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长安-战斗至死的皇帝 一世英雄李存勖的末路

连大总管李嗣源都背叛了,其他藩镇对于唐主李存勖的忠诚已经降到了极点。

李嗣源在相州发布檄文征调军队,正式发动了叛乱,但这位新皇帝还在给李存勖上书声明自己是迫不得已,无意叛乱。

事已至此,谁还相信?

偏是唐主李存勖还相信,派遣李嗣源的长子李从审,去相州劝谕李嗣源。

不是唐主单纯,是唐主不愿意相信李嗣源反叛,也不敢相信李嗣源反叛。

以前的英主已经变成了一只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面,不愿意相信危险的到来。

但是过了几天,李存审又回来了,过相州要经过卫州,李绍荣在卫州,没让李存审过去。

李绍荣本来要杀李存审,李存审神色不变:“公等既不谅我父,我亦不能到相州那里,还请放我回都侍奉陛下。”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李绍荣想想李存审也没多大威胁,就网开一面,放李从审回都洛阳。

李存审将情况汇报给唐主,唐主此时也无可奈何。只得令指挥使带兵扼守洛阳桥,且拿出内府金银财物,赏赐诸军,诸军士看内府尚有如此多财物,怒道:“我等妻子家人,都已经饿死了,现在要这些金银,还有卵用?”

唐主闻言,后悔莫及,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但醒悟得太晚了。如今亲军都不可靠了,只得诏李绍荣带兵从卫州回守洛阳。


在洛阳城外,唐主李存勖亲自去迎接李绍荣归来,并犒赏三军,这会也顾不得心态钱了。

李绍荣趁机进言:“李嗣源乱兵,欲渡河往取汴梁,陛下宜御驾亲征,招抚各镇军马,免得被乱兵所诱。”

唐主点头称善,返回都城,点集卫士,准备择日出征。

几日后,李存勖兵出洛阳,令李绍荣率骑兵为先锋,沿河先行,自率大军徐徐而行。

人心已散,将士离心,队伍就不好带了。大军到汜水关的时候,平素与李嗣源友善的将士,沿途已多半逃亡。

惟有李存审依然跟着唐主,李存勖还存三分幻想,让李存审再次去见李嗣源,把话说明白,把误解消除掉。

初始,李存审不愿意,情愿一死以报唐主,终经不起唐主一再强诏,不得已奉命再度为使。

也是冤家路窄,偏偏路上又遇到李绍荣,这次李绍荣没有再客气,一刀杀了李存审。


且说李嗣源这边,形势一片大好。闻得干爹干大事了,李从珂率骑兵三千,从幽州赶来汇合。

李嗣源大喜,心里踏实不少,立即分兵三百骑,归石敬瑭带领,星夜渡河赶赴汴梁。

自己与李从珂率领大军为后应,渡河南下,沿途汇合李绍英、李绍钦、符习等诸镇兵马,兵势大振。

沿途的州县纷纷望风而降,许多守将选择投靠昔日的大总管、现在的新皇帝李嗣源。

汴梁留守孔循,还有个职务租庸使——就是唐朝的财政部长,身兼两职,也心向两人。

孔循既遣使奉迎唐主,又遣使称臣李大总管,骑墙派什么时候都存在。孔循还有个师傅叫长乐公冯道,更是骑墙派的集大成者,当然这是后话。

石敬瑭昼夜奔驰,率兵直达汴梁城下,汴梁守将很识时务,开门迎降,兵不血刃占据了大梁。

三日后,李嗣源也率大军到了汴梁城,被石敬瑭迎入城中。骑墙派孔循,献粮数万斗,如此雪中送炭,自然赢得新皇帝万分好感,所以说骑墙派绝对都是聪明人,做事都恰到好处。


唐主李存勖的大军行至荥阳万胜镇,听说李嗣源已经占领了大梁,再看看身边的将士都毫无斗志,知道自己已经是众叛亲离了。

李存勖随即沮丧地下令班师,令指挥使张唐率兵驻守汜水关,自己率军返回洛阳,没有打一仗,出发时带了两万五千人,回来时就只剩一万多人了。

路过缨子谷,山路险峻,唐主强打精神,勉励卫士说道:“魏王即将回京,载回西川金银五十万两,到时候尽给汝等!”

众卫士此时也不再客气,面对唐主的空头支票,回怼道:“陛下至今日才慷慨,已经太迟了,前时京师大饥,陛下何曾抚慰我等,恐受赐将士,亦未感念圣恩哩!”

唐主一脸尴尬,后悔莫及,乃令内库使张荣哥,取出锦袍玉带,欲赐给卫士。张荣哥方说出:“内库已尽!”

众卫士一拥而上,大声呵斥道:“国家败坏至此,多因尔等阉人,如今尚敢多言吗?”

话未说完,就抽刀欲砍张荣哥,还亏唐主哭泣求情,才得罢手。

张荣哥也觉得冤枉,私下与同党言语,泪流满面:“皇后吝财至此,今乃归咎我等,事若不测,我等必被碎尸万段,死无葬身之地了!”

张荣哥说得不错,次日,尸体就被发现在河流中,有可能是失足坠河而死,也有可能是被人扔入水中。


唐主也无心追究,引大军回还洛阳。至洛水西侧,置酒悲啼,凄然顾语李绍荣诸将:“卿等事我有年,富贵荣辱,无不与共,今使我至此,难道竟无一策相救吗?”

李邵荣等将,默然不应。唐主悲怆不已,驰入洛阳。

在洛阳宫中,还没过一天安稳日子,就接到汜水关急报。报称石敬瑭率前军已抵达汜水关,诸镇联兵在后,气势甚盛,请求支援。

唐主召群臣商议,皆无良策,最后商讨出一个没有法子的法子,还是要唐主御驾亲征,招抚散兵,扼守汜水,换别人对抗李嗣源,都没有胜算。

唐主李存勖有胜算吗?李存勖自己都不相信,但现在还能指望谁呢?唯一的希望就是在魏王大军回还之前,守住汜水关。

这是最后的一搏,唐主李存勖散尽内府钱财,召集人马,准备择日再赴汜水,成败在此一举了。


可意外又一次提前降临了。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四月一日,正在吃饭的李存勖听到了发生兵变的消息,连忙率领诸王和近卫骑兵迎战,将乱兵赶出了宫门。

乱兵还是从马直部,乱兵首领就是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而郭从谦是郭崇韬的干儿子。

李存勖见自己手上兵力不足,便立刻命令蕃汉兵马使朱守殷率领部队入城平乱,但朱守殷早已怀有二心,拒不从命,反而率军躲到了邙山茂林下休息。

唐主已经忘了,就是这个朱守殷保举的李嗣源前去邺都平乱。


见无外援,一不做二不休,被赶出宫城的郭从谦叛军又纵火焚烧了兴教门,登上城墙再次进入宫中。

李存勖身边的近臣,将领纷纷逃去,唯独只有李彦卿、何褔进等十余人拼命死战。

在战斗的时候,李存勖突然被一支流箭射中,正中面门,血流不止。

唐主李存勖身经百战,未曾受伤,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身边宦官善友帮李存勖拔出箭头,李存勖只觉烦闷,口渴要水喝。

刘皇后听说后,派一名宦官送来了奶酪,喝下奶酪不久,李存勖就一命呜呼,终年不过四十二岁。


李存勖的死很意外,处处透着诡异,皇帝亲自与乱军肉搏,诸将及卫士竟纷纷逃去。

箭伤也不至于死,奶酪有毒也无证据。还是宦官善友,见唐主身亡,寻宫中乐器覆盖在李存勖身上,一把火将乐器与唐主遗骸焚烧成灰,与乐器为伍,李天下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善友后也亡去,不知所踪。

可怜李存勖用十五年灭掉后梁,平定蜀地,却在短短几年功夫就把国家丢了 。

汉朝能延续数百年是因为出了一个光武帝刘秀,他将汉朝再度中兴,而李存勖在当时的人看来,就是“唐之光武”,虽然他和唐朝皇室并无任何关系,但许多人依然觉得他能中兴大唐,再创盛世。

可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帝国的兴亡,就在短短四年之间全部走完了。

——喜欢此文的朋友可关注本人关联《五代十国那些事》,或者在番茄上搜一下,加书架可慢慢看,第一部小说,请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汴梁   骑墙派   乱兵   内府   洛阳   长安   宦官   末路   陛下   将士   卫士   大军   皇帝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