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or曾国藩?谁是千百年来圣人中的一哥

曾有人说,五百年来,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标准来评价,能达到圣人标准的只有两个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二是清朝的曾国藩。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甚至站在更广远的历史视角,以德、功、言维度评价,数千年间他俩仍是凤毛麟角圣人族群中的佼佼者。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后人称之为阳明先生。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中国近代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两人分属明、清两朝,虽然都是名扬当时,功传后世的风云人物,但时代背景不同、风云际会不同,难以简单对评价两人优劣,但由于两人所处时代距今不远,相关史实著述丰富,兼之“三立”评价标准已成为共识,故也可对两人作简单的比较。

一是从立言的维度,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在中国哲学史上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古今中外,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著有《传习录》《大学问》 《阳明全书》等传世,特别是他年过半百以后,辞官回乡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建立并完善了心学体系,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相对而言,曾国藩著述较少,虽有《冰鉴》及家书等文字传世,但基本围绕着修身、持家、交友等范畴,自不能和王守仁心学体系相提并论,因此从立言角度,王守仁优于曾国藩。

二是从立德的维度。两人都十分自律。曾国藩认为,增强自我修养是德行的根本,主张“以德求官”,对自己十分严苛,对朋友及属下却很宽容。对待国事,即使家丁忧期间,也能响应朝廷号召,面对各方面的掣肘,他委曲求全,练成湘军成就大业。但晚年,处理天津教案事件使其名节受损,留下些许遗憾。在德行上,王守仁也堪称千古完人,他自小就立志做圣贤并一直遵循内心。当年,明武宗朱厚照宠信太监刘瑾,众大臣畏之如虎,本有着似锦前程的王守仁却上疏直指刘瑾罪责,结果被贬至贵州龙场,人生的轨迹由此更改。他病逝前,有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我心光明,亦复何言?,能做到知心合一,无愧本心,他可能是千古第一人,其境界与曾国藩凡事隐忍自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从德行上讲,王守仁是高于曾国藩的。

三是从立功的维度。王守仁与曾国藩虽然都是文人,但两人都有军事才能。王阳明在地方为官时,先后平定了江西南部、广东北部、福建西南部的匪患,1519年,王守仁仅依靠手中有限的军事资源,设巧计仅用了46天的便平定了江西宁王叛乱,他本人也因此被封为新建伯。而曾国藩则在太平天国呈燎原之势时,前后花了十几年时间,以湘军平定了拥兵百万的太平天国,以一已之力,挽满清大厦于将倾,对朝廷有再造之功,他因而被封为一等侯爵,从平叛的规模与朝廷的封赏来看,在立功方面曾国藩是优于王守仁的。

综上所述,从儒学传承角度看,两人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王以心学度世,曾以修身警人;王能豪迈处世,曾则隐忍屈己,王一生光明,曾自强负重,两者各有所长,但王守仁为心学集大成者,而曾注重于修身、齐家、择友等,故立言以王为重。王守仁一生知行合一,问心无愧,而曾国藩一生恭谨、谦抑,故立德以王厚重。曾值太平天国鼎盛,练湘军挽大清于将倾,王守仁凭己之力,集散勇灭宁王叛乱于初萌,立功则曾国藩成就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太平天国   集大成者   湘军   维度   著述   光明   儒学   千百年来   德行   朝廷   圣人   心学   王阳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