能迁走。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张文锦,张文锦不答应,继续严令迁徙。另有贾鉴监督筑堡工程,异常严苛,众人怨声载道。于是军卒郭鉴、柳忠首倡暴动,杀了贾鉴,将其分尸。张文锦害怕他们勾敌,将他们先安抚入城,然后立马索治倡乱头目。乱卒们积愤难平,焚烧大同府门、劫出罪囚,在攻到都察院时,张文锦吓得赶紧跳墙躲到了博野王家,乱卒劫持了博野王,让他交出张文锦,将其杀害后分尸。乱卒更加横行,甚至劫掠了大同府贮藏的兵器,穿着铠甲、手持兵器在城中到处劫掠作乱。

但依然有胆小的叛卒害怕朝廷降罪,于是聚众围攻了代王府,威胁代王朱俊杖向皇帝上奏请赦免他们,如果代王不上奏就杀了他全家。俊杖非常害怕,抛下宫眷,带着他的亲王宝符以及儿子充燿、充爔跑到了隔壁宣府躲避。皇帝命宣府镇巡官礼遇代王,赐书慰问。朱俊杖害怕皇帝怪罪他擅离封国,想去北京谢罪,但皇帝表示情有可原。朱俊杖依旧惶恐不安,想早日回大同,皇帝令抚臣赶紧平定叛乱。不久后,大同守臣上奏称首恶已除,其同伙四散而逃,可以让代王回府了。第二年正月,大同事平,代王俊杖回到了大同,皇帝再次下书慰问他,赐银百两。

不过朝廷对暴乱军卒的处理明显十分宽大,遗患无穷,导致不久后就发生了第二次哗变。当时,负责安抚的进士李枝带着户部的粮食和银子到大同,大同叛卒却紧张兮兮地全副武装将其围攻起来,还把本来准备用来安抚军卒的财物一抢而光,吓得李枝赶紧把皇上的意思告诉叛卒们,这些人才散去。暴乱之后,大同城内的安全状况堪忧,由于朝廷的宽大政策,致叛卒们更加骄横,连大同城门都是由叛卒守卫的,他们仗着有武器傍身,到处大呼小叫,昼夜不绝,甚至连守臣蔡天佑都不敢说什么。

在第一次大同军变后不久,大同军中又传闻朝廷将从大同调兵去甘肃打仗,大同驻军闻之如惊弓之鸟,又想着鼓噪作乱。于是代王俊杖、都御史蔡天佑请皇帝再降旨对他们进行安抚。兵部认为朝廷对此事的处理过于宽大,难免给了这些人错觉,逐渐对朝廷的威权产生了不敬之心,才致今日之变数。若不严惩其头目,难绝后患。

嘉靖五年,代王俊杖薨,谥为“懿”,其庶长子充燿袭封为代王。嘉靖十一年,充燿上奏称其父亲俊杖曾经被大同叛卒围攻威胁生命,忠义可嘉,希望在他爸的坟墓前立一块石碑,并书刻碑文。但皇帝只允许给俊杖立石碑,没有同意刻写碑文的要求。

嘉靖十二年,大同发生第二次军变。起因是达卤渡河在大同城不远处屯兵觊觎,大同总兵李瑾希望朝廷批准在天城等地方挖掘壕沟四十里以御敌,由于形势紧迫,李瑾在监督军卒挖壕沟时,态度异常苛刻,军卒中怨声载道。于是在嘉靖十二年十月的一天夜里,在军卒王福胜、王宝等人的带领下,军卒六七十人鼓噪闹事,焚毁帅府,杀了李瑾,还焚毁了都察院大肆抢劫。代王充燿听闻,又连夜跑去了宣府。巡抚潘仿奏闻,兵部尚书王宪认为,就是因为朝廷宽大,导致平时骄悍惯了的军人不惧军纪,以至于杀害主帅、逼凌宗室。如此犯上作乱之人还留着不杀,天理何在?请皇帝严惩叛卒。于是朝廷任提督西官厅都督佥事鲁纲代替了李瑾,催促他早日前往平叛。

嘉靖十三年二月,皇帝诏命宣府驻军护送代王回大同。代王回到大同后,上奏称乱逆虽然已经被除,但宗室和军民的情绪仍然很不稳定,希望朝廷派钦差大臣下基层进行考察慰问工作。于是皇帝命兵部左侍郎黄绾往大同进行安抚工作。

大同地处明朝边境,大明的皇帝们为防御卤寇尽心尽力,恪守“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的气节。嘉靖朝的两次军事哗变皆与敌寇的侵扰有直接关系,同时两任代王也因为卤寇的侵扰担惊受怕。然而就在代王治下的宗室中,居然出了若干败类,他们甘心做汉奸,企图勾结卤寇攻打大明,作为再创中华天的朱元璋的子孙,这几个不肖子孙给他们老祖宗的脸都丢尽了。

嘉靖二十四年,代王充燿举报本府宗室充灼、俊桭、俊桐等人聚众抢劫。于是几人被朝廷夺禄一年。没想到这几人却因为私心作祟甘心背叛大明做汉奸,毫无气节。充灼、俊桐、俊榄、俊棠等人与大同当地的无赖李文博、李钦、张淮等人是酒肉朋友,聚众抢夺大同知府的财物。充灼等人埋怨代王举报自己,而现今因为没有俸禄而贫困交加,于是充灼建议给达卤带路围攻大同城,他们作为内应,再用计杀了代王和镇巡大臣,以后何愁不富贵!造反的第一步,把粮草都烧毁,这样马就饿死了,没了马,朝廷还拿什么打仗?众人听信了他的鬼话,纷纷摩拳擦掌。张淮将充灼的计谋告知其友人次仲太,次仲太鼓吹其老师罗廷玺,称如果罗廷玺加入,不愁大事不成。

这个罗廷玺是白莲教的信徒,专注于造反事业。次仲太找到他老师罗廷玺,许诺他待大事成后,必与之分享天下富贵。罗廷玺就这样被引荐给充灼,刚见面罗就大呼充灼有福相,充灼非常高兴,将自己的计谋全盘告之,罗廷玺便为他出谋划策,两人嘀嘀咕咕鬼扯一番。充灼让罗传话给小王子随便打打就行了千万别来真的,罗建议道:到时候约小王子分三路进兵,直抵大同城下,引小王子占领大同城,并忽悠小王子派兵去攻打雁门关,到时约另一名白莲教徒、也是罗廷玺朋友的王廷荣作内应,再顺道打下平阳,立充灼为主。最后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讨伐胡兵,用计杀小王子,则大事可成。充灼听信了罗的计策,非常高兴。在八字还没一撇的情况下,就忙着刻印文、造兵器,悄咪咪让他的同党门四带着俊弃等人做的火箭出城去焚烧各个军马草场。

由于这种蠢计策属实如儿戏,很快被大同的驻守官察觉到异常。总督翁万达对两天以来六处草场失火的事表示怀疑,遂认为一定有奸邪出没,于是下令通缉奸邪,很快抓到了纵火焚烧草场的门四等人,但还没调查清楚,叛乱众人又露出破绽。

次仲太派通晓卤语的卫奉去寻找小王子共商“大事”,卫奉此人也是个汉奸,曾引导达卤入侵大同,因此对敌军的驻地轻车熟路。卫奉在威宁海子北岸遇到了小王子的军队,于是与之约定充灼之计,并将一半的令旗留给小王子,自己留下另一半,以作为信物,卫奉回去通知充灼一切已经准备妥当,充灼立即让张文博给小王子写表文,表文上尽是叛国做汉奸的大逆不道之语,写好表文后,充灼继续派卫奉带着伪旗出边,旗上写着“调兵”字样。恰在此时,总兵周尚文派遣兵卒出边哨巡逻,看到了有四个人行动诡异,随身携带的旗子尤其瞩目,周尚文察觉不对劲,立马派人去追问,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卫奉人赃并获,被逮捕回大同城内。至此,充灼当汉奸造反的计谋被和盘托出。翁万达怕另生事端,便将此事秘密启奏了代王,代王将充灼等人秘密逮捕,派人追捕罗廷玺,罗廷玺畏罪服毒而死,余逆皆被逮捕到京城问罪。

嘉靖皇帝命司礼监、驸马、五府、九卿、科道官、锦衣卫联合会审,场面可谓宏大。因为充灼等人的确罪行明确、证据充足,皇帝下旨曝充灼罪行于天下:“充灼世受国恩,不遵祖训,背天逆道,背叛朝廷,甘心降卤,勾引敌兵,图危宗社,谋烧草场,凶谋大著,国法难容。”令充灼及其同党自尽,焚其尸,不准收葬。协同制造火箭的俊弃等人被废为庶人,张文博等30人被斩首。连代府长史等官也被下狱论死。

事后,兵部请皇帝奖励平息此次未遂叛乱的功臣,以周尚文为首功,总督翁万达及时发现奸谋,巡抚詹荣秘上其事。代王虽不能预查奸萌,但事发之后震惊骇愕,及时收捕恶逆,才没有节外生枝,应该赐书奖励。

嘉靖二十六年,代王充燿薨,谥为“昭”,由世子廷埼嗣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宗室   汉奸   乐昌   大明   郡王   兵部   嘉靖   老实人   小王子   朝廷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