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灯火,不及十三朝风华入梦

作者:Shirley雪梨酱

百转千回的长安旧梦

这是一篇迟到的西安游记,也是一次不怎么完整的西安旅行。

放眼中国那么多城市,似乎没有一座城市像西安一样,把“盛唐”这一标签贴得那么牢。

7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先后13个政权在这片关中热土上建都;孕育了一个个长生不老的帝国梦,也逃不过江山终易帜的必然轮回。

周而复始,最终勾勒出一个让人仰望的长安。

历史的车轮行至唐朝,这座城市迎来历史的高光时刻,正如诗人王维形容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壮丽排场。

长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星辰月落,甚至灞桥的烟柳、驿道的沧桑,花萼楼前小雨如酥,还有少女的柔情以及侠士的霸气等,都被诗人们载入篇章,化成浓墨,流传后世。

至此,“盛唐”与“长安”,如同一对关联词组,再也分不开了。

千年过后,历代都城的光芒散去,昔日长安成了如今的西安。

光阴洒下的碎片散落在城市里的角角落落,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也成了游客们追逐的长安梦。

对于我们,也是如此。

现在,我把记忆的时针拨回一年前的夏天;再一次地,打开盛世长安图卷。

6D5N行程复盘

DAY 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市区

DAY 2:青龙寺——万寿八仙宫——大唐不夜城

DAY 3:陕西历史博物院——大唐芙蓉园

DAY 4:小雁塔(西安博物馆)——大皮院——回民街——钟鼓楼夜景

DAY 5:西仓市场——洒金桥——碑林——西安城墙

DAY 6:离开

从山西自驾进入陕西西安,在开始走西北环线之前,我们选择在西安停留5个晚上。以至于我们把西安的行程直接视作了“休闲度假”之旅,顺带感受一番此地的风土人情。没想到的是,我们低估了西安的魅力,到后面完全没有“顺带”的意思;除了由于高温调慢了旅行节奏,放弃了不少地方;但凡去到的点,都完全沉浸式地投入其中,绝对真情实感。

西安的行程其实很好安排,除了一些帝陵位于城郊,绝大部分地点都集中在市区的两个区域,对初来乍到的游客也非常友好。

一是以钟楼、回坊为中心的老城区;这里以市井老街、特色美食、地标古迹为主

二是以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组成的景点矩阵;这里以主题景区、博物馆、新兴体验、购物中心为主

因此,来西安旅行住哪里,其实取决于你安排要去的点,在以上这两个区域中哪个占比更多。其他代表性的景点诸如西安城墙、西安博物馆、青龙寺、大明宫等可单独穿插安排。

这次其实还是有很多遗憾的,虽然停留的天数不短,但是和预想的行程还是有差距。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可是到了西安除了兵马俑,自己感兴趣的汉陵唐陵一个没有去,是这次来西安最大的遗憾。还有西安今年新开设的考古博物馆和长安十二时辰也十分吸引人,西安真是个百去不厌的城市,永远有计划可以排。

秦兵马俑|沉睡两千年的王者之师

书接上回:【自驾环游北中国—全景山西】重走梁林之路,一眼千年的古建朝圣

https://www.mafengwo.cn/i/23593532.html

从运城永济出发,过了风陵渡大桥,就是陕西潼关县。上了一马平川的连霍高速没跑多久,眼前突然“平地起高楼”似的出现了一道山峰,赶紧打开地图一看,正是大名鼎鼎的华山。不过天生懒病的我们一向不会安排什么爬山计划,过了华山没多久就到了临潼,运城与西安果然够近。

由于兵马俑景区常年人山人海,我们不得不把车停在景区马路对面稍远的停车场。万万没想到的是,西安的套路,在我们踏上西安土地的第一秒,就接踵而至。一下车就有“黄牛”紧跟上来,告诉我们今天兵马俑景区关闭了,问我们要不要去秦始皇陵地宫?

嗯???

我心想着地宫不是直到现在还没挖掘呢么?难道我们出来几天就突然挖好了?

后来,联想到网络上的西安旅游骗局,“黄牛”大叔所谓的秦陵地宫be like ↓

溜了溜了!

6月的西安下午已经38度+了,我们从30+度的运城突然瞬移过来,从停车场走到检票口差点没热晕过去。网红城市不断散发魅力,从检票口到买观光车票到坐观光车,再到展厅前再次检票,都要排队...在山西十几天里看到的人加起来,也不及兵马俑一个坑的人多。

在38+的天气下体验以上种种,一时无法适应。我俩开玩笑似的商量,要不还是回山西吧?

按照参观路线,第一个展厅就是一号坑,这里陈列的都是战场上的先锋部队,相当于敢死队;也是最经典、最有代表性、兵马俑密度最高的一个展厅。

看了《国家宝藏》的人应该印象深刻,这里不仅是展示出土文物的展厅,更是今人与古人跨时空对话的平台。虽然此前已经无数次在各种渠道见过一号坑兵马俑的照片、视频,但是也比不上自己亲眼见到的那一刻,只见千军万马的磅礴气势在眼前瞬间展开,毫不拖泥带水。脑子里不由自主蹦出“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这种不明觉厉的真言。

作为始皇嬴政万世不朽之梦的冰山一角,他们就在这片土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

6000人的军队(目前清理出的大概有1000多尊),每个战士的神情,虽然亘古不变,但当你靠近他们时,依旧能发现每个战士都有各自的情绪,千人千面。两千年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那种所向披靡的气势,经过千年掩埋依旧超燃!

两千多年前,正是这样一队王者之师,帮助秦国逆天改命,一统天下,结束了长达500多年的分裂局面。秦国进入秦帝国时代,大一统之制从此开宗正源。

难以想象的是,现在的兵马俑都呈现青灰色,但是在刚出土之时,兵马俑通体有7种颜色彩绘,比现在看上去精致得多。可惜的是在接触空气后迅速氧化,颜色悉数剥落,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对于这样的不可逆破坏,文物专家们到现在对为研究出万全的对策。因此从1974年第一尊兵马俑考古出土至今,保护研究进程仍然举步维艰。

一号坑后半部还能看到正在修复的陶俑,很有意思,我们看得比前半部分还要津津有味。不过修复工作并不容易,需要非常小心、反复论证每一块碎片该存在的位置。因此,我们看到的清理出来1000多尊,已是几代考古人花了几十年努力换来的成果。

一号坑出来后接着参观三号坑,这是开放的三大坑里最小的坑,平面是“凹”字形的,专家分析这里应该是一号坑和二号坑的指挥部,将领们在这里谋划作战方案。

因此里面是级别较高的军官佣,还会展现一些战马、兵器。三号坑还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更多,颜色比较鲜艳。

二号坑为多兵种联编部队,弩兵远距离射杀,骑兵迅捷袭击,战车兵猛冲突破...三大兵种协同作战互为补充。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展厅比较暗,没有出土太多完整的器物,主要展现的是未挖掘状态。

一开始以为看点不多,后来才知道亮点在一侧的橱窗,里面陈列的都是兵马俑中的“明星人物”。类型不同,每个都有自己单独的橱窗。可惜当时镇馆之宝之一的铜车马在外展出,无缘见到。

高级军吏俑:是目前发现的兵马俑中级别最高的一种,传说就是以蒙恬大将军为原型制作的,兵马俑的文创雪糕也是根据他的造型来进行设计的

跪射俑:因为太有名,经常被请出去展览。能不歪不倒地跪了几千年,时刻保持着剑拔弩张的战斗姿态,正是先秦老祖宗经过精密的重心推算,也代表了老祖宗逆天的智慧了。另外,陕西省的轮廓像极了“跪射俑”,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

跪射俑鞋底细节,衲线的针脚都真实的表现出来,可以感受下大秦帝国写实派的工匠手法

2号坑连着专题博物馆,里面记录了兵马俑的挖掘过程,内容不多,可顺路一看。

把不同类型兵马俑的照片放到一起比较就很有意思。每一个陶俑,他们的体态结构、身形站姿、面部表情都不一样,盔甲装束也都是各自等级的体现。尤其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后脑勺,缕缕发丝,纤毫毕现,让人惊叹。

就这样,秦始皇成功打造了一支配置完整、气势恢宏的地下军团,陶俑代替了过去在战场上拼杀嘶吼的血肉之躯,永远地守卫在了秦始皇的身旁,也永远定格在这一方天地间。

而后人管中窥豹,对于足有78个故宫大小的秦始皇陵,这座传说中复制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地下宫殿;人们再怎么夸张的猜想,应该都不过分。

三坑一馆参观完毕,发现小卖部的文创雪糕已没有我爱的巧克力味。随便买了根坐在长椅上边休息边回味,鲜衣怒马的高级军吏俑化为掌中一根雪糕,一口接一口,满嘴大秦雄风。

西安每个大型景点都有文创商店,我们在游览间隙进去逛了下,没几分钟就在西安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海洋里彻底沉沦了。西安也是我去过的城市里,在文化贩卖这一方面做得最优秀的。我俩立马打脸道:网红城市,真香!

地址:临潼区秦陵北路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

交通:自驾或西安火车站坐游5公交车直达

门票:120元/人,网上购买,刷身份证入内

观光车:5元,安检后现场买票乘坐前往展馆区,也可步行前往

青龙寺|乐游原上的大唐盛世

说实话,西安的青龙寺是我这几年才知道的地方;但是乐游原,是读书时代就在各种诗文里常见的地名。最早读到乐游原,就是在李白的诗“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当时的乐游原,是西安最负盛名的游玩地。后来才知道,李商隐的千古名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里面提到的古原,也是乐游原。由于当时乐游原所在位置地势较高,文人墨客就爱登临此处眺望长安一角,并吟诗作赋抒发感怀。

青龙寺,便在乐游原上,最早叫做“灵感寺”。曾是唐朝皇家护国寺庙,更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寺。大唐盛世之时,也是青龙寺历史上最高光的时刻。九世纪上半叶,日本派遣了多次遣唐使和“学问僧”、“请益僧”,最著名的莫过于“入唐八大家”里的六家:日本的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都曾受法于青龙寺。尤其是空海和尚,后来更成了日本真言宗的开创祖师。

北宋时,青龙寺被毁,辉煌不再。直到1973年才开始遗址挖掘。1984年,西安对留下的遗址进行了复原重建。复原后的青龙寺呈现仿唐风格。既是遗址,是公园,是博物馆,也是寺庙,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建时,从日本引进了千余棵樱花树种入园中,每年3-4月,青龙寺也成了西安的赏樱胜地。

现在的乐游原已经没有了过去居高临下的地势,重建的青龙寺也与西安这座古都融为一体。

襄阳唐城仿造的青龙寺出现在电影《妖猫传》中,那是后话了。

夏天来青龙寺,自然没有樱花可以欣赏了。不过公园内绿意葱茏,草木葳蕤,比赏樱季时清静许多。

去的时候博物馆内部展厅关闭中,因此,来这里拍照是最主要的目的。虽然在网上刷到过多次青龙寺,但是比起西安的传统景点,这里的人真的很少很少。加上场地较大,就算陆陆续续遇到三两波游客与工作室来拍照,但是也能通过借位,让彼此的拍摄都不受影响。

如果是拍汉服的话,偌大的遗址公园简直像一个小型的影视城。我们去的当天实在有点热,只拍了2个小时便坚持不住了,仅重点拍了仿古建筑区。其实这里可以取景的角度太多了,拍上一整天都行。

博物馆(仿古建筑)这里是青龙寺出镜率最高的地方,虽然是仿古建筑,但是建造了几十年,已经旧得有一些“文物质感”了。

根据当时的设计札记,青龙寺的一系列复原建筑可谓集唐风之大成。其建筑设计参考了许多现实实例,比如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南禅寺;另有梁思成以日本唐招提寺为蓝本设计的扬州鉴真纪念堂,西安大雁塔门楣石刻,还有敦煌壁画上的各种唐代建筑们。

多亏了这些用心的考究设计,青龙寺的复原建筑重现了唐朝建筑气势磅礴、庄重大方的style。

空海纪念堂是个相对独立的小院子,因为高僧空海,青龙寺是许多日本游客神往的地方。

这里安静得出奇,里面斗拱飞檐依稀能拍出“唐代古寺”的感觉。很难想象樱花季时被挤得水泄不通的热闹场面。

西安是过去唐朝的都城,可惜因为“目标”太大,改朝换代时没能留下一座唐代木构建筑,残存的就只有大小雁塔这两座砖制佛塔。青龙寺遗址重建,也算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遗憾吧。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铁炉庙村北1号

交通:地铁5号线青龙寺站G口

门票:免费,需要在网上预约

万寿八仙宫|繁华都市里的千年道观

西安当地摄影师力推的小众景点,发现西安虽是网红城市,但是景点的客流还真是“冰火两重天”。对于非网红景点,常常只能遇到三两客人,真心喜闻乐见。

万寿八仙宫全名“敕建万寿八仙宫”。宫,是道教庙宇最隆盛的称谓,能够被称为“宫”的庙宇,一般都要经过封建帝王的特许或“赐额”。

虽荣誉傍身,当地人依旧习惯称其为八仙庵,在老西安心中,这里可是求签最灵验的道观。很多西安人都曾经来这里求过姻缘、学业和诸事如意。

万寿八仙宫始建于宋朝,自创建以来,历经多次重修、扩建,如今还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所以说,西安不止“唐文化”这一个标签,比如在万寿八仙宫,就能看到西安古朴厚重的明清遗韵。

八仙庵共三进院落,左右有东西跨院,最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和西安市内里很多布局紧凑的寺庙不同,八仙庵的每一进院落面积都不小,气派十足。

入内映入眼帘的便是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灵官殿。殿前的院落中心还有一座遇仙桥。民间相传,这里是“八仙”中的吕洞宾遇到汉钟离,“一枕黄粱”点破迷梦而感悟成道之处。

正中是一个大大的香炉,袅袅烟雾伴着清香,星星点点的香灰缓缓落下,善男信女在门口点香进香,恭敬虔诚。

后面的是建于明正德年间的八仙殿,是八仙宫的主殿,殿门上方悬挂着清朝光绪皇帝御笔题写的“宝箓仙传”匾额。八仙殿内供奉着八仙和东华帝君。

后花园内的“聚仙阁”,是1900年庚子事变时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避难之地。当时经住持道长的奏请,赠1000两白银修建牌坊,并颁赐庙额“敕建万寿八仙宫”,八仙庵遂由庵升格为宫。

为了保护庵产不受侵犯,慈禧太后还御赐主持道长李宗阳“皇杖”一柄,可持杖打人不受《大清律》约束。

如今的八仙庵,是西安城内小众之地。平时人少清静、古韵悠悠,特别适合拍汉服,绝对没有路人乱入。

地址:西安市长乐坊北火巷12号

交通:在西安市内乘坐公交车到“鸡市拐”站下车,步行十分钟即到。

门票:3元

周边:八仙庵旁边炮房街上就是罔极寺,是太平公主为她母亲武则天祈福修建的寺庙,有时候的话可以一并参加游览。罔极寺是免费的。

大唐不夜城|夜色阑珊,一梦长安

鲁迅先生当年来访西安,目的之一是为构思中的历史小说杨贵妃采风,却因找不到灵感失望而归,并抱怨“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了”。

然而,对现在的我们来说,西安作为网红旅游城市飞速走红,打得最正确的一张牌就是“盛唐文化”。尤其是走在大唐不夜城(包括后面的大唐芙蓉园),你能沉浸式地感受从盛唐传承而来的文化自信。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抬头仰望,仿古建筑构筑的“大唐天际线”似真似幻,依稀回到了千年前那个万邦来朝的盛世长安。

我们,似乎比鲁迅先生幸运那么一些。

不倒翁小姐姐无疑是大唐不夜城的最佳代言人,还未开始表演时就里三层外三层地排满了人。我们站在外围观察了下,发现就算是表演开始,先前排队的人也不能停留,而是按照规定路线从入口进,出口出。

等候一个多小时,近距离看小姐姐的时间不过几秒钟,这种事在我们看来有些划不来。于是我们换上长焦拍了几张,就算打卡过这个“知名景点”了。

我之所以会在游记开头说这次的旅行不完整,是因为心目中西安第一地标建筑大雁塔居然被套上了限时款绿色皮肤!本来还在网上特意找了若干与大雁塔合影的机位,这下全无用武之地了捂脸小蜂

后来我们去机位之一的大悦城吃饭,路过平台,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用手机咔嚓了一张。

还在心里阿Q式地安慰自己:这烂怂大雁塔有啥好看的,走斯唐僧翻译经文的地方(手动狗头)

插播一句,大悦城因为在我们酒店附近,我们几乎当成家门口的商场来逛了。里面很魔幻的悟空IP让人印象深刻,猜想是呼应不远处广场上的玄奘法师?

很多人会将大唐不夜城和大唐芙蓉园相混淆,其实最简单的区分便是大唐芙蓉园是有围墙的唐文化主题景区;而大唐不夜城是开放式的主题商业步行街。

大唐不夜城南北贯穿大雁塔和唐城墙遗址,中轴景观大道是一条2100米的景观步行街,这里号称是亚洲最大的景观大道。但是行走其间,最直观的感受不是其规模之大;而是欣赏一场盛大的光影视觉盛宴,也是一次穿越古今的难忘记忆。

雕塑,是大唐不夜城的景观主角。整条步行街错落分布着李世民、李隆基、武则天、李白,杜甫,王昌龄、阎立本...从盛世帝王到宗教、文学、艺术、科技多领域的大唐历史人物,组成了大唐不夜城里的大唐群英谱。如同一本历史画册,再现了大唐的一幕幕的辉煌,令人惊叹折服。

由南至北,从打头阵的李隆基“开元盛世”雕塑,到画册翻到尽头,大慈恩寺门口的玄奘法师手持禅杖,肃容谦卑关注着芸芸众生。他的背后恰好是夜幕中的大雁塔,千年风华隐秘在夜色中,始终庇佑着脚下的土地。

不夜城,是后人对旧时长安富丽繁华的一种主观想象;因为唐朝不像宋朝,当时全年实行宵禁,夜晚贸然上街要吃很严重的官司。只有上元节(元宵节)前后3天,才会解除宵禁,允许全城百姓上街游乐。老百姓也很珍惜难得的3天夜生活,当然要彻夜狂欢。因此,出现了“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盛况。

过去的3日限时狂欢盛景被拉长延伸到现在的365天里,夜夜歌舞升平,灯火通明,上元节无限循环。

街道两旁,金碧辉煌的仿唐建筑一到晚上流光溢彩;在红色灯饰的映衬下,更觉得喜庆热闹。虽然国内不少步行街也都以夜景见长,但是大唐不夜城的夜景依然独树一帜。

售卖各色唐风文创的铺子,氛围感呼之欲出,这里也是我们全程买文创买得最满足的地方。许多商品颜值超高,我们买了一堆“唐小西”当作旅行伴手礼。

其实大唐不夜城的街头演出远远不止一个不倒翁小姐姐,还有仗剑吟诗的李白,雕刻自己的武士,汉舞与胡旋舞互相比拼的花车斗彩……一场场的艺术表演,和各种细节一起,有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如此沉浸式的演艺勾勒出一个在幻想和现实中游走的大唐盛世。

位置:北端大雁塔北广场至南端开元广场

交通:地铁3/4号线大雁塔站,晚上8点以后开元广场打车很难,可以考虑由南至北参观

开放时间:全天,推荐夜晚出行

门票:免费

音乐喷泉(大雁塔北广场)每天12:00~12:15、16:00~16:15、19:00~19:15、21:00~21:15共四场,推荐晚上两场

不倒翁演出(大雁塔北广场·五陵佳氲)每天19:30~19:50、20:30~20:50、21:30~21:50共三场

陕西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奇妙日

在山西随到随玩习惯了,也低估了西安非暑假时期的客流。提前一天约陕历博的票,简直too young too naive!当我在手机上看到后面几天居然都是“已约满”的状态,如遭当头棒喝!当时心想着没拍到大雁塔就算了,如果连陕历博都去不了,那这西安真是来了个寂寞大哭小蜂。要知道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对陕历博的期待,可远远超过了兵马俑。

不甘心地搜遍全网,发现万能的某书上有个类似遭遇的小伙伴贡献妙招,那就是——花钱买团体票!可以在各旅游网络平台上购买陕历博跟团游,提前一天基本上都能拍。记得是80多一个人,费用里包含导游讲解和基础预约里没有的大唐遗宝特展厅,进馆免排队。想着啥啥都合适,就直接冲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文史控来西安必到的一站。有人调侃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仓储式”展览,家底太厚,博物馆都装不下了;一般文物也不够格在陕历博展出,只有巨量级别文物才可以。这不,陕历博门口的水池里,就躺着个千年文物,一般导游都不会介绍。

汉武帝时期雕刻了两条石鲸,分别放置于昆明池和太液池边。两千多年过去,汉代的宫苑早已湮灭于历史,这两条石鲸倒是在上世纪70年代被挖掘出土,曾收藏于碑林。上世纪90年代初陕历博建成后,便“拨”了其中来自太液池的那条安放到陕历博门口。很多匆匆走过的人以为这只是个建筑部件,但是仔细看的话,还是能发现鲸鱼的眼睛。它就大剌剌地被露天展示在门口的景观池里,旁边也没什么介绍牌;西安的文物,竟多到了这个地步。

博物馆虽大,但是脉络清晰,内部以时代为序,将历代文物依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个部分,用约2000件文物形象将陕西的古代史娓娓道来。赫赫宗周、东方帝国、大汉雄风、盛唐气象等展厅,从名字就能感受到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每次逛博物馆,都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与审美。真正的历史,从来不是教科书里的标准答案。而历史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所有的繁华都是过眼云烟,唯有艺术才是永恒。

从史前的石器陶器到西周的青铜器,到秦汉的金器玉器,唐宋的瓷器壁画...以物带史,材料在演变,也代表着文明在进步。讲解员会帮忙在“文物之海”里提纲擎领,让你在有限的参观时间里不错过任何镇馆之宝。

陕历博镇馆之宝一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钟楼   风华   大唐   长安   碑林   回民   西安   唐代   城墙   灯火   文物   展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