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后人今何在?孙子正厅级,曾获七一勋章,为人处世十分低调

1927年4月6日清晨,东交民巷使馆区响起了一阵枪声,随后军警们押着三十余人走出了使馆区,其中就有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及其家眷

二十二天后,饱受酷刑的李大钊从容地走上了反动军阀为他搭建的绞刑架,牺牲时他年仅三十八岁

而此时他与妻子生育的五个孩子最大的十八岁,最小的还不足一岁。

大钊先生牺牲距今已九十五年了,那他的后人如今都在哪里,生活得怎样呢?

李大钊先生的孙子官至正厅级,并曾获七一勋章,其余子女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发挥着光和热,他们严格恪守着李家家风低调朴素的工作生活着

长子李葆华

李大钊

李葆华1909年生于河北省乐亭,童年时代是随母亲一起在乡下度过的,父亲李大钊当时在北京忙于教书、革命,母子俩一年当中能见到父亲的次数寥寥无几,但每次父亲回来总会很慈祥的给儿子讲些北京的见闻,讲一些他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这些事情告诉儿子做人的基本道理。

在李葆华九岁时,父亲把妈妈、他和妹妹李星华一起接到了北京,全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生活了

最初时,孩子们对这个留着大胡子的爸爸是有些陌生甚至有些害怕的,毕竟从出生到现在也没见过几面,但在慢慢的接触着孩子们跟爸爸越来越亲昵,因为这个大胡子的爸爸从来不对他们发脾气,即使是他们犯了错,爸爸也是和颜悦色的给他们讲道理,直到孩子们明白他们错在那里。

李葆华

李大钊从来不会和李葆华兄妹们去刻意地讲革命形势、革命前景等大道理,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亲革命思想的影响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李葆华小小年纪就踏上了革命之路,他帮父亲做着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很成功地担当了父亲的小小交通员,在父亲不方便出面时,李葆华就会利用他小孩子的身份帮父亲去传递、运送资料

学生时代的李葆华更是积极参与各种爱国运动,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发生时,年仅十七岁的李葆华也在请愿的队伍当中,只是李葆华不知道这次请愿活动是父亲组织的。

而李大钊也不知道儿子也参加了这次请愿活动,幸运的是李大钊仅受了些轻伤,李葆华毫发无伤,这是李葆华首次看到革命血腥残忍的一面,但这并没有吓退年轻的李葆华,反而更激发了他革命的斗志。

1927年,李葆华在父亲密友们的大力帮助下东躲西藏,在躲藏的过程中,他从报纸上知道了父亲遇害的消息,虽然很伤心,但是年仅十八岁的李葆华把悲痛都化作了对敌人的痛恨,父亲的被害更是坚定了他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之后,为了李葆华的安全,李葆华化名“杨震”在亲友的帮助下留学日本。

留学期间,李葆华努力学习之余仍然继续参加革命活动,1931年,李葆华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918”事变爆发后,李葆华立即结束学业回到中国,回国后的李葆华化名赵振声,一直在北平及北平周边从事我党地下秘密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七年,直到北平和平解放。

在解放军入城的次日,数千名长期战斗在隐秘战线的地下党员同志们在胜利会师大会上首次重新认识了多年只知其名(代号或化名)的战友们,到处充斥着兴奋的声音:“某某原来就是你呀,哈哈。”“你是某某”“……”

在这里,大家才知道中共北平市委第二副书记赵振声其实就是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自此李葆华恢复使用原名字。

新中国成立时,李葆华荣幸地被邀请到天安门城楼观礼,当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时,李葆华眼睛模糊了,他默默的在心中暗道爸爸,您的愿望终于实行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了,您瞑目吧。

建国后,毛主席亲自点将李葆华负责新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李葆华在这条战线上兢兢业业奋战了十二年,期间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点都不愧对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奠基人这个称号。

2005年,李葆华这位可敬的、为国为民奉献一生、清廉一生的老人在北京过世了,享年九十六岁。

这位老人生前不光自己为国奉献一生,他还把父亲李大钊的伟大精神、李家家风传承给了下一代,儿子李宏塔成功地继承了这种精神,并且把这种精神发扬的更是淋漓尽致

荣获七一勋章的孙子李宏塔

2021年6月29日,李宏塔光荣的获得了“七一勋章”,在主持人雄厚庄重的介绍声中,在场的嘉宾们才知道这位获得“七一勋章”朴实的老人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的孙子。

李宏塔1949年5月出生于北京,那时正是新中国建立前夕,父亲李葆华时任中共北平市委第二副书记忙于新中国成立的筹备工作,建国后来又担任水利部任副部长,经常全国各地的进行实地考察,根本无暇顾家

母亲田映萱在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工作,由于离家较远,一周才能回一天家,同样是无法照顾家庭

所以,在李宏塔还没有满月时就在父亲的坚持下被送到了托儿所,只有在母亲休息时的节假日和周末,才能被接回家与母亲团聚,而父亲是极少能见到面的

李宏塔六岁时终于被父母接回家同住,他从别人嘴里听说父亲是个高官,而爷爷更是个大英雄,他是根正苗红的官二代、红三代,但他却丝毫没有感觉,因为他从来没有享受过任何高干家庭的特殊优待,从他的衣食住行来看,他觉得他家比普通人家还普通,只是家教更严厉而已。

1962年,父亲被调到安徽任职,李宏塔随父亲一起到了安徽。

在与父亲一起生活的这些日子,李宏塔感受最深的就是父亲实事求是、不随波逐流、清廉公正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潜移默化的深刻在李宏塔的思想中、骨子里,李宏塔在这种低调朴素李家家风中茁壮健康的成长着

后来,由于高考被取消,中学毕业后的李宏塔顺应时代潮流选择了当兵,父亲一如既往地没有给他特殊关照,他对儿子的临别赠言是:“既然选择当兵,就准备好吃苦,只有能吃苦,才能真正成人。”

李宏塔在部队被分配到农场当了一名农垦兵,他在那里其实干的就是一名农民的工作,只是比真正的农民更辛苦,因为除了干农活还有军事训练。

但李宏塔没有退缩,他脑海中始终记着父亲的话“吃苦才能成人”,在部队期间,他是脏活累活抢着干,从不挑肥捡廋,军事训练也是从不偷懒,三年间,李宏塔多次获得部队领导的表扬,还获得多项能手的称号,比如说劳动,射击等。

李宏塔退伍后,他服从分配到合肥化工厂做了一名普通工人,在这里他依然是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从底层做起,由于表现突出,很快他就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这一年,李宏塔二十岁。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化工厂领导注意到了这个能干的小伙子,推荐李宏塔到合肥工业大学去深造。

而李宏塔也没有让领导失望,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仍然回到了化工厂当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由于业绩突出踏实肯干,在1978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共青团合肥市委副书记,后来,又任命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李宏塔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一个底层普通职工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领导干部,这期间,厂里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父亲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是副国级干部,李宏塔是个名副其实的高干子弟

1987年时,李宏塔的工作发生了变动,再有其他更好选择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安徽省民政厅,用他的话说:“我想去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部门去工作。民政正合适,它是实实在在的直接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地方。”

自此,安徽省民政厅就有了一位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副厅长,这一骑就是二十多年,而副厅长也一直干了十一年,是李宏塔干得不好吗?

当然不是,李宏塔在民政厅期间口碑特别好,他是真正为民着想的好官,他负责分配房子,他的原则是“先群众后干部”。

直到今天,他还住在一套不到六十平米的冬凉夏暖的旧楼中,根本就没有达到与他职位相符的住房标准,而他多次把单位给他的房子都让给了比他更需要房子的同事,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李宏塔的职位原地踏步了多年是受到了父亲李宏塔的“关照”,直到1998年,他才晋升为正厅长。

就是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的清官竟然不可思议地被举报贪污腐败,当然在中纪委缜密的调查下,还了李宏塔的清白,并在2021年时李宏塔还获得了七一勋章,李家低调朴素踏实务实的家风又一次很好的在李宏塔身上得到了发扬光大。

李大钊其他后人们

李大钊的后代中不光长子和孙子是国家的栋梁,其他子女也都都很出色,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添砖加瓦奉献着光和热。

李大钊长女李星华一直从事着教学和研究民间文学的工作,她曾整理出版《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好评,而由她整理编辑的《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书,更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于1979年病故。

李大钊次子李光华历任乐亭县委宣传部长等职务,离休前在中国科学院电子所任党委副书记,2012年故去。

李大钊幼子李欣华有感于大哥李葆华在门头沟的革命经历,主动放弃了在北京市属机关和北京名校的工作机会,一直扎根在门头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直到1989年逝世。

如今,李大钊的下一代都已经不在人世,他们与父亲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他们都无愧于父亲的教诲,他们都继承了父亲淳朴的家风,并把这种家风很好的传承了下去,他们的父亲李大钊应该觉得欣慰,也能含笑九泉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孙子   乐亭   民政厅   门头沟   勋章   北平   家风   北京   后人   低调   父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