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之女结婚前夕牺牲,未婚夫与姐姐结婚多年后:大家仍怀念她

杨虎城

回忆起曾经的恋人杨拯陆,谢宏双眼含泪,深情说道:

“她从小就立下志愿,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以身许国……她先去了,我们大家仍然很怀念她。她的精神,也一直鼓舞着我……”

1936年3月12日,谢葆真为杨虎城生下一个女儿,取名为杨拯陆,这是杨虎城的第五个女儿。

如果没有战争,他们会是幸福的一家,杨拯陆也能像平常人家的孩子一样,承欢父母膝下。

但是,当时的中国正在被日本侵略,无数百姓丧生于日军的枪口炮弹之下。

为了逼蒋抗日,赶走侵略者。在杨拯陆9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父亲杨虎城联合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最终,蒋介石同意联合抗日。但是,杨虎城却因此被迫“辞职出国考察”。谢葆真带着爱子杨拯中随同丈夫杨虎城一同出国。

期间,谢葆真多次公开演讲,宣传抗日,受到广大侨胞以及进步人士的欢迎。

杨虎城夫妇

杨虎城回国后,被蒋介石派人监禁。为了防止国民党特务迫害,谢葆真让母亲带着四个女儿到四川投靠亲人避难,而她自己则带着儿子杨拯中陪伴在丈夫身边。

年幼的杨拯陆跟着外婆刚来到四川不久,日军飞机就开始轰炸成都。

随着警报声响起,外婆慌忙将她们姐妹几个分散藏到柜子或者桌子下面,避免被从天而降的瓦砾或者土块砸中。

她们的童年,炸弹爆炸声无处不在。无论是在野外,还是在院子里,亦或是走在路上,都能看见飞机往下扔炸弹。

1945年,日本侵略者终于被赶跑了,但是,她们却无法与父母团聚。

1947年,特务们以治病为由,强迫杨拯陆的母亲谢葆真注射有毒药水,致其死亡。

这一年,11岁的杨拯陆被送进西安女子中学读书。

谢葆真的去世,深深刺痛了杨虎城的心。此后他常常抱着幼女,眼神呆呆地盯着妻子的骨灰盒,老泪纵横,默默无言……

有时候,杨虎城将谢葆真的骨灰盒放在枕边,用手轻轻抚摸着,嘴里喃喃地叫着爱妻的名字。

谢葆真与孩子们合影

1949年5月20日,西安和平解放。但是,等待杨拯陆姐妹几人的,不是与父亲团聚,而是生离死别。

这一年的9月17日,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杨虎城被秘密杀害于重庆,年仅56岁。与杨虎城一起遇害的还有他的儿子杨拯中以及不满10岁的女儿杨拯国。

虽然从小就没有父母的陪伴,但外婆在那个动荡的岁月中,常常坐在孤灯下,给她们姐妹讲述父母的革命故事。这在杨拯陆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上学时,杨拯陆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一边积极要求加入共青团。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15岁的杨拯陆在“镇反”万人动员大会上,揭露美蒋特务在“中美合作所”的大屠杀,以及她的父母兄妹四人被残杀的经过。

杨拯陆慷慨激昂的讲述,激起了众多年轻人的革命斗志,大家纷纷报名参军,远赴朝鲜保家卫国。

17岁的时候,杨拯陆如愿考上了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专业。

杨虎城

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杨拯陆知道国家石油建设需要人才,而她自己理科以及身体素质都很好。所以,她觉得自己可以去搞地质勘探工作。

而这也是受到大哥杨拯民的影响

杨拯民曾是我党军事干部中的佼佼者,新中国成立之初,年仅二十七八岁的他就已经是正师级干部,文化程度较高。

因此,杨拯民成为了军队与地方争夺的人才。

当时,他的老上级想要让他去大西北的玉门油矿搞工业。时任西北野战军司令的彭德怀,则想让他到西北空军工作。

这个时候,如果杨拯民选择继续留在军队中,那他将来前途无量。

但是,杨拯民却选择到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去工作。

在杨拯陆的心里,大哥就是她的榜样。

大学期间,杨拯陆为人朴实,刻苦努力,师生们都很喜欢她。她还遇到了男友,她的同班同学——谢宏。

杨拯民

1954年4月,刚刚18岁的杨拯陆被批准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她还在《陕西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要做一名祖国工业化的尖兵》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杨拯陆吐露了自己的志向:

我要做一名地质工作者——祖国的工业化尖兵。我羡慕那些工作在荒僻山野的勘探队员们,他们披荆斩棘,工作在最荒凉的地方,而在他们身后,却建立起了巨大的厂房。

没有他们,工业就没有粮食,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就永远是个谜。我愿意和他们一起探求大自然的秘密……我准备将自己的全部青春、智慧和劳动,贡献给祖国的地质事业,绝不辜负祖国和人民对我的期望……

很快,杨拯陆结束了她的大学生活。

毕业前,同学们都以为杨拯陆肯定会在北京或者西安等大城市工作。

但是,杨拯陆却在第一志愿上写下了新疆,第二志愿上写下了柴达木。

作为一个女孩子,杨拯陆要远离家乡亲人,到偏远地方工作,家人非常不放心。

杨拯陆

杨拯陆对家人说:

“先烈为我们开辟了道路,我们要沿着他们的脚印走下去,要对得起他们,包括我的父母……”

最终,家人被杨拯陆说服。

1955年7月,身穿列宁装的杨拯陆,与男友谢宏一起来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

但是,相关领导考虑到杨拯陆是爱国将领杨虎城烈士的女儿,想要将她留在处机关地质科工作。

看到人事科分配的去野外队的名单里没有自己的名字,杨拯陆急了,她找到相关领导说:

“搞地质工作重要的是实践,我连戈壁滩都没有见过,没有一点感性知识就将我关到办公室里,工作是做不好的……”

在杨拯陆的强烈要求下,相关领导只能同意她的要求。

初到野外队,野外队长不相信杨拯陆可以做得了这样的工作,一度向上打报告,要求换人。

但是,杨拯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队长证明,自己能够做得了这项工作,不比男孩子差。

在这期间,杨拯陆吃了很多苦,克服了很多困难。体力问题,是杨拯陆面对的难题之一。

当时,杨拯陆所在的勘探队要在天山北麓安集海勘探。那里一面是山地,一面是戈壁,中间有一条常年干枯的河道。

杨拯陆与同学们

他们要在地质界带每隔250米就要填一个地质点,那里的山虽然不高,却是一座连着一座。

有时候,杨拯陆等人跑一公里测线,要翻越十多个山头,常常累得腿发软。

期初,杨拯陆非常不适应山路,不但会迷失方向,还会累得气喘吁吁。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她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腿功。

作为一名新人,杨拯陆对待工作非常认真。

一次,一名老队员带领杨拯陆一起填地质点。期间,老队员没有带杨拯陆爬上一座山,就凭经验填写了地质点。

回去以后,杨拯陆就像是做了亏心事一样,夜不能寐。

第二天一早,杨拯陆找到队长,要求重新填写昨天那个地质点。

于是,杨拯陆放弃了两个星期才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与老队员一起跑了很久,翻越了十几个山头,进行实地勘察。

虽然最终的结果与之前老队员说的一样,但至少他们心里踏实了。

杨拯陆

那个时候的新疆,到处都是风沙。常常都是风一吹,沙子就打得大家睁不开眼,直流眼泪。

同时,由于天气干燥,杨拯陆唇裂舌烂,鼻血直流。

除此以外,他们还面临山洪、狼群袭击以及暴风雪这样的恶劣环境,一些地质队员因此牺牲。

但是,面对重重困难,年仅20来岁的杨拯陆,风餐露宿、早出晚归,与恶劣环境作斗争,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

她不但自己挺了过去,还常常以“老大姐”的身份护着大家,以乐观的精神,影响着大家。

一次,杨拯陆与同事一起骑马到野外勘探。由于路途遥远,他们无法在当天返回,只能临时找一个山洞夜宿。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们在睡觉前找了很多树枝、石块将洞口堵住。

杨拯陆还专门让同事睡在里面,自己睡在外面。由于赶了一天的路,同事躺下没多久就呼呼大睡。

工作环境

杨拯陆没有马上睡觉,而是熬夜整理材料,计划着次日的路线。

就在杨拯陆忙碌的时候,洞外突然传来狼叫声,而且声音越来越近。

面对这样危险的情况,杨拯陆非常淡定,她没有叫醒同事,而是用火柴将草团点着,陆续扔到外面。

最终,杨拯陆利用火团赶走了狼。

第二天,他们走出山洞,看到满地的狼脚印才知道,他们占了狼窝。

由于工作出色,杨拯陆于1957年被任命为117地质勘探队队长。此时的她,刚刚工作两年,而她也是这里唯一的女队长。

很快,杨拯陆就接到了完成克拉美丽红山区地质详查的任务。

她要带领队伍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按照设计要求填写地质图。要丈量地质剖面,描述地质状况以及测量地层产状。

这里的夏天,烈日如火,戈壁滩被烧得滚烫,气温甚至可以达到四五十度。晚上,气温骤降,寒气逼人,他们又要穿上老羊皮袄。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交通工具只有两条腿。

杨拯陆带着队员们,肩挎皮囊,头戴草帽,每天都要走四五十里路。

杨拯陆

勘探期间,杨拯陆总是将艰险的工作留给自己。她总是说:“我是队长,复杂地区应当亲自去做!”

于是,她带着两名同志,在六七天的时间里,八次穿过一片芦苇、红柳丛生的低洼地带。

那里是闪长岩分布区,对勘测油气有重要地质价值,但常常有野猪出没,非常危险。

好在,杨拯陆他们成功完成了这里的填图任务。

杨拯陆不仅在工作上处处为别人考虑,勇于承担,在生活上同样如此。

在这里工作的时候,有一辆汽车从百里外为他们送水。一次,汽车坏了,他们缺水,杨拯陆就将自己水壶里的水,让给一位实习生。

杨拯陆自己则是忍着干渴,到野外去找水喝。走了几公里后,杨拯陆终于找到了一滩水,但却是脏水,里面还浮游着红色的小虫子。

此时的杨拯陆早已顾不得这些了,她急忙俯下身子猛喝几口水。

看到杨拯陆渴成这个样子,那名实习生非常后悔喝掉队长的水。

在白天走四五十里路的情况下,他们晚上回到营房还要自己做饭吃。

由于没有燃料,他们只能到戈壁滩上打梭梭柴。这个时候,杨拯陆就主动站出来,承担下这个山高路远的任务。

另外,在炊事员不够用的情况下,杨拯陆还主动提出,自己的小组不用炊事员,她自己做饭。

还有一次,大家因为搬家实在是太累了,晚上没有搭帐篷直接躺倒就睡了。

但是,同样疲惫不堪的杨拯陆,却坚持一个人将所有帐篷都搭好,让大家好好休息。

正是因为杨拯陆吃苦耐劳,谦虚谨慎,时刻为大家着想,大家都喜欢跟她一起工作,他们队的勘察任务也完成的非常出色。

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大量的硅化木以及沥青脉。

根据这个重大发现以及勘探得来的资料,杨拯陆撰写了《克拉美丽红山区地质总结报告》。

在地调处召开的答辩会上,杨拯陆像一位凯旋的将军一样,向处领导以及中苏地质专家,阐述了这里的地质情况。

几位专家听完杨拯陆的报告,深深被她的工作成绩所折服。

出色完成克拉美丽红山区的任务后,杨拯陆又在1958年的夏天,接到普查三塘湖盆地地质的任务。

与克拉美丽的红山区相比,这里的环境更加恶劣,沙漠横盖、山丘重叠,风大且多。一旦刮起大风,砂石乱飞,完全没办法工作。

三塘湖盆地地貌

但杨拯陆一点也没有流露出畏难情绪。为了鼓励大家,她专门让队友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

勘探尖兵 披荆斩棘甘洒热血战戈壁,不畏艰辛愿献生命找油田。

杨拯陆的热情点燃了大家的工作激情。8月份,他们超额完成了月既定任务。

就在此时,传出朱德委员长准备视察克拉玛依,问候石油工人的消息,杨拯陆非常激动。

这一年的9月下旬,117队胜券在握,即将完成当月任务。一天收工后,队员们得知,杨拯陆马上就要与男友谢宏结婚了,大家都为她感到高兴。

其实,杨拯陆他们本来是要在1957年结婚的。由于工作太忙,她的婚事一拖再拖。

此时,谁也没想到,杨拯陆会牺牲在婚礼前夕。

9月25日这一天,杨拯陆安排完当天的工作,与另一位勘探员周泽民各带领一个小组出发勘探。

中午的时候,一场狂风骤雨席卷了三塘湖。

很快,雨转雪,气温骤降到零下十几度。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待在家里的勘探员担忧不已。

杨拯陆

很快,出去勘探的队员们陆续回来。但是,大家却迟迟不见杨拯陆与另一名队员张广智的身影。

此时,大家再也坐不住了,马上到三塘湖公社急告,到哈萨克毡房借马匹。

随后,汽车、马匹、骆驼等纷纷出动,大家分头找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

但是,直到天黑,他们都没有找到杨拯陆他们。

次日凌晨,大家终于在距离驻地两公里左右的一个小山坡上,发现了两行脚印。

追随着脚印,他们很快又发现了掉落在地上的水壶、地质锤等东西。

抬头一看,他们看到了张广智。再往前走300米,他们又看到了僵卧在地上的杨拯陆。

此时的杨拯陆,身体向前匍匐,双手紧紧抓着大地,手指深深插在泥土中,已经没有了呼吸。这一年,杨拯陆只有22岁……

大家将杨拯陆的遗体运回去后,给她清洗身体的姑娘,在她的衣服里发现了完好无缺的地质资料。

姐姐杨拯汉

为了纪念这两位牺牲的“战士”,三塘湖盆地的两个含油气地质构造被命名为“拯陆背斜”与“广智背斜”。

杨拯陆牺牲后,未婚夫谢宏后来与杨拯陆的姐姐杨拯汉结婚,颇具传奇色彩。

此后多年,谢宏继续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奋斗。多年后,他成为克拉玛依油田的副总指挥。

接受采访时,谢宏提及电影《西安事变》,缅怀杨虎城将军的同时,不由得思念起了曾经的爱人杨拯陆。

他拉开抽屉,拿出珍藏多年的杨拯陆的照片与资料,给采访人员看,向他们讲述杨拯陆的过去……

讲到杨拯陆牺牲在婚礼前的那一刻,谢宏眼眶湿润,难过的说不出话来。

片刻后,谢宏思系万千的说道:

“她先去了,我们仍旧很怀念她,她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我们只有加倍努力,才不愧对杨虎城将军与拯陆同志的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西安事变   湖盆   质点   牺牲   未婚夫   野外   地质   队长   多年   姐姐   父母   环境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