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三次“借钱”:债主章士钊、宋庆龄、徐海东,都是何态度?

俗话说“有钱行走天地,无钱寸步难行”,可见钱的重要性,就连曾经多次表示自己很讨厌钱的毛主席都曾经向别人借钱,而且还有三次之多。

那么,毛主席是因为什么要向人借钱呢?债主们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毛主席

民主人士章士钊

20世纪初期,以李石曾、吴玉章等人为首的进步人士提出“欲改良现之社会,必要尊重教育;欲要引世界先进文明于国内,必要以留学欧洲为要务”的留学观点。

在经过几年的法国旅居之后,回国倡导国家之青年到法国留学,以学习先进文化技术造福祖国。

当时国内正处于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们的新文化运动正与李石曾等人提出的留学观点不谋而合,再加上各地政府的支持,很快便在全国形成一股赴法热潮,许多有志青年报着“学洋救国”的思想到法国,或留法求学、或勤工俭学。

1919年,刚刚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的毛主席,接到了自己的老师杨昌济从北京发来的消息,得知李石曾、蔡元培等人正在筹备赴法勤工俭学的事情。

李石曾

毛主席作为新民学会的会员,当时正在到处寻找“发展救国”的道路。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毛主席马上动身,从湖南来到北京找到恩师杨昌济,开始为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事情做准备。

然而,摆在毛主席众人面前的赴法事宜却是困难重重。

首要就是资金问题。当时的留法费用每个人需要五六百元。而当时有赴法需求的青年仅湖南籍就有300多人,除去自己可以承担的一部分费用和新民学会多方多方筹集的善款,在资金上还有很大的缺口。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杨昌济已经病重的身体。杨昌济自从到北大任教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再加上长期奔波劳碌,这时候已经重病在床,无法再为赴法的事情奔走筹款。

杨昌济

当年年底,杨昌济拖着病重的身躯,给自己的挚友章士钊写了一封推荐信,信里称毛主席和蔡和森是“海内之大才,前程远大”“救国还需仰仗二子”。

章士钊是杨昌济在英国阿伯丁大学时期的同学,回国后曾在北洋政府任职秘书长、国会众议员,并且在北京大学任教,与蔡元培、陈独秀等人都是好友,杨昌济到北大任职也是章士钊推荐的。

1920年,毛主席随新民学会到上海参加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活动。当得知章士钊当时正在上海时,毛主席思虑再三,还是鼓起勇气登门拜访章士钊。其实,章士钊早就见过毛主席,还给他相过面。

在北大教书时,杨昌济就与他提起过自己的得意门生毛主席正在与杨开慧交往,并且开玩笑地让章士钊给毛主席看看面相。

章士钊

章士钊在讲课时就偷偷观察过毛主席,通过言谈举止、神态动作的观察,最后给杨昌济的结论是:有定国之才。

如今,毛主席拿着杨昌济的介绍信登门拜访,两人相对而坐,章士钊直接就猜出了毛主席是有求于他,更是干脆地问出“要多少钱”。

当毛主席报出“两万”的金额时,章士钊毫不犹豫,一口应下。

两万大洋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北大的教师当时最高工资才两百多元,教授也才三百多元,两万元可以称为巨款。

然而,仅仅几天之后,章士钊就将从社会上募集来的两万元交到了毛主席的手上。

章士钊与毛主席

正是有了这两万元,轰轰烈烈地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才得以继续,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陈毅、李维汉、蔡和森等众多的人才陆续到法国接受先进思想的洗礼,成为中国大革命潮流的中流砥柱。

1963年,毛主席在同他的英文老师章含之闲谈时,突然提到了这件事,因为章士钊正是章含之的养父。

从那之后,毛主席每年都从自己的稿费中支出两千元,用以偿还章士钊当初那两万元的借款。

章士钊也表示过,当初的借款不是自己的钱,而是社会上给大家的资助,不应该还给章士钊个人。况且那笔钱是用在留学上,毛主席也没有使用一分钱,也不应该由毛主席自己偿还。

章士钊

毛主席则哈哈大笑,解释说,这笔钱其实是作为章士钊这些年为革命、为国家做出的那些贡献的答谢,也可以说是补助。

自己的这个钱本来就是人民给的稿费,现在再还给人民,那不是应当的嘛。

就这样,毛主席连续十年,都给章士钊按时“还款”。十年以后,两万元“债务”已清,可毛主席还在继续支付,名义是“利息”。

如今,在韶山毛主席纪念馆里面,还陈列着一张毛主席“还钱”的费用收支表,证明着这段革命友情。

毛主席

民主国母宋庆龄

1936年11月,正在上海工作的宋庆龄接到一封从陕北寄来的信。看到信封上面的名字,宋庆龄略微感到诧异,信上的署名正是从1927年之后就未见的毛泽东。

毛主席从陕北给远在上海的宋庆龄寄信,当然不只是寒暄客套那么简单,而是要通过宋庆龄向宋子文借钱,并且数目巨大,要五万美元。

宋庆龄知道,毛主席这时候虽然率领陕北红军与红军其他主力成功会师,但还是处于国民党部队的压力下的。

毛主席这时候能给自己写信,尽管在信中只字没提钱的用处,但一定是遇到了莫大的难处,同时也是对自己万分的信任。

宋庆龄

的确,这时候红军刚刚摆脱围剿,虽然各方面的主力在陕北成功会师,但是这里的局面同样不容乐观。

陕北这里只有荒地和贫困的农民,大部队想要在这里生存,首先是吃饱饭的问题,其次就是准备过冬棉衣的问题。

中央领导也针对这种情况做出讨论,讨论的结果无论是向西进入甘肃地区,还是通过蒙古地区向苏联求助,或者是渡黄河打山西另辟根据地,关键点都在一个:缺钱。

万般无奈之下,毛主席这才给宋庆龄写了这封信,希望通过宋庆龄能够从被称为“民国活财神”的宋子文手里借出五万美元。

宋庆龄

然而毛主席并不知道,宋子文虽然掌握着国民政府大量的资金,但是因为信仰不同,已经和姐姐宋庆龄早就很少来往,更何况给站在对立面的共产党借钱了。

看着毛主席的来信,宋庆龄暗自盘算着,最终拿定决心,自己出面去凑齐这五万美元。

孙中山先生去世时,留给宋庆龄的只有上海莫里哀路的房产,以及国民政府交给宋庆龄的五万广东币。如今剩余的抚恤金能够兑换成美金已经不多,宋庆龄自己的收入也很微薄,为今之计只有动用房产才能凑够数额。

就这样,宋庆龄偷偷典当了孙中山留给她的房产,把凑齐的五万美金通过共产国际,转交到毛主席的手上。

同样,宋庆龄也没有提到自己是怎么凑齐的这笔款项。

有了这笔款,红军解决了吃穿的问题,熬过了那个冬天,成功地保存了革命的种子。

宋庆龄等人

在收到钱的数月之后,毛主席在给宋庆龄的信中表达了对宋庆龄的诚挚谢意,并且称“当下能够继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救国精神的,恐怕只有先生您和我的同志们了”。

宋庆龄对革命的贡献并没有这一次帮助而停止,她不仅组建同盟、基金会为革命募资,而且在舆论上一直站在人民群众和国家大义这一面,通过她所募集来的资金远远不断地投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中。

1949年初,国民党政府败局已定,新中国的建设已经步入正轨。

毛主席和周总理提议,希望宋庆龄能够到北京,商讨一下民主政策方面的相关事宜,并且参加开国大典。然而,宋庆龄却以身体不便,承受不了长途奔波为由,推辞了这次邀请。

为了请宋庆龄来京,周总理不仅让邓颖超当面邀请宋庆龄,而且亲自安排好了相关行程,甚至改变火车的行车路线。这让宋庆龄感动不已,欣然接受邀请。

宋庆龄在开国大典

建国后,宋庆龄成为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继续在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直到这时,毛主席还不知道当初那五万美金究竟是怎样来的。

1955年,在调查“潘汉年事件”时,潘汉年与当时刚刚加入共产国际的宋庆龄的几封信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

当时宋庆龄正是通过潘汉年把五万美金转交给毛主席的,在两人的信中宋庆龄提及“当时已经与子文分道扬镳”“那是我赖以为生的钱”。

这时候,宋庆龄用房产为红军筹钱的事情才为人所知。

宋庆龄

当毛主席知道消息以后,再次表达了对宋庆龄的感谢,并且把当初的借款全部归还,还称呼宋庆龄为“好大姐”。

1981年,身患白血病的宋庆龄在弥留之际向党中央提出一个要求: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党中央接受了这位一生都在为人民和国家做贡献的“不是党员的党员”的申请,正式批准宋庆龄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且授予她共和国名誉主席的称号。

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宋庆龄:虽然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却一直都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好同志。

宋庆龄

开国大将徐海东

时间还是在1935年,刚刚打赢直罗镇战役的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见到了中央红军后勤部长杨至诚。

杨至诚从衣服兜里掏出一张便条,交给了徐海东。那是一封毛主席亲手写下的白条,主要内容就是借钱。

当时毛主席刚刚向宋庆龄发出借款信,借款还没到,陕北这面就已经开始刮起了秋风,部队里面大多数人还都穿着单衣,添加棉衣已经成为燃眉之急。

尽管党中央已经竭尽所能筹集资金,但是还差两三千元,所以就想到了刚刚打了胜仗的十五军团,想看看他们能不能从战利品和家当中,凑出两千五百元,解决眼下这场危机。

毛主席写的欠条

其实毛主席现在也是病急乱投医。徐海东原来是红二十五军军长,也就比毛主席他们早到陕北几个月。虽然打了几场胜仗,队伍扩充为十五军团,但是人多花销也多,实际状况并不比其他部队好多少。

徐海东看着手里的白条,略显有些迟疑。他想到了前一阵到中央开会时,自己已经穿上了加厚的外氅,而中央的领导们还都穿着单衣。现在想起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缺钱才没有更换棉衣。

杨至诚看到徐海东半天不语,以为徐海东是同样困难,但又碍于张口拒绝,于是当场表示理解他们的难处,自己会另想办法。

徐海东马上表示,请杨至诚先回去,自己一定会尽快给出解决办法。

徐海东

看着飘舞着雪花中前行的杨至诚,徐海东百感交集,就连后勤部长现在都穿着单衣,那些战士们呢?想到这他的眼眶有点湿润了,赶忙找到供给处,正碰到管钱的查国桢。

在了解到手里还有七千元之后,他告诉查国桢,只留下两千,剩下的五千全给中央送过去。

查国桢当时就懵了,怎么咱们自己不过了吗?自己的队伍还有那么多人等着买药、换衣服和吃饭呢,这些钱送出去了,自己队伍怎么办?

当徐海东把杨至诚的来意和毛主席的白条拿出来之后,查国桢这个著名的“守财奴”也默不作声了,不大一会就整理好五千元钱,派人顶着外面的大雪,给中央送了过去。

徐海东

在很多年以后,毛主席见到已是开国大将的徐海东还经常管他叫“财神爷”。

可见,徐海东当时送出的那五千元钱,为当时正在艰难时期的红军解决了多大的难题。

毛主席曾经说过“我可以和蒋介石握手,但是我不去摸钱”,由此可见,毛主席对金钱看得有多淡。

可是,为了革命、为了国家,他可以放低身份去向别人借钱。

可喜的是,这些人也毫不吝惜地伸出了援手,正是这些先辈们团结一致地精神,才支撑着他们走过那一段难走的革命路,为我们今天的宽广大路打下了根基。


参考资料

《毛泽东“还钱”》党史文汇

《潘汉年案的重要注脚:一封曝光的宋庆龄书信》澎湃新闻.李湄

《开国大将徐海东,毛主席夸他有大功》人民网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将领史记》吴东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陕北   新民   白条   债主   勤工俭学   湖南   至诚   红军   上海   态度   中央   国家   徐海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