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海南有多险?毛主席:晚打两个月,海南很可能变成第二个台湾

“茫茫海峡一天险,负隅顽抗伯陵线。木船铁舰何以敌,笑借东风踏海南。”

邓华将军永远不能忘记解放海南的峥嵘岁月,30年后故地重游仍然无比激动感慨!

这场原始木帆船打败钢铁大兵舰的艰苦战斗,简直可以说是军事奇迹。毛主席曾感叹道:“晚打两个月,海南很可能变成第二个台湾。”

为什么毛主席会如此论断?解放军是如何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又是怎样克服不利因素取得胜利的呢?

这一仗打还是不打

早在1949年10月17日,毛主席在与林彪元帅的通信中就提及要“攻取海南岛,消灭残敌,平定全粤”,此时第四野战军才刚刚解放了广州。

海南是肯定要打的!除了从广东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军残余逃窜到海南岛,岛上原有部队亦有数万人。

在这种形势之下,蒋介石准备利用台湾、海南岛两个基地,伺机反攻,做最后的挣扎。

为了加强海南岛的防御,蒋介石任命一级上将薛岳为总司令。薛岳也算是个厉害角色,毛主席曾提醒大家要小心提防。

到达海南岛后,薛岳组建了海南岛防卫总司令部,将岛内的国民党残部10万余人,整编成为5个军共计19个师的防卫力量。

此外,他还加紧在全岛沿线构筑野战工事和支撑点,设置水上障碍物。同时凭借着国民党空军在岛上的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40余架,海军的军舰炮艇25艘,组成海陆空立体防线。

薛岳

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在海南岛登陆,薛岳简直是“煞费苦心”。

他制定了相当周密的海南防卫作战计划,将岛上守军编成四路,各自守卫东南西北四个守备区,并预先制定各种应急方案。

薛岳对这一环岛立体式防御体系十分满意,洋洋得意地称之为“东方的马奇诺防线”,他的参谋长更是讨好谄媚,将其换成薛岳的字,即所谓“伯陵防线”。

解放海南岛是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既定部署,当广西战役刚刚结束,四野前指于12月14日明确下达第40、第43军统归第15兵团首长指挥攻取海南岛的命令时,15兵团领导人已经有了大致的作战方案。

次日中午,邓华将军和赖传珠便向中央军委报告了他们预想的作战方案,即以小部队偷渡配合主力大规模登陆的设想。

此时毛主席正在苏联访问,收到15兵团的电报后,他感到攻取海南岛绝不是一件易事,偷渡方式似乎也并非理想对策。

就在一个月前,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攻打金门失利一事,给毛主席和全军上下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12月18日,毛主席复电林彪元帅,同意了“以第四十三军和第四十军准备攻琼崖”的战略部署。

邓华

但毛主席更着重强调的,是对渡海作战问题的顾虑:“渡海作战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为了避免重蹈金门覆辙,必须吸取教训。”

四野当然是一只猛虎,但这却是一只从北打到南的“东北虎”,大多数士兵见都没有见过大海。

这些陆地悍将曾经所向披靡,但面对汹涌澎湃的海水,却不禁心里发毛。金门之战的失利,更为解放海南岛蒙上了阴影,此时断不敢贸然行动。

按照原定的作战计划,本期望能在旧历年前进攻海南岛,然而由于时间太过仓促,作战条件准备不足,渡海部队不得不放弃了原定计划。

虽然此次作战特别强调要做足准备不可冒进,但叶剑英元帅也强调:“我们要和敌人抢时间”。

蒋介石逃到台湾立足不稳、惊魂未定,美军第七舰队尚未干涉我国南海,这千载难逢的时机必须要牢牢抓住。

小木船要打大军舰

为了把陆军训练成海军陆战队,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周密准备。部队务必要掌握渡海作战的要领,人民解放军10万大军为猛虎变蛟龙而展开了大练兵。

叶剑英

练游泳、练摇橹、练打军舰、练抢滩、练登陆……先是近海,后至远海,组织从连到营到团的很多船只联合演习等等。

准备工作并没有因为渡海时间推迟而放松,参战部队在紧张的海上练兵。与此同时,渡海作战必须要解决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渡海工具。

海战与陆战完全不同,没有船只渡海作战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增援的不便,战斗一旦打响,如不能占优势,则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毛主席在1月10日的电报中,曾指示要按照“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个方向去准备”,希望在战前能够购置“几百个大海船的机器”。

野战军后勤部政委陈沂和参谋长罗文携带几百万银元来到香港,但香港的机器制造业并不发达,加之国民党特务的暗中破坏,此行并没有买到发动机和登陆艇。

事情十分棘手,机器船搞不到,也买不到很多发动机来改造机帆船,15兵团领导人认识到,此次渡海作战只能依靠木帆船、改装少量机帆船一条路可走了,只好到沿海地区征集船只。

海上作战的难题正在逐个解决,但解放军竟要用小木船去打大军舰,装备如此悬殊,实在让人有些放心不下,真的能行吗?所有人都悬着一颗心。

一次夜练中的意外,却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43军某部8名战士正在演练,但结束的时候却突然风平浪静,他们这艘靠风吹帆篷才能行驶的船不动了。

几人只好在船上睡了一晚,第二天有风来的时候,才起舵升帆离开。但他们并不知道此时是东北风,直将小船吹到了国民党军占领的海域。

就这样,一艘小木船迎面碰上了国民党的军舰。大家顿时紧张起来,木船要打军舰谁都知道胜算渺茫。

但几名战士并非等闲之辈,还是决定殊死一搏。军舰炮击之下,海水都被掀起了一丈多高,鲁湘云强自镇定下来,喊了一声“打”!

子弹射在了军舰的甲板上,一名战士连发4颗枪榴弹,每一弹都准确地在军舰上爆炸了。被几人决一死战的气势震慑到,军舰只有迅速向后倒退,转向离开了。

这一战,木船竟打败了军舰,使战士克服了恐惧心理,信心大增!

在多数人寄希望于购买登陆艇时,第40军军长韩先楚将军持保留意见,他说“解放海南岛,在什么山唱什么歌”,买不了登陆舰,用帆船渔船照样要想办法解放海南。

他还做了两个大胆决定:第一,不传达兵团的作战会议精神。因为作战命令要将解放海南岛推迟到6月,如若据实传达,部队势必会产生松懈情绪。

第二,积极准备,搜集渔船,一定要在3月以前做好攻击的准备。如若要以风帆船渡江,必须要依靠谷雨前的季风过海,如果4月20日前不渡海登陆,就可能往后拖延1年。

韩先楚

事后证明,韩先楚将军此时的决策极有远见。

而在当时,韩先楚将军也积极向中央军委报告,坚持自己的意见。他甚至提及“如若兄弟部队43军没有准备好,我愿亲率40军主力单独渡海作战”,足可见他的孤胆与雄心。

驻守海南岛的琼崖纵队也正危机重重,冯白驹曾派人偷渡至解放军驻地,商讨增派支援的事宜,此举也能增加岛内我军兵力,有利于为大举登陆做准备。

“偷渡”计划原本被军委驳回,但此时基于实际情况又有了变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作战方针最终进入了实施阶段。

3月5日,韩先楚将军便组织了一次“积极偷渡”,118师352团1营800名战士喝了临行的壮行酒,组成了渡江先锋营,于次日成功登陆。

紧接着,又有6600多名战士实行第二批偷渡,虽与敌军发生激战,但再次渡海成功。

多次偷渡成功,大大鼓舞了队伍的士气。韩先楚将军认为大举登陆的时机已经成熟,谷雨一过,很可能贻误战机。

经过反复研究,中央军委和四野终于批准了海南岛战役作战方案,决定于4月16日大潮前发起进攻,此时离谷雨仅剩最后的几天!

主力强渡琼州海峡

4月16日18时30分,“启航”的命令终于下达了!浩浩荡荡的队伍分乘千条渡船,顺风而下剑指海南!

大军强渡琼州海峡,主力部队分两个梯队。第一梯队由韩先楚将军率40军主力和43军一部,共2.57万人先行渡海。

第二梯队则由邓华将军率兵团指挥部率43军主力,约2万人随后跟进。万船齐发,大举登陆,这场规模浩大的跨海之战终于揭开了最后一幕!

船队刚刚离岸8海里,就被国民党的巡逻飞机发现目标,遭受了一番“礼遇”。下半夜,编队又遭遇国民党军舰的射击。

但我军战斗勇猛、士气高昂、势如破竹,并没有被这些火力干扰拦住脚步。

4月17日凌晨2时,第一梯队靠近了海南岛。这时,驻守海南的琼崖纵队以及我军先遣登岛部队,迅速赶到了临高角海边,扫清了沿岸的守军据点。

6时,第一梯队靠近临高角至花场港的预定登陆地段。此时正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登陆部队不顾守军疯狂射击,奋勇冲向海岸。

海南岛敌军为阻击我军登陆,在滩头阵地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挂满手榴弹的铁丝网,第二道布满地雷的战壕,第三道则是难防的暗堡。

虽然顽固反抗,但敌人不能阻挡解放军的强大攻势,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军不仅成功登陆,突破敌人的三道防线,并夺取了临高角纵深二十多公里阵地。

海第一梯队在琼崖纵队和先遣登岛部队的配合下,控制了琼北地区海岸各要点,突破了被吹嘘为“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

19日,四野司令部向作战部队发来贺电:“你们以无比的英勇,在海南岛上成功地登陆了,这说明我人民解放军不仅在大陆上是无敌的,而且在海洋上也是无敌的”。

四野首长的贺电,给了全体指战员极大鼓舞,而此时岛上的残敌却是惊恐万状!

由于情报的疏漏,薛岳未能及时掌握我军实际登陆人数,当第一梯队登陆后,他还以为是小部队偷渡而不是主力登陆。

所以,敌军的兵力部署出现了重大失误,薛岳派遣主力部队围攻43军128师登陆部队。

此时,邓华将军将军决心将计就计,以128师诱敌,展开大规模的围歼战以求消灭其主力部队。

40军主力不顾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扫射,赶到澄迈县城后分两路北上,将围攻128师的国民党军包围起来,形成了内外夹击、瓮中捉鳖的局势。

直到此时,薛岳才回过神来,原来解放军的大部队已经到了!薛岳害怕主力被全歼,慌忙命令残部向海口市方向撤退。

为了不给敌军丝毫的喘息机会、乘胜追歼,人民解放军与琼崖纵队趁机向国民党军海南防卫总司令部驻地海口市发动攻击。

国民党军的琼北、琼东、琼西守备部队连遭重创,薛岳见大势已去,只能慌忙后撤,狼狈逃窜。

5月1日,海南岛终于全部解放,这是足以载入历史的伟大时刻。小帆船与大军舰对敌,竟最终取得了彻底的完全的胜利,解放海南一战堪称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而就在海南解放两个月后,朝鲜战争全面爆发。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宣布派出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正如叶剑英元帅元帅曾预见的那样,第七舰队开始插手中国内部事务,公开出面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军事部署。

国际局势变幻莫测,两个月时间不长却足以改变许许多多,所幸我们抢到了这宝贵的时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毛主席不由发出感慨:“晚打两个月,海南很可能变成第二个台湾”!

一只蝴蝶便足以扇动飓风,当我们回首共和国的往事,不禁为所有先辈的气魄胆识、流血牺牲而感到心灵震颤。


参考文献:

邓华将军:《解放海南》,载于《星火燎原未刊稿 第10集》。

韩先楚将军将军百年纪念组委员会编:《战将韩先楚将军》。

陈明东:《解放海南岛》,载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优秀新闻作品集》。

刘振华:《解放海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李传华、张书松、李书兵:《解放海南实录》,海南出版社200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海南   海南岛   人民解放军   梯队   作战   军舰   台湾   国民党   主力   将军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