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解体,全世界都在等中国崩溃,邓公是如何力挽狂澜的?

1991年年末,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昔日的红色巨兽苏联,在一夕之间灰飞烟灭,倒在了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

东欧剧变,苏联落幕,一连串的重大事件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此时的中国,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挣扎之中,开始被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逐渐侵蚀。

全世界都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会在这次剧变之中一蹶不振,以美国为首的一众西方国家,都已经做好了看着中国崩溃的准备。

在这样内忧外困的恶劣环境之下,邓小平用他独到的眼光和过人的胆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成功将中国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

邓小平是如何化解这场国际危机的呢?

邓小平

内忧外患

1991年12月25日,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苏联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对着面前无数个镜头,做出了辞职的决定。

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了他们的最后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宣告了苏联从此将不复存在,而原本苏联境内的15个国家将正式独立。

中国的领导人邓小平通过转播,目睹了苏联解体的全过程。看到这个曾经强盛无匹的昔日老友如今沦落到这般境地,邓小平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中国内部的局势也不乐观。出现了短期的政治动荡与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对外还面临着西方国家对我国施行的“和平演变”策略。

在这个节骨眼上,国际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势力苏联又解体了,东欧各国对苏联推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产生怀疑,产生了各种反对声音,意图脱离社会主义的引导。

这样一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必将举步维艰。

戈尔巴乔夫

果不其然,不久后,此前追随苏联的东欧各国就出现了妖魔化共产党,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现象,这对于社会主义发展尚且处于上升阶段的中国来说,显然是一个噩耗。

这一现象正是欧美的西方国家乐于看到的,一直以来,在他们的观点里,苏联就是社会主义的支柱,如今苏联一倒,社会主义理论都会随着这个社会主义大国的破灭而烟消云散。中国必定会步苏联的后尘。

这个时期的中国,颇有几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

但是邓小平早就对这个情况的出现有了准备。早在两年前,东欧开始出现对社会主义的颠覆之势时,邓小平就已经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在对外形势的处理上,邓小平是这样说的:“目前国际形势对我们很不利,未来几年里很可能有大事发生,对此大家也不必惊慌,我只有三点要嘱咐大家: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

在邓小平眼中,东欧发生剧变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导致经济下滑从而失了人心。在这一点上,中国绝对不能够重蹈覆辙。

东欧剧变

经济增长因素,是最根本的因素。只要我们的发展对人民有益,国内的形势终究会趋向平稳。”邓小平这么说道。

彼时的中国,改革开放仍旧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内的经济形势是在稳步爬升的,在这一点上,邓小平没有展现出太多的顾虑。他对于国内的各个阶级都充满着信心。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放眼国际,要尽可能避免国际上西方国家所制造的不利因素,处理好中国国内的矛盾,不要因为其他国家的不利因素就自乱了阵脚。

在做到这些的同时,也不要因为东欧、中亚的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信仰产生了动摇就忽略了他们,不能对他们抱有成见。

邓小平认为,虽然苏联的加盟国如今已经开始想要摆脱社会主义,但是这些国家独立后,与西方国家长期的对立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仍然不会站在资本主义的阵营。

这个时候,正是拉拢他们的大好机会。

邓小平特意在中央会议上说:“无论苏联今后的形势如何变化,在意识形态上,我们都要尽可能地和他们站在同一战线。

“世界上存在的矛盾太多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看清楚其中对我们有利的点,摒弃对我们不利的点。尽可能的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事实证明,邓小平的决策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在苏联解体后,各个加盟国都与我们保持着相对友好的国际关系。为我国四面楚歌的国际环境缓解了许多的压力,大大淡化了在国际上苏联解体所带来的冲击。

严抓作风

中国不能不搞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这是邓小平一直以来的态度。

在苏联解体的同时,中国面临的并不仅仅是国际形势上的难题。

在国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也在悄然渗透着中国。资产阶级借着这个时机趁虚而入,扬言改革开放需要重新审视。

在苏联的前车之鉴下,邓小平不免会有些顾虑,对于这一乱象,邓小平做出了许多的审视。

李政道

1989年的秋天,华裔学者李政道前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

在这次探访中,李政道见到了邓小平。彼时的邓小平已近九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在与李政道的谈话之中,邓小平对于动荡的时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今西方急切盼望东欧、苏联、中国都陷入纷乱之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持续进行着,不管别的国家怎么样,我们必须坚持本心,坚持发展社会主义。

大厦的倾塌都是从内部开始的,对于这一点,邓小平深信不疑。西方所推行的“和平演变”想要真的在中国起作用,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共产党自身出现了问题。纵观苏联、东欧,皆是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部分的干部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信念有所腐化,好逸恶劳,人民群众也因此有了一些不满的声音。

在明确了这一点的基础之上,当务之急就是做好实际工作,让人民们都认识到社会主义和党的优越性。仅仅是抵制西方思想,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

此后,邓小平开始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党的作风建设上。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给了全体党员一个忠告:“随着改革开放进行,必然会有些不好的东西打入我们内部。我们必须要把端正作风贯彻于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

在作出相关决议后,邓小平对党内的腐败行为实行了严抓严打,毫不手软。而这一行为,很快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而在对内严抓作风的同时,针对中国目前国内的发展形势,邓小平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苏联解体后,邓小平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

他明白,苏联的解体,意味着苏联所实行的社会主义的失败,也是苏联所运用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

如何避免重蹈苏联的覆辙呢?邓小平想出了最直接的方法:建立一套专属于中国的特色市场经济体系。

领导人们听了邓小平的这个大胆的建议,在起初仍然持有保留意见。对于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他们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害怕心理。

为了消除领导人们对于新的经济体制建设方面的顾虑,1992年年初,在苏联解体的几十天后,邓小平去巡视了南方的几个改革开放代表性城市城市,同这些地方的领导人进行了谈话。

这次谈话影响十分的深远,深刻改变了中国发展的历程。这次谈话后来被人们称为“南巡谈话”。

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放言道:“我们以往的认知存在着些许的偏差。计划经济并非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并非就是资本主义。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打造一套属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现过许多不同的声音。他们认为,邓小平的经济措施与社会主义背道而驰了。

但是实际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评判标准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之中,邓小平一直坚持的都是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存在,从一开始,就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调。

南巡谈话

然而有些人就是固执己见,在这一点上纠结不休。因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没有办到任何的实事。

邓小平告诉了他们,想要避免走上苏联的老路,根本就在于以改革开放的方式去解放生产力。利用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去为人民谋求福祉,而不应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这一环纠结太多。

对于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就是一切。只要改革开放可以有效的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的,那么毫无疑问,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

在邓小平眼中,只要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合理的框架内,无论怎样建设经济体系,都不会脱离社会主义的轨道。

邓小平的这番话使得众人感触颇深,正如邓小平所说,自从改革开放施行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是有目共睹的。

邓小平这次的南巡谈话,为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这一苦苦寻求,困扰全世界共产党人多年的问题找到了一个答案。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改革提供了方向。

同时,这次谈话也打消了之前党内部分领导人对于改革开放是否会使得中国偏离社会主义轨道的疑虑。扫除了人们对于“和平演变”在经济领域的左倾思想。领导人们对此茅塞顿开。

在这一年的十月份,邓小平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构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这一构想与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做出了区分,成为了我国在苏联解体之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风向标。

而我国经济领域的发展也通过邓小平做出的这一系列举措迅速的趋于平稳。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在邓小平的一系列政策之下,我国内外的困境都被逐一的填平,中国不仅没有因为苏联的解体而陷入资本主义舆论的漩涡,反而在领导人的带领之下一步步地崛起。

经济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激发了市场的活力,我国的经济在90年代高速发展,形势一路向好。

在党内事务的处理上,由于邓小平对党内纪律的严格要求,党内秩序变得更加的严明,作风也更加的纯净了。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也逐步的攀升,国内的政局因此得到了稳定。而与苏联解体后各个国家关系的巧妙处理也使得中国在外交方面并未陷入被动。

作为一名拥有崇高理想的共产主义战士,邓小平用他的智慧与眼光,在国家危难之际成功的力挽狂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戈尔巴乔夫   中国   东欧   苏联   剧变   力挽狂澜   党内   资本主义   改革开放   全世界   国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