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岸英牺牲,2020年首次公开彭德怀绝密电报,内容看得直哭

“我们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2020年11月9日,央视播出了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带领中国人民重温了那段岁月,彭德怀说毛岸英是他的第一个志愿兵。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的压力很大,他不止一次地在日记中写道:“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

甚至在去朝鲜之前,毛岸英还专门问了主席这个问题,主席当时说道:“等你回来,爸爸就给你个答复。”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永远。

毛主席是一代伟人,他对儿子的要求也比常人严苛得多,曾多次派遣毛岸英出外学习劳动,让他为人民为国家做奉献。

所以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毛主席对儿子生出了一丝愧疚。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多年后,毛主席在和周士钊谈话时,曾提到了此事。

对于周士钊的疑问,毛主席是这么回答的:“我作为国家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那么,毛岸英牺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得知毛岸英去世消息的一瞬间,毛主席又作何反应呢?

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

1922年10月24日,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在湖南出生。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下,毛岸英的童年是极其不幸的。

1930年,毛岸英八岁时,他的母亲杨开慧就被当时的国民党“铲共义勇队”的范觐熙所逮捕,关到了位于长沙的协操坪监狱。

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也随着母亲一起被关进了监狱里,后来幸得其他同志们的相救,三兄弟才被舅舅杨开智和舅母李崇德从监狱中救回。

在组织的安排下,三兄弟被送往当时党中央的所在地上海,毛泽民看着这三个失去了母亲的娃娃们十分心疼。

恰巧当时上海党组织为了安置革命烈士的后代,由“中国互济会”牵头,建立了大同幼稚园。在毛泽民的安排下,三兄弟顺利地进入了大同幼稚园避难。

但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蓄力阻拦下,1932年3月,大同幼稚园被迫解散,幼稚园解散了,那么三兄弟该怎么办呢?

大同幼稚园解散后,幼稚园的创办者、地下党员董健吾将毛岸英和毛岸青领回家中寄养,当时董健吾对外宣称的身份是牧师,相对安全些。

党组织为了保障孩子们的生活,特意给董健吾每月30元的补贴费,虽然不在父亲身边,但是两个孩子总算有了稳定的住所,党组织考虑得很周到。

但是没过多久,这份宁静就被打破了。董健吾的身份暴露,国民党贴出了告示,到处追捕他的踪迹,董健吾没办法,只能外出躲避追捕。

而毛岸英和毛岸青两个人就留了下来,董健吾的前妻黄慧英负责照看,但是黄慧英也是一个弱女子,只能带着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两个在乱世里苦苦挣扎。

时间短的话还好说,但是时间一长,黄慧英也生出了一些怨气,没有收入来源,党组织自顾不暇,生活异常艰难,经常吃不饱饭。

没有经济来源,黄慧英看见这两个孩子就来气,时常打骂他们,毛岸英和毛岸青忍受不下去了,就离家出走了。

后来,毛岸英和毛岸青在回忆这段岁月时还说道:“那是《三毛流浪记》的日子。”

这之后,两兄弟就开始了长期的流浪生活,捡破烂、乞讨,帮人推车赚钱,他们就和三毛一样,为了生活,什么都干过。

而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龙也在这段时间里丢失了。当时,毛岸龙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生了一场很严重的病,又是发烧又是腹泻。

而毛岸英当时也才十岁左右,只能领着毛岸青出去乞讨挣钱,给三弟看病,可是等他们回来后,却发现毛岸龙不见了,两兄弟很慌张,在附近找遍了都没看见毛岸龙的踪迹。

此后,毛主席的三儿子,毛岸龙再也没有出现过。

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代,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的童年却是极其不幸的,这种不幸一直持续到了1936年。

1936年夏天,组织上在一座破庙里找到了毛岸英和毛岸青,但碍于当时的形势,地下党的同志们便拜托张学良的部下李杜,将其带到法国躲避战乱。

李杜欣然答应,将兄弟两个带到了巴黎,毛岸英和毛岸青在巴黎待了半年左右,又被时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副团长康生带到了莫斯科。

他将两个孩子送到了位于莫斯科市郊的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生活,此时毛岸英已经14岁了,他在第二国际儿童院里生活了五年。

战乱和童年的不幸遭遇让毛岸英生出了一腔热血,经常会受邀去各个地方作报告,他写的文章《中国儿童在苏联》还被周总理带回了国内,发表在了《新中华报》上。

这是毛岸英和毛岸青人生前二十年的经历,苦难并没有击垮兄弟两个的斗志,反而将他们淬炼得愈发坚韧、稳重。

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毛岸英虚岁20,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毛岸英见苏联卫国战争打得异常惨烈,便萌生了参加战争,贡献一份力量的想法。

他主动给斯大林写信,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斯大林同意安排自己去前线作战,斯大林一开始坚决不同意,生怕出现了什么闪失。

但耐不住毛岸英三番五次的写信请求,斯大林最终还是同意了毛岸英的请求。

1943年,从军政大学毕业的毛岸英被任命为坦克连的指导员,参加了对抗德国法西斯的最终决战。

从1927年与毛主席分别后,毛岸英有整整十八年的时间都没有见到父亲,虽然分隔两地,但是毛岸英却对父亲的思想非常认同。

他从各种报刊,书籍,甚至从父亲给他写的信上,努力汲取父亲思想上的精华处,对父亲的态度也从理解变为了认同,甚至是敬重。

1946年1月,毛岸英23岁了,他来到了延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阔别十八年之久,毛主席第一次打量自己的儿子毛岸英,他身着呢子制服和马靴,看起来非常前卫,但是主席却觉得有一些不协调。

革命圣地延安到处都是穿着大裤裆棉裤的农民,别说俄语了,就是汉语也没几个老乡会写的,再三打量下,毛主席终于看出了不协调的地方:毛岸英太前卫了,和延安格格不入。

于是毛主席给儿子提出了第一个建议:进“劳动大学”磨练自己。

于是刚从苏联归国的毛岸英又进入了“劳动大学”学习,1946年春天,毛岸英来到了地吴家枣园拜师务农。

吴家人非常勤劳,计划在南山开辟出60多垧坡地,毛岸英就和其他年轻人一起负责开垦,南山之所以不好开辟,就是因为地里布满了龙柏、麻芮子、柠条等植物。

几天下来,毛岸英的手上就磨出了许多血泡。但是他从来没有叫过苦,而是向农民们虚心求教,专挑苦活累活干,没有一点架子。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毛岸英在日记中多次写道:“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他不是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同,而是希望在父亲的敦促下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到了“劳动大学里”,毛岸英脱去了马靴,呢子外套,穿上了大裤裆的棉裤和布鞋,虚心向老农民和老革命们请教,做毛主席的儿子,他无疑是非常合格的。

从劳动大学出来后,毛岸英又参加了中央土改的工作团,他和农民睡一样的土炕,吃一样的粗粮,参加土改工作,为农民办实事。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岸英主动请缨,和两名扫雷专家一起带领工兵排参与排雷行动,这是一个危险性很大的任务,稍有不慎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但是毛岸英却没有丝毫推脱之意,毅然决然地带领工兵走进了危险区域。而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并没有阻止,毛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

1950年5月1日上午,毛岸英作为翻译在北京中山公园的露天音乐堂参加了大型外事活动,他身姿挺拔,穿着过膝风衣,翻译时声音洪亮有感染力,引得来宾们频频侧目。

毛岸英和年轻时的主席一样,如果不是因为朝鲜战争,中国一定会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

青山处处埋忠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了美国的企图,紧急召开了政治局会议。

在毛主席看来,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定要打的。所以,远在西北的彭老总被主席调了回来接受任务。

当时,毛主席还特意为彭老总办了一个家宴,陪同的只有毛岸英一人,得知彭老总即将奔赴前线,保家卫国时,毛岸英在心里已经决定了要去朝鲜参加作战的打算。

事情也很凑巧,当时本来没有决定让毛岸英去往朝鲜当翻译,而是指定了另外一个翻译张伯衡,但是张伯衡此时已经担任了军委外文处的处长,工作繁忙,根本走不开。

于是毛主席从政治上和经验上再三考虑,决定让毛岸英同志担任彭老总的俄语翻译,就这样,毛岸英就跟随彭总一起入朝,参与保家卫国的作战了。

因为此事属于机密,所以毛岸英并没有告诉自己的爱人刘思齐。当时刘思齐犯了阑尾炎,正在医院里做手术,身体非常虚弱。

面对自己的爱人,毛岸英的心中是十分不舍的,但是任务紧迫,毛岸英守在刘思齐的床边看了许久,便毅然决然地动身跟随彭总赴朝作战。

毛岸英被任命为作战参谋和机要秘书,跟随彭老总到达朝鲜北部昌城郡的大榆洞里指挥作战,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还被推选为了支部书记。

1950年11月25日,此前毛岸英因为整理会议纪要,熬到很晚才睡觉,精神状态有些疲惫。

可还不等他好好休息,就被突然响起的飞机声震到了。敌军发现大榆洞处发报频率异常频繁,所以据此判断这里有我军的指挥中心。

当时指挥部的决定是:除作战值班室外,指挥部的其他人员必须进入矿洞内隐蔽。

彭总在洪学智的连拖带拽下离开了作战室,室内只剩下了毛岸英和高瑞欣在收拾作战地图和文件,可就在这时,美军的四架野马式战斗机向着作战室方向迅速投下了燃烧弹。

毛岸英和高瑞欣还未来得及跑出去,就被上千度的燃烧弹吞噬掉了。

事后,彭老总将拟了份电报,向中共中央汇报了此次情况,周总理怕刺激到主席,拖了好几天之后才将此事报告给了他。

毛主席放下报纸,接过电报看了许久,他的头埋得很深,沉默了许久才说道:“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

得知消息的那一天,毛主席在沙发上坐了许久,沉默着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切肤之痛,毛主席怎能不悲伤,但是他不能垮下,还有许多事要等他去处理,为了人民,毛主席牺牲了太多,毛岸英已经是毛家牺牲的第六位烈士了。

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整理主席遗物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岸英常穿的几件衣物。

这些衣物承载着一名父亲对儿子的思念,毛主席没有像平常百姓一样面对亲属的离去嚎啕大哭,却悄悄珍藏起儿子的衣物,毛主席的爱是沉默的,也是沉重的。

很多年后,刘思齐再次替毛岸英问出了那个问题:“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

毛主席沉默了许久,开口道:“合格,他是我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斯大林   苏联   朝鲜   作战   电报   幼稚园   绝密   老总   牺牲   儿子   父亲   主席   兄弟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