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去苏联谈判,谁能接替他的工作?毛主席点了一人,全票通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任总理是周恩来,这个任命早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前就已经提前定下来的。

周恩来担任政府总理,这是众望所归的事情。建国后,全国百废待兴,作为政府总理,周恩来特别忙,除了每天睡觉吃饭,没有其他休息的时间

1950年1月,远在莫斯科的毛主席向国内发来电报,请周总理赶赴苏联莫斯科,签订一份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贷款、通商、民航等项协定。

周总理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后,对此事非常重视,需要立即准备前往苏联莫斯科。可当时毛主席已经在苏联,如果周总理也去了的话,他的工作暂时由谁接替呢?

毛主席想到了一个人,点名董必武为代总理,在周总理出国谈判期间,接替他的工作。毛主席的提议,得到了政务院总党组干事会全票通过。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能让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位国家领导人一起赶赴苏联?董必武有何优势,能得到毛主席信任与重用,他在担任代总理期间,干得如何呢?

紧急前往莫斯科签新条约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月3日,苏联与我国建交,成为全球所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并且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我们进行了全面封锁,为打破局面,赢得国际上的支持。1949年12月6日,毛主席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与苏联老大哥进行友好交谈。

毛主席访问苏联,除了祝贺斯大林同志70寿诞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与苏联交换对世界格局的意见,同时与他们签订新的条约,请求苏联提供借款,帮助中国恢复经济和建设。

经过10天的奔波,毛主席到达苏联莫斯科,开始了对苏联的第一次访问。在毛主席等人的努力下,为中国争取了很大的利益,苏联方面同意周总理来莫斯科,签订新的条约。

在国内的周总理接到毛主席发来的电文后,非常重视,在五天内准备好了相关工作,带着相关人员人员和文件,从1950年1月10日离开北京,坐火车前往莫斯科。

毛主席、周总理前往莫斯科签订协议期间,董必武代理政务院总理职务,直到周总理回国后卸任。

任劳任怨的董必武

董必武是一位老党员,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龄和资历要超过绝大多数开国将帅。

新中国成立后,资历颇深的董必武成为国家领导人之一,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

董必武担任代总理期间,工作更加繁忙了,一面需要及时向毛主席和周总理联系,一面需要处理各大事务,比平时忙了很多。

董必武领导主持了大量工作,如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稳定物价,制定《婚姻法》等,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平日,主持召开政务会议和专门委员会会议由周总理负责,周总理去苏联签协议期间,重担就落在了董必武先生身上了。

在董必武担任代理总理两个月期间,他主持召开各项大会8次,讨论和决定国家各种重大事务50余件。

可以想象,当时董必武年龄不小,每天如此繁忙的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1950年2月13日,董必武在写给侄子的信中这样说:

我忙的情形你们是难以想象的。早晨总是七点多起床,晚上总是两点多才睡觉,无所谓星期六下午,无所谓星期日,随我工作的秘书和警卫人员都拖得很辛苦。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董必武需要全面管理各个部门的工作,他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8个小时,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董必武主持工作期间,任劳任怨,各部门全力配合,效率很高,很好地完成了党中央和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

1950年3月4日,毛主席、周总理访问苏联回国,董必武的代理总理职务就此结束。5天后,董必武将自己代理总理期间的各项工作情况,向周总理提交了书面报告,做事严谨认真,不愧是一位优良作风的共产党人。

结语

革命战争时期,董必武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党员,他是党的创始人之一,为革命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建国后,董必武是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开拓者,模范领导者之一,深受毛主席的信任。

参考资料《董必武:新中国第一位代总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苏联   董必武   周恩来   莫斯科   代总理   政务院   全票   工作   条约   新中国   总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