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与“村BA”媲美的还有“斗牛”

2022年8月10日,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三,凌晨五点四十分,岳父把我和孩子们从睡梦中叫醒,原来是邀请我们同他一起去距离八公里远的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平寨乡,观看该乡为庆祝“七月半”而组织的民间斗牛活动。一辈子在大山里务农的岳父与牛的感情无比深厚,每天割草喂牛是他最重要的事,六十年如一日,对于在家门口举行的斗牛比赛,他从来没有落下一场。

六点十分,我们大大小小一行十人出发,六点半,我们到了距离斗牛场步行尚需十分钟的地方停车,岳父让我们步行去,他预料斗牛场附近一定人山人海。果不其然,走了三分钟不多,就见到一番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卖水的,卖粉和面的,卖板栗的,卖冰淇淋的,卖爆米花的,卖糯米饭的,卖气球的,卖苗族服饰的,几乎每个摊位都是人满为患,男女老少,每个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奔赴斗牛场。

我们也买了粉和水,一碗米粉售价四块,一瓶矿泉水两块,这里的价格与市价相同,这里的人普遍纯朴、忠厚,宰客现象鲜见。我们于七点抵达斗牛场,找空地方坐定,可以容纳五千人的斗牛场已经坐得七七八八了,要知道,比赛正式开始的时间是八点,十里八乡的人对斗牛这一当地传统民俗活动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在等待的时间里,岳父一直与长者们寒暄与聊天,有的来自同一个寨子,有的来自不同寨子,有的甚至不在同一乡镇,甚至不同县,但都是互相认识,共同的农民身份及热爱观看斗牛比赛的嗜好,让他们亲密无间。很显然,斗牛不止于斗牛,还有熟络乡里关系、增进马路经济等功能。

现场主持人是一位壮实健硕的姜姓大哥,他用纯正方言提醒观赛者早点进场,呼吁所有人用垃圾袋把垃圾装好,让坐第一排的人抓紧栏杆,注意人身安全。姜大哥很有主持范儿,主持风格幽默、诙谐而细腻,本是严肃刻板的提醒语经他的伶牙俐齿那么一说,夹杂一些笑话与调侃,观赛者们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感觉一个小时过得很快。

八点,比赛开始,有6对老牛及2对小牛合计16头牛参赛,包括热身赛、正式比赛及针对小牛们的训练赛。上场的“选手们”个个身强体壮,骁勇善战,时而对视停顿,时而突然袭击,时而你追我赶,赢得围观者们一浪高过一浪的吆喝。赢得比赛的牛,会被牛仔们团团围住,高呼“你最棒”,激动的观众们也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振臂一呼,“好给力”。我也被现场的热烈气氛所感染,观众们的吆喝声与鼓掌声,粉丝团们的鞭炮声,主持人的喇叭声,小贩们的叫卖声,声声入耳,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牵牛进场的有4位穿着“解放鞋”的老者,及12位年轻牛仔,看到老人和年轻人牵牛及斗牛期间的轻盈状态,我非常欣慰与开心。敢于进入斗牛场的年轻人,一定与“选手们”有相当时间的相处,彼此建立了亲密关系。至于进场的长者,更加是与自己的牛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有很多年轻人参与斗牛这一活动,我分明看到了斗牛这一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一代传一代,生生不息,永世繁荣。

岳父告诉我,这些牛,除了少数私牛(私人喂养的牛),其他都是同一个寨子的人共同出资购买、雇人喂养的牛。换言之,养牛、斗牛俨然成为村寨精神共同体的表达,是凝聚村民、寨民归属感与凝聚力的重要方式。

与近期热火朝天的“村BA”一样,黔东南的苗族及侗族特有的斗牛文化的最大特点是民间自发性,面对我提出的“活动组织方是谁,有没有谁审批,上面有没有一点经费资助”,姜大哥一个劲地摇头,轻描淡写地复我,“不是要过七月半吗?乡亲们就想搞一场斗牛,活跃一下过节气氛,于是我们就搞了”,“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每逢过年或过节就搞一下,不用上面组织,不用拨钱下来,更加不用观赛门票,什么都是我们自己搞的”。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比赛结束,姜大哥提醒观众们有序离开场地,带走随身垃圾,注意脚下的台阶与香蕉皮,告诫观赛者们回家路上要注意安全,有伞的把伞打起,别被晒伤了,还有就是千万不要坐超载车、非法运营车。

看着离开时候的人流如织,摩肩接踵,我决定,岁末年初,我要再来。

姚华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割草   苗族   斗牛场   寨子   牵牛   贵州   岳父   大哥   观众   年轻人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