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晚年接手的天津教案,让他跌落神坛,身败名裂,加速死亡

1870年,天津民众围攻了望海楼天主堂,虐杀了十名修女、两名神父,手段极其残忍。他们先是剥光她们的衣服,轮流做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而后挖掉她们的双眼,再割去她们的双乳,最后再把她们活活烧死。

除此之外,他们还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两名法国使馆人员、两名法国侨民、三名俄国侨民,以及三十多名中国教民,并焚毁了围攻该教堂、仁慈堂、法国领事馆和其他四座英美教堂,制造了一场极其惨烈的教案。

这件事震惊了崇尚人权的西方世界,他们认为神职人员的被杀和教堂及领事馆的被烧是对他们信仰和尊严的挑衅。

于是,各国军舰纷纷开赴天津附近海面,以此为威胁,要求清廷严厉惩处肇事者,并赔偿教案造成的损失。

最后,这个案件落到了直隶总督曾国藩的手上。

这可是个烫手山芋,不管怎么处理,都有可能遭受骂名。曾国藩不顾病体,以及他人的劝说,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曾国藩接手后,就开始着手调查,没想到这场惨案的导火索竟然来自于一则谣言,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自《天津条约》签订后,西方各国获取了在天津地区传教的权利,望海楼天主堂在宣传天主教义之余,同时创办育婴堂,收养了一些孤儿。

1970年6月初,由于天气炎热,天津一带瘟疫肆虐,而儿童的抗病力较差,育婴堂收养的三、四十个孤儿,身染瘟疫,不治而亡。

说来也巧,就在不久前,天津地区还出现了少儿失踪案,失踪的少儿迟迟没有找到。

当教堂工作人员把夭折的孤儿掩埋到附近的坟地,为他们举行基督教祈祷仪式时,被天津的某些民众发现了,他们将此事与前段时间少儿失踪案联系到了一起。

这些人将这些病死的孤儿的遗体挖出来,造谣说是洋人传教士为了制造药材把这些孩子残忍杀害了。

本就对洋人抱着天然敌意的天津民众立即就相信了。

更巧合的是,6月下旬,有人抓到了一个匪徒,将他扭送官府。

这个匪徒名叫武兰珍,为了模糊自己的罪行,他根据当时的谣言,编造他与望海楼天主堂里的王三有勾结,专门从事残害婴儿的勾当。

这则消息立刻就传了出去,天津的民众一下子就群情激奋了。

人们纷纷聚集起来,包围和冲击了这家天主教堂。与此同时,天津知县刘杰也带人押送着武兰珍,前往该教堂。

一番对质之下,刘杰根本就没有发现王三其人,也没有找到武兰珍描述的场景的蛛丝马迹。

事实证明武兰珍在撒谎,不过,天津民众并不相信,拒不解散退出,仍然围攻该教堂。

随后,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赶来与知县刘杰进行了一场十分不愉快的交涉。丰大业手下的人打伤了刘杰的仆人。

这下一下子就激怒了天津民众。他们满腔的怒气有了一个宣泄口,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曾国藩调查清楚教案详情之前,先跟除法国之外的各国公使谈判,用有限的妥协换取了他们的退出,把法国孤立了起来。

然后,向各界颁发了一封文告《谕天津市民》,强烈谴责了肇事者的暴行,呼吁广大民众与肇事者划清界限,避免了扩大打击面,尽量弱化事件的严重性。

随后,曾国藩摆出一副秉公办案的姿态,积极地调查取证,发现育婴堂拐带、诱骗和残杀幼童只不过是别有用心的人在造谣。

这群人为首的名叫马宏亮、崔福生和冯瘸子。他们在围攻教堂的民众中不断地煽风点火,利用人们的愚昧和激愤煽动闹事,趁机抢劫了教堂和领事馆内的财物。

而虐杀那十名修女的暴徒也正是这一伙人。

曾国藩审理清楚后,杀掉其中罪孽深重的十八人,其余人流放。

同时,曾国藩下令把天津知府张光藻和县令刘杰充军发配黑龙江,同意赔偿有关各国共计四十六万两白银,并委派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出使法国道歉。

其实,曾国藩有效利用了欧洲普法战争即将爆发的国际局势,把对法的赔偿压到了最低标准,并且顶着法国人施加的巨大压力,从轻处理了两位官员(法国要求两个官员抵命)。

清廷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对这个结果是很满意的,她很痛快地就批复同意了。

站在公正角度看待这个事件,曾国藩做出的一系列决策,一是较公正地处理了案件,平息了这一事端;二是最大程度地维护了清朝的安全和利益;三是没给法国和有关各国任何可以扩大事态,制造战争的口实。

没有人能够比曾国藩处理得再完美了。

但是,在当时的民众看来,杀几个洋人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处分自己的同胞就是卖国贼的行径了。

市井各界的爱国人士,纷纷跳出来骂曾国藩是卖国贼,就连很多官员也趁机站出来弹劾曾国藩,以至于舆论大到慈禧太后也不得不下令,让李鸿章接替曾国藩的直隶总督职务以平息众怒。

为了照顾曾国藩的颜面,慈禧太后让他回任两江总督的原职,以避开这股风口浪尖。

这场事变让曾国藩深受打击,竟然也觉得愧疚起来,他非常懊悔自己做出的决定。

舆论的非议把这个在战场、官场驰骋了半辈子的官场大佬击垮了,他的身心都饱受折磨和打击。

他伺候了三任君王,坐过冷板凳,也跟皇帝斗过法,灭了太平军,却没想知道自己在跟洋人打交道时栽了下去。

李鸿章前来接替自己时,曾国藩问他这个学生:“你觉得应该怎么跟洋人打交道?”

李鸿章回答说:“我就跟他们打痞子腔。”

确实,李鸿章为了平息众怒,在接任直隶总督后,将曾国藩关于天津教案的决定做了一些细微改动,把死刑犯中的四人由斩立决改为斩监候,而其他各项决定保持不变。

正好,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了,无暇再提出反对,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其实,曾国藩一生唯以血诚待人处事,并不赞成李鸿章的主张,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他已经没有发言权了。

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多年积劳成疾,再加上此事对他打击也极大,仅仅两年时间,也就是1872年,曾国藩便病逝于南京。

@给生活找个缺口

在处理天津教案时,曾国藩完全按照案情和律法来断案,忽略了国内舆论和人情世故,而令他晚年几乎身败名裂。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曾国藩的问题,因为从法律和正义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一点也没有做错,只是当时国人的认知水平以及环境所致。

曾国藩虽然并不是一个完人,但是他的道德人品和盖世奇功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左宗棠这样评价这位官场上的老搭档:知人之明,谋国之忠心,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毛主席也赞道曾文正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

你怎么评价曾国藩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天津   教案   育婴堂   天主堂   身败名裂   神坛   法国   总督   洋人   孤儿   晚年   教堂   民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