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晚年对世界预言:欧元区解体,日本走向平庸,印度困难重重

作为中国广东走出去的一位普通移民,李光耀在东南亚开辟出一片天地,创造了一个国家新加坡,将其治理得井井有条,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一个奇迹。

而李光耀的眼界并没有局限于面积不到一千平方千米的新加坡,对世界的发展趋势他也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

李光耀在晚年的时候做出预判:

未来世界的一超多强世界格局中,欧元区会逐渐走向解体,日本会不可避免走向平庸,而印度则会在社会发展中捉襟见肘,困难重重。

李光耀

李光耀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同时对世界上的多个重要经济体做出了预测,并且这些预测在后来都在慢慢得到应验……

潜力被榨干的日本

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不断向外进行战争扩张,大量的战争消耗,把日本国内现成的经济资源和青壮劳动力消耗殆尽。

本来日本国内疲软的生产力仅仅足够养活占国内大多数人口的老幼妇孺,而随着后来日本战败投降,大量侨民和士兵回到日本国内,迅速给日本的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

饥饿、贫穷充斥着整个日本,再加上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制裁和惩戒,整个日本的经济一片萧条。

日本经济出现转机是在后来美国的介入之后,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一方面代表世界各国对日本进行着管控,一方面加紧和苏联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的脚步,加紧对中国国民党以及朝鲜半岛南部的大韩民国的军事援助,以此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

美国所进行的大量军事援助拉动了对武器弹药的巨大需求,而美国知道在自己的国土上建造太多钢铁工厂一定会加重污染,再加上美国的对外援助相当一部分是在亚洲,于是干脆就将军事工业放在了日本,将大量军事工业订单交给了日本的工厂。

于是在美国的扶持之下,日本出台了“发展工业、对外出口”的经济政策,以重工业和轻工业作为基础,开始了经济崛起之路。

后来美国陷入到朝鲜战争之中,对武器弹药的需求越来越大,日本借助这一机会,工业水平快速提升,整体的经济水平也开始一并走向腾飞。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通过紧紧抱着美国的大腿,从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牢牢依赖美国,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之下慢慢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日本作为地域和自主性都非常有限的国家,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还是遇到了无法避免的发展瓶颈,开始走向停滞甚至衰退。

日本在二战之后经济刚刚腾飞的时候,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近百分之九,而到了二十世纪末期,这一增长率下降到了百分之一。

而在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日本政府的财政运转并没有享受到多少民营经济发展的红利,依然时常陷入到捉襟见肘的状况之中。

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日本政府经常向民众发行债券,以致于日积月累之下变得债台高筑,到了2018年的时候,日本政府所欠的外债达到了近一千万亿日元。

在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政府中,日本政府是欠债金额最高的政府,这无疑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日本经济的发展畸形和衰退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的趋于饱和,日本整体的通货膨胀率不断飙升,日本货币不断贬值,各个行业的经济泡沫在不断变大之后相继破裂。

面对这种种衰退趋向,日本的经济专家相继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向政府建言献策,可是都无法挽回日本经济的倒退。

这背后的原因,除了日本有限的国土面积和匮乏的本土资源以外,还有生育率低导致的人口老龄化,从而劳动人口的比例不断减少所导致。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依赖进出口的日本经济,无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开始走向平庸,可见李光耀对日本的预言正在发生。

貌合神离的欧盟

欧盟即欧洲联盟,是欧洲共同体的前身。

当初法国和西德为了统一发展两国的钢铁和煤炭市场,组成了一个高于国家的经济领导机构,后来欧洲其他各国相继加入,组成了一个更大的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

欧盟

后来各国为了报团取暖,将政治也变得一体化,于是形成了如今的欧洲联盟。

在这种联合体之中,欧洲各个国家使用同一种货币,实行同一套交通规则,各个国家的边境互相开放,公民可以自由往来,遇到重要国际事务的时候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

虽然形成了一个大的联合体,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定的报团取暖的效果,但是还是存在着许久都没能解决的弊端。

欧盟表面上是通过联合而走向独立,并以脱离美国的干涉作为重要目标,但是欧盟始终没有成功达成这一目标。

其中的原因除了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相似之外,还因为其共同站立在西方阵营之中,因此欧盟无法完全切断与美国的联系。

欧盟大楼

又因为美国的实力大过欧洲各个国家,并且大过整个欧盟,因此欧盟直到现在都处处受到美国的掣肘,以致于在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避免不掉美国的指手画脚乃至横加干涉。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欧盟成员国中抵制美国干涉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作为美国亲密盟友的英国,则夹在其中左右为难。

再加上英国在地理上与欧洲大陆有着海峡相隔,许多方面的问题都和欧盟存在诸多分歧,一番折腾之后,英国选择退出欧盟,这也标志着欧盟走向解体的趋势有了开端。

而在这之后,欧盟剩下的各个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也在逐渐地发生。

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发生战争之后,欧盟在美国的推动下全力支持乌克兰,成为了乌克兰的后方基地,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对乌克兰给予援助。

为了帮助乌克兰,欧盟各个国家纷纷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这就直接导致了其中一些欧洲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减少。

本来就是小国,经济体量并不大,在经济上又突然切断和俄罗斯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一方面是对乌克兰的大力援助,另一方面是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杀敌一千,自损三百”,欧盟的经济状况开始持续恶化。

另外,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还导致了另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欧盟国家本来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产业,将会被俄罗斯出于反制裁而切断。

欧洲各国很快就陷入到了能源危机之中,许多百姓将面临着冬天缺少用来取暖的天然气的状况。

本来就是一个多国组成的联合体,应急效率并不高,再加上其中一些国家开始考虑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欧盟内部不仅因为通货膨胀的不断增多而面临经济崩溃的风险,而且在政治团结上也始终存在各国之间貌合神离的情况。

英国脱离欧盟、欧盟 内部分歧越来越多,这一切都在预示着李光耀的预言正在慢慢应验。

深陷自我阻碍的印度

印度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崛起到遭遇瓶颈再到走向衰落的过程。

这种衰落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脚步放缓,而且体现在与经济有关的社会各个方面问题逐渐变得突出。

在二战结束以前,印度长期遭受着英国的殖民统治,后来圣雄甘地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终于让印度在1947年赢得了独立。

独立之后的印度首先以恢复经济发展为重,以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为主导,实行了国家计划,一直到1956年以后,才逐渐放开了经济发展。

但是印度的社会发展自从建国以后就多灾多难,首先是印度在从英国的管制中独立之时,英国把包括印度在内的英属殖民地分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而当时工商业主要在印度境内,而农业和纺织业却主要在巴基斯坦境内,这直接造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在建国后均长期处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之中。

为了弥补这种不平衡所带来的劣势,印度在继续发展工业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地区的产业状况,将土地分别集中到当地有种地经验或资本的小农和地主手中,从而加快了农业的发展,为印度整体经济水平的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自从建国以后,印度就大力宣称自己的发展有着广大前途,自认为拥有了从英国继承而来的民主制度,又有着大批的劳动力,再加上和美国等西方国家联系紧密,所以印度领导人始终对其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

可是这种充满希望的心态在印度高层一直持续了几十年,印度民众还是失望地发现,整个社会依然是一片狼藉,乱七八糟。

纵使经常接受着来自他国的援助,但印度的社会发展却迟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改观。

除了后来在软件方面有了些许成就之外,其他领域的发展还是处于世界落后水平,许多城市中一直存在贫民窟,民众坐火车依然有许多人要爬火车,大街上还是时常有坐不起汽车的人,以牛马作为代步工具。

即使有着种种社会发展的困境,印度政府却不全力发展生产,而是还跟着美国进行各种军事扩张。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印度就在美国的支持下,在中印边境地区频频挑起摩擦,企图和美国一起对中国形成军事包围态势。

印度领导人不仔细体察社会基层民众的生活困苦,却在美国的物资援助下变得愈发狂妄自大,把曾经在朝鲜战争中战胜美国的中国也不放在眼里,多次故意在中印边境得寸进尺,制造入侵和流血事件。

为了保卫领土安全,我国在1962年对印度发起了自卫反击战,并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但我军事后及时撤出战场,停止了对印度军队的进攻,显示了我国作为大国的风范,同时也让印度从此不敢再轻易和中国产生军事对峙。

随着后来苏联解体,美国到处进行的霸权主义也有所收敛,印度在军事上对外嚣张跋扈的态度也逐渐改变,但是这并没有使得印度国内的经济水平有明显的进步,始终和世界发达水平差着好几个档次。

之所以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印度在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文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阻碍力越来越强烈,以致于成了印度社会发展中无法逾越的一块绊脚石。

印度在过去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发展出了一套本土宗教,即印度教,这种宗教牢牢扎根于封建等级制度之中,用种姓制度把整个国家的人分为各个等级。

在这种制度中等级越低的人享有的社会资源越少。

另外印度教还宣扬不读书就是表示对种姓制度最大的忠诚,是心灵纯洁的体现。

在财富上主张让人越穷越好,追求财富是一种羞耻,穷则是表示潜心修行,以后自然可以得到福报。

这种宗教思想的影响下,印度人自古以来就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因此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才被面积狭小的英国殖民统治了几百年。

在长时间的封建社会环境下,这种宗教在印度社会中变得根深蒂固,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封建制度已经不复存在,这种宗教的思想依然深深影响着印度人的思想。

现代的印度社会,印度教依然有着广大的受众,这些人不追求财富,甘于做穷人,哪怕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穷人生活得越来越艰难,许多人还是没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渴望。

因此印度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模式中,遇到了文化上的巨大瓶颈,要想让整个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除非在文化上做出诸多改变,这对于印度来说是难上加难。

李光耀所说的“印度会困难重重”也正在成为一大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欧洲共同体   印度   日本   印度教   乌克兰   走向   困难重重   俄罗斯   欧洲   英国   美国   晚年   欧元   平庸   欧盟   社会发展   社会   经济   军事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