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最后一战,志愿军炮弹雨砸晕敌人!彭总:停战协定签早了

1953年的7月13日,抗美援朝最后一战金城战役爆发,主要打击对象为南朝鲜伪军。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南朝鲜伪军的战斗力十分低下,见到志愿军只有逃跑的份。李奇微曾经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称:“韩国军队往往对中国军队有非常强的畏惧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

意识到伪军脆弱的战斗力后,美军开始下大力气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此举的确受到了效果,南朝鲜伪军的战斗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最明显的两个例子就是白马山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白马山战役中,38军苦战数个昼夜没能取胜,还付出了6000多人的伤亡代价,这是38军首次在和伪军作战时没能取胜。上甘岭战役开打十多天后,美军因为伤亡太大撤了下去,南朝鲜伪军成了作战的主力,据15军的一些老兵回忆,这些伪军比美军还要难打。

伪军战斗力的提升也让李承晚变得极为盲目自信,居然不顾克拉克的多次劝说执意对停战谈判设置障碍,甚至还扬言要脱离美军“单独北进”。为了打掉他的幻想,志愿军决定发起金城战役。金城是“联合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在这一带防御的是南朝鲜伪军首都师和第6、第8、第3师。这四支部队都是伪军中的精锐,金城一带有他们精心构筑的环形防御工事,地堡和暗堡星罗棋布。

砥平里战斗结束后,意识到攻坚能力不足的志愿军就很少再主动对敌人坚固设防的阵地发起强攻。但金城战役时志愿军的火力已经今非昔比,为了打好这最后一战,志愿军调集了1480多门大口径重炮,并储备了130多万发炮弹。要知道,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一共才打出了40万发炮弹。由此可见,金城战役的备战是多么充分。

1953年7月13日,金城战役正式打响。为了给冲击的步兵扫清障碍,志愿军1480多门大口径火炮同时开火,20分钟内就发射了1900多吨炮弹,南朝鲜伪军精心构筑的工事瞬间被摧毁。炮火延伸后,志愿军步兵开始冲锋,被炮弹雨砸晕的敌人根本挡不住我军潮水般的攻势,狼狈逃窜。见伪军被揍得太惨,美军感到脸上无光,硬着头皮前来参战,但很快就在志愿军强大的攻势面前败下阵来。

时任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的杨勇见状,决定乘胜追击,进一步扩大战果。但可惜的是停战时间到了,金城战役不得不结束。在这场为期15天的战役中,志愿军重创南朝鲜伪军四个师,毙伤俘敌53000多人。美军训练,美械装备的伪军精锐在志愿军面前再一次脆败。金城战役结束当天,“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就在停战协定上了签了字。

后来彭总在自传中不无遗憾地写道:停战协定签早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最大的依仗就是火力优势,论战术的话,他和志愿军根本就不是一个层级上的。随着苏式装备不断运抵战场,美军的火力优势一步步被削弱,金城战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如果再打下去,美军地面火力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小,甚至会被志愿军赶上。到时候,失去火力优势的美军就更不是志愿军的对手了。

事实上,停战协定签定半年后,又有30个师的苏联装备运抵中国,配备的标准为每个师1个炮兵团、1个坦克自行火炮团、1个独立高炮营、1个独立五七反坦克炮营,炮团装备有122毫米榴弹炮、76.2毫米野炮和120毫米迫击炮各1个营,坦克自行火炮团装备Т34坦克24辆、76毫米自行火炮16辆,独立高炮营装备37毫米高射炮12门,独立反坦克炮营装备57毫米反坦克炮12门。这样的火力即使和美军相比也毫不逊色。如果不是停战协定签早了,志愿军用这些装备和美军较量的话,美军会败得更惨,吃的苦头也会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志愿军   南朝鲜   上甘岭   反坦克炮   金城   伪军   炮弹   协定   火力   战役   美军   敌人   装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