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老农耕地23年,因裤子暴露身份,原来他是开国大典飞行员之一

前言

抗日战争时期,曾有这样一位飞行员,他先后8次穿越号称“死亡航线”的驼峰航线,为抗战前线运输急需的作战物资;

他在执行飞行任务期间,仅用18发子弹,便击落了日军一架大型运输机,令日军飞行员“闻风丧胆”;

他原本是一名国军军官,但在一次“失误飞行”中,误打误撞飞入解放区,从此便弃暗投明……

开国大典上,驾驶战机飞越天安门,接受毛主席和人民的检阅;

图丨王延周和战机合影

抗美援朝期间,击落击伤击落美军战机各一架,荣立二等功,为我方轰炸机机群保驾护航;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我国争取民族斗争和独立事业,做出巨大突出贡献的王牌飞行员,却入狱三载,返乡务农二十三年,更是历经半个世纪才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就是大陆最后一位“飞虎队”队员——王延周,在这位传奇老人身上,到底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投身空军

1920年10月,王延周出生在山东日照孙家村的一户普通人家。

和当地很多乡亲一样,王延周一家靠种地为生,日子虽然过得比较艰苦,但王延周却总是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一次,已经成为国民党军官的堂哥王延德回乡探亲,其身着一身帅气军装,令王延周羡慕不已。

也正是从那时起,参军报国成了深藏在王延周内心的目标。

1935年,王延周完成了私塾学习,为了谋求生计,他来到了条件比较好的青岛,成为一名学徒工。

虽然工钱不多,但也勉强够他一人生活。

然而,当时青岛已经被日本侵略者“侵占”,这些拥有着狼子野心的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的土地上可谓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令中国人民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

每当看到日本人欺辱我国百姓时,王延周总会感到愤怒不已,他想要“站起来”进行反抗!然而仅凭他一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图丨王延周(青年时期)

也就是在这时,王延周内心想要参军的想法,开始更为迫切。

王延周找到了堂哥,希望能够实现他参军的愿望。

在王延德的联系下,王延周顺利进入国民党29军,之后便跟随部队前往北平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

初次入伍,王延周显得异常兴奋,能够亲自上阵杀敌的念头也开始越发强烈。

然而很快他将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第一次对抗,并险些牺牲。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制造动乱,悍然向宛平城发动猛烈炮击,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与日军展开激烈冲突。

7月27日,日军将矛头直指守卫力量最为薄弱的南苑,企图进攻北平城。

此时,王延周正在此处参加29军的军训,由于守军人手不足,这支“学生兵团”也被迫参与到了这场“南苑阻击战”中。

这场仗打得并不容易,29军的战士们不仅要面对全副武装的日军,同时还要提防“汉奸”,战况可想而知。

日军一篇关于南苑战役的战地新闻稿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敌人的伤亡很大,但是战斗精神依然旺盛。”

战况形势愈发严峻,日军的飞机狂轰滥炸,守军遭受日军重创,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当场殉国。

天空飘起了小雨,仿佛也在感叹这惨烈的状况。

战役的失败,直接导致“学生团”被迫解散,王延周跟随战士们向南撤退,到达了陕西境内。

经此一役,王延周也算是死里逃生,但这并没有让他对参军打仗失去信心。

面对残忍、无耻的日本侵略者,反而更加激发了王延周报国的决心。

1938年,王延周报名参加了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并顺利进入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习正规的军事知识。

图丨身着国军军服的王延周

在为期两年的学习生活里,王延周每日刻苦训练、努力钻研,日寇还未击退,他不敢有一丝懈怠。

毕业后,王延周已经从当年初次入伍的士兵,成长为了一名陆军军官,身着期待已久的军官服,王延周的心里多了几丝欣慰,但也多了几分“迷茫”。

也就是在这“迷茫”之际,王延周无意间看到了笕桥空军军官学校的招生广告。

看着公告上白纸黑字印着的“空军”二字,王延周双眼放光。

此时在他脑海中,出现的场景正是当年被日军飞机轰炸的一幕,他想要成为一名空军,要亲自驾驶飞机消灭日本侵略者。

然而,当王延周将自己想要成为一名空军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却遭到了激烈的反对。

堂哥王延德告诉他,当空军需要面对很大的风险,在天上作战不同于地面作战,一旦发生意外,必定“粉身碎骨”

然而,家人的阻挠,并没有打消王延周想要成为空军的执念。

每当想到南苑战场上被日军飞机炸死的战友时,王延周总是无法释怀,他想要报仇,想要亲自击落敌人的飞机!

就这样,王延周瞒着家人偷偷报了名。

凭借着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有过战斗经验,王延周被顺利录取。

在昆明航校学习期间,初次面对这架“庞然大物”,王延周显得兴奋不已。

为了能够完全掌握驾驶飞机的本领,王延周开始变得废寝忘食、刻苦训练。

然而,由于航校条件有限,并不能给学员们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美国人的帮助下,挑选了一批优秀的学员前往美国深造,而王延周便是其中一位。

图丨最后一名“飞虎队”队员

1943年,王延周顺利毕业,表现出色的他受到了美国人的邀请,希望能够留在美国,但却遭到了王延周义正词严地拒绝。

在毕业“志愿书”上,王延周写下了“回国参战”四个大字!

二、首战告捷

回国后的王延周,成为我国当时为数不多的战斗机驾驶员,被分配到中美混合团第三大队八中队担任飞行员,而这支队伍的前身,便是赫赫有名的“飞虎队”。

而之后等待他的,将会是一次次既艰巨又危险的飞行任务!

成为空军飞行员之后,王延周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国空军力量与日本之间的差距,但这却并没有让他产生畏惧。

1944年6月2日,这是对于王延周来说意义非凡的一天。

此时的侵华日军早已成为“强弩之末”,为了给予盘踞在郑州火车站的日军毁灭打击,国民党空军集结15架轰炸机前往执行轰炸任务,并由22架战斗机配合此次行动担任护航任务。

王延周便在其中,这也是他加入空军之后,第一次执行战斗任务。

王延周驾驶着P-40N战斗机在天空驰骋,此次轰炸任务进行得十分顺利,占领郑州火车站的日军遭受了灭顶之灾,丧失了大量战斗力。

然而在返航途中,王延周所驾驶的战斗机却发生意外,出现事故,与飞行编队脱节。

眼看战机马上就要迫降,高度紧张的王延周才发现原来是左油箱燃油耗尽,好在及时转换了油箱,才避免紧急迫降。

在修理好战机之后,王延周开始调整飞行状态,追赶已经远去的战友。

然而,在王延周驾驶战机持续上升高度期间,王延周却发现在自己左前方,有一个“黑点”越来越大。

图丨王延周老人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王延周以为是战友的战机,立刻加速追了上去,结果当两架战机越靠越近时,他才惊讶地发现,“是小日本的飞机!”飞机上张贴的日本国旗,让王延周瞬间燃起怒火。

这是王延周第一次与日本飞机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同时也是他距离“复仇”最近的时刻,这样的机会,他怎会放弃?

然而就在王延周加速靠近日本飞机时,对方已经对他有所察觉,并且做出了紧急调头的动作。

王延周驾驶战机立刻包抄到日本飞机身后,手指已经在“开火”按钮上随时待命。

眼看到了绝佳攻击位置,王延周丝毫没有犹豫,立刻按下按钮,顷刻间六挺机枪同时开火,准确无误地击中日本飞机的油箱。

“轰的一声,就掉下去了。”王延周在事后回忆起这件事时,仍然显得十分激动。

就这样,王延周在返航的途中,“顺道”便将一架日军飞机击落。

然而王延周不知道的是,被他击落的这架日军飞机,竟然是一架搭载了7名日军军官的“九九”式大型轰炸机。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军械员检查,王延周在击落日军运输机时,仅仅用了18发子弹!

在第一次执行战斗任务时,王延周便取得如此惊人的战绩,引得众人大为震惊。

然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次与敌人交手的经验后,王延周之后在面对敌人的飞机时,便更加得心应手、敢打敢拼。

在抗日战争期间,王延周驾驶着战机又再次击落3架零式战机,以及1架日本空军当时最先进的东条战斗机!

王延周所取得的战绩,令他得到了战友的敬佩以及上级的嘉奖。

图丨日军战机

然而,王延周除了在战场上表现突出之外,在另一个“特殊的战场”上,王延周也毫不逊色,多次完成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三、“死亡航线”

在反法西斯这场战役中,我国全体军民在中国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厮杀,极大程度上拖延了日军部队的进攻步伐。

同时我国在这次战役上付出的巨大贡献,也换来了盟友的大量援助。

1941年底,日本为了加速中国战场战事进程,先后对香港和仰光进行轰炸,之后还将还“切断”了我国获取国际救援物资的滇缅公路。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中美两国之间决定开辟空中航线,以此来使我国能够继续获取国际物资。

而这条“生命线”便是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

该航线西起印度,向东延伸至我国云南和四川,全程山峰连绵起伏,所以被人们称之为“驼峰”航线。

而穿越“驼峰”航线的艰巨任务,便交给了飞行本领过硬的王延周来完成。

由于每次运输的物资数量巨大,所以王延周驾驶的飞机只能涉险飞越像迷宫一般的喜马拉雅山隘,这便需要驾驶员对路线以及驾驶技术有严格的要求。

“驼峰”航线上的气候环境总是变化无常,因此王延周需要随时做好处理突发状况的心理准备。

强风、结冰、设备老化等一系列问题,对于王延周来说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每一次他都能够化险为夷,出色地完成物资运输任务。

除此之外,在“驼峰”航线建立初期,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雷达等导航设施极其匮乏。

王延周等人只能凭借着一张十分模糊的航线图,来辨别方向。

在这“迷宫”一般的“驼峰”航线中,飞行员们仿佛被“蒙住了双眼”,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图丨“飞虎队”飞行员穿越驼峰航线

日本方面为了切断“驼峰”航线,也曾多次派军机执行拦截任务,使盟军的飞行员付出了严重的代价。

在这800多公里的“驼峰”峡谷里,失事坠落的飞机遗骸随处可见,每当阳光照在这些银板上时,总是能够反射出银光闪闪的悲壮奇观,“银谷”之名也是因此而来。

面对飞越“驼峰航线”这种近乎“自杀式”的航程,王延周没有选择退缩,短短3年间,成功飞越8次这“空中禁区”,为彻底击败日本侵略主义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误入”正道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华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然而,蒋介石反动派却悍然调转“枪口”,企图发动内战,以实现其权力的统一。

这样的局势让王延周犯起了难。

原先面对的是小日本,他能够无所顾忌、勇猛厮杀,而现如今面对的却是之前精诚合作、同甘共苦的共产党兄弟,他实在下不去手,不知该如何面对。

王延周找到了自己的上司,希望能够退居二线,做一名航校的飞行教师。

然而,正是用人之际,他的上司怎么可能让一名战功赫赫的“王牌飞行员”退居幕后?

就这样,王延周被派往济南空军部队,继续执行作战任务。

在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的空军力量让共产党方面吃了不少亏,然而王延周只想尽快结束内战,让和平时代赶快来临。

1946年4月20日,王延周驾驶战机执行完侦查空军的任务后,开始返航。

在经过华北平原时,天空突然“黄烟”四起,巨大的沙尘暴朝着王延周驾驶的飞机扑面而来。

数据异常,操作失灵,王延周再一次遇到了空中事故,看着已经停摆的机翼,王延周不得不选择就近迫降,以此来规避此次意外事故的发生。

图丨王延周

由于能见度极低,所以在迫降时,王延周驾驶的飞机出现了偏航,意外地落在了解放区。

在此之前,解放区的战士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这架出现意外的飞机。

一落地,王延周便被我军战士抓获。

由于国民党内部对共产党的恶意“诬蔑”,使得很多人不能够真正了解共产党,王延周亦是如此。

然而落入解放区后,王延周才“惊奇”地发现,原来解放区的百姓们生活得如此有尊严,军民之间的友好感情令他羡慕。

在当“俘虏”期间,他被安排到了一户农民家休息,乡亲们见到他都显得十分热情,这令他十分感动。

之后几经周转,王延周被送往晋冀鲁豫军区,在这里他见到了共产党方面的高级将领。

“刘伯承和邓小平和战士穿的一样,没有军衔。”王延周回忆道。

刘邓两位首长向这名特殊的“客人”提出邀请,希望他能够借此机会,好好了解了解解放区,以便以后能够向国民党的同志们多做宣传。

在王延周“参观”解放区的这段时间里,他被眼前发生的每一幕深深感染,这与国民党宣传的解放区简直天差地别,与之相比,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人民做主的正义之师。

在王延周迫降解放区之后,他的家人也在想方设法对他实施“解救”。

堂哥王延德多次找到中共地下组织,希望能够放王延周一马。

1946年7月,王延周收到一封信,“来者欢迎,去者欢送。”短短八个字,让王延周早已热泪盈眶,此时他已做出决定——留在解放区!成为一名起义人员。

在解放区的生活里,王延周积极发挥自己的价值,为我国空军力量的建设,付出了积极的贡献,1949年,王延周正式宣布退出国民党。

五、再创新功

新中国成立之后,王延周迎来了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参加开国大典!

图丨开国大典上的空中编队

当时我国的空军力量比较薄弱,能够出色完成驾驶飞机飞越天安门任务的飞行员更为稀少,拥有过硬飞行本领的王延周便被选中,参加开国大典飞行编队。

能够亲自执行开国大典上的飞行任务,这对于王延周这名起义人员是一种莫大的信任以及鼓励。

王延周得知此事后既诧异又兴奋,他感激共产党给予了他这样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1949年10月1日下午4时,王延周驾驶的战斗机跟随飞行编队依次飞越天安门。

“那是接受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啊!”晚年回忆起此事时,王延周仍然神采飞扬、激动不已。

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时刻即将来临,然而美帝国主义却仍在虎视眈眈。

为了遏制新中国的发展,美帝国主义悍然参与朝鲜内战,企图将战火烧至我国东北边境。

朝鲜半岛风云四起,抗美援朝,势在必行。

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我志愿军迅速出击,让敌人防不胜防,然而由于我军缺乏空军力量,导致战争后期处处受挫,吃了大亏。

1951年11月,王延周跟随部队奔赴朝鲜参战,在出发之前,王延周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

在朝鲜半岛上空,王延周驾驶战机掩护我方轰炸机,先后对大、小和岛进行轰炸。

在朝鲜战场上,王延周击落一架美军战机,击伤一架美军战机,成为既击落美国飞机,又击落日本飞机的两人之一。

朝鲜战争结束后,王延周返回祖国。

1954年的一天,一名中年人走进王延周的值班室,此人正是周恩来总理。

原来,这是周总理探望值班战士,闲聊间,意外得知王延周的身份:“你就是那个降落到解放区的国民党飞行员?”

王延周激动地回答道:“是!总理你还能记得我啊!”而更令王延周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当初给他寄的那封“八字信”正是出自周总理之手。

图丨王延周

王延周对周总理敬佩不已,还特意将自己的“周”改为“洲”。在周总理病逝后,又将名字改回“王延周”以示敬意。

六、恢复荣誉

1955年,王延周回归地方工作。

1957年,王延周遭到“反右斗争” 的影响,被迫入狱。

1961年6月,王延周出狱后被遣返回了老家山东日照孙家村务农。

在之后的“十年动乱”中,王延周又被加上“现代反革命”的帽子,被迫在农村接受改造。

面对周围人的流言蜚语,王延周选择默默忍受,在他心里,祖国已经给予他很多很多。

就这样,王延周在农村默默无闻地生活了23年,从来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当年的“丰功伟绩”。

1983年,时任统战部部长的夏良柏来到王延周生活的村子里视察工作。

在大队接待室,领导安排王延周为夏良柏倒水。

虽然已经退出部队生活已经二十多年,但是军人身上那种气势,依然能够在王延周的身上一览无遗。

谈话间,王延周身上穿着的一条空军训练裤引起了夏良柏的注意。

看着眼前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夏良柏缓缓起身,上前询问道:“您老是不是参加过开国大典?”

王延周淡淡回道:“参加过,飞过几次。”此话一出,震惊四座!

夏良柏震惊不已:“您为什么不去上访申诉?要求平反?”

王延周淡然道:“都习惯了。”

自此之后,王延周的故事才被大家熟知。

敬佩之余,夏良柏亲自为王延周写了“介绍信”,要求平反。

1983年12月,中国人民空军恢复了对王延周的起义人员待遇,并且之后由原单位为其平反,恢复了他的荣誉。

然而,王延周仍高兴不起来,因为在他心里还一直有个愿望没有实现,那便是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图丨王延周与荣誉证书

2004年8月20日,已经84岁高龄的王延周老人再次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他这样写道:“几十年风风雨雨,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使我认清了一个事实,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次年6月8日,党组织正式批准了王延周的入党申请。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第60个年头,王延周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夙愿终于实现!

结语

王延周,在明知危险重重后,仍义无反顾投身空军,为我国空军力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敌人战机,王延周临危不乱,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在面对“死亡航线”时,王延周无所畏惧,抱着必死的决心,投身民族解放事业。

在面对莫名的罪行,王延周23年勤勤恳恳,不愿为难他人……

王延周,中国空军的王牌力量,几十年风雨兼程,用自己的传奇经历,飞越了“历史”这一广阔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飞行员   老农   驼峰   解放区   日本   山东   日军   耕地   战机   航线   空军   裤子   飞机   身份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